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妖医经 > 第49章 白马寺

花妖医经 第49章 白马寺

作者:清旷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2:01:19 来源:文学城

熟悉已极的声音和那光一道泄了进来,然后,大约是看清了室中的狼藉,所以她的脚步声遽然匆促了起来——因为心疾,她一直遵医嘱,不会剧烈运动,所以走路向来都是轻稳缓慢的。

“怎会摔了盏?伤到哪里没?”

黄襦白裙的女孩子提着灯几步奔到身边,仔仔细细地上下打量了他一遍,又扯过手来细细检查,确定没有被碎陶片伤到哪儿,才咕哝道:“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动不动就发脾气呀……”

说着,她俯下身来,极小心地像捡花籽一样把一片一片一粒一粒的大大小小的碎陶捡拾到一处,捡到烟墨盏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吝惜道:“殿下,你以往和我说过,制烟墨,要加黄明胶、牛皮胶、珍珠粉、麝香……多少心力,才得这么一点点呢。”

说着,她一边把碎瓷掩进几边的茵席下,一边叹了口气,像哄小孩子似的问道,“这回,又为什么事儿?”

刘庆愣愣看着,像做梦似的,木雕泥塑般一动一动,只目光随着那盏灯照亮的地方,半晌,他才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你、你没走?”

“我走去哪里?”

女孩子仿佛惊讶似的,蓦地抬起下巴看向他,这个角度,只显得一双鹿眼愈发大而无辜,清澈得见底。

他顿时说不出话来。

“上回,殿下说让我想想……离开掖庭后,要去哪里。”

女孩子嗓音有些低弱,响在阒静又昏暗的屋子里,有一种格外的虔诚:“我看着暴室院子里那些花花草草,想了许久。”

他静静看着她,唇角渐渐抿紧,忽然有些紧张起来。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病……活不长久。”

“长到**岁的时候,稍微懂事了,也觉得甚不公平。这世上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是我这么倒楣呢?”

“后来,一天天长大,看着丙舍里的花花草草,就渐渐想通了——木瓜树已经活了上百年,而堇草春发秋委,只有半年的光景。但,堇草也沐着阳光,餐着雨露,努力长得枝叶菁菁,它活着的每一天,也都很好很好呀。”

“所以,我又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女孩子看着他,一双鹿眼在昏黄的灯光里,明亮得星子一样:“我想,像它们一样,活着的每一天都努力过好,开开心心的。”

“而,同殿下在一起,就是眼下最开心的事啊。”

他喉咙忽然有些发干,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仿佛看见心里那所黑色牢狱的门,被一个苍白细弱的女孩子霍地推开来,无知无畏地走到了他身边,轻声说:“不管有多黑,我都不会留你一个人在这里。”

……

京都洛阳,自光武皇帝刘秀定鼎此处,又历经明帝、章帝两朝,至今已六十多年,与东都长安并称两京。

承平日久,自然街衢繁华。

而洛阳城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非正月十五的“灯节”莫属。

这天,天色才擦黑,刘庆就带小娥坐着轩车出了门。灯市最盛的在西雍门外白马寺一带,而永和里在城西,得经过金市,再出雍门,路实在有些远,所以要赶早。

小娥一路上,总爱掀开轩窗看外头,出宫已经两个多月了,她仍旧小孩子似的满心好奇,看什么都新鲜。

刘庆很纵着她,车子走得又稳又缓,可以容她慢慢看。

所以,等他们到雍门大街的时候,天幕已经全然暗了下来,墨青色的天穹间,一轮镜月已经从东边渐渐升高,将它周围的几抹夜云映亮了起来。

而周遭,家家悬灯,照彻街衢,亮得甚至看得清地面上深深浅浅车辙里的陶渣。

小娥随着刘庆避开了汹涌的人潮,避在路边僻静处,打算等会儿人少点儿了再向白马寺去……眼下这么挤,她若呼吸不畅的话,容易发病。

这里距白马寺还有二里多远,远远的,就能看到寺里的齐云塔,高耸的塔身,在夜幕里像黑色的剪影,安静而肃穆。

“说起来,这寺也不过二十来年。因为是天竺那边的样式,大家都来看稀奇,所以才这么盛的人气。”他一边拉着她在路边站定,一边扯起了闲话。

“嗯,我在掖庭时听老阿监说过,是孝明皇帝在位时修的。”

孝明皇帝刘庄,本朝的第二任天子,也是刘庆的祖父。

刘庆目光落在齐云塔上,点了点头:“嗯,二十八年前,光烈皇后崩逝,明帝思母,哀恸不已,夜里时常失眠。”

光烈皇后阴氏,讳丽华,是为本朝开国皇后,逝于永平七年,与光武皇帝刘秀合葬于原陵,孝明皇帝是他们的长子。

“有一回,他夜里梦见一个高大的金人,项间有日月之光。梦醒了,拿来问询群臣,有个见识广博的,说这大约是西方天竺的神,名‘佛’。”他开始了说古的架势,他一惯不爱读正经书,反倒是对这些俚俗趣事有兴趣。

小娥好奇心被吊了起来,追问:“所以,他梦到的,真的是佛么?”

“只他空口白牙这么一说,自然没什么人信的。所以,明帝索性派了使者去了天竺寻访,最后从大月氏请回了两个胡僧,一个叫迦叶摩腾,一个叫竺法兰。根据他们的形容,宫里画工摹画出了释迦牟尼的画像,嗯,说是和明帝梦中见到的很像……至于真伪,谁晓得呢。”

“反正,胡僧就这么在长安落脚了,他们带着许多经文,但是都是梵文,明帝为了方便他们译经,于是起了这座寺。”

“因为佛经是一匹白马驮回来的,所以就叫‘白马寺’了……啧,也真省事儿!”

小娥听得有趣,并不打断,等他说下去。

“至于‘灯节’,是后来蔡愔从天竺取经回来,说那边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舍利。明帝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来渐渐自上而下,就在民间尚行了起来。”

“那,当年带来寺里的佛经,译完了么?”她没忘这寺是为了译经而建这一茬,好奇道。

刘庆只对掌故趣闻有兴趣,佛经什么的就不甚了了了,撇了撇嘴道:“听说是译完了头一部,不过,胡人的书都不怎么好看,鬼晓得名字?”

“《四十二章经》。”

突兀地,近旁有人清晰地接话道。

那道声音清泠泠的,却极悦耳,莫名让人想起月夜下的涧水。

小娥一惊,侧过脸,便看见了她二三尺外,十三四岁模样,仙姿玉骨的美少年。

他一袭素白深衣,苍白而清瘦,几乎形销骨立,看上去简直比她还要憔悴几分。但就这样,眉目仍是精致极了,乌发雪肤……简直、简直像壁画上的姑射仙人!

只肖一眼,便教人自惭形秽。

小娥怔愣过后,不好意思地低了眼。

“冒犯了。”那少年似乎是下意识接了刘庆的话,反应过来后神情有些懊恼,匆匆致了歉,向他们俩浅浅一揖,便疾步随着人流往前走了。

小娥看着那个孤孑孑的背景,才小声道:“这、这是哪家的公子呀?”

生得实在太好看了!

“不是公子,是女公子。”刘庆轻哼一声,抬指敲了下她额头。

——啊?

他目光也落向那人离开的方向,回了她的问话:“邓家的,名字似乎是邓绥。”

“殿下认识?”小娥瞪大眼睛,实在好奇极了。

“不认识,猜的。”刘庆淡淡道,“我在云台见过邓禹的画像,面貌和她有几分肖似。”

故太傅邓禹,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绥的祖父。

“而且,听说她很会读书。小时候原本只是跟着几个族兄听学,结果课业却常常拔得头筹,兄长们反而要向她请教。”

京中的高门虽然也会让女儿读书识字,能书会画的不在少数,但博闻广见至此,连生僻的佛经都如数家珍的,恐怕只此一个。

而刘庆头回听说她,是因为京中一桩趣闻。

说是邓校尉家的女公子,自幼不喜针黹女红,却爱书成癖,到了十一岁上依然故习不改,邓夫人于是气道:“你整日钻在书堆里,难不成将来想做女博士?”

邓家的“女博士”就这么出了名,洛阳城里尽人皆知。

“而且,她家阿父,护羌校尉邓训,不久前过世了,尚在丧期。。”刘庆遥遥看着邓绥融进了夜色下的人潮里,再看不见了——

小娥想到她一身白衣素缘,恍然大悟。

依礼制,深衣的衣缘有定色。

祖父母、父母俱全,可用彩缘;父母在,用青缘;而父亡之人,则用素缘。

这位邓家女公子,身上所着的,乃是孝衣。

“她上头有个兄长,叫邓骘,材质平庸,撑不起门户。”刘庆目光仍落在那个方向,没有收回,“邓家,只怕要就此败落了。”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好排场的名字……可惜了。

小娥想到那位女公子瘦得快脱了形的样子,心里有些难受,低低问了句:“生为女子,哪怕她再用功读书,再努力上进,也没有用,是么?”

“唔,也不尽然。只不过运道有点儿背。”

刘庆看着周遭的人流渐渐稀了,不再拥挤,于是牵着她抬脚往前走:“数月前,宫中采选,她原本也在备选之列,却因着父丧,恰好错过。”

说起来,皇帝打小就有点儿书呆气,和志趣相投的人最聊得来,宫里那位将登后位的阴氏,得宠的缘由不过是精通史书,又写得一笔好字。

邓绥当初若进了宫,现在要封后的,大抵就是她了。

实在是倒运。

“哦。”

她听得垂下了头,被他牵着缓步向前,过了会儿,还是沉浸在方才的话题里没出来,又问:“所以,她今晚应当不是来观灯,而是来悼祭亡父的罢?”

“殿下,你说像她那样广见博闻的人,也信神佛么?”

刘庆牵着她的手蓦地紧了紧,缓了会儿,没有看她,只轻声说——

“人么,游刃有余地活着的时候,是不大信这些的。可,到了无能为力的绝境里,总会祈望上苍一点儿怜悯罢。”

太爱邓绥了,让她出来打个酱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9章 白马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