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京阙雪 > 第28章 衣冠冢

京阙雪 第28章 衣冠冢

作者:芍药与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06:41 来源:文学城

当年,她于江南古镇悠悠转醒,事已成定局,秦家就如同石沉大海,渺无踪迹。除罗家与陶青筠及在江南的外祖家以外都以为她被水匪所害,魂断江河。陶青筠带着的一队人马历经艰险死死伤伤,最后陶青筠拼死将她救下,阿夏不知所踪。

二人九死一生藏匿在密林里她发起了高烧,又身中一箭,陶青筠将她藏于洞中,自己去了山下一户人家,不得已放下一身世家子弟与生俱来的骄傲偷取了药物与吃食,最后遇到赶来的罗远一干人等,派人将她秘密送往了江南。

后来罗远去江河下游寻过阿夏却渺无踪影。阿夏会武功会游泳,但当日受了重伤,又是茫茫浩渺江河,几人心知又哪里还有生还的希望。

浑浑噩噩之际,她只记得,她紧紧拉住陶青筠的衣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少年,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陶青筠扯起嘴角,笑着对她道:“此一别山长水远,不知何时才能见,七妹妹,珍重。”

这一声七妹妹,也无疑是在对她说“我相信”。

最后他又派人向山下那户人家送去了银子,而宫中派来寻陶皇后亲侄的兵马及来自东宫的若干人等也随踵而至。

待陶青筠回程不日,京中传出了她被江南水匪所害,魂断江河,尸首随着浩渺宽阔的江河而飘早不知了去向。而中宫皇后侄儿也险些命丧于此见了阎王。

那段时日陶青筠将自己关在诚意伯府一月之余没有出门。待一切尘埃落定,阿兄罗聆来信告知她,她的外祖萧家知她还在人世,决绝要将她接回萧家。

但阿兄对外祖父说萧氏在江南乃书香门第大族,人多眼杂,还是同人丁稀少的罗氏一族在江南的好。并嘱咐外祖父那段时日一定要闭门不出,切断与各大江南世家的来往,好让萧氏从这场风暴中可脱身。并罗家与萧氏就此也切断联系,不得昭雪,不得再见。因对她来说,外祖萧氏一族是她今后唯一的寄托。

她知道那个时候自幼将她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且将母亲视为掌上明珠般的外祖父祖母,一定会非常非常伤心。

阿兄又说她的秦家叔父的几个未成年堂弟还留存于世,有几人被送往了书香门第世家,有几人则到了武定侯府邸。另陶青筠已身体痊愈,姜元珺已被解了禁令,褚夜宁远赴了西北,姜元馥因雪夜求得派人远赴江南寻她的恩旨,伤了的一双腿也有所好转。朱若也还好......

只是大家都还不知道她还活着,他也想不通究竟是何人要害她于死地。一个八岁的孩子,应不会是皇室的手笔,况且皇室已下令将她押解回京听候发落。

阿兄同三哥青筠说与此事,想着要不要与姜氏姐弟与身在庵堂的嫂嫂朱若讲明她未死的消息。陶青筠却想起了那日在澄心庵,太极湖畔见到的种种,一国储君几近癫狂失了心智。

甚至那个时候京中不知是谁走漏了那日朝殿上的消息,城中的小乞丐走街串巷看见皇族的马车都会暗搓搓的称他一声“砚台殿下”。

如此,多事之秋还是先不要讲明了。况且宫中正在大肆追踪可有秦家存留的人。如果一个不说,那就都不要再说了。只要人活着便是好的,想见的人中终有一天会见到。

她忆起年少时的李盛时常会与哥哥烁光相比,嫉妒心犹胜。又怎不会因秦家一朝零落成泥引起泄愤之心。可秦家再无力自保,她身在异乡,又怎能再劳烦远在京师孑然一身的阿兄。

至于,她活着与不活着已没有任何区别,康乐三年的那个寒冬,又有谁幸免遇难。她回信于阿兄,有些事不知道比知道的好。

阿兄似知她心中所想,他说他一定会多加关照,待适当的时机,他会与姜元珺将人送往儋州,那里有罗家阿父的旧友,为人甚是友善。

然而不过转瞬,阿兄在信中与他说,被送往武定侯府的三个堂弟失了踪迹,再之后成了三具白骨长眠于武定侯府那个腌臜地。那个时候,听闻姜元珺险些一剑斩杀了李盛,被阿兄拦下。阿兄说,木已成舟,今为官奴世人皆会认为死不足惜。但有一日秦家昭雪或重现于世,再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阿兄在信中连连写下兄之过也。

可阿兄彼时也是十八岁的少年,独身一人在京的第一年。新年始,爆竹声声中,阿兄独自一人在偌大的罗府吃着饺儿与汤团。但她知道,那一年三哥青筠与阿馥他们一定会去。

她泪盈于睫,不假思索地连夜命人快马加鞭送信回京师,罗家信件里夹藏着一封,吾兄亲启:名虽各姓,前同生一片土地,后风雨同舟。就如同兄长对他所言。

一颗剔透的泪珠打湿了信纸,留下一片泪痕,她想了想,最后在信尾所留下一句:愿兄长他日金榜题名。

后来兄长果然如全家期许的那般,连中三元,既授翰林院修撰一职。

江南雨巷,小桥流水,细雨轻轻地敲打在青石板上,也何尝不是在敲打着她的心。

苗氏!她要去会一会这武定侯妻——苗氏!

“小姐,不能在吃了!”奉画出言提醒,大声地道。

她这才惊觉口中已塞满了栗子糕,匣子里空了大半,她竟噎得说不出话来。

奉画一把将食盒夺过,忙问璞娘:“茶呢?可有茶?”她一拍额头:“面上忽涌一片窘态:“临走前刚沏好的,愣是忘记拿了。”

马车外的人似有所觉,陶青筠眼波柔软地回头望了望,低低笑了一声,随后掉转了马头再欲解下腰间的水囊递给马车里的姑娘。

而褚夜宁也一手抚向腰间,摸了个空,随即他将目光瞥向了身侧的雀舌与九曲二人。

他对雀舌抬了抬下巴,道:“拿来。”

雀舌有些茫然。

他盯着九曲腰间的水囊,又将目光移到了身后那辆马车上。雀舌了然,不觉间张了张嘴巴,随后一把解下自己腰间的水囊急越过陶青筠递了过去。

马车里的奉画与璞娘皆是一愣。

奉画最后笑着接过雀舌的水囊,又不忘连连道谢陶青筠。

陶青筠看着雀舌微眯了眯眼:“笑面虎!大魔头!”而后他再朝着马车里扬声道:“八妹妹,喝了这水你的胆子可要比从前再大一些。随你三哥我搅一搅这京城里的混水。”

秦惟熙再是一噎,到底没忍住看了一眼马背上那笔直的背影。

雀舌也眯了眯眼,道了声:“毒舌老三!”

陶青筠勃然大怒:“你!你叫我什么!”

雀舌一溜烟地跑了。

再看罗聆,身在马背上陷入久远的沉思。姜元珺则微微地愕然。

雀舌与九曲二人眼神相交,忽然感觉马上一道凌厉的目光,二人忙低下了头去。

褚夜宁靠近再次掉回马头的陶青筠,道:“拿来。”

“什么?”陶青筠满面狐疑。

“你偷走的夜明珠。”

陶青筠一愣,随后哈哈大笑:“什么夜明珠?堂堂一国侯爷,你想栽赃于我?”

“盗匪。”褚夜宁呵呵冷笑一声,不再看他。

陶青筠再是哈哈一笑:“不巧,本公子送人了。”随后他将手中折扇“哗”地一开,借着悠然春风,骑着马嘚嘚儿的先行一步。

几人跟在之后,发财也笑着重新赶起马车。

雀舌与九曲二人见人行渐远,雀舌蹙着眉头问:“你有没有觉得这罗姑娘像一个人。”

九曲咧着嘴一脸坏坏地笑:“像甚?像侯府的女主人!像侯爷的心上人!”

雀舌回眸看他,就像看呆瓜一般的神情摇了摇头,一拳招呼在了他的面门上!

“啊!你作甚打我!”

雀舌再不理会他,“呵”地一声健步如飞起来,一臂圈在了罗远的颈上。九曲顺势并拢罗远的双腿,将他整个人横在了半空中。

雀舌恨恨地道:“好啊你!装作不认识我们是不是?忘了当年谁常带你下馆子了?走,晚上我们找个酒家,痛痛快快饮一壶!”

九曲哈哈大笑,罗远清冷的面上很快绽放出一个笑容。怀抱长剑的阿肖再一睨三人一眼,很快追上了前面的姜元珺。

秦惟熙伸着头往后看,此时此刻内心竟无比地平和,直到身后那一幕逐渐由大变小,再也看不清晰才缩回了马车。

马背上的褚夜宁微微勾起唇角,放慢了马蹄奔腾的步伐。

一马一车,一前一后,不急不躁地驶向了城中。

靖宁侯府,月黑风高的夜晚。

书房内的桌案上,褚夜宁在烛光下,行云流水般,一笔一画勾勒出一幅画作。

松阳站在案前笔挺如松,目不转睛的注视着眼前这幅壮丽的山水画。这十年间许许多多个身在边关的夜晚,侯爷无一例外,都会重复着所绘同样一张画作。

回京后有一夜靖宁侯府内烛火长燃,九曲在旁磨墨,出声问:“侯爷您画这幅画做什么?怎么瞧着有些眼熟。”

松阳眉头一蹙,向他比了个噤声的动作。

褚夜宁却很干脆的回道:“知一个真相。”

一阵春风吹过,烛火弯曲飘动,褚夜宁道:“那人如何了?”

松阳明白,想起今晨在密牢内用一口哑嗓“大喊大叫”的人。

他摇摇头。

“再磨一磨。”褚夜宁下笔的力道一重,头也不抬地说:“去趟江南,去查查罗家这十年间的踪迹。”

松阳忙应是。而后他抬起头,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那映在墙壁上的烛光与一道修长的孤影,而那烛光罩在那片孤影上,很是诡异的飘动。

书房内一时静谧无声,松阳欲放轻脚步告退。谁知就在他要关上房门的那一刻,书房内的人撂笔而停。

“不必了,皆有因果,再见容易也再见难,当下即是最好。寻个合适的人去趟西北将那里的衣冠冢拆掉吧!”

想起那衣冠冢,松阳目光一闪,那人却拾笔掷进笔筒,果断地道:“睡觉!”

他几步走到了小榻,似想和衣而眠。也许是太过疲惫,竟很快沉沉睡去。

松阳见状,随手将屋中那扇被吹开的小窗关上,悄声退了下去。

砚台殿下!毒舌老三!褚夜宁大剌剌地坐在树干上,摆弄着腰间的小香毬狡黠一笑:“我的江湖绰号,务必要响亮亮的!”陶姜二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衣冠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