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莲花台下 > 第1章 东宫薨逝

莲花台下 第1章 东宫薨逝

作者:了春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17:39:12 来源:文学城

东宫殿内的一切都被厚重的宫门隔绝在李昭鸾身后,院中枯败的落叶被寒风吹得在空中打转。

一早候在殿外的栖梧宫宫侍迎上来,李昭鸾攥住大宫女绫罗的手,力道却不重,只是像想抓住什么一样。她神色恍惚,瞳孔失焦地看向虚空某处,看起来痛苦不已。

然后,李昭鸾屏退众人,宫侍们退开一些,只远远跟随,不敢靠前。

最后一缕残阳消失在宫墙后,夕阳的余烬彻底湮灭,天空好像沉沉地笼罩下来,压的人喘不过气。

来东宫前干净的素白寝衣已经被深浅不一的大片暗红血迹所浸染,晕开的朵朵血迹与白色的丝缎交织,在黑暗中,像一幅雪地红梅图。

李昭鸾扶着宫墙一步一步地沿着漫长的宫道向前,步履虚浮却坚定。

这场戏,她演的好吗?

浓重的夜色将她的身影包裹其中,她脸色苍白如纸,眉间朱砂痣被衬得更加殷红,素白寝衣上斑驳的血渍与两旁沉默矗立的朱红宫墙交相呼应。

一个时辰前。

秋风萧瑟,暮色四合,孤雁哀鸣。

巍峨宫墙中有一道素白身影在急速奔走,身后宫女内侍们仓皇追赶。

绫罗哀求道:“东宫如今怕是不好了,公主您不能去啊,陛下出宫前已经交代过,您尚在病中,任何事都是不能惊动您的。”

李昭鸾提起曳地的裙裾,任凭长发被风吹乱,只顾朝着东宫去。

东宫还是那个东宫,却非往日般静谧,而是死寂。

太医宫侍在外殿已跪倒一片,太子近侍季尘面色惶恐,见李昭鸾,连忙迎出来重重叩首。

李昭鸾站在外殿却不敢再向前一步,季尘低声道:“太医们已诊治···殿下他···身中剧毒,已经回天乏术,只能吊着一口气。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去禀告陛下与皇后娘娘了,可陛下与娘娘还在佛光寺,怕是一时间赶不回来,太后年岁大了,还不敢惊扰太后。如今宫中能主事的只有公主您一人。太子殿下将所有人逐出内殿,不许我们任何人进去,还请长乐公主进去瞧瞧。”

她恍若未闻,如往常一般轻轻扣响殿门唤着“皇兄,我能进来吗?”

门内寂然。李昭鸾眉间微蹙,开始用力拍打殿门,声音也渐渐带上泣音。

殿内骤然传来“砰”的一声闷响,似重物坠地,随即是一声压抑的痛哼。

李昭鸾推开殿门,踉跄而入,没注意脚下门槛,被绊倒在地,抬眼却发现那人蜷缩在榻下。

她慌乱起身扑到他身边,将其扶起倚着自己躺回床榻。

男子脸色惨白,俊美面容因痛苦而有些狰狞,却在看到她时,费力地勾起一抹笑。他抬起颤抖的手,抚过她散乱的青丝,声音虚弱却温柔:“病还没好全,怎就穿得这样单薄?你若是再病了,我可怎么好?”

李昭鸾攥住他的手,睫影低垂,眼眸此刻水汽弥漫,声音颤抖,“为何?”

男子声若游丝:“关门,让他们出去。”

李昭鸾抬手示意,挤在门口的内侍与太医退至殿外。

男子这才温言道:“是我自己执意如此的。我们没有时间了,齐王已经按耐不住,我们的证据却还不够充足,此刻正是最好的时机。唯有太子薨逝,才能名正言顺引起天子雷霆之怒,让朝堂血流成河。”

他深吸一口气,胸腔剧烈起伏片刻,才继续道:“戏,要做的足些,真些。此局,若太子不死,以齐王的根基、羽翼以及他在百姓中的名望,齐王便可能会有一息尚存的可能。”

“陛下已布好棋局,公主只需按照陛下的指引来走,不日便能顺利入主东宫以承继大统。”

男子呼吸越来越弱,眼神愈发眷恋地看着李昭鸾,轻声呢喃:“殿下,这是臣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李昭鸾泪水终于溢出眼眶,砸在他胸前的衣襟上,晕开水痕,烫的他心颤。

男子蓦地身体一僵,猛地剧烈抽搐起来,口中瞬间涌出黑血,李昭鸾大骇,急忙用自己的手去擦。可那黑血像是决了堤,一股股喷涌而出,她怎么也擦不完。

“来人!快来人!太医快进来看看!”李昭鸾抱着男子泣声,声嘶力竭 ,全不见长乐公主平日里雍容华贵,沉静大方之态。

季尘连忙推门,太医内侍们鱼贯而入。

李昭鸾起身时已经稳不住身形,只能扶靠在床架边看着太医们忙碌。

她目光穿过床上的轻纱床幔,落在殿内众人簇拥处,站在人群背后,她眼中没有了刚刚的慌乱与无助,只有一片漠然。空气里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和草药的苦涩味。

太医院院正汗流浃背地跪坐在床榻边为其扎针,一炷香后,男子苏醒,负责汤药的太医便将熬制好的药端了过来。

李昭鸾伸手拿起药碗,扶起男子,竭力控制自己的手不要因为哽咽流泪影响而颤抖,一勺一勺喂他喝下。

她的泪水愈发得忍不住,无休无止地流下。

男子努力着抬手抚去李昭鸾脸上的泪,附耳用只能两人听见的声音说:“此局,早已在···初次相遇时···便注定。臣的一生…早在入东宫那日,就系在…殿下的未来上了。臣的命···是殿下···与陛下皇后娘娘给的。若能为你往后的路···铲除掉···一些障碍,···牺牲···臣的性命,臣···甘之如饴。”

李昭鸾摇头不语,发出压抑的抽泣声,肩膀颤栗着,她重复着擦血的动作,衣袖被浸透,已经没办法继续拭净男子的脸。

血又从男子嘴角不断汩汩涌出,染红二人寝衣,他喉间只有嘶嘶的音节溢出,如琴弦被划断时最后的哀鸣。

细长的手指痉挛着伸向李昭鸾的脸,却在半空中无力垂落,重重砸落在榻上,瞳孔渐渐涣散。

他轻轻翕动嘴唇,好像想说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含糊的呜咽,消散在东宫的死寂里,李昭鸾没能听见。

东宫内骤起哀哭声,“太子殿下——薨逝!”

永宁三十三年,九月十九,戌时丧钟起,太子李清晏薨。

李昭鸾的视线陡然涣散,天旋地转间,整个人便不受控制地向前栽去。

一旁的季尘连忙伸手欲扶,尚未触及她,李昭鸾已猛地躲开他的手,挣扎着撑起身子。

她望向床榻上那人,深深地看了一眼,脸色难看,嗓音沙哑地抛下一句:“太子之事,我无权定夺,待父皇回宫再行决策。”话音刚落,转身便朝殿外走去。

然而刚迈出几步,踉跄一下停住,片刻的凝滞后走出混乱的东宫,一次也没有回头。

人的一生很长,漫长到足以看尽世事沧桑。

人的一瞬间记忆很短,弹指间就会消散。

然而在那个秋天的黄昏,一切都被颠倒过来。

与漫长的一生相比,记忆中那天的血色片段不过短短几刻钟,却足以深深烙印在李昭鸾的心头,绵长到足以纠缠她的余生。

原来所谓的人生际遇,有时竟短暂到如此仓促,须臾之间就要别离,从此阴阳两隔,死生不再见。

太子暴毙,帝震怒,由帝王最信任的心腹忠义侯协同刑部、大理寺、龙卫军共同查办此案。

最终,查出齐王暗地里通敌叛国已有数年,暗中勾结邻邦陈国打假仗,谋得莫须有的战功;更与朝中心怀叵测者里应外合,结党营私。太子之死,也正是他所为。除此之外,齐王与其党羽还犯下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私藏兵器等罪行,罄竹难书。

圣上下令,念其为皇室成员,思及手足之情,只将齐王幽禁于府中,终生不得出。兵部尚书杜节、户部侍郎赵河、礼部侍郎霍山、都尉毛异等朝廷重臣皆是齐王党羽,可见齐王势力何等盘根错节。这些齐王党羽也无一例外,皆以谋逆论处,涉事者秋后问斩,其余人服徭役。

从自东宫大恸归来,李昭鸾如同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当夜便起了高热,昏迷不醒数日,病情反复一月有余。

长乐公主素来身体康健,与体弱多病的兄长截然不同,她少有生病的时候。从未让帝后如此忧心过。太医院轮流医治,民间寻访名医请入宫中会诊,也只能让公主高热褪去,奈何公主始终不见苏醒的迹象。

于是,皇帝与皇后前往佛光寺,请梵净高僧为长乐公主祈福才得以好转。

数日后,李昭鸾睫毛如蝶翼般颤动数下,终于悠悠转醒。

伏在女儿床边的皇后察觉到床榻上的变化,骤然抬头,撞进女儿尚不清醒却已然睁开的眼眸中。惊喜地立刻唤来侍奉的宫女,让其前去禀报皇帝。

皇后小心翼翼地将女儿扶起靠在自己怀中,绫罗端来温水,李昭鸾小口啜饮,水流滑过灼痛的喉咙,带来一丝湿润。

片刻恍惚后,昏迷前的记忆涌入脑海中。她身体骤然前倾,想挣扎着下床,可一个多月缠绵病榻的身体哪里还有半分力气?

刚刚挣脱母亲的怀抱,整个人便坠向地面。皇后手忙脚乱地将女儿捞回怀里,紧紧抱着,抚摸着李昭鸾的头发,轻声唤道:“没事了,一切都结束了。阿鸾,你父皇已经追封他为明麟太子,按最高规格下葬,也将害他的齐王一派悉数斩杀。他如今也能瞑目了,这是他想看见的局面。”

“那我们难道不也是将他推向死亡的刽子手吗?他本不是···” 怀中的少女仰起头,声音淡的听不出情绪,她没有哭,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抬眸望着她的母亲。

看着女儿,皇后哽咽,殿内空气骤然凝固,沉重的寂静压得人几乎窒息。

只有那尊立在角落的紫玉香炉,袅袅升起丝丝缕缕的烟雾,于空中交缠又消散,昭示着时间还在流动。

直到一阵杂乱而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内侍总管尖锐急促的通传声,打破了殿中的宁静:“陛下驾到!” 皇帝已带着一身水汽,快步闯入内殿。发梢和肩头还带着明显的湿痕,显然是冒雨而来。

皇后一惊,连忙上前为皇帝脱去沾湿的外衣,又拿起帕子,擦去着他发梢上的水渍,低语:“陛下怎可冒雨前来,哪有这样急。”

“都退下!” 皇帝按住皇后忙碌的手,目光落在榻上憔悴的女儿身上。待宫人恭敬退至殿外,他疲惫地拉着皇后在女儿床榻边的两个矮凳上坐下。

李昭鸾想起小时候,她不肯自己入睡,父皇母后也是这样坐在她的床榻前哄着李昭鸾入睡,她一向是父皇母后心尖上的人,她只要有想要的,便不会得不到。

是啊,她想要的,她都会得到。

乌云压顶,淅沥小雨眨眼间化作倾盆大雨,暴雨击打着殿顶的琉璃瓦,雨滴又随着屋檐哗哗落下,水流不断,似雨水织成的水帘帐一般。

原先站在栖梧宫房檐外执勤的宫女内侍们也躲进檐下簇拥着闲聊,长乐公主一向厚待宫侍,便是平日无事时他们躲懒,公主也不会责怪他们,允许他们自在一会儿。

与殿外轻松的氛围不同,殿内三人僵持不下,谁也不肯先开口。

殿内烛火明亮,亮如白昼。床幔低垂,半卷半掩地隔在帝后与女儿之间。

李昭鸾半倚着床头,脸被那最是轻薄又能遮光的月影纱遮去半边,只余小巧的下巴显露出来,在烛火里显得格外白皙。

再往下,唇线平直,看不出情绪。

烛影在纱幔上跳跃,帝王再也无法忍受这诡异的沉默,率先打破僵局。

“阿鸾,对于他,父皇确实是对不住他。你母后也并不知情。”

“十年的父子情分,竟也换不来他的一条生路吗?”

“朕何尝不愿念及这些年的父子之情?这孩子是自己求的,朕原本并不想如此的,所以朕换了药,可这孩子竟自己···”皇帝眼中闪过痛色,顿了顿。

李昭鸾缓缓立起身,探出手掀开床幔露出脸来。

那是一张偏窄长的鹅蛋脸白净如素瓷,额头饱满,柳叶眉如远山含黛,眉间一点朱砂痣,细长凤目、眼尾上扬、仿佛观音座下的莲叶瓣,瞳色如深潭中的黑玉,鼻梁高挺但线条柔和,嘴唇小巧而薄,还带着初绽莲花上才有的粉色,耳垂圆润垂珠,如莲子低悬。

世人道,长乐公主生得一张观音面。

“若这结局是他所求呢?你难道不知?他自幼学的,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更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皇帝站起身来,身体微微前倾,直视着李昭鸾的眼睛,叹道。

闻言,李昭鸾越过帝后身影,看向挂在窗户旁的那人所绘制的香草美人图,思绪回到从前。

是的,她知道,她从五岁那年便知道,他与她不同,他与哥哥更是不同。

他只是父皇布局中的一颗棋子,一个用来假扮李昭鸾亲生兄长李清晏的替身,一座用来替她挡住所有危险的屏障。

明面上,这些年是长乐公主与太子在东宫一同接受太傅教导。缘由是长乐公主不愿与兄长分开,所以皇帝破例允许兄妹一起读书。

实际上,真正被当作储君培养的,只有李昭鸾一人。

而那人所接受的教导,只有为臣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