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淮阴县主·邯郸道 > 第16章 落花有意无

淮阴县主·邯郸道 第16章 落花有意无

作者:薄荷枸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6:26:22 来源:文学城

马车停了下来,车外隐隐有言语声,打乱了桓清与的思绪。

“小姐,咱们到了。”连云轻柔的话音传来。

桓清与素手掀开门帘,举止从容地从马车上下来,连云低头凑近她轻声提醒:“小姐,是萧将军。”她抬眸便见萧迦叶一身玄色便服,头戴玉冠,腰间配剑,静立桓府门前,应是在等候管家通报。

桓清与定了定神,浅笑行礼道:“将军大驾,桓清与有失远迎。”

“萧某奉陛下旨意,特来府上取镇军将军的主考卷宗。叨扰了。”萧迦叶官秩二品,金印紫绶,和桓清与这二品县主平级,却仍作揖施礼道。

桓清与温声道:“将军哪里话,萧将军到访,实令桓府蓬荜生辉。”她右手朝前略摆,浅笑道:“里面请。”

两人同行至桓府前院,桓清与低声询问:“将军难得过府,可需先见过我二婶?”

桓家二爷桓宣的发妻,乃定国公萧垣之女萧潋容,亦是萧迦叶的亲姑母。许是萧潋容性情淡泊的缘故,萧桓两家并未因这姻亲关系往来过多。

“不必了,今日只为公事,改日再上门拜见姑母。”萧迦叶语气平淡。

桓清与微笑颔首,步履不停地带他绕过主厅,往桓俭的院落走去。院门口是一株高大的辛夷木,枝节错落,苍遒雅致,似笔墨勾勒,枝上几处粉色花朵或初开,或盛放,暮色中更显清幽。

行至花下,萧迦叶脚步微顿,桓清与亦有所感,却未说什么,只浅笑敛裾跨入院门。

桓氏这一辈以桓安为掌权人,桓俭虽是桓宣之子,却自小由桓安教导。他长桓清与五岁,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如亲兄妹一般亲厚。桓俭十四岁那年,上屿山拜在闻名三国的剑术大师宗绍门下。同年,与桓俭同岁的萧迦叶也拜入宗绍门下,成为入室弟子。

这段故事鲜为人知,世人只知那几年定国公将其长子萧遨留下的独苗关在萧氏禁地,闭关练武,受尽各种残酷手段,以磨练其筋骨心性。但萧迦叶自小被视为武学奇才,定国公对他寄予厚望,多年来严加管教,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两个前后脚拜入师门的少年,在屿山上不打不相识,从生疏的表兄弟处成了惺惺相惜的至交好友。

那时,桓清与担心哥哥在外吃不好穿不好,时常派人跋涉千里送去大袋大袋的干粮和零食,还有四季衣物、书籍、灯油、药酒等,这些物资往往也被和桓俭同吃同住的萧迦叶同享。

与物资一起送来的,还有桓清与的家书。萧迦叶看着小姑娘的字迹从稚嫩生涩到端正秀雅,偶逢桓俭下山或被师父派去教导其他师兄弟忙不过来,他还得帮忙代写回信。三年下来,他对桓家的小姑娘颇为熟悉。

咸元三年春,也是桓俭到屿山的第三个年头,桓清与信中提到桓俭前几年种下的辛夷花木,第一次开花了,花瓣色泽娇艳而花型挺拔,似木末芙蓉,高洁雅致,近闻有异香扑鼻。

她对这株辛夷木喜爱非常,想念哥哥时便去院门口看花,还满心期待来年“伴花枝春满,待兄归家矣。”

未料那年冬末,边境战乱。桓俭被派至战场与三叔桓宴一同抗敌,直到次年入秋才返家。

萧迦叶与桓俭这对表兄弟,少时鲜有交集,下屿山后,两人多是私下往来。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桓俭院中,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株听闻已久的辛夷木。

入院中,行经亭台水榭,穿过宽阔的中庭,这才来到桓俭起居待客的书房。

桓清与将人带到,“哥哥已知晓将军到访,将军入内便可。清与去吩咐厨房准备酒菜。”

“县主且慢,萧某拿到卷宗即回,就不劳县主费心招待了。”萧迦叶此话得体中透着疏离,方才隐现的情绪,霎时了无踪迹。

桓清与双目对上他一瞬,复低头道:“将军难得过府一叙,与哥哥定有要事相商,清与不过尽主家之谊,还望将军不嫌弃桓府一点粗茶淡饭。”说罢,轻轻施一礼便转身离去。

萧迦叶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身后传来桓俭含笑的话音:“萧大将军光临寒舍,庭檐有失远迎。”

房门洞开,桓俭一袭淡青色宽袖常服,月下修竹一般立于廊下,尽显谦谦君子之姿。

萧迦叶不禁想起,在屿山第一次见到这小子时的情景。

那时他刚得师父传授一套剑法,在屿山上的最高峰堆玉峰苦练了七天七夜,颗粒未进。下山路过无人的茅屋,挑了一间倒头就睡,睡了一半被饿醒,翻到厨房没找着吃的,却在隔壁一间房中看见了一身白衣的桓俭。

破屋中,仅一盏昏黄的油灯照明,黑漆漆的床铺、桌案、半坏的木柜都上都摆满了东西,桓俭一人悠哉游哉地在其间收拾摆放,全然没有旅途辛劳之感,像个世外来的游仙。

游仙很警觉,立刻发现了门外饥肠辘辘的少年,无视他身上凌厉的煞气,邀他进来一起吃刚刚打开的干粮。吃完,少年将身上仅剩的玉坠给了他,权当饭钱。游仙忙忙推阻,一口粗食而已,不必如此计较。两人推让了一个来回,都觉无趣。

游仙收起脸上客套的温厚笑意,将袖子收了收,取了包袱边的长剑,转身道:“听闻定国公长孙少年天才,大魏这一辈中无人能敌。在下想讨教一二,聊作饭钱,足下意下如何?”

进门后萧迦叶就认出了桓俭,听他下战书,心中也正有此意。转头看了桓俭一眼,率先步至屋外。两个十四岁的少年郎,共战一百六十九回合,打到精疲力竭也未分出胜负,最后瘫在山头上就着新出的日光大睡了一场。

桓俭总是一副对什么都不甚在意,无可无不可的模样,看似比萧迦叶温和亲厚,却是一样的人。

“桓将军客气了。”萧迦叶一面说着话,一面走进房中,目光扫过墙上的挂画,窗边剪裁得当的花枝,书架上放满的书卷,桌案上成排的翰墨,青烟袅袅的博山炉,还有内室横挡在中央的竹木屏风。

书房有三扇门,从正门进来,内厅左右还各开了一扇门,左边通向前庭左侧的小院,可转入桓俭的卧房;右边通往桓俭的私人花圃,院中有各类花木,四季次第开放,此间引了山间溪流蜿蜒而过,溪水冬暖夏凉,日常用水或浇溉花草都极为方便。

萧迦叶看至此,当真佩服桓俭怎么没长成个败家子?

“如何?比屿山上我那个小花圃成气候多了吧?”让萧迦叶见到他在屿山心心念念的自家花圃,桓俭有种心愿终了的畅快,“来,咱们下一局,最近刚得的墨玉棋,我还没试过手呢。”说着,他已经跪坐在棋盘前,静候萧迦叶赏脸下场。

萧迦叶理了理下裳入座,抛一把棋子,两人猜了先手,开局。

一室之内悄然无声,只听得落子时清亮的响声,时快时慢,尽是两人棋逢对手,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无言快意。

待棋局落定,以萧迦叶险胜半子告终,漫天晚云亦沉入融融夜色中,窗外已是漆黑一片。

“萧兄棋艺日益精湛,俭输得心服口服。”桓俭先开口。

“回京不过两月,庭檐做官的气派倒越来越足了。”

“萧将军谬赞,俭愧不敢当啊。”

萧迦叶淡笑着摆首,默默收拾棋盘。

自小祖父让他读兵书、习阵法,苦练武功,除了几个一同习武的萧家暗卫,他从来没有玩伴,也没有朋友。十岁那年初入国子监认识了大都督华琰的长子华侃和容铉长子容珩,他才知道何为朋友兄弟。两年后国子监失火,华侃葬身火海,他离开金陵远赴边疆,被叔父萧迁丢到军营里,堂堂天之骄子,让当时还是校尉的陆诩狠狠教训了两年。

后来上屿山,熟识了这位久闻其名却未曾亲近的表兄弟桓俭,他像是浪迹多年的旅人终于寻得一面镜子,照见了原本不曾了解的自己。

手中的棋,也是当初在屿山上桓俭教的,如今他棋艺和桓俭难分伯仲,还时常惹得桓俭扼腕叹息“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

侍从过来传话说晚饭已备好,桓俭领萧迦叶来到书房旁的侧厅,只见各色菜肴摆满一大桌。

近年大魏日渐富裕,士族中人更是大肆敛财,贵不可当。传闻许氏容氏等高门极尽奢靡,山珍海味堆砌如山,桓清与备的这顿餐食,华贵不足却精细有余,足见其热情好客。

“这就是县主口中的粗茶淡饭?”萧迦叶仔细看了看桌案上的菜品,不禁笑道,“难怪她当年生怕你在屿山吃不好。”

桓俭略一沉思,道:“当年也确实没吃好。二师叔的杂菜羹连军营伙食都不如,只有你吃得下去。”说完,他仿佛回想起各种老菜叶子菜帮子搅成一团的黑糊糊,眉头微皱,笑道:“快请入席罢。”

饭毕,两人着手处理公务,确定了进入武选复试的人员名单,并按照众人在武场上的表现排列名次。

“这些人中,你以为谁可称三甲?”桓俭望着两人已确定的名次说道。在两人看来,对外公布的排名不过表明比试者在武场中展露了多少,并非真实武力。

萧迦叶随手在名单中点出三个人名——予夏、许师、华莲。华莲在武场上大放异彩自不待言。至于许师和予夏,一个在二十招内败给桓清与,一个三十招内胜了武功平平的邱家二公子,这两人均隐藏了实力。

桓俭凝眸片刻,一语未发。

“她可与华莲并列,只是现下心性未定,若勤加苦练,未尝不能成为第一流武者。”

“哈哈哈,你何必为我挽尊?”桓俭笑起来,又道:“她自小坎坷,相比许多士族贵女,已是十分辛苦。我本想桓家这一辈有我和玄雅,加之伯父和陛下的庇护,总能保她一世安宁。现在想来,是我天真了。她生在桓氏,最亲近的舅舅又是当今陛下,大魏朝局波云诡谲,难免会将她卷入其中。”

桓俭对着萧迦叶躬身一揖,正色道:“若有一日清与身犯险境,望萧兄念在你我同门之谊,尽力施以援手。”

桓俭与他多年的至交知己,又有血脉之亲,单指同门之谊,自是提醒他在屿山上白白受了桓清与几年的接济。以他二人的关系,这种话本不必说出口,但桓俭如此郑重其事,恐怕是预感到了什么。

“你妹妹,自然也是我妹妹,日后我必护她周全。”萧迦叶郑重回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