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六,年关将至,整个京城张灯结彩,白雪覆盖的屋檐下挂满了大红灯笼。今日是太子大婚之期,迎娶户部尚书张承的千金张清漪为太子嫔。
天还未亮,俞木帆就被府外的喧闹声惊醒。推开窗,只见街上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禁军侍卫在街道两旁肃立,维持秩序。寒意扑面而来,他却觉得心口发闷。
"少爷,该更衣了。"书童捧着早已备好的礼服进来,"老爷吩咐,今日要早些入宫道贺。"
俞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都是前往东宫贺喜的官员。俞木帆随着父亲登上马车,车轮碾过积雪的街道,缓缓向东宫行去。他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心中感叹物是人非……
东宫今日焕然一新,朱红宫门上贴着巨大的喜字,檐下悬挂着九九八十一盏红纱宫灯。文武百官齐聚前殿,等待着太子与新娘的到来。
"俞大人到——"
随着内侍的唱名声,俞谦带着儿子步入大殿。殿内已经坐满了朝中重臣,见到他们父子,纷纷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张明远穿着一身崭新的绯色锦袍,正与几位官员谈笑风生,见到俞木帆,远远举杯示意,眼中却无半分笑意。
"俞兄来得正好,"张明远笑着迎上来,声音刻意扬高,引得周遭众人都侧目看来,"今日舍妹大婚,还望俞兄多饮几杯。听说俞兄与太子殿下情同手足,今日定要尽兴才是。"
这话说得诛心,分明是在众人面前坐实他与太子的关系。俞木帆拱手还礼,语气平静:"恭喜张兄。令妹与太子殿下天作之合,实乃朝廷之幸。"
吉时将至,鼓乐齐鸣。太子朱由邺身着大婚礼服,头戴九旒冕冠,从内殿缓步走出。他今日气色极好,眉宇间带着喜色,只是在与俞木帆目光相接时,微微停顿了一瞬,那眼神复杂难辨,有示警,有告诫,还藏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怅惘。
"新娘到——"
八位宫女簇拥着新娘子步入大殿。张清漪身着凤冠霞帔,虽然盖着红盖头,但身姿婀娜,步履端庄,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她与太子并肩而立,宛如一对璧人。
婚礼仪式庄重而繁琐。俞木帆站在百官之中,看着太子与张家小姐行三拜之礼,心中却想起那半块虎符和白云观的地图。这场盛大的婚礼,何尝不是太子与张家联盟的公开宣示?每一道礼仪,都在将太子与张家的利益牢牢绑定。
礼成之后,盛宴开始。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宫女们端着珍馐美馔穿梭其间。太子与新妃在主位就座,接受百官的祝贺。朱由邺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但俞木帆注意到,他的目光时不时会扫过自己所在的方向。
"俞公子。"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俞木帆回头,见是太子的贴身内侍福安。
"太子殿下请俞公子偏殿一叙。"
偏殿内寂静无人,与外面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朱由邺已经换下繁重的礼服,穿着一身暗红色常服,正在窗前独酌。见俞木帆进来,他放下酒杯,眼神有些迷离。
"参见太子哥哥。"
"不必多礼。"朱由邺转过身,脸上带着微醺的红晕,"今日孤大婚,满朝文武都来道贺,却唯独想与你说几句话。"他示意俞木帆在对面坐下,亲手为他斟了一杯酒,"这是江南进贡的梅花酿,你应当熟悉。"
酒香清冽,确实是江南的味道。俞木帆举杯轻抿,等待太子下文。
"木帆,你可知道为何孤要选在年关大婚?"
"太子哥哥与张小姐天作之合,择此吉日正是应当。"
朱由邺轻笑一声,目光变得深邃:"年关将至,万象更新。有些旧事,也该随着旧岁一同过去了。"他放下酒杯,声音压低,"比如...某些不该再查的案子,不该再见的人。"
俞木帆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太子哥哥说的是。"
"你是个聪明人。"朱由邺站起身,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手掌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记住孤的话,安安分分地过个年。"
就在这时,朱由邺的手忽然顿了顿,指尖不经意地拂过俞木帆的颈侧,那触碰轻如落雪,却让两人都僵了一瞬。太子迅速收回手,转身望向窗外,声音有些发紧:"等开春之后,孤会在翰林院为你安排个职位。你...你好自为之。"
这话听着是关怀,实则是警告。但那瞬间的触碰里,却藏着别样的情绪。俞木帆垂首道:"谢太子哥哥栽培。"
"去吧。"朱由邺背对着他挥了挥手,"外面的宴席还在等你。"
回到宴席时,张明远正在与几位官员畅饮,见他回来,笑着招手:"俞兄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行酒令呢。方才太子殿下特意召见,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不过是嘱咐些课业上的事。"俞木帆淡然应道,心中却仍萦绕着方才那一触的温度。
宴至酣处,太子命人取来古琴,亲自抚了一曲《凤求凰》。琴音淙淙,如泣如诉。俞木帆坐在角落,看着他抚琴,心中却有另一人月下抚琴的身影浮现……
一曲终了,满堂喝彩。新娘含羞带笑地为太子斟酒,太子接过酒杯,目光却越过众人,与俞木帆遥遥相望。那一刻,俞木帆清楚地看见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痛楚。生在皇室之中,婚姻大事由不得自己,连兄弟和睦,也是虚妄吧……
这一夜,东宫灯火通明,笙歌不绝。而在京西的白云观中,一个身影正趁着夜色,悄悄潜入后院的枯井。
年关的喜庆之下,情丝与杀机交织,暗流愈发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