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的夕阳把教室的玻璃窗染成暖橙色,李静怡收拾书包的动作顿了顿,目光落在前排宋茜摊开的数学试卷上。红笔圈出的叉号像散落的星子,在最后一道大题旁,老师用同样的红色批注:“思路偏差,需加强逻辑训练。”
宋茜正对着试卷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橡皮,指甲缝里还沾着上午画画课的颜料。李静怡走过去时,听见她小声叹了口气,把试卷往抽屉里塞的动作带着点泄气的莽撞。
“这道立体几何,”李静怡的声音轻轻落在宋茜耳边,“其实可以用空间向量解,比几何法简单。”
宋茜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是我连向量的坐标都搞不清……”
“没关系,”李静怡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我这几天整理了向量的知识点,我们从基础开始,慢慢理。”她翻开笔记本,字迹工整得像打印体,重点公式用荧光笔标成淡黄色,旁边还画着小小的示意图。
宋茜看着那本笔记,忽然有点鼻酸。她知道自己成绩不好,尤其是理科,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边缘徘徊。班里同学大多埋头顾自己的学习,很少有人会主动停下来问她懂不懂。李静怡是班里的尖子生,常年霸占年级第一的位置,她本以为这样的优等生只会和同样优秀的同学来往。
“你……为什么要帮我啊?”宋茜小声问,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李静怡笑了笑,眼睛弯成月牙:“因为你上次帮我捡起了掉在走廊的画具啊,那套水彩笔是我妈妈特意从国外带回来的,我特别宝贝。而且,我觉得你画的画特别棒,上次板报上那幅向日葵,好多老师都夸好看呢。”
提到画画,宋茜的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那是她唯一擅长的事情,只要拿起画笔,她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所有的烦恼都能随着颜料铺展在纸上。
“我们先把向量的坐标运算过一遍,”李静怡把笔记本推到宋茜面前,“你看,两个向量相加,就是对应坐标相加,比如向量a是(x1,y1,z1),向量b是(x2,y2,z2),那a b就是……”
“(x1 x2, y1 y2, z1 z2)?”宋茜试探着回答,声音还有点不确定。
“对!”李静怡眼睛一亮,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你看,你其实是懂的,只是没自信而已。”
那天下午,她们在教室里待到天色擦黑。李静怡讲题很有耐心,从不嫌宋茜问的问题简单。遇到宋茜实在绕不过来的坎,她就换三种方法讲解,直到宋茜眼里露出“原来如此”的光。夕阳从窗户溜走时,宋茜竟然看懂了三道立体几何题,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原来数学也没那么难啊。”宋茜收拾东西时,小声感慨了一句。
“本来就不难,”李静怡背上书包,伸手按了按她的肩膀,“你只是暂时还没找到敲门的钥匙,我们一起找,总会找到的。”
从那天起,每天放学后,教室里都能看到两个女孩的身影。李静怡会提前帮宋茜整理好当天的知识点,把课本上的难点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像搭积木一样帮她慢慢构建知识框架。宋茜的基础薄弱,常常一道题要讲好几遍才能跟上,但她没再像以前那样轻易放弃,铅笔尖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的痕迹越来越密。
有一次讲物理的受力分析,宋茜怎么也搞不懂摩擦力的方向,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是不是太笨了?”她把笔往桌上一扔,声音带着哭腔,“我可能永远都学不会这些。”
李静怡没有说“你不笨”这种空泛的安慰,而是起身去走廊给她接了杯温水,回来时手里还攥着颗草莓味的糖。“你看,”她剥开糖纸,把糖递给宋茜,“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摔了八次才学会,每次都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了。但后来发现,不是学不会,是还没摔够第八次。”
宋茜含着糖,草莓的甜味慢慢在舌尖散开。她看着李静怡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心里那点挫败感淡了很多。
“我们换个角度想,”李静怡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斜坡,“你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在斜面上的物体,摩擦力就是阻止你滑动的力,它肯定会朝着和你运动趋势相反的方向……”
那天的物理题最终还是弄懂了,宋茜离开学校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路灯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她抬头看见李静怡和自己挥手道别,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她望而生畏的公式和定理,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宋茜的草稿纸用得越来越快,课本上的空白处写满了批注,李静怡的笔记本上也多了些宋茜画的小插画——解不出题时的哭脸小人,算出答案后的笑脸太阳。
月考成绩出来那天,宋茜捏着成绩单的手指都在抖。当看到数学那一栏的数字时,她愣了好几秒,然后猛地回头看向李静怡,眼睛亮得惊人:“我……我及格了!还考了72分!”
李静怡比她还激动,一把抱住她:“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周围的同学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有人小声议论:“宋茜这次进步好大啊。”宋茜听到了,却没像以前那样觉得难堪,反而挺直了背。她知道,这个成绩里,有李静怡无数个放学后的耐心讲解,更有自己从未放弃的努力。
放学路上,宋茜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画框,里面是她画了很久的画——夕阳下的教室,两个女孩凑在一张桌子前,一个在低头讲题,一个在认真听讲,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送给你,”宋茜把画框递过去,脸颊有点红,“谢谢你,静怡。”
李静怡接过画,仔细看着画面上的细节,眼眶微微发热。她忽然明白,帮助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在照亮自己。就像这画里的光,不仅温暖了画面里的人,也温暖了递出画和接过画的她们。
“以后我们继续一起加油,”李静怡笑着说,把画框抱在怀里,“你的数学会越来越好,我的画画也拜托你多指点啦。”
宋茜用力点头,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像两个再也不会分开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