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京阙雪 > 第53章 又逢君

京阙雪 第53章 又逢君

作者:芍药与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06:41 来源:文学城

她回神看向褚夜宁,正此时,褚夜宁也回头向她望过来,二人目光一撞,应似都想起了往事。她本以为他适才先一步离开了。

秦惟熙恍惚间看见他微微勾起唇角一笑。很快,便听陶青筠道:“梁狗儿!我说你小子最近神神秘秘,敢情这主意打在我们家姑娘的头上了。”他双眼微眯,眼瞳里似笼着一团火气看着梁朗。

平安在后面的马车里看见一筐雪白的兔儿,两眼放光,对着赵姝含道:“兔子,姐姐,兔子。”

可她不是小星,受不起梁朗对往日过失的赔罪。

可倘若小星还活着,以她的天真烂漫纯粹也一定会接受梁朗迟来的赔罪。

秦惟熙苦笑了一声,手抵在了车壁上。也许是罗聆见她有些迟疑,替小星开了口:“既然平安喜欢,就将那些兔儿拿上来吧。”他坐在马背上看着梁朗,温和地道:“梁小弟,时候不早了,尽早下山吧。”

梁朗朝着他身后的马车稍稍一瞥,再次拱手垂着眸道:“是。”

陶青筠狐疑的目光看了罗聆一眼:“阿聆,你对他态度那么好做甚?他梁家哪有一个好人。”

罗聆道:“他本质还是不坏的。”

与众人分别,快要拐到罗府的那条宽巷,罗聆让赶车的罗远停了下来,而后他下了马。秦惟熙也心照不宣的掀开了车窗前的帷幔:“阿兄。”

罗聆眉目间甚是柔和:“小妹可是有事有阿兄说?”

秦惟熙望向长长宽巷,今日端午佳节城中百姓多是聚集在鼓楼街处玩乐,而此宽巷皆是世家府邸,平日无甚有人行走。她想了想,低声道:“阿兄,他认出我了。”

罗聆目光倏忽一闪,想起今日她二人前后从桃林里走出,当即明白过来。但也有些未曾料到:“夜宁?”

秦惟熙点点头,想起桃林里他的举动,她眼皮一跳,垂下了眸,佯装镇定道:“倒是什么也没有说。”

正在回靖宁侯府路上的褚夜宁眼皮也不由跳了跳。

罗聆思忖片刻,笑道:“无事。明日阿兄会与他见上一面。天色不早了,该归家了。”

归家了。

秦惟熙抬起头望向天际那一轮清冷的明月,喃喃自语。

夜色沉沉,城中爆竹声声,烟花绚烂。城东一座破旧空荡的宅院,宛如被世人遗弃一般,再无炊烟生起。

府邸后门,秦惟熙身着一身雪霜罗裙,半散着一头乌发,手提着一盏明灯站在原地。她仰起头,她想,只要这般也许就能看见正门那檐下高悬的匾额——定国公府。然后再光明正大的从那里走过。今夜璞娘并未为她画容,她的面上半点脂粉也无。

罗聆儒雅的站在一旁,也同她一样穿了一件素衣,提了一盏明灯,对她轻声道:“今日佳节,出嫁的女儿归宁,可远去的女儿也要回家。”他站在原地,温温地笑:“小妹,阿兄在这里等你。”

指腹滑过已有破损的门环,却有一寸之地异常的光滑明亮,好似有人经常的触摸打磨此处,她有一刻犹疑,然后轻轻地推开了那扇门。

大夏女子凡及笄者方可绾发,可她那年只有八岁稚龄,离家时还是父与母记忆中再熟悉不过的模样。

她怕阿!怕他们认不出。

宅院里还是原来的模样,有着祖父生前所种满是花树的庭园,还有她庭院中在她记事起就有的几株葡萄树。

恍若回到幼年时,母亲抱着小小的她,她一边扇着手中的蒲扇,一边为她剥葡萄吃。

母亲温软的语言一声声敲击着她幼小的心房:“熙熙乖,阿娘永远在你身边,阿父阿娘永远是你的后盾。”

然后是父亲背着手爽朗笑言:“待我们家姑娘长大了,寻一个好郎君。为父就把桂花树下那埋藏的几坛女儿红拿出来。”然后是父亲的一声苦笑:“可待我们家姑娘长大了,我们何尝不是白发苍颜啦!”

就着月色,她回眸去寻院中的那颗桂花树,如今还未至花期,她却好像能闻到院子中满是桂花的香气。

当年秦家老宅因帝王之怒几近被抄没。若无赵祖母倾力保留,恐怕这座伴随秦氏历经数十年风雨的老宅也会被加以没收。

秦惟熙走到那颗桂花树前,垂着眸。

很快,她去后院堆放杂物的房子取来一把锹,果断地挖了起来。

月亮又清又冷,夜空繁星无数,五月的时节她却感到周身无尽的寒意,仿佛有冰雪扑面而来。

院子内一切都静悄悄地,只有翻涌泥土的喳喳声。一锹起,一锹落。

倏地“咣当”一声,手中的那把紧握的锹落地。

没有女儿红,没有父亲当日的埋藏,什么都没有。父亲根本没有也可以说是还未来得及去做他所期许的那些事,兄长便横死在了蓬莱小顶,母亲决绝刎颈逝在登闻鼓下。而父亲毫无征兆的自裁于皇庭。

什么都不曾留下。

泪珠悄然滑过脸颊,她伸出双手在泥土里来回翻啊翻。

忽然她停下手中当日动作,一漆红色的物什在泥土中露出尖尖一角,她当即翻起。

是一木匣盒,上面带着一把锁。

她拿到耳边晃了晃。

她怔在原地,泪在眼眶中打起转。而木匣盒的右下方刻有一个细微的小字——熙。

此字为她七岁生辰那年父亲亲手所刻,此匣为哥哥亲手所制,送她的生辰礼。

哥哥说,日后可以将她的小秘密悉数放在里面,还给她配了一把可开锁的匙,亲手戴在了她的颈间。她从七岁戴到了八岁,然后是苟活于世的这十年。

她伸出指腹轻抚向那两个刻字,然后不假思索地从里衣内掏出了那把钥匙。

对准、旋转、拧开。

盒子内是十张一千两面额的银票。还有一封信。

她再次不假思索地轻轻翻开。

白纸黑字一行行。

吾儿甚勇,娘知晓。娘的惟熙,世事无常,娘多想陪你走完这世间数十载。看你姻缘嫁娶,生儿育女,儿孙满堂。可你父与兄今身在水深火热中为刀俎鱼肉,娘不可置之不理,亦不能弃你于不顾。娘愿为你寻得一线生机,娘想你平安过活,安康顺遂。若有来世,我们一家再不入朱门,再不赴皇权。平凡市井百姓,才能安心无虞。娘愿你今后岁月会被很多人爱,有人所护,有人所疼,有人所伴。倘若没有,娘要你一定独立坚强,自尊自爱。

愿你今后若平安长大所遇良人,行婚姻嫁娶,二人和和美美。凡事所记先顾小家再顾大家,夫妻同心,方可其利断金。唯愿娘的惟熙平平安安,渡此一生,安乐无忧。阿娘此生再无遗憾。

泪如决堤。

秦惟熙的额头紧紧地贴着冰冷的青砖地,已然泣不成声。而后对着这座空荡荡的屋舍,眸中蓄满了泪水。

月光照在她的周身,明亮的彷佛为她披上了一层璀璨华衣。

盒子、刻字、母亲留下的信与银票,母亲是想告诉她,他们三人一直都在她的身边。

泪模糊了面,那是由思念而生,蚀骨的痛。

她说:“孩儿就当你们走了一趟远门,待孩儿洗我秦族十年耻辱可得昭雪,待孩儿走完这一生,看尽这世间世态炎凉,便能见到你们。父亲、母亲、哥哥,你们可晓得,孩儿曾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的困在这座房子的梦境里走不出。”

“晴天时,父亲您会在后园子里浇菜。母亲您会在后灶房做着许多孩儿爱吃的饭菜。哥哥您还会在冬雪纷飞时,从外面给我带回一大筐我最爱吃的蜜桔。”

外院逾墙探入的高树枝叶轻晃,起风了。

一身披云纹披风的月白锦衣青年在她身后同样提着一盏明灯,然后面向她一步步地走来。月光映照在他的周身,白皙如雪的面,这一刻宛如青葱少年般。

他从未穿过素白的锦裳,可今日......

而那身着雪霜罗裙,如今已二八芳龄的女孩儿,恍若这一刻也一刹回到十年前,重现青涩纯真的明媚少女。

秦惟熙回头看见后方来人,霍地站起了身。

二人咫尺之距。

喉结滚动。褚夜宁伸出一手为她拭去面颊所悬的泪,冰凉的食指触碰上她滚烫的泪,如星子般的眸蕴藏着一丝他自己也未曾察觉到的不明的沉重,他望着她,温声道:“今日佳节,不许流泪。”

而另一只手已在这无尽的黑夜里握成了拳。

女孩儿高高的眉弓,目若悬珠,高挺的鼻梁......

像极了她的父亲定国公秦蘅。

一别十年久,竟已从还曾梳着花苞头还会在百花丛中扑蝶的小姑娘,将至桃李年华。

秦家这一双兄妹,长子烁光的脾性到更似一些姑娘家。

秦惟熙看见来人呼吸一滞:“你,你怎么在这儿?”

褚夜宁本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他比她高了大半头,见此他稍弯下了腰凝视着她。

眼前人黑亮的眼珠滴溜溜的转来转去,泪还如决堤般汹涌。他低笑了一声,伸出一指再次为她拭泪:“怎么还哭鼻子?嗯?”

他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七妹,我以为我快要认不出你了。可是只要再重逢四哥还是能认得出你。当年你愿我此去红旗报捷,得胜回朝,奏凯而归。而我提前祝你生辰快乐,朱颜长似,日日欢喜。”

“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而我们都食言了。”

“后来啊都说你死了,我想既然我能活着回来,你怎么就不能呢?我在边关待了一年又一年,看着风沙肆虐,看着雪落。后来我想,不如先给你立个衣冠冢吧。这样哪怕有一日我不幸死在了那杀人不眨眼的战场上,他日也算于秦家有了一个交代。至少我从未忘记。 ”

可在他每当午夜梦回,回想起那日在细雨霏霏下看见她远望京师故土,一身清冷,眉眼如霜。与年时的古灵精怪完全判若两人,就宛如有一把利刃在猛戳他的心口窝。他又想着若是这个浑身带刺倔倔的小姑娘不理他又该怎么办才好。

可在那每每午夜梦回挥之不去的过往,让他深陷一片混沌中时,他又忆起镜云寺中那一幕。他听得那一声:“褚夜宁,躲开!”

宛如少时,有人痛斥他一声捋不顺的狼狗儿,小霸王褚夜宁。她会气得涨红了脸,攥起了拳头,为他出气,那一声:“你再说!”

一滴清泪倏尔夺眶而出,从眼角悄然划过颈间。曾年少随父四处征战的将军稚子,后百折不挠流放戍边的护国将领,亦是一国公侯,又怎会忽然流泪?

他朝她望去,咬牙一声暗自嘶语,真疼啊!

“小七妹,四哥这般说,你可听明白了?”

朱颜长似引用自宋代词人葛胜仲的《诉衷情(友人生日)》中一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又逢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