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泪水落在琴弦上 > 第4章 04

泪水落在琴弦上 第4章 04

作者:清荣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31:18 来源:文学城

沛城,望月花园。

午后的日光穿过法桐,在地面撒下一层碎金。没有风。

福临门超市临窗的长凳上,林晨一端端正正地坐着,手里拿着本西游记连环画。

她穿着白色短袖连衣裙,白色袜子与皮鞋,短短的头发上扎了三个小辫子,圆嘟嘟的脸上有两个小酒窝。

整个人看起来像颗软糖,粘牙的那种。

一阵冰凉从肘下传来,冰得她浑身一哆嗦,扭头就看见张男孩的乌兮兮的笑脸,笑得张牙舞爪。

是李晓剑。

“快喝掉。”他把手里的冰镇汽水,放到她手边。

“妈妈不让我喝凉的。”林晨一摇了摇头。

“她不知道,我不告诉她,你也别说,就是了。”男孩眨了眨眼,双手在红色背心上抹了一把。

“不能欺骗妈妈。”

“你个死心眼。”

女孩忽地扭头望向超市门口,旋即跳下长凳,往外奔跑。

“你做什么?我跟你一块。”

“我妈回来了……”

“在哪儿呢?”

一道蓝色身影出现在法桐大道上。

抱住女儿的瞬间,林蔚感到万分满足,连带的,那四个小时高铁的疲倦也消解了大半。

“晓剑好,这是一点儿好吃的,尝尝。”林蔚把手中的岩市特产递过去,又问女儿,“赵姨呢?”

“我妈在补货。”李晓剑从袋子里拿出块米花糖,抢声道。

福临门超市不大,但日用百货应有尽有。

赵岚既是老板,也是员工,本来还有婆婆搭手的,但这几日老家有人结婚,回去喝喜酒了。她老公是连长,正在新疆服役,根本指望不上。

虽说她很有气力,长得也高,足足有一米七,但搬上挪下的,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

“晓剑,把我水杯拿来!”她站在梯子上,一面拿汗衫袖子擦汗,一面道。

“是这个红色的?”一个轻柔的声音响起。

赵岚回头,绷紧的脸上绽出笑容,“你回来了?这么快!不是说得七天?”

“赶了赶,就完成了。”林蔚把水杯递给赵岚,看着地上的纸箱,“这些纸巾,直接摆到架子上就行?”

她说着,脱下身上的蓝色小西服,交给身后的女儿。

“不用你,等我整完毛巾,马上就……”

“这几天总是坐着,肚子都长肉了。”林蔚笑笑,弯腰打开了箱子。

白体恤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飘动。

两人说说笑笑,很快将所有货架补满。

林蔚带着女儿回家。

是个两居室,朝南,在三楼,收拾得利利利落落。客厅里除了餐桌椅,就是一组沙发。阳台上一盆白芍药,此时最盛的花期已过,翠绿的枝叶间只余两朵黄蕊白花。

林蔚换下衣裳,连女儿这几日的衣裳一起扔进洗衣机,下单买了肉菜,又开始做卫生。

晨一跟在后面,把这几日所做的事一一讲给她听。

林蔚不时问几句,晚上有没有熬夜啊,可有贪嘴贪凉啊,有什么想吃啊,等等。

刚清扫完毕,就听有人敲门。

“一定是晓剑。”晨一道。

果然,李晓剑背着书包走了进来。

“林姨,我来做预习,不会的你教教我。”九月,他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前几日去学校分了班级,领了课本回来。

“好啊。”林蔚拉开张餐椅,请他坐。

这个孩子,在家皮欢得无极,根本坐不住,可一到林家,就乖得不行。赵岚曾玩笑说,林蔚才是他亲妈。

“小晨,你跟我一起嘛。”李晓剑拿出课本,“你明年也要读的。早学早好。”

其实两个孩子是同年,但一个生在八月,一个十月,于是就成了两级。

晨一摇头,“不,明年兴许换课本呢。”

李晓剑愣住,林蔚笑了,“小晨,你去练字,晓剑读书。”

两个小孩进了次卧,在书桌前坐好,各自用功,林蔚给两人拿了酸梅汤,然后回了卧房,打开电脑,查看邮箱。

有谈改编的,有谈出版的,有预定新作的。

她一一回复毕,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以前闷头涂画时,唯恐不受欢迎,吃不上饭,但现在再无此担忧,她更需好好筹划。

下一本,画什么呢?

之前都是悬疑主题,是继续呢,还是换个?总画一样的,虽熟稔,却也少了挑战。

她看着桌上的《神仙传》,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

但这需要搜集资料,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就算画出来,也不一定受欢迎。

她查看了账户余额,估算了各项支出,三五年是没有问题的。

那就画吧。

这个决定令她振奋,以至于烧饭时,双手都有些抖。

但人总得挑战自我,不是吗?

红烧牛腩,拌合菜,木耳鸡蛋汤,煸菜花,主食是面条。

一做好,林蔚就拿食盒给赵岚送了过去,然后才跟两个孩子一起吃。

饭毕,一大两小坐在地上拼拼图。

等赵岚关了超市,来接儿子时,那拼图将将完成,是陈老莲的《九歌图》。

“我就说吧,一定拼得完。”李晓剑揉着眼睛道,他们家就在这楼的六层,他连书包也不拿,跟着母亲回去了。

林蔚帮女儿洗了澡,又读了一则睡前故事,晨一就安稳地睡着了。

整个房子安静下来,上玄月垂在天际,发出清幽的光,月光下有海浪细细的扑岸声。

仔细给白芍药浇了水,林蔚立在阳台上,静静听那海浪的声音,任凭凉润的海风吹乱自己的头发。

许久,许久,她才松开双臂,回房休息。

第二日,下了大雨。

雨天加周日最宜沉睡,睡到风吹睫毛自然醒。孟妍却是不能,她起个大早,撑伞出了家门。

昨天她父亲与孟鸿归家,本是大团圆的喜事,谁知晚饭时,父子两人又因意见不一而闹得不欢而散。

孟鸿也没在家歇宿,她与母亲都忧心不已,只得分头行动,各个击破。

雨滴挂成珠幕,远远的,有琴曲传来,低沉如梦语。

孟妍耳朵一颤,会心地笑笑,不紧不慢地拐进7号楼2单元,上四层,叩开了琴声所在的401。

这房子是孟鸿毕业第一年买的,特意选在同一个小区,为的是好照顾双亲,现在却成了他的避难所。

“心情不错嘛。”她打量着那张与自己如出一辙的面容,把手里的饭盒递过去,“吃吧。”

她与孟鸿是双胞胎,她晚出生十七分钟,按理说该称呼哥哥的,但她不肯,小时候是不服气,长大后又觉得孟鸿呆气十足,给她做弟弟还差不多,于是更不肯喊了。

孟鸿也不计较,两人便互称姓名。

“有事?”孟鸿随手把饭盒放在储物柜顶上,复又在椅子上坐下,握住了琴,声带不悦,没人喜欢练琴时被打断。

“你说呢?”孟妍换鞋进屋,走过空空荡荡的客厅,去厨房冰箱里拿了瓶矿泉水,喝了几口,才又问孟鸿,“你闲的没事干了?跑回来教小学生!”

她看着他,“别跟我说你热爱教育事业!”

孟鸿不语。

“你可真能耐了!”孟妍打量着他,提高了声音,“老大不小的,还玩一见钟情,天涯追美!”

孟鸿一愣,暗暗骂了袁鹏一句。

“是真的呀!”她睁大了眼睛,高高的马尾因激动而晃动,“男子汉,敢做敢当——快,跟我说说,我给你支两招!”

她笑得灿若朝霞,“不是我小看你,就你那点儿纸上谈兵的工夫,美人早跑了!”

她态度转得太快,孟鸿又是一愣。

“回去吧,告诉母亲,我很好,过两天再回去看她。”他下了逐客令。

深埋心底的秘密,他说不出口,也不愿与别人分享,多讲一句,都是对她的亵渎。

“你干嘛呀!”孟妍还要再问的,孟鸿却忽地起身,把她推出了门外。

“小气。”看着紧闭的房门,孟妍气得直翻白眼。

气归气,心底却是欢喜的,她家的这个老呆瓜终于开了窍,要是母亲知道了,定感欣慰。

“我就要管。”

她拿出了管教学生的劲头,她在省师范读的大学,哲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

她一面下楼,一面拿出手机,拨通了袁鹏的电话。

占线。

她立即给他发微信。

“孟鸿中意的那姑娘,你把信息给我。”

对方回了一个“不能说”的表情。

“?”

一串“菜刀”甩过来,跟着“保命”二字。

孟妍回过神来,转身回到401,刚要敲门,门却开了。

孟鸿看着她,一字一句道:“这件事,你不要掺和。请你尊重我,尊重她。”

很少见他如此严肃地讲话,孟妍愣住,心底的好奇却愈发浓了,“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没有机会问出口,孟鸿把她的雨伞塞给她,旋即闭上了房门。

一番折腾,琴是练不下去了。孟鸿收拾好琴盒,走回卧室,重重躺在了床上。

窗外雨势不减,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他翻个身,拿起床头柜上的黑色钱夹。

除了几张卡片与两三张零钱外,只有一张红色钞票。

那纸钞装在个透明袋里,单独一格,如厚重书本里的亮目书签。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钞面,轻颤,仿佛被那红色烫到了一般。

红,触目灼热,恍如十年前的那轮夏日。

日头下,一个少年正在拉奏大提琴。琴声低沉,一如他低沉的心。

汗水湿透了他的白T恤,蓝仔裤。

忽然,凉风扑面。

一个笑吟吟的姑娘到了近前,在他面前的空纸盒里轻轻放下张钞币。

“还不说实话。”陈巧芬把冰袋用毛巾裹住,轻轻放在孟振云那紫青肿胀的左手背上。

家里只有老两口,孟振云的脾气温和如老猫,如实道:“中暑,挂了个点滴,那小护士不太熟练,多扎了几次。”

见她皱眉,又加一句,“不疼。”

“谁疼谁知道。”陈巧芬瞅他一眼,从茶几上端起党参枸杞汤,一匙一匙地喂给他喝。

这汤,自打两人处对象时,她就煲给他喝,几十年了,他也没喝够。

“前天,老舅来个电话,想让牛牛跟你学琴。”放下空碗,她拿纸巾给他擦净嘴角。

“哪个牛牛?”

“老舅的孙子,去年过年,你见过的。”

“那小孩呀,不成,他不是这块料。”孟振云连连摇头,“他坐不住,哪儿成。”

“小孩子不都这样?你让他试试,要真不成,老舅也就没话说了。”

“我不想浪费工夫。”

“琴艺,贵在陶冶性情。”她看着他,银发闪闪,“是谁一直念叨要推广琴艺的?”

孟振云不自在地搓了搓右手,“但当务之急,我得带出个好徒弟来。”

几十年来,他教过的人不少,包括孟妍在内,但都差了口气,不是技巧不够,也不是不用心,但奏出的曲子就是少了些韵味。

“我不能对不起师父啊!”

人亡琴在,他拜师的第一天,严师就郑重提出了要求,虞山琴艺必须传下去。

陈巧芬握住他右手,点了点头。

“老舅那儿,你好好说。”他道。

“你也晓得要好好说?”她反问一句,也不等他回答,又道,“跟小鸿怎么就不会呢?”

“他回来教小孩子,也是传承琴艺,离家还近,咱们能多见见他,你倒好!”她不给他开口的机会,“他不学古琴,跟你只认古琴,都是个缘分的事,勉强不来。”

“就像严师,收你做了关门弟子,自己的儿子却是斫琴师,严师也高兴得很,不像你,见了小鸿就跟猫见了鼠似的。”

孟振云叹了口气,只觉心里乱糟糟的。

对于孟鸿不学古琴一事,他虽失望,却也早就想开了,人这辈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已然幸福,若再有所成就,那可是锦上添花的大幸福。

作为父亲,他自然盼着儿子好。

可这几年也不知怎么了,他一见到孟鸿,就感到火大,是那种无名火,一窜而起,熊熊燃烧,他想压都压不住。

他脑中闪过岩市音乐厅那汹涌追捧孟鸿的人群。

“可是哪里不舒服?”见他脸色变白,陈巧芬立即问道。

“没事,有些乏!”

“那躺躺吧。”她扶着他,慢慢走向卧室,室窗外面一株玉兰,青青碧碧,于大雨中静立不动。

雨大,没甚客人,赵岚早早关了超市,回家做了火锅,喊了林蔚母女过来同用。

吃吃喝喝间,两人聊起孩子的教育大事。

“我看群里,有妈妈在给联系补习班了,这才一年级,也太拼了。”赵岚叹息道,抬手揉了揉侧旁儿子的头。

晓剑正在大口吃肉,闷声道,“我不上补习班,照样考第一。”

“你就吹吧。”赵岚笑。

“不难。课本我看了,语文生字多些,数学有公式,林姨一讲我就会了。”他吸了下鼻子,对林蔚道,“是吧,林姨!”

对于铺天盖地的补习班,林蔚是反对的。小孩子嘛,学归学,更要玩,更要休息。相较于那一点点分数,还是健康快乐更重要。

她往锅里下了些豆腐与茼蒿,点了点头,“是,你很聪明,一学就会。”

赵岚又笑,“聪明也得用功,成绩是拼出来的,可不是你说说就成的。”

她给晨一捞了一大勺牛肉,让她多吃点儿。

晓剑咕嘟嘟喝下半罐雪碧,一抹嘴,“妈,我想学散打。”

“嗯?”赵岚一愣,“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

“一一写字好看,我也要功夫硬。”他看着对面的小女孩,露出无邪的笑。

赵岚恍然,“想学个特长啊。那学个乐器吧,文绉绉的,你以后肯定读理科,文理兼顾。”

她放下筷子,拿起手机,从妈妈群里翻出个链接,点开,让林蔚看,“少年宫正在招生,钢琴,小提琴都有,咱学哪个?”

询问的语气中带着十分的信任。

这信任,一半源自对知识的尊崇,她只读了初中,而林蔚是大学毕业,一半源自对林蔚本人的敬服。

一个女人,独自生产,独自带娃,独自生活,还活得很好。

在她有限的人生阅历中,简直就像听瞎话似的。

是以,自打两人成了好友,重大事情上,她都问她,听她的建议。

林蔚把那招生信息快速浏览一遍,道:“都挺好的,只是少年宫在市区,坐地铁过去,单程得四十分钟。”

“没事,他个小子,跑跑是好事。”赵岚道。

林蔚看着斜对面的男孩,男孩鼓着嘴,一脸的不情愿,“晓剑,就当上音乐课,大学时的音乐体育都是选修,选自己喜欢的,你现在提前选,选什么?”

男孩低头,大口喝雪碧,赵岚插言,“小提琴怎么样?我看好多妈妈都报的小……”

“大提琴!”男孩道,“学就学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