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人伴读他不想努力了! > 第12章 霜降暗涌显真章,夜宴权谋初露锋

霜降这日,宫中设宴。俞木帆作为伴读,随太子一同赴宴。临行前,父亲俞谦特意将他叫到书房,仔细为他整理衣冠,语气凝重地叮嘱:"今日宫宴,朝中重臣皆会到场。你只需谨言慎行,跟在太子身后便是,切记莫要议论朝政。"

乾元殿内早已布置得金碧辉煌。数十盏宫灯将大殿照得亮如白昼,两侧案几上摆着精致的鎏金餐具,宫女们捧着食盒穿梭其间,步履轻盈。俞木帆的位置被安排在太子席后,从这个角度,他能清楚地看见对面独坐的朱由恩。

二皇子今日依旧是一身玄色蟒袍,只在领口袖边用银线绣着细密的云纹,在满殿华服中显得格外清冷。他独自坐在那里,指尖轻轻转动着酒杯,偶尔有官员上前敬酒,他也只是微微颔首,神色始终疏离。

"不必紧张。"朱由邺侧身低语,今日他穿着正式的太子朝服,九章纹饰在灯下流光溢彩,却不忘细心关照,"待会若是有人问起漕运改制之事,你只需推说'年少学浅,不敢妄议朝政'即可。"

俞木帆心中一动,顿时明白了太子的用意。这些时日,父亲因力主漕运改制,在朝中树敌不少。

酒过三巡,丝竹声起。果然有位面生的官员端着酒杯走来,笑着对俞木帆道:"这位便是俞大学士的公子吧?果然一表人才。听说前日太傅盛赞公子对《九变》的见解,不知对如今的漕运改制,可有什么高见?"

席间顿时安静了几分,不少目光都投向这里。俞木帆感到后背渗出冷汗,依着太子的嘱咐回道:"李大人谬赞,学生年少学浅,不敢妄议朝政。"

那官员却不依不饶:"公子何必过谦?令尊在朝堂上力主改制,想必在家中也没少教诲吧?"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响起:"李大人醉了。"

朱由恩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中执着一杯酒,目光淡淡扫过那名官员:"漕运改制是朝堂大事,何必为难一个伴读?"

那官员脸色一变,忙躬身道:"二殿下说的是,是下官失言了。"

朱由恩却不理会,转向俞木帆,声音依旧平淡:"俞公子年少,还是少饮些酒为好。"说着,竟将自己面前那盏还未动过的清茶推到他面前,替换掉了他案上的酒杯。

这个举动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格外突兀。连上首的皇帝都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目光在朱由恩和俞木帆之间停留片刻,带着几分深思。

朱由邺适时起身,举杯笑道:"二弟说得是。今日盛宴,正当尽欢,何必谈论这些俗务?孤敬诸位一杯。"

宴席重新热闹起来,丝竹声再起,方才的尴尬仿佛从未发生。但俞木帆能感觉到,投向他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探究,尤其是几位与父亲政见不合的官员,眼神更是意味深长。

散席时,月已中天。朱由邺特意走在俞木帆身侧,借着整理衣袖的机会低声道:"今日之事,你不必放在心上。李尚书是镇国公旧部,与你外家素有来往,他今日发难,恐怕别有用心。"

"多谢太子哥哥解围。"

朱由邺轻轻摇头,月色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温和:"孤只是尽了本分。倒是二弟..."他顿了顿,语气意味深长,"他今日这般维护你,虽是出于好意,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怕是会惹来些非议。你也知道,他因先皇后之事,在朝中的处境本就微妙..."

这话说得含蓄,俞木帆却听出了其中的关切。他想起方才朱由恩推茶时的眼神,那里面除了惯常的清冷,似乎还藏着别的什么。

三日后,俞木帆奉命去文渊阁取书。秋日的文渊阁格外安静,只闻得见书卷的墨香。他正在书架间寻找太傅指定的《武经总要》,却在转角处遇见了朱由恩。

二皇子似乎刚从里面出来,手中拿着一卷《孙子兵法》的孤本,见了他微微颔首:"来取《武经总要》?"

"是,太傅吩咐的。"

"第三排东首第二个书格。"朱由恩淡淡道,"那里的版本是前朝大学士亲手校注的,最为完整。"

俞木帆道了谢,正要进去,却听朱由恩又道:"前日宴席上,李尚书的话,你不必在意。他背后是兵部侍郎刘墉,刘墉与漕运总督是姻亲。"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几分:"漕运改制牵扯甚广,不仅是朝堂之争,更关系到江南各大世家的利益。令尊的处境...你回去后,多劝着他些,有些事,急不得。"

这话说得隐晦,俞木帆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殿下的意思是...有人要对父亲不利?"

朱由恩没有回答,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那一刻,俞木帆在他眼中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忧虑。二皇子转身离去,玄色衣袖在满架书卷间划过一道寂寥的弧度。

当晚,俞府书房灯火通明。

俞谦听完儿子的转述,沉吟良久,指尖在书案上轻轻敲击:"二殿下这是在提醒我们啊。刘墉...难怪近日弹劾为父的奏折突然多了起来。"

"父亲,漕运改制究竟有何不妥?为何会引来这么多非议?"

"改制本身无错,错在时机。"俞谦轻叹一声,烛光下他的鬓角似乎又多了几丝白发,"如今朝中各方势力胶着,北方军费、南方税赋、边关贸易,桩桩件件都牵扯其中。这个时候推行改制,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他看向儿子,目光复杂:"太子待你如何?"

"太子哥哥一直很照顾我,今日在宴席上也是他为我解围。"

"那二殿下呢?"

俞木帆一时语塞。想起那双清冷眸子中偶尔闪过的温度,想起病榻前相握的手,想起月下琴声里的怅惘,他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俞谦了然地点点头,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株老桂树:"为父明白了。你且在宫中好生读书,这些事不必多想。记住,无论两位殿下待你如何,你都要谨守本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几日后,太学中突然流传起一个消息:二皇子朱由恩因在御前力保俞大学士,与太子产生争执,惹得龙颜不悦。

俞木帆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东宫与朱由邺讨论《地形篇》。太子的神色依旧温和,只淡淡说了句:"流言蜚语,不必当真。二弟与孤向来和睦,父皇更是圣明,怎会因这等小事动怒?"

但当他独自一人走在宫道上时,却忍不住想起那日文渊阁外朱由恩的提醒,还有推茶时那个深不可测的眼神。若流言属实,二皇子为何要为他父亲说话?若流言不实,又是谁在散布这样的消息?

夜色深沉,他再一次不自觉地走到了清月殿外。殿内依旧有琴声,这一次弹的是《广陵散》,琴音激越澎湃,时如金戈铁马,时如暗潮汹涌,每一个音符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心事。

他站在宫墙的阴影里,听着那琴声在夜风中回荡。殿内的烛光将一个人影投在窗纸上,那身影挺拔而孤独。

他站了许久,秋露打湿了他的衣襟。有些话,不必问;有些情,不能言。这深宫中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薄冰上行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而在东宫书房内,朱由邺听着暗卫的禀报,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白玉棋子。棋盘上黑白子交错,局势错综复杂。

"二弟啊二弟,"他轻声道,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你这步棋,下得倒是出乎意料。只是不知...你这究竟是为了俞家,还是为了那个人?"

他执起一枚黑子,轻轻落在棋盘上,顿时改变了整个局势。

"传话给刘墉,让他暂时按兵不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