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梅岭风云 >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江湖

梅岭风云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江湖

作者:沐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02 08:57:42 来源:文学城

开文七年春,在言府老封君童老夫人以死相逼、和言夫人小童氏强劲的眼泪攻势下,“孝大于天”的压力逼迫着言阙,他终于接受了家人的安排,结亲覃家嫡次女覃素。

覃家乃是童家的远方亲戚,也算是知根知底,其父乃九江郡守覃怀义。

言大公子,百年世家长房长孙,一品候,国舅爷……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京城多少女子的梦中情人,如此低调地成了婚……最后居然便宜了一个四品官次女,无甚特别才华和名声,长得也就清秀而已。

引京城贵族们感慨万千、不胜唏嘘!

贵女们扼腕,早知道他要求这么低,自己也可以去试试提个亲么……错过了,终究错过了,无论是之前,还是眼前,都错过了。

完成结亲任务之后,言阙再次出走游历,全不理会吏部发来的分职文书,以及言太师的苦言相劝、最后暴跳如雷。

待行走至山西一带,山水古朴秀丽,才放慢了脚步。

这日乘坐一艘大型客船,沿束河行驶,两侧甲板宽阔,可以看到岸边的风致,垂柳依依,一片胜景。

言阙在甲板流连的时候,无意间瞥到一对青年男女,男者高大魁梧,女者英气勃勃,俨然江湖儿女气概。两人亲昵而不狎,相处间爱意流露,气度自然,端的一对璧人。

言阙一失意之人,艳羡至极,忍不住连连暗暗侧目。

待至平遥古城,在后街上溜达时,正逢有一个杂技班子在表演杂耍,周遭围着的人群不时发出鼓掌声、轰叫声,气氛异常热烈。

言阙无聊,亦挤入观看,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表演“空中鞦韆”。

地上竖着一根高大的木杆子,顶端装一个滑轮,一条大绳从滑轮穿过,绳子的两头垂于地面。一个小女孩的长头发向上梳起,在头顶扎成辫子,系在大绳的一端。一个大人拉动大绳的另一端,将小女孩吊起在空中,另一个大人推动小女孩,使她在空中来回摆动,做出各种惊险动作。

小女孩被越吊越高,摆动的幅度越大,底下看热闹的人越是兴奋,叫好声越多,“再高点!再高点!”

言阙一个成年人,看着都感到害怕,试想一下,把全身所有重量都放在了被吊起的头皮上,是何等惨痛?

言阙视力奇佳,看到高空中的小女孩疼得眼泪直流,但是并不龇牙咧嘴,还保持着微笑,想来是担心自己哭丧着脸不吉利不喜庆,观众不买账,不给赏钱,下场后会遭到班主责罚。

人群看着颤颤巍巍的杆子,在空中不断翻来覆往甚至挣扎的女孩,被刺激到了心神,愈发地癫狂起来,纷纷朝场子中间扔大子儿。

他们在期待着,盼望着,随着女孩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夸张,隐秘地希望那个杆子会承受不住,嘎嘣一下断裂开来!

继续扔钱!继续摆动!

人们心底野蛮残忍的**就这样迸发出来,而戏班班主也赚得盆满钵满。

好容易节目结束,小女孩被放下来,踉踉跄跄一下子似乎不会走平路了。

但仅是歇了几息,立刻转身端起盆子,去帮捡拾地上的大钱。中间还连连鞠躬作揖,感谢大家捧场,此时脸上的眼泪痕迹犹在。

下一个节目,报的是“蹬技”。上来一个半大小子和一个十来岁面黄肌瘦女孩子。

只见身型健壮、浑身腱子肉不少的半大小子躺到桌子上,双腿竖起,脚心朝天。女孩纵身跃了上去。

女孩先在男孩的脚上做各种柔术动作,手长脚长,动作优美,极具看相;

接下来班主又在男孩的脚上放置一个类似于长梯子的架子,女孩小心翼翼攀到架子顶上,表演下叉、金鸡独立,甚至是单手倒立,总之怎么惊险怎么来。

这个节目以前言阙在京城也看过,但与别的杂技班子不同的是,这儿顶着的架子,又细又高。

怕有两三层楼高。

女孩立于上面,颤颤巍巍表演各种动作的时候,围观的人无不心里被揪紧,但又被刺激得不舍离去、连连叫好。

此时正是单手倒立的换手时刻,表演的人屏声息气,看的人也紧张万分!

却见一个晃荡,女孩手一软,整个人就拖着细架子斜斜着跌落下来——

这下子,不是手残脚残,就是脑袋磕坏,说不定要痴傻一辈子了!

言阙反应敏捷,奈何距离遥远,扑过去就是做肉垫也来不及——

却见斜刺里掠出一个身影,斜切而上,一手搂过女孩,连打两个旋,才飘落到泥地,被刚刚砸落在地的架子打起的泥灰扑了个满脸。

言阙定睛一看,居然是之前见过的那对青年男女中的那名男子。

男子将手中女孩放下,大手抹了把脸上的尘灰,此时,他的女伴和戏班班主也已迎了上去。

功夫不错、见义勇为,具怜悯之心,又有幸福姻缘相随,实乃有福份之人,言阙钦佩,羡慕而感概。

杂耍表演已无法再继续下去,言阙再次扔下几枚大钱,随着人群散去。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悬空寺如临深渊般险峻。其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回环,虚实相生。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下临深谷,寺虽不大,但巧夺天工,蔚为壮观。

悬空寺殿楼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环环相扣,处处呼应,层次多变,布局紧凑,错落相依……以小中见大,空间甚为丰富,不觉为弹丸之感。

实乃“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方外之地。

言阙在此上下徘徊,观赏赞叹,流连忘返。

突然,高处传来喧哗呼喝声,“站住!别跑!”“抓住他!”

只见有人腾跃着往下飞奔,身姿灵活;后面有身着深色紧身衣三两人,紧赶慢赶追逐。

言阙定睛一看,那些身着紧身衣之人,依稀是当地捕役之流,那前面逃窜之人,大概率是盗匪或毛贼之辈。

他此时正回到入口处,便拉开架势,准备帮助拦截,不过心里也打鼓,不知能否拦得住此人,毕竟从其奔跑速度和身姿的轻巧程度来看,对方看来是有不弱功夫在身。

来人甚快冲下,言阙张手一拦,本想让他绊在自己身上摔倒,然后自己就可以扭住他;哪料对方带着速度和冲劲,直接把他撞翻在地。而他自己虽然踉跄了几下,但下盘还是扎住了,他也不理会言阙,拔腿就要狂奔。

说时迟那时快,斜刺里冲出一人,一个“别马腿”扫过,逃窜之人一绊,再次踉跄了好几步,趁他速度变慢,此人健步上前,一个飞扑,将逃窜之人压服在地,反手擒住。

端的一个干净利索漂亮。

言阙此时发现,这可真是有缘,这位英勇擒贼的勇士,仍是是那名客船上见过的英伟男子。

这时,追来的捕役也到了,那名男子的女伴也到了。

果然是名惯盗,捕役们追他好几天了,如今才捕获。

捕役们对男子相当感激,几人寒暄了一阵不提。

对言阙而言,如此缘分,再不去认识认识这位好汉,都说不过去。

原来男子姓夏,单名一个江字,女子姓寒名霜,为其师尊之女,两人是定亲多年的未婚夫妇,师门正是闻名天下的点苍派。

两人这次是前往京城,奉师命去看望多年未见的师叔李燚,顺便看下有无入仕的可能性。

因为职业性质的原因,李燚这个掌镜使代首尊平时行事很低调,其实整个悬镜司都很低调,但言阙还是认识的。

本朝悬镜司是个特殊的存在,它类似于一种独立的监察机构,跟其他各部各司的交叉很少,只听命于皇上,完成皇上交付的特别的隐秘任务。

以前悬镜司规制不大,其监察功能主要在周围邻国和边境线,所有的谍报都经由悬镜司收集、分析呈报皇帝;也会代帝巡查各地,监察各地官员、督抚的政绩,以和吏部每年的考绩进行印证。

但现在听父亲言谈间偶尔露出来,悬镜司倒承担了不少对京城官员的暗中监察任务了,以致各衙门对这代首尊李燚都产生了不满和防备心理。

悬镜司的官员选拔和任命规则也和和其他各部各司的不同,不受世家贵族的制掣,主要凭皇帝好恶,倒颇有一种可以“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随性,当然对忠诚度和武艺高低看得也很重。

所以言阙估计,凭李燚这层关系和这身高强的武艺功夫,夏江入悬镜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夏、寒两人均性格开朗,尤其寒霜,虽身为女子,却给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直爽热忱,且见多识广,颇有江湖侠女之风。

加上言阙对他们一路已产生这么多好感,自然三人谈笑晏晏,非常投机。

三人接下来又同行了两天,才依依惜别,相约将来京城再见。

“三月不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还没享受到两年的风调雨顺,开文七年春末,云梦湖地区再次大旱。

旱情伊始,即来势汹汹,大片的水面很快退去,裸露出龟裂的湖底,只残留一些浅底小水洼,几尾小鱼死气沉沉潜伏不动,但也很快被抓食殆尽。

广袤的平原,开始树枯叶黄、田干地裂,不久,百姓连吃水也成了问题,民众怨声载道。

有心者开始传播各种流言,有彪悍鲁莽的人扭结成群,抢劫开始出现,很快就汇聚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镰刀、锄头都成了兵器,开始冲击集镇和县衙。

虽然情势看来汹涌,但其实涉及范围亦不过县城和周边的两、三个集镇。

县守怕死,更怕承担责任,又希望得到更多的赈灾物资……就将流民的人数和闹事的严重程度铆足了劲往大里上报。

这就变成了一件“刁民趁灾闹事”的大事。

多种不同的消息报到京城,有说谎报灾情的,有说灾情异常严重的,有说刁民不足惧的,有说要闹出大事直逼京城的……

梁文帝紧张起来,他最怕再经历战争,于是几次召开专门廷议讨论,结果众臣越说越糊涂,分歧越大。

最后决议一方面派人去实地察看灾情,了解民情;

同时从国库及各地紧急调粮、筹粮;

为应付流民匪众,避免冲突加剧,再急召从西境巡察归来、目前尚在路上的林帅,要其加快脚程归京,带兵前往灾区镇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