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眠春山(种田) > 第17章 熟酸奶

眠春山(种田) 第17章 熟酸奶

作者:朽月十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09 19:37:17 来源:文学城

勒勒车,牧民时常会在吆牛拉车的时候喊勒勒,所以久而久之,除了牛牛车、罗罗车以外,又多了个名字。

牧民搬蒙古包、运送皮货、拉草料都得靠它,多加上个棚,那就是牧民移动的家。春夏转场时女人小孩睡在车上,男人睡车板下,所以每家每户除了蒙古包外,还得有辆勒勒车。

说要做一辆勒勒车的巴图尔,有着张长满络腮胡的脸,他宽大的体格就像健壮的犏牛,一走进来都兰的蒙古包显得更窄,需要多吸几口气才能缓解那种空气稀薄感。

他睩睃着徐祯,眉头拧起,“不会是个劣巴?”

劣巴这个词在蒙语里很难听,说人技术特别拙劣,外行。姜青禾很护犊子,她当即就拿着做好的桶撞到人家眼前,语气坚定地说:“啥劣巴,他是个木匠把式,小把式。”

本来她想说老把式的,可徐祯太年轻了,连胡子都没有,面皮嫩瞧着就像个学徒,别人不信也是必然的。

春山湾的石木匠为啥人人都找他做活,一是他老,二是他会做棺材,别瞧着晦气,十里八乡哪家不需要棺材,自然就把徐祯给比了下去。

没想到把生意拓展到草原,还有鄙视链。

姜青禾有点不服气,巴图尔笑得很大声,用生疏的本地方言说:“要额看到他的刷子才成。”

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表达啥,后面姜青禾扶额,人家想说要看徐祯是不是真有两把刷子。

巴图尔特高兴,他用蒙语冲姜青禾说:“你去当歇家准能行。”

这个词太超出了,姜青禾没懂,她重复了遍又问都兰,“啥是歇家。”

都兰用了个通俗的词,“就相当于你们说的牙人。”

姜青禾明白了,其实就是买卖双方的中间商。但其实歇家在这地很特殊,原先都是官歇家,是官府在出入境的道上设立旅店,有专门的人帮蒙藏牧民交易货物、完纳赋税。

后来衍生出私歇家,这批人懂蒙藏语又通中原话,还能跟官府打交道,到现在就变成牙侩、通译等的称呼。

说起歇家,巴图尔暂时把目光从徐祯身上移开,他语气沉沉,“草场要是有个歇家的话,也不至于每年春秋羊客皮客来,都被刮去好大一层皮。”

牧民大多都很朴实,又不太能说好中原话,每每春秋剪羊毛或羊羔下崽,外地客商过来,总会以最低廉的价格出手皮货和羊羔。

所以平西草场的牧民看着拥有成群的羔羊,其实还不如春山湾里有地的人生活滋润。

姜青禾觉得有点意思,她问,“当歇家有赚头吗?”

都兰和巴图尔神色诡异起来,然后都兰小声说:“没麻钱子。”

巴图尔很直接,“只有皮货和羔羊。”

怪不得没人来给草场当歇家,没搞头阿,姜青禾很现实,她其实是个朝钱主义者,一听没钱,立马熄了心里蹿起来的小火苗。

毕竟羊羔和皮货再攒攒也能换,什么歇家都是虚头巴脑的生意。

她转到正事上说:“我男人手艺很不错,把式不把式你们瞧了就知道,勒勒车得让我们瞧瞧。”

“噢,额瞅瞅,”巴图尔探头去瞧,本来蒙古包穹顶上还有光能照见的,结果巴图尔一来,愣是把光遮得死死的。

徐祯干脆起身,把木屑包在围布里,兜成一团,地上没漏一点,才将补好的木桶递给他看。

巴图尔也不客气,举起来对着光一顿瞧,又舀了勺水进去晃荡,丁点没漏。

他大笑一声,厚实的手掌拍了拍徐祯的肩膀,说:“好样的,有刷子。”

徐祯求助地看向姜青禾,他不知道咋接,姜青禾就问都兰,“还有桶要修不?”

“太多了,”都兰拾掇出一堆的大桶小桶,有些朽到已经不能用了。

徐祯把那几个明显看起来坏太多的拿出来,“打几个新的吧。”

“哎,”巴图尔着急,“不去看勒勒车了?”

“要一家家修阿,晚点再去,”姜青禾回他,哪有那么快。

巴图尔很急,“那先修。”

他的勒勒车坏了,才没能转道去更西边的贺旗山脉夏营场,而是留在了草原。

修来修去,坏掉的地方补上了,但原本在夏季茂盛牧草地、崎岖坡道、泥泞沼泽都能灵活飞驰的勒勒车,拉起来变得特别费力。

勒勒车坏了,在草原上就变缚手缚脚起来。

巴图尔在旁边絮絮叨叨,关键徐祯一点也听不懂,只能把换木条的速度加快。

而姜青禾跟着都兰去剪羊毛和梳羊绒,她养的都是绵羊,绵羊一般五月末到六月初剪春毛,而山羊要在五月初抓绒。

绵羊的春毛并不算好,光泽度较差,一般牧民会用来搓绳子,或做春毛毡。

都兰一个人很难捆住羊,琪琪格太瘦弱了,所以她很多次都错过了剪春毛的时候。

这回有姜青禾帮忙把羊捆起来,都兰用剪子的时候笑得双颊鼓鼓,她说:“春毛还不够好,下次你秋天来帮我剪秋毛,给你一两的秋毛。”

秋毛的毛质好,长而且柔软,做出来的秋毛毡一点不扎,很舒服,所以纳羊毛税都得用秋毛。

姜青禾帮她按着羊,不让羊挣扎,她很爽快地点头,“成啊。”

其实剪羊毛应该贴着皮肉剪,剪出来的羊毛长,才能纳成毛线,可都兰很担心会剪到羊的皮肉,所以动剪子很犹豫,每一剪子都剪的很小心。

等她十头羊都剪完,姜青禾出了一身的汗,才拎起那团轻飘飘的半两羊毛,具体是多少也就估摸个大概。

都兰暂时不做新桶,她也没有盐可以换,就用半两羊毛加一罐子酥油抵了。

“走走走,”还没等徐祯东西收拾好,巴图尔就要拉着人走,姜青禾想说急啥啊。

巴图尔的蒙古包离都兰家的不远,就绕过几座蒙古包。不过这段路几人走了好久,没别的,经过一个蒙古包就有牧民出来寒暄,一听到是木匠,又拿出自家要修的东西。

耽搁来耽搁去,到巴图尔的蒙古包都快晌午了,他家的包架特别大,里面柜子、锅、桌子都比都兰家要大上一倍。

到的时候只有他的妻子萨仁在纺羊毛,她是个很温柔的蒙古女性,拿出一桶乳白色带酸味的奶制品,要招待他们。

“这是塔日嘎,”萨仁挖了满满冒尖一勺,微黄凝固的乳液堆叠成小山包。

姜青禾跟徐祯说:“那是酸奶,他们叫塔日嘎。”

牧民觉得在夏天吃酸奶有助于消暑。

巴图尔还拿出挂在毡布上的皮口袋,取出一把硬邦邦褐红色,上面纹路清晰的肉干,他管这叫宝日查,就是风干肉。

跟腊肉宝日兹的发音近似,都是冬天做,能保存到来年的食品。

巴图尔很好客,还要拿出一罐马奶酒,要跟徐祯喝,徐祯立马头摇手甩,抓起一条肉干说:“我吃这个就行。”

然后往嘴里塞,用力咬,嘶,没咬动。

吃风干肉没点牙口可真不行,咬下来还费腮帮子,他嘴里咬的一鼓一鼓,很浓盐渍过的味道在嘴里绽开。

他后头顺着纹理去撕咬下一条,很有韧劲连带着肉的纤维,嚼在嘴里刚开始不见得味道有多好,属于紧实耐嚼越嚼越香,到后面满嘴牛肉香。

但是嚼多了不仅腮帮子痛,太阳穴也突突直跳。

姜青禾比较喜欢吃肉酥,风干后掉下来的渣渣,不用大嚼特嚼,又酥又香。

巴图尔自己喝起了马奶酒,叫他们尝尝自家做的塔日嘎。

跟后世那种浓稠的酸奶不一样,草场的酸奶分两种,生酸奶和熟酸奶。

生酸奶就自然发酵,大多数牧民把挤好的奶一盖,等奶发酵凝固柔软,跟豆花差不多就能吃了。

萨仁给两人端上来的是熟酸奶,熟酸奶要往新奶里放引子搅拌发酵,不过得等好几天才能变酸。

很多牧民都不等熟酸奶桶里的酸奶喝完,又往里加新奶,只要每天搅拌及时就不会变质。

熟酸奶的酸味很重,姜青禾有点不敢去舀,萨仁在一边瞧着她,她只能用银匙舀了口,很浓郁又很奇怪的酸,但很顺滑。

她吃不惯这口,觉得发酵过头了,很久酸味还在舌尖蔓延,真酸呐,她克制住自己五官不扭动。

然后跟巴图尔和萨仁分享了她带来的干粮:荞面巴子,用荞面做的馍馍。

巴图尔说:“配马奶酒很好。”

吃完就去看那辆坏了的勒勒车,跟春山湾的大轱辘车有点像,都是一对大车轮,不过勒勒车的车身比较小,更灵活轻便。

徐祯试着拉了下车,卡顿明显,他来回排查,最后说:“车脚子坏了。”

他指指那对大轱辘,湾里人把它们叫车脚子,车脚子要换其实还不如重做。

“再做一辆吧,”姜青禾用蒙语跟巴图尔说。

巴图尔舍不得,他反复摸着车轱辘,最后说:“给它换对好使的脚。”

牧民对草原上太多东西有感情了,不到万不得已,宁愿修都不愿意扔。

“换吧换吧,”姜青禾拍拍徐祯的手。

徐祯思考了下好使的脚,他建议,“可以换对挎瓦脚子或是皮轱辘。”

木脚子太容易磨损了。

姜青禾不知道咋说,做个通译费头发阿,她最后翻译:“要不用铁包木的轱辘,要不换牛皮轱辘,保管还能用五六年。”

巴图尔眼神亮得可以,好像打开了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叽里呱啦地说:“两个都做一只。”

“没有这样的做法!”

“那屁股露,”巴图尔又来显摆他那蹩脚的方言。

“是皮轱辘,”姜青禾都要冒烟了。

最后说了一通,定下来挎瓦脚子,至少铁的耐用。

姜青禾还给他泼冷水,“就换轱辘,也要一头羔羊。”

“给给给,脚要好使,”巴图尔很阔气,他可是羊大户,光羊羔崽子就有五十来头。

姜青禾后悔了,她应该宰得更狠一些的,毕竟她仇富。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熟酸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