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瞒天过海 > 第2章 意识过载

瞒天过海 第2章 意识过载

作者:TriWen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21 16:07:18 来源:文学城

极乐来得悄无声息,像有人把窗户开到最大,却没有风进来。那天夜里,海边依旧亮着,庆典的横幅还没拆,光幕在空中漂浮,重复着同一句感谢。

母亲塞拉坐在窗边,指尖按着雾化机的光键,淡淡的柠檬草与海盐在屋里铺开;父亲德隆把数据曲线摁平,试图让“满足曲线”少一点抖动。他们的语气很平常,像每一个完成项目的晚上一样,谈论第二天的食谱、哪家小摊的椰浆更香、以及新出的体验标签是不是名字太绕。凯里斯趴在地毯上用细笔描塔,塔的顶端被他画得比真实更尖,几乎捅破天花板。他说塔应该再高一点,那样风就能先碰到它;德隆笑着说风没有先后,塞拉在他头顶落下一个轻吻,说风会挑人。

她说完这句话,便像被一阵很轻的波纹托住,缓缓向后靠。她的眼神突然变得很亮,像看见了一块极近的光;德隆回头要问她是不是累了,话卡在喉咙里,突兀得像撞上了透明的玻璃。他的手从键盘上滑开,掌心仍是温热的,呼吸却像被人调走了节拍。雾化机还在运转,香味变得浓得不合时宜,像把夏天与海拢成了一个瓶口,硬塞进这间小屋。

凯里斯先是愣住,然后向前一步去拉母亲的袖子。母亲的手顺势落在他掌心里,柔软却没有回应。

他又去摇父亲的肩,父亲的身子很稳,像坐在一艘停泊得极好的船上。屋内的终端忽地亮起,屏幕上闪过一行红字,随后消失,像没来得及被人看见就被光吃掉。警报是有的,却不刺耳,像一段过分礼貌的音乐,提醒你现在就应该睡了。

门被撞开的时候,银灰的身影涌进来。防护服在灯下反着白,像一群携带月光的影子。

有人俯下身按住塞拉的颈侧,有人抬起德隆的手臂,有人轻声念了一个编号,随后又一个。话语在面罩后面被机械压平,语调近乎温柔;他们说意识饱和,他们说完满,他们说上传。他们把两个轻得不像两个活人那么重的身体抬上白色担架,动作熟练得像处理一道操作菜单。一个年轻的女救援员抱起凯里斯,轻声说别怕,他们在梦里很幸福;她的呼气落在他额头上,带着一种干净的味道,和屋里的香完全不一样。

风趁门半掩的缝隙滑进来。那风没有香味,凉得像刚擦过的玻璃。

隔天,城市的屏幕同时亮起官方的蓝白。新闻里没有“死”这个词,只有“完满状态”,主播语气柔和,像念一张感恩清单;她念出了贡献者的名字,念到了塞拉与德隆,最后说感谢ChronoMind带来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稳定。广场上升起成千上万个光球,印着林维斯的签名与那句口号。光球升到塔的半腰散开,像开在空中的花。街道从这一刻起向“恒稳纪元”滑去。

追忆仪式那天,凯里斯站在人群最后,光在他肩上轻轻落,像一层无声的尘。他看到父母的头像被排进纪念塔的蜂巢中,笑容与旁边无数张笑容整齐对齐,像换上同一套格式的天空。他抬头时,风从灯架间穿过,把上头未取下的横幅掀起一角,露出背面未印刷的空白。

有人跟他擦肩而过,纸杯里掉出一点刚喝剩下的甜香,落在地上很快就没了味。他第一次意识到,某些气味在空气里留不住。

几周后,城市变得安静。咖啡馆里还是人满,但交谈声被轻柔的音乐盖住,大家闭着眼,耳廓贴着脑波耳机,表情统一为“适度愉悦”。

街边新立起“体验驿站”,屏幕上滚动“无争吵沟通”“快速释怀”“温柔离别”,每个标签下是一段十分钟的模板化感受。有人试图打破秩序,服务员会笑着提醒请降低情绪强度。更深入的事也在发生:系统开始在夜里更新人的睡眠,修补裂缝,抹平皱褶,让每个人早晨醒来时几乎再想不起昨夜那一点不舒服的梦。

新闻播报也安静,像一条在玻璃管里流动的河:今日无异常,幸福波动率持续下降,社会稳定性维持在最佳;天气:光;纪念塔开放时段:全天候;感谢名单:更新。偶尔会有一条竞争城市的旅游片插播,镜头总绕着那座塔,像每一座城市都只有一个心脏。

人们很快习惯了这种平顺,甚至把它称作礼貌。街口的保洁车擦过每一块地砖,亮面反光,像世界被一遍遍抹去指纹。

在光触不到的地方,另一种声音开始窸窣起来。起初是地下网里一段抖动的破画面:一面脱皮的墙、桌上一台旧终端、周围有五六个戴面罩的人,呼吸声很近很近,像在你的耳骨里说话。他们没有自报家门,只留下一句话:“反光者在此。”

反光者,这个名字很快以不同口音从不同的嘴里被吐出来,后来也在不同的夜里被不同的人压低音量地说过。他们偶尔劫持公共广播,画面闪断一秒,插入一行白字:时间正在冷却,热不是罪。

反光者仍是一个团体的时候,他们并肩出现在系统的缝隙里。某个港区的光幕整夜闪烁,他们爬上塔楼屋面用手动开关逼出一次“黑”。

黑落下十七秒,街道像突然被人捂住喉咙,等到灯再亮时,节奏莫名慢了一拍。一个穿旧夹克的青年在塔影最末端向同伴摆手说快撤,他的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一个戴着无指手套的女人不看他,只盯着监控死角里那台发热的终端,说他们还没拿到核心的接口。另一个年纪更大的男人按住她肩膀,声音不高却很硬,他说收工,他们已经够显眼了;女人把手抽回来,盯着他足足两秒,还是把零件塞进背包,转身走了。那夜的风刮得很干,屋面上的积灰被薄薄地吹起一层,像有人翻动一张很老很老的相纸。

反光者也会到地面。他们混在礼貌的人群里,借解散后的十分钟重写几台小区的空调控制,让风口朝向街心广场,把积了很久的热一次放出来,再在下一秒关闭,留下一圈晕着白光的喘息。

此类微小动作被讥为幼稚,但他们说这是在提醒人,风还有方向。偶尔也会有冒进的——有人拿喷漆在纪念塔背面画一句“我们在这里”,被巡逻的保全追着跑,小巷口撞入另一群黑衣人,双方在挂满晒干衣物的廊架下无声扭打,衣夹扑簌落地,金属夹口在石地上弹出几声细响,像某种机械的短促笑声。

反光者最终从巷子另一头脱身,带走了他们要的人,一个专门给政府做外包清洗项目的工程师。他被塞进破卡车的后斗,鼻梁上的眼镜歪到一边,连反抗都不像真的,他只是问一声我要去哪儿,坐在他左侧的女人说去清醒一点的地方,右侧的青年补了一句我们只是借你一会儿,车便在晚风里开了,拖下一串不稳的尾灯。

他们也会吵。

争执通常发生在最微小的技术处置上,因为每一个微小的技术选择都等于一个哲学选择。

一次会面在废弃的停车楼里进行,水泥柱上贴着陈年的演唱会海报,人脸退了色只剩轮廓。带队的男人把一张手绘的拓扑图摊在车盖上,说他们必须找到ChronoMind的“源头脉点”,让流动重新加速;那女人摇头,她指着另一条红线,说速度不是问题,问题是方向,他们应该切断预设,把人从模板里解放出来。一个戴毛线帽的年轻人插嘴,说为什么不能两件事一起做;带队的男人看他一眼,说因为你只有一把刀;女人说不,我们有很多把刀,但没有手。沉默像水汽一样升起,凝在车窗上。

最终他们把纸收起来,统一口径说今晚先撤下一组摄像头,留下一个很短的盲点,足够让被追的人钻过去。他们仍然合作,至少今晚还需要在一起。

政府的反制也在升级。白天的新闻还是一贯的温柔,但夜里的路口多了隐蔽的机器,像多长出来的耳朵与眼睛。

巡逻队的步伐被训练得极轻,衣物之间摩擦发出的声音近似于无。一次突击清查中,反光者在港区的一处废仓库里被围住,仓内是堆得高高的旧箱与布蓬。带队的男人做了一个并不夸张的手势,同伴们像水一样流散,踩着预先安排好的踏板从箱缝滑出。

女人在最后,把一个看不出年代的铁皮盒子塞到一名少年手里,那少年耳骨有个细小的银环,眼里像常年睡眠不足的人那样有一圈淡淡的蓝。她说别开,现在不要开,除非你闻不到味道;少年点头,转身时被悬着的布蓬擦到脸,布蓬潮得像刚被海风舔过。

等他们绕到仓库后门,夜已经变得很薄,像伸手可以撕下一小片。女人回头看了一眼,那名少年已经不在原地了,只留下那只铁皮盒子,盒盖在光里轻轻一翘又落下,像某种小心翼翼的眨眼。

在“恒稳”的表面下,城市也开始出现无法解释的小缝。有一晚,纪念塔的滚动名单停了半分钟,屏幕上骤然空白,随后恢复,却少了一个名字;第二天,又多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拼写怪异,像不是任何语言里该出现的组合。有人悄悄截图发到地下频道,很快被清除。还有几次,塔顶的光忽亮忽暗,像在呼吸里打了一个小小的磕绊;官方解释为设备维护,市民被劝导要理解工作者的辛苦。街角的体验馆也偶尔闹出“内容错位”的笑话:有人购买“温柔离别”却看见童年的课间操,有人购买“快速释怀”却被分配到一个迟来二十年的拥抱;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同一句道歉话术,说马上退还积分,同时赠送“今日温和加成”。大家笑笑,也就散了。

收容中心里,凯里斯开始学会不问。他的新名字是编号,床位对着穹顶灯的斜角,灯光从那里以恰到好处的角度落在他枕边。白天学习着时间和只秩序,夜里,系统播放“共同呼吸”的音乐。

课间,有几张面孔靠在一起窃窃私语,有人说反光者劫走了中央区某人的服务器,有人说他们在找一个人,一个被从历史上抹掉的人,有人问是谁,另一个人把“林”字写在掌心,很快又擦掉,说别让老师看见。老师就站在两张桌的距离外,笑着提醒大家把注意力放回幸福上。

傍晚时分,穹顶外的云比白天厚一点,风从通风口慢慢钻进来。凯里斯在集体冥想的时候没有闭眼,他看见窗外的旗帜不是同一方向,像不愿意被谁整齐地安排。他在心里想起母亲调过的香雾,那样温柔、那样甜,甜得像某些话还没有说出口就已经被人懂了。

他不说话,把两手摊开,风在他的掌心上停了一下,像短暂地记起一个名字,又忘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