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人伴读他不想努力了! > 第34章 新朝初立风云变 旧梦难寻故人踪

正月十五,新帝登基大典。

俞木帆独自站在府中最高的听雪楼上,远远望着皇宫方向。今日父亲俞谦一早就身着朝服入宫参加大典,此刻想必正站在文官队列中,见证新帝继位。

虽看不见典礼盛况,但见朱雀大街上旌旗招展,禁军森列,百姓跪迎圣驾的呼声隐隐传来。新朝伊始,万象更新,可俞木帆心中却无端生出几分怅惘。

"公子,夫人请您过去。"丫鬟在楼下轻声唤道。

正堂里,俞夫人正在查看礼单。见儿子进来,她放下手中的册子:"新帝登基,各府都要准备贺礼。你父亲一早就入宫了,咱们府上也得备一份。"

俞木帆沉默片刻:"母亲,新帝让儿子在府休养,这贺礼..."

"正因如此,才更要送。"俞夫人神色平静,"不仅要送,还要送得恰到好处。"

最终选定的贺礼是一幅江山图,既显文雅,又有好的寓意,管家俞忠正要出门,却见一个小太监匆匆而来,送来宫中的赏赐——正是一方前朝贡品古砚,墨池深处一抹朱红格外醒目。

"陛下说,与俞公子是旧识,不必拘礼。"小太监传话道,"陛下还特意吩咐,公子身子未愈,不必入宫谢恩。"

俞木帆接过古砚,只觉掌心沉甸甸的。这方古砚他再熟悉不过,正是当年在太学时,朱由邺最珍爱的那方。那时他常在太学的午后习字,朱由邺总爱用这方砚。

傍晚时分,俞谦回府,朝服还未换下就把儿子叫到书房。夕阳透过窗棂,在他深紫色的朝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今日大典上,新帝特意问起你。"俞谦神色复杂,"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你平定宫变有功,要重重赏赐。为父只好推说你箭伤未愈,还需静养。"

俞木帆垂眸:"多谢父亲周全。"

"只是..."俞谦欲言又止,"今日礼部尚书提起选秀之事,陛下竟当场驳了回去,说国丧期间不宜议此。"

正说着,俞忠来报:二皇子今早启程前往昌平皇陵,只有十余名侍卫随行。

俞谦摇头:"新帝此举...未免太过凉薄。到底是亲兄弟,何至于此。"

俞木帆望向西边,想起那日朱由恩离去时单薄的背影,心头一阵刺痛。俞木帆眼眶一下子红了,雪落肩头,他惊绝的容颜也因愁绪蒙上了灰暗。

三日后,新帝下旨改元"承平",同时颁布新政。朝野上下一片称颂,都说新帝英明。然而暗流仍在涌动,靖北王虽死,其旧部仍在边关;张承虽已伏诛,但其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这日午后,俞木帆正在书房临帖,忽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请柬,邀他明日午时到城南归云茶楼一叙。请柬上的字迹工整,却透着一股熟悉的清峻。

"公子要去吗?"俞忠担忧地问。

"去。"俞木帆将请柬在烛火上点燃,"既然有人相邀,自然要去会一会。"

次日,茶楼雅间里等着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崇明。老御史伤势未愈,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目光依旧锐利。

"俞公子。"李崇明示意他坐下,"新帝欲整顿漕运,想请你出任漕运总督。"

俞木帆指尖微颤:"下官才疏学浅..."

"新帝说,这个位置会一直为你留着。"李崇明意味深长,"他还让老臣转告,二殿下在昌平安好,太医每日请脉,让你不必挂心。"

这话说得委婉,但俞木帆听懂了其中的深意。新帝这是在告诉他,只要他安分守己,朱由恩就能平安度日。

回到俞府,俞木帆在庭院中站了许久。新帝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以朱由恩的安危,换他的归顺。那二十盆御赐的白梅在月光下静静绽放,冷香袭人,让他想起那个总是孤傲的像梅一样的人。

"帆儿。"俞夫人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你父亲说,今日朝堂上又有人提起立后之事,新帝依然不允。几位老臣跪谏,说国不可无嗣,陛下说如今他刚登基,家国大事尚且未定,何来立后一说,拂袖而去。"

俞木帆默然。他何尝不知朱由邺的心意,只是...有些界限,终究是越不过的。

是夜,他梦见太学时的光景,朱由恩在月下抚琴,他在一旁学习琴技。忽然琴弦尽断,梅枝折断,墨汁泼洒了一地,将所有人的衣袍都染得漆黑。惊醒时,窗外月色清冷,梅影婆娑。

次日,他给新帝上了一道谢恩折子,言辞恳切,却只字未提漕运总督一事。折中只说自己伤势未愈,恳请继续休养。

折子递上去后,宫中没有回应。但俞府门前的守卫,悄悄撤去了两个。这细微的变化,让俞木帆更加确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新帝的掌控之中。

正月末,俞木帆去大觉寺散心。寺中古梅正值盛放,游人如织。他在梅树下驻足,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公子也喜欢这株梅?"

转身一看,竟是戴着帷帽的周氏。她比上次见面时清瘦了许多,但气色尚好。

"周姑娘。"俞木帆微微颔首。

"俞公子。"她轻轻掀起帷帽一角,"听说陛下至今不肯立后,朝中议论纷纷。有人说...陛下心中另有所属。"

俞木帆抬头望着满树白梅,没有接话。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飘落。

"这株梅树有个传说。"周氏轻声道,"在树下诚心祈祷,就能与想见的人重逢。可惜...昌平虽近,却已是天涯。"

她施了一礼,转身离去。帷帽下的身影单薄,却挺得笔直。

回府的路上,俞木帆一直沉默。经过朱雀大街时,看见工部正在修缮新的翰林院。

"听说新帝特别吩咐,要在翰林院里种满梅树与竹子"车夫低声说道。

俞木帆放下车帘。旧的时代正在逝去,新的秩序逐渐建立。而他,似乎被困在了过去与现在之间。

是夜,他又梦见清月殿的皎洁月华和翠竹,梅树下空无一人,只有琴声悠悠,不知从何处传来。他在梦中循着琴声走去,却见朱由恩坐在树下抚琴,琴声凄婉,如泣如诉。

惊醒时,天还未亮。他披衣起身,见案上那方古砚在月光下泛着幽光。砚台上的那抹朱红,在夜色中格外刺目。

次日清晨,宫中又来人,送来一本古籍,随书附来的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只有两个字:待卿。

笔力遒劲,正是天子的手书。

俞木帆握着字条,在窗前站了许久。窗外的白梅开得正好,可他知道,有些花,注定只能在回忆中绽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