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赢得了林小雨的完全信任,陆青立刻开始部署,他让林小雨私下里联系她知道的、同样被赵刚等人或学校里其他霸凌者欺负过的同学,前提是必须可靠,不敢声张的不要。
林小雨立刻刻想到了自己一个同样内向、经常被王浩嘲笑身材的好朋友。在陆青的鼓励下,她开始积极地在各个班级里秘密串联。
林小雨的行动力出乎陆青的意料。或许是被压抑得太久,或许是陆青描绘的“唯一活路”给了她勇气。她很快联系上了自己的好朋友,以及朋友认识的一些人。
消息在受害者的小圈子里,像黑暗中点燃的烽火,疯狂蔓延。
听说上次敢于告状、学习成绩优异的陆青有办法对付霸凌者,许多长期默默忍受的学生,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对持续霸凌的恐惧和对改变的渴望,让他们鼓起勇气,最终鼓起勇气,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这里。
他们大多性格内向,家境普通,成绩平平,是校园里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容易被欺凌的群体。
短短两天时间,竟然秘密聚集了不下二十个学生!欺负他们的人,不止赵刚三人,还涉及其他几个年级里小有名气的“刺头”。
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麻木,以及一丝微弱的、名为“不想被欺负死”的渴望。
他们找到陆青,眼神里充满了害怕,但也带着一丝最后的希望:“陆青,我们真的不想被欺负死!你说有办法,我们听你的!”
面对这些和自己有着相似处境的同学,陆青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冷静和组织能力,没有空谈口号,而是直接切入核心,给出了具体的策略。
“同学们,”他的声音不高,但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只要我们能联合起来,人比他们多,力量比他们大,就根本不用怕他们!”
“我上次在办公室,亲眼看到赵刚他们的父母,就是拿要去教育局投诉、找媒体曝光来威胁学校,学校才妥协,他们才没被重罚。
陆青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将家长的无理取闹,包装成了某种“有效”的施压手段。“他们能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我们要利用舆论和法律来保护自己!”
他传递出一个关键信息:霸凌者怕的,不是学校,是学校上面的力量,是舆论的压力!
“我们也可以利用教育局,利用媒体,来保护我们自己!”
陆青看着一张张惶惑的脸,继续说道,“现在是法治社会,他们打人、骂人、威胁要杀人,都是犯法的!警察不会放过他们!赵刚他们再横,能横得过老师,横得过警察吗?!”
陆青的反问,像一颗定心丸,稍稍安抚了大家的不安。
他环视众人,抛出最关键的问题:“你们想继续这样每天提心吊胆,被人欺负吗?难道不想让那些欺负我们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吗?”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低低的啜泣和压抑的愤怒在人群中弥漫。但他们更怕的是报复。
陆青所做的,就是彻底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声音斩钉截铁,“大家放心!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人证物证俱在,把事情闹大,闹到所有人都知道,闹到教育局和警察不得不重视!”
“他们就不敢报复!因为到时候,法律会保护我们!舆论会站在我们这边!”
他描绘了成功后的景象——霸凌者被严惩,他们可以安心上学,再也不必担惊受怕。
同时,他强调了集体行动的安全性:“我们这么多人,一起行动,互相作证,他们敢报复谁?法不责众,但更保护弱者!”
在陆青有条不紊的鼓舞和组织下,这群长期被压抑的受害者,心中积攒的委屈和愤怒,终于转化成了反抗的勇气。他们按照陆青的指示,开始分头行动。
他像一位沉稳的指挥官,开始分配任务。首先,需要证据。光靠说不行。
一位同学打听到,市晚报社有一位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记者,叫姜念晴,很有正义感,报道过几起维护弱势群体的新闻。
在陆青的授意下,几名口齿相对清晰的同学,带着大家凑钱买的普通水果,由他和林小雨作为代表,先去接触这位记者,隐晦地诉说了他们的困境。
姜念晴是个留着利落短发、眼神明亮的年轻女性。在听完陆青和林小雨条理清晰、细节详实,尤其是死亡威胁和被反锁的诉说后,外加两人小心翼翼,充满绝望的讲述所触动。
她意识到这不仅是个别事件,可能反映了校园霸凌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出于职业敏感和未泯的正义感,而是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交给陆青一支小巧的录音笔,耐心教他如何隐蔽地使用,如何引导对方说出关键性威胁话语。
陆青的学习能力极强,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这支可能扭转战局的“武器”。
机会很快来了。一次放学后,赵刚三人再次堵住他,进行“例行”的警告和辱骂。
陆青强忍着恐惧,将手放在校服口袋里,紧紧握着录音笔,按下了录音键。他故意用带着哭腔的声音“示弱”:“赵刚……你们……你们不能乱来……现在是法治社会……杀人要犯法的?”
赵刚果然嚣张地回应:“老子是未成年人,杀人可不犯法!你敢再告状,看我不弄死你!把你丢河里喂王八!”
清晰的威胁,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拿到这关键证据后,陆青将它复制了几份,将原件和复制品分别交给了几位看起来心理素质稍好、且深受霸凌之苦的同学。
仔细叮嘱他们使用方法,鼓励他们在下次被欺负时,想办法录下证据,尤其是勒索、殴打和辱骂的过程。
孩子们的勇气被激发了出来。其中一位男生,在又一次被抢走午饭钱并遭到殴打时,死死护住口袋里的录音笔,任凭拳脚落在身上,也坚持录下了全程。
还有一位女生,录下了被几个太妹言语羞辱和威胁的对话。
与此同时,陆青组织所有愿意参与的同学,每人手写一封投诉信。他统一了口径:写明自己被谁欺负,时间、地点、具体经过。
尤其强调对方的口头威胁,包括“打死你”之类的话,以及自己因此产生的恐惧和心理压力。信的字迹或许稚嫩,但条理清晰,情感真实。
一切准备就绪。
在一个周五的下午,由记者姜念晴陪同,陆青、林小雨以及另外五六名受害程度较深的学生代表,带着联名签署的投诉信、录音笔拷贝。
以及身上尚未消退的淤青,直接走进了区教育局的□□办公室,随后又来到了管辖派出所报警。
在教育局,他们递交了投诉信。在派出所,按照陆青事先和大家一起演练过的,他们异口同声,语气惊恐而急切:“警察叔叔,有人威胁要杀我们!我们好害怕!”
他们诉说着被长期霸凌、被死亡威胁的经历,强调自己是走投无路才来报警。
接待的民警起初有些将信将疑,起初以为只是学生间的普通纠纷,试图调解。他们没有争吵,而是按照事先演练好的,虽然带着哭腔,条理清晰地叙述自己的遭遇。
多次强调对方“长期”、“威胁要杀人”,但孩子们撩起袖子、卷起裤腿,露出新旧交错的淤青,所有人民警瞬间变了脸色!
当他们颤抖着拿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播放出赵刚那句“老子未成年人杀人不犯法”的清晰录音时,以及一连串清晰死亡威胁的录音。
其他孩子也拿出各自录下的霸凌证据;当姜念晴拿着相机,在一旁冷静地记录着报警过程,民警的脸色变得无比严肃。
陆青适时地带头哭了起来,“警察叔叔……我们也是未成年人……为什么法律不保护我们?”
“我们真的好害怕……如果没人管,我们是不是只有死路一条了?”
陆青适时地站了出来,眼眶泛红,声音哽咽,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那种压抑的、充满委屈和恐惧的啜泣。“警察叔叔,我们也是未成年人,为什么法律不保护我们?”
“如果没人救我们,我们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我们没办法了才来报警的!”
他的话像点燃了引线,连日来的恐惧、委屈、愤怒,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林小雨率先哭出声来,紧接着,其他孩子也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语无伦次地哭诉着各自的悲惨经历。派出所的接待室里,顿时被一片悲伤和恐惧的哭声淹没。
苏记者手中的相机适时地记录着这一幕。民警们面面相觑,群情激愤。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生打架了!涉及这么多孩子,情节如此恶劣,还有录音为证!
“孩子们,别怕!都别哭了!”一位年纪稍长的警官提高声音,语气斩钉截铁,“放心!国家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违法乱纪的人!”
事情,彻底闹大了!
当晚,市晚报的电子版和次日的报纸上,就出现了以姜念晴署名的报道,标题醒目——《青阳中学多名学生联名控诉,长期遭校园霸凌及死亡威胁,报警哭诉:我们不想死!》。
姜念晴的报道客观而有力,录音证据和孩子们身上的伤痕触目惊心。新闻迅速发酵,登上了本地媒体的头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愤慨。
报道虽未点名具体学生,但详细描述了集体报警、出示伤痕和录音证据的情况,并配发了经过模糊处理的民警安抚学生的照片,以及教育局连夜成立工作组的消息。
舆论哗然。教育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高度重视,连夜成立调查组,迅速派出调查组进驻青阳中学,证据确凿,事实清晰。
青阳中学的周校长和李老师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李雯菁老师这次态度极其强硬,向调查组和校领导,充分陈述了赵刚等人“长期、多次、情节恶劣、屡教不改”的霸凌行为,指出上次处理过轻导致变本加厉。
尤其强调了“死亡威胁”对受害学生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她坚定地表示,为了维护校纪校规,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安全,必须严惩不贷。
在确凿的证据链面前——二十多封控诉信、清晰的威胁录音、多名学生身上的伤痕、以及他们高度一致的证词。
赵刚、王浩、孙晓斌以及其他几名情节严重的霸凌者,在调查组和警方联合问询时,面对铁证,再也无法狡辩。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确凿的证据链面前,学校管理层再也无法“和稀泥”。
为了平息舆论,也为了维护校纪校规,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安全,整顿校园风气,教育局联合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决定:
给予赵刚、王浩、孙晓斌等主要霸凌者记大过处分,并勒令其家长在三天内为其办理转学手续,即刻离校!如若拒不执行,将依据校规直接开除学籍,处理结果将如实记入档案!
这一次,面对铁证和来自上层、媒体、社会的巨大压力,赵大勇之流再也无力胡搅蛮缠。
面对电视台的镜头、教育局的红头文件和派出所的案底,那套市井无赖的招数彻底失灵。
在周围邻居和亲戚指指点点的目光中,他又惊又怒,却只能在一片指责声中,灰溜溜地为自己孩子办理了转学手续。
据说转到了一所离家很远的、风气更差的普通中学。王浩和孙晓斌的家长也几乎是同样的结局。
赵刚等人离开那天,低着头,不敢看任何同学,曾经嚣张的气焰被彻底打掉,像斗败的公鸡,在家长阴沉的目光注视下,低着头,仓惶地消失在校门口。
他们嚣张的气焰,被一场由他们眼中“懦弱”的受害者们掀起的、无声却惊天动地的惊雷,彻底击碎。
青阳中学,终于恢复了真正的、久违的平静。
与此同时,由市教育局牵头,一场覆盖全市中小学的“反校园霸凌专项治理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主题班会、法制讲座、心理疏导陆续进行。
在这场风波的震中,陆青,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衣着朴素的优等生。他的成绩迅速回到了年级前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只有极少数知情人,在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集体反抗风暴背后,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那个始终平静无波的少年,像一位藏身幕后的高明棋手,表面示弱,引敌深入。
然后借力打力,精准地利用规则和人心,一举清除了前进道路上最棘手的障碍,自身却片叶不沾,重新隐没于人群之中。
春山的野草,在无声处,酝酿并引爆了一场惊雷。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看似不属于他的土地上,顽强地扎下了更深、更隐秘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