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见春 > 第55章 出征

见春 第55章 出征

作者:金银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3:15:11 来源:文学城

两个月后,力剌进犯辽北。

因靖国公景皑与世子景思安滞留京城,辽北无人指挥应战,靖公军节节败退。并且力剌此次势头强劲,一改往日进攻思路,直指靖公军藏在北阴山的粮马道,切断了靖公军的补给线,重创辽北。

皇帝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萧沃、萧回、温如璋、海益、以及新进内阁的吏部尚书郑珀、兵部尚书孔塬围在皇帝身旁,景皑、景思安父子跪在殿内,垂着头一言不发。

“十日之内,连失两城,力剌人屠城,死伤百姓七万人。”皇帝摩挲着玉扳指,斜眼睥睨景皑父子,“好啊,干得漂亮。”

景思安身体微颤,刚想争辩就被景皑拉到了自己身后,景皑磕了个响头,恳切道:“陛下,臣知罪。”

“朕不过是让你多在京中留了几日,辽北就败了。”皇帝倒吸一口凉气,“你是想告诉朕,辽北没你景皑,就不行了吗?十万靖公军,没你一个,就打不了仗了,对吗?”

景皑道:“是臣没能安排好。”

“陛下,军不可一日无主帅。”萧沃眉头紧蹙,“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应该尽快命靖国公父子北上,及时止损。”

景皑说:“臣愿戴罪立功!”

皇帝不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景皑继续说:“从京城到辽北,快马只需三日。臣请即刻北上,亲率八千精骑,七日内夺回北阴山粮马道!”

皇帝的拇指不停擦过茶杯边缘,盯着沙盘眉头紧皱。

萧沃看一眼景皑,对皇帝说:“陛下,此刻晚一时发兵,辽北就有无数百姓枉死。不可再迟了。”

皇帝眼皮低垂如老僧入定,只有摩擦茶盏边缘的手在缓缓移动。

景皑知道,这是皇帝在给自己机会,他继续说:“北阴山为东南-西北走向,这七日内,臣会集中火力猛攻粮马道东部,而南北有山阻挡,力剌人必定会退至西北野狼谷。臣会让景思安经由鹰州小渡口,携一千人到此埋伏,从而切断力剌人的退路。”

景思安补充道:“陛下,父亲说得有理。力剌人不清楚辽北地形,他们不知,天辽江支流会在鹰州向东北拐弯,四年前,父亲建了小渡口,我们恰好可以在此绕到敌后。臣与父亲南北夹击力剌人,恰好可成‘围三缺一’之势,诱敌入瓮。”

皇帝看向景皑父子,喉头滚动。

景皑道:“辽北三十万百姓……不能成为力剌人的刀下亡魂。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个赎罪的机会!”

景皑与景思安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

皇帝看向身后的萧沃:“太子,你怎么看?”

萧沃也跪下,求道:“臣愿为监军,随靖国公北上。”

“七日内,臣若夺不回粮马道,臣便听凭太子殿下处置——以死谢罪!”景皑与景思安磕头。

烛心“噼啪”作响,皇帝的瞳仁骤然紧缩,把茶盏使劲磕在沙盘边缘,道:“好一个军令状!”

萧回不咸不淡地来了一句:“粮道已毁,夺回残骸何用?靖公军吃了这么大一场败仗,父皇,若还把兵权交予景家,辽北七万冤魂该如何瞑目?剩下的辽北遗民,何时才能等到战事平息?”

“临阵换将是为大忌!”如今的内阁首辅温如璋说,“靖国公驻守辽北二十年,靖公军上下一心,此刻再调其他武将去辽北,那才是把辽北百姓架在火上烤!”

“上下一心?”萧回饶有兴致地说,“温阁老的意思,是靖公军只效忠靖国公一人了?这辽北,是姓景,还是姓萧?!”

温如璋怒道:“你——诛心之论!此时挑拨离间,屹王殿下,你意欲何为!”

“本王只是想提醒靖国公,靖公军不是你景家的府兵。”萧回看了一眼身旁的萧沃,讥诮地勾了勾唇角,“你能夺回粮马道还则罢了,若输了呢?杀光你们景家人,辽北死的百姓,就能活过来吗?丢的城池土地,就能拿回来吗?!别拉着整个朝廷陪你们赌!”

温如璋气得直跺脚:“殿下,您也是武将,很多兵家大忌都不用旁人来说!若力剌进犯的是西北,老臣不信您还能说出这种话!”

萧回说:“事实是力剌选择的是辽北,潼裕安然无恙!温阁老,说那没味的话有意思吗?”

温如璋对皇帝说:“昔年李牧守赵,君臣相疑而邯郸沦丧!陛下,切以史为鉴,万不可重蹈覆辙!”

“够了!”皇帝瞪了一眼温如璋,“吵了那么久,吵出个办法来了吗?!”

萧回对皇帝说:“依儿臣看,辽北一败涂地,已经错失突围良机。即便让靖国公北上,也来不及了。”

皇帝问:“那该当如何?”

“议和。”萧回肃声道,“死了那么多人,百姓已然承受不住新一轮战事。粮马道已毁,靖公军苦战,又能战到何时?北方夏短,兵士挨得过冬天吗?百姓又挨得过冬天吗?我们何不与力剌议和?”

温如璋急忙回道:“不打了?!我朝养了那么多兵,死了那么多百姓,不打了?”

“是暂时议和,又不是一直不打了!”萧回怼道,“先把这段时间挺过去,养精蓄锐!等新的粮马道建好了,再谈开战又不迟!”

海益说:“旧的粮马道已然暴露,不可再用。重建一条新粮道,从选址到建成,要一年时间。”

萧回说道:“父皇,力剌王庭内斗已久,虽然力剌可汗主战,但其叔父左贤王一向主张与我朝议和。和约一旦敲定,至少能休战五年!这段时间,足够我们加固边防,何乐而不为?”

皇帝眯起了眼睛。

萧沃反问萧回:“屹王可知力剌要价?前朝王庭与蛮夷议和,今日割五城,明日丢十城,终至国将不国!如今我们还要议和,力剌提什么要求都答应,底线在哪,退路又在哪?”

“跪着求来的和平……”温如璋反问萧回,“力剌那种野蛮人,难道会遵守和约?”

萧回:“这是议和,不是求和,一切都好商量!”

萧沃失望地说:“求和、议和,不过一字之差,有何分别?”

“议和……”皇帝看向萧回,轻声说“力剌人虽反复无常,但只要能坚持到辽北粮马道重新建成……倒也——”

“陛下,臣也觉得,此时议和,胜过顽抗。”孔塬说,“辽北兵败,士气不振,确实不宜开战。此刻议和,还能与力剌谈条件,若再晚几天,辽北败得无回天之力,那我们便真成了俎上鱼肉——任人宰割。”

景皑以膝盖为足,挪向皇帝:“陛下……求您再给臣一次机会……以退求和,不可啊!”

皇帝假装没听到景皑说话似的。

萧回颇为得意地瞥一眼萧沃:“儿臣以为,此时应派出嫡公主和亲,彰显我朝和亲决心,定能与力剌结为秦晋之好。儿臣愿为使臣,与力剌商讨停战事宜。”

景思安声音沙哑:“陛下,不可!这是资敌啊!”

皇帝拂袖打落茶盏,碎瓷片落在了萧沃膝盖边缘。

皇帝指着景皑的鼻子:“你这好儿子,是嫌辽北的血流得不够多吗?”

“和亲如果有用,前朝给蛮夷送了十多位公主,为何还落个亡国的结局?”萧沃泄了口气,“泊舟,陛下膝下仅有一位昌宁公主,她是你的胞妹,你竟忍心让她去跟蛮夷和亲!”

萧回抬高了声音:“为了大燕百姓,我别无选择!”

“以退为和,前朝因此灭亡,我们还要重蹈覆辙吗?”萧沃咬牙道,“陛下,靠一个女人,靠一桩婚姻,换两国和平——世上没这么便宜的事。唯有筑国防,唯有以战止战,两国才有和平可谈!”

温如璋跪下,说:“陛下!户部尚可支撑辽北战事!”

皇帝再次沉默。

萧回说:“太子殿下——还要臣说多少遍,和亲只是权宜之计,又不是永远不打了……”

“一步退,结果就是步步退。”萧沃直接打断了萧回,义正言辞,“只有一步不退,才可让蛮夷正视大燕,此战方有转机。”

萧回冷笑。

萧沃知道,皇帝迟迟不肯让景皑景思安离京北上,是为忌惮。景皑驻守辽北二十年,没打过一场败仗,辽北人识景不识萧,逐渐与上京离心。

皇帝倾向于萧回孔塬等“主和派”,实际也是想借和亲,削弱景家势力、逐渐收回辽北兵权。

但大燕不能退。这场仗,必须要打下去。

不仅是为了一时的和平,更是为了大燕千秋万代的和平,他们半步都不能退。

“陛下,辽北战败,靖国公难辞其咎。”萧沃深吸一口气,“臣以为,靖国公景皑,不宜再为靖公军主帅。”

皇帝一听,直接站了起来。景皑、景思安大惊失色。

温如璋小声道:“太子殿下……”

“即日起,靖国公当交出兵符,闭府思过。”萧沃肃声道,“然为大燕江山稳固,辽北不可停战。臣愿为君出征,驻守辽北,不破……不还。”

温如璋急道:“太子殿下,您为储君,怎可——”

“臣为储君,当为君父、为百姓守国门。”萧沃叩头,“臣望陛下恩准。”

皇帝愣了片刻,竟笑了出来。

由萧沃当这个主帅,确是再好不过了。

靖公军唯景家马首是瞻,而萧沃身上有一半景家的血脉,必定会对萧沃俯首称臣。

当然,萧沃又是储君,这场仗若赢了,就能将景家兵权尽数收回。若输了,抑或他战死沙场,刚好可以易储。

“太子大义,不愧吾儿。”皇帝笑道,“准了!”

萧沃叩头:“谢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