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京城的天空高远而清澈。夏末的风裹挟着校园里新栽的花草气息,穿过教学楼之间的空隙,拂过操场边的银杏树梢。晏清川背着深灰色书包,里面装着物理竞赛的习题册和一本关于星象的科普书。他步伐不快,习惯性地避开人群,喜欢在走廊的尽头独自站立,仿佛只有空间的边界才能让他感到安全。
江念远是高一新生,活泼中带着一点诗意的敏感。她喜欢在图书馆窗边观察人,收集各种花的标本,还偷偷在本子上写“哥哥与望舒的100个巧合”。她认为,世界上有些缘分,是细水长流的守望。
那天下午,学校礼堂里坐满了人。沈望舒穿着浅蓝色衬衫,站在讲台上,声音不高却清晰:“Sometimes I feel like a star, distant and quiet, watching the world without being seen. But when I look up, I know they are there, watching me too. I am not alone.”
台下有同学悄悄议论:“沈望舒的声音像月光。”也有女生在笑,说他的名字真配他。演讲结束,掌声稀疏,沈望舒鞠躬,没看观众,只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满天星干花——是他妈妈去年送的,花语写着“守望”。他把花夹进英语词典,走出礼堂,直奔天台。
天台上,风比楼下更凉。沈望舒坐在栏杆旁,望着厚重的云层,心里想着妈妈的电话。她说要他坚强,可他不知道坚强是什么样子。他喜欢夜晚,喜欢那种只有自己和宇宙对话的时刻。他把满天星干花举到阳光下,细碎的花瓣像微小的星,守望着孤独的夜。
江念远在图书馆窗边摆弄着新采的满天星。她喜欢这种花,不张扬,却有韧性。她悄悄拍下晏清川和沈望舒在同一排书架间错身的画面,没发朋友圈,只记在自己的“巧合本”里。她写道:“满天星,石竹科,花小而密,象征守望。它不争主位,却让整束花更温柔。”
晚自习结束,雨突然下大。晏清川收拾好书包,站在教学楼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撑开了伞。他看见沈望舒独自走在雨里,头发和肩膀都湿了,手里还攥着那朵干花。晏清川走过去,没说话,只是把伞移到了沈望舒头顶。沈望舒愣了一下,侧头看他,嘴角微微扬起:“谢谢,你像一颗不会熄灭的星。”
晏清川没接话,只是把伞柄往他那边偏了偏。两人并肩走着,伞下的空间很小,沉默却很宽。
江念远躲在柱子后面,按下快门,拍下了两个少年并肩走过的身影。她翻开本子,写下:“巧合二:同伞,雨夜,星隐……但花开了——满天星,花语:守望”
第二天,物理竞赛榜单贴出来,晏清川的名字排在第一个。同学议论:“他是不是没有不会的题?”江念远故意大声说:“我哥连怎么种满天星都不会,这算不算不会?”同学们笑作一团,晏清川远远地看了妹妹一眼,难得地勾了勾嘴角。
沈望舒在教室里整理英语笔记,同桌问他:“你那天演讲说星星,是真的喜欢吗?”他点点头,又摇摇头:“喜欢,但它们太远了,有时候觉得自己也像一颗远星,没人能真正靠近。”
午休时,江念远跑到英语组办公室送资料,看见沈望舒坐在窗边,阳光洒在侧脸。她鼓起勇气上前:“你喜欢满天星吗?我哥哥说,花坛里有一片,快开花了。”沈望舒愣了一下,轻声说:“喜欢,它们很安静。”
江念远回教室后在本子上写:“巧合三:满天星,哥哥的花坛,望舒的喜欢……”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每天晚自习,晏清川都会在图书馆看见沈望舒,两人偶尔点头,偶尔对视,却从未交谈。江念远在图书馆角落发现了一本旧诗集,翻开一看,是沈望舒的字迹:“星落湖心,无声无息,守望者不语。”她悄悄把这句话抄下来,夹进哥哥的物理笔记里。
某天放学,江念远拉着哥哥去花坛看满天星。晏清川不太感兴趣,却还是跟着去了。花坛边,江念远指着那些细碎的小白花:“哥,你看,满天星其实很小,但它们聚在一起,就像星星落下来了。”晏清川第一次仔细看这种花,忽然想起沈望舒那天说的话:“你像一颗不会熄灭的星。”
他没说话,却在心里记住了满天星的样子。
雨季过去,校园里的满天星开得更盛。江念远在本子上写道:“巧合十:哥哥开始留意满天星,望舒开始留意哥哥。”
夜晚,晏清川在天台遇见沈望舒。两人并肩坐着,谁都没说话。远处的星星时隐时现,像他们的心事。江念远远远地拍下这一幕,写下:“星初现,沉默的交汇。青春,好像就是这样开始的。”
她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她知道,有些守望,从不会熄灭。
就像满天星,即使在最黑的夜里,也始终温柔地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