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禁忌加码 > 第20章 第20章

禁忌加码 第20章 第20章

作者:西条悠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04:49:02 来源:文学城

莫宸与林舟之间的角力,很快超越了私下的对峙与家庭范围内的暗涌,悄然蔓延至云国乃至国际的文坛视野之中。他们极有默契地避开了所有可能指向莫杰的个人因素,将这场战争包装成纯粹文学理念与道路的争锋。

战火首先在权威文学评论期刊上点燃。

莫宸在一家以思想犀利著称的《思潮评论》上发表了长篇论文《叙事的重量:论文学对社会现实的介入与批判》。文章旁征博引,文风冷峻,核心论调强调文学必须保持其锋利的社会解剖刀功能,勇于触碰禁忌,质疑权威,承担起知识分子的批判责任。文中虽未点名,但其对“沉溺于私人情感叙事、缺乏历史厚重感”的倾向的抨击,矛头直指林舟近年来作品中所体现的温润风格。

林舟并未沉默。隔月,他在影响力巨大的《云国文学》上刊出回应文章《温暖的力量:论文学的情感疗愈与人文建构》。他以缜密的逻辑和丰沛的例证,论述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文学提供情感共鸣、弥合社会裂痕、建构精神家园的独特价值。他同样未提莫宸之名,但文中对“陷入愤怒与解构的循环、忽视文学抚慰人心本质”的批评,也精准地回敬了莫宸的立场。

这两篇重量级文章的相继发表,在文学界内部引发了巨大反响。学者、评论家们自然而然地分为两派,一派推崇莫宸的批判性与思想深度,称之为“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另一派则赞赏林舟的人文关怀与建设性,誉之为“新时代的温情主义”。一场关于“文学应向何处去”的大讨论被成功引燃,而莫宸与林舟,则被视为这两种对立方向的年轻旗手。

战火随即烧到了国际平台。

莫宸凭借其在辽国的经历和更具普世性的批判视角,接受了多家国际知名文化媒体的专访。他的言论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引起关注,他被描述为“来自东方的、敢于直言的新锐批判者”。他的作品《父亲》的国际版权被多家出版社争抢,其主题的深刻性与争议性成为了最好的卖点。

林舟则另辟蹊径,他利用自己流畅的外语能力和对莫杰文学体系的深刻理解,频繁出席国际文学论坛和交流会。他的演讲主题多围绕“跨文化理解中的情感共通性”与“文学作为文明对话的桥梁”,其沉稳的风度、富有感染力的表达以及背后所代表的莫杰文学传承,使他迅速成为国际文坛眼中温和、理性且极具潜力的“东方文化使者”。

两人甚至在一次国际视频对谈节目中“狭路相逢”。那场主题为“东方叙事的双重面相”的讨论,在全球范围内直播。节目中,两人彬彬有礼,言辞克制,但观点交锋之处,火花四溅。莫宸强调文学必须保持其独立性与批判锋芒,不能沦为粉饰太平的工具;林舟则坚持文学的核心是“人”,终极目标是引发共鸣与思考,构建而非摧毁。

这场高水平的辩论,让全球观众看得大呼过瘾,也将两人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他们被视作云国新一代文坛的双子星, albeit 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方向。

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两人之间的竞争已呈白热化,从国内到国际,从理论到实践,无处不在。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仅仅是文学观念之争,是两条创作路径的碰撞。

只有极少数知情人,才能从莫宸文章中那隐晦的、关于“血缘与责任”的论述里,或从林舟字里行间对“守护与陪伴”的强调中,窥见那冰山之下的、真实的情感核心。

这场公开的、体面的、甚至提升了两人文学地位的战争,在莫杰的书房里,则化作了两份并排摆放的期刊,两台播放着不同访谈的平板电脑。他沉默地阅读,安静地观看,如同一位观察着两位顶尖弟子论道的宗师,依旧不置一词。

然而,外界愈是喧嚣,对比愈是鲜明,这家中的沉默,便愈发显得沉重而充满张力。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影响着两人命运走向的文坛巨匠,最终,会倾向于哪一条道路,哪一颗星辰?

当莫宸与林舟的论战从专业期刊延伸到大众媒体,甚至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时,这场“文坛双星”的竞争已然达到了白热化的顶点。所有人都沉浸在两种文学理念碰撞带来的兴奋中,唯有莫杰,在书房日益堆积的报刊和频繁播放的访谈视频中,清晰地看到了那潜藏在学术辞藻与公众形象之下,即将失控的情感火药桶。

他不能再沉默下去。

他没有选择私下召见任何一方,那样只会加深猜忌。他采取了一个更公开,却也更出乎意料的方式。

云国作家协会举办了一场年度文学峰会,莫宸与林舟作为当下最受瞩目的青年作家,自然是座上宾,并且被安排在相邻的席位。会场气氛热烈,记者们的长焦镜头时刻对准着他们,试图捕捉任何一丝互动的细节。

就在峰会进行到自由讨论环节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恰好谈到了文学批评的尺度问题,话语中隐约引用了莫宸和林舟近期的观点作为对照。

时机到了。

一直静坐主位、未曾发言的莫杰,轻轻敲了敲面前的麦克风。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包括莫宸和林舟的,都聚焦到他身上。

莫杰没有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的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声音透过麦克风,沉稳而清晰,不带任何火气,却自带千钧重量:

“近来,文坛很热闹。关于文学的道路,批判与温情,介入与疗愈,争论得很是激烈。”他微微停顿,仿佛在斟酌词语,“看到年轻一代如此富有思辨精神,勇于探索,本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话锋随即一转,语气依旧平淡,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

“但是,我注意到,有些讨论似乎渐渐偏离了文学本身,染上了些许硝烟味。批判,若失了悲悯之心,便成了冷冰冰的刀;温情,若缺了风骨支撑,则易流于浮泛的装饰。”

他终于将目光投向并排而坐的莫宸和林舟,眼神深邃,如同能穿透一切表象:

“真正的文学,无论选择哪条路径,其根基在于对‘人’的深刻理解与关怀,在于作者自身的真诚与厚度。执着于道路之争,甚至演变为意气之争,未免落了下乘,也辜负了文学的本意。”

他并没有点名,但每一句话都像精准的冷水,泼洒在莫宸与林舟心头最炽热的战火上。

“我希望,”莫杰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会场,“我云国的文人,尤其是年轻的佼佼者们,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时代、对人性更深沉的观察与书写中去,而非耗费在无休止的、旨在压倒对方的论战里。文学的疆域足够辽阔,容得下不同的声音,更需要的是各自深耕的定力与相互砥砺的胸怀。”

说完,他微微颔首,示意发言结束,便不再多看他们一眼,仿佛刚才只是发表了一番寻常的感慨。

全场响起了礼节性的掌声,但更多的是一种愕然与深思。

莫宸放在桌下的手悄然握紧,父亲的话像一根针,刺破了他用批判构筑的铠甲,让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在激烈的对抗中,确实带上了一丝不该有的戾气。

林舟则垂下了眼睑,指尖微微发凉。老师的话提醒了他,他近来是否过于执着于“对抗”莫宸,而不知不觉偏离了原本追求的“温情”内核?是否在打造自己“文化使者”形象的同时,也沾染了功利的气息?

这盆冷水,来得突然,却恰到好处。它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同时否定了他们目前这种过度对抗的状态。它强行按下了暂停键,迫使这两个杀红了眼的对手,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也审视对方。

峰会接下来的时间里,莫宸和林舟都异常沉默。那股弥漫在两人之间针锋相对的气场,明显减弱了。记者们再也捕捉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交锋”画面。

莫杰用他无可置疑的权威和洞察力,暂时扑灭了这场公开战争的明火。然而,所有人都明白,根源未除,火星犹在。这场较量只是转入了更深、更静的水下,等待着下一个浮出水面的时机。而经过莫杰这番敲打之后,下一次的碰撞,或许将更加克制,也更加致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