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妖医经 > 第34章 附子

花妖医经 第34章 附子

作者:清旷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2:01:19 来源:文学城

地节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将军兼大司马霍光薨。

这个消息石破天惊,宛如地动一般,震得整个长安城都晃了晃——

大将军霍光,是早逝的冠军侯霍去病的异母弟弟。藉着这层身份,十来岁上就入了仕,从郎官、侍中、奉车都尉一直到了光禄大夫,侍奉孝武皇帝二十余年,谨言慎行,深得信重。武帝临崩以为托孤之臣,后辅佐昭帝,废立昏侯,拥立今上,总揆国政十余年,声威无两。

而对寻常百姓来说,最直观的大约是霍大将军的外孙女儿嫁了先皇昭帝,现在贵为太皇太后,而女儿嫁了今上,乃是当朝皇后,身份和辈份齐齐高到不晓得怎么称呼。

啧,这样的大人物办白事,怕是不比天家的阵仗小咧!

相较于闾阎巷陌议论纷纷,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未央宫里的当朝天子显得格外从容。听闻讣告后,天子便亲赴霍府为大将军治丧,从发丧、沐尸、装殓、停尸、直到出殡,种种繁琐事宜理得有条不紊,周全无遗。

……仿佛,已经默默演练过许多遍似的。

就在霍光以帝王之仪出殡,陪葬茂陵后不久,天子连夜发了一道谕令——

诏右将军张安世入宫。

夤夜里,张安世被提灯的寺人引着,一路沿着宣政殿的遥长青阶拾级而上,四月初的夜风还裹挟着些微寒意,黑黢黢的暗夜里,他没由来地打了个寒噤——

直到这一刻,他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在害怕。

其实,自从当今天子被霍光扶上帝位的那一天起,他便时常睡不踏实。而这种隐隐的夹杂着惧意的不安,在半个时辰前宫中内侍前来传诏的时候,骤然攀升到了顶点。

他深吸了一口气,勉力平静着心绪,一抬眼,看到宣政殿的髹漆大门已近在眼前。

从门口向内望去,只见六尊高大的十五盏连枝铜灯照得殿中彻亮。数丈长的纁红色筵席尽头,二十四岁的年轻天子跽坐在御案之后,束着寻常的高山冠,穿着一袭寻常的玄色直裾,但,即便这样只着常服,他通身也透着一派上位者的威势,给人以沉沉的压迫感。

——当年初到张家时那个瘦弱怯懦,连见了家丞都瑟瑟缩缩的孩子,几时已悄然脱胎换骨?

行止殿中,居中而跪,稽首行礼,额头触到地筵的时候,张安世心里惶惶然迸出这么一个念头。

“将军且起。”

他听到上方的天子开口免了礼,开门见山,淡漠无温的语声一字字敲进耳里——

“霍卿弃世,大将军之位虚悬,朕属意于将军。”

这是口含天宪、生杀予夺的当朝天子颁下的一道谕旨,没有给他留下转寰的余地。

张安世心头一颤。

然后,刚刚从筵席上抬起的额头,又叩了下去,力道极重,隔着一层地筵与下头青砖狠狠磕撞,发出一声沉沉的闷响。

随着这个动作,他伏在地上的四肢肩背都瑟瑟地颤了起来,仿佛心底里的惧意已经蔓延到了四肢百骸……整个人仿佛一只被猎人逼到了绝境的困兽,自知无力脱逃,只得瑟瑟发抖地低头乞怜,抵死挣扎以求得一线生机——

“老臣材不堪任,不敢奉诏。”

霍光历仕三朝,掌权廿年,其子霍禹、侄孙霍云正任着中郎将,两个女婿一个是未央宫卫尉,一个是长乐宫卫尉,此外还有许多旁枝姻亲在朝为官,牢牢把控着整个大汉的军政要权。

整个霍氏仿佛一株根深叶茂的参天巨树,荫遮着其下的一方田亩,连天子也不过是光亮微弱的冬阳,那点儿恩泽,也得透过树隙才落得到田里来。

如今,霍光一死,主干已断。

天子,显然打算趁着霍光新死的契机,斫了这参天巨树当柴烧——而他,便是天子选定的那把刀。

——此事,且不说成败几何。即便侥幸成事,自大汉开国以来,凡一百三十四年,帝王手中剪除异己的刀刃,哪个得了善终?

思及亡父张汤,张安世机伶伶打了个寒颤。

原本,霍光既死,其子霍禹继任大将军,算得上顺理成章。倘若他一个外姓截了官,那便是不共戴天。而将来,若天子当真摧枯拉朽一般灭了霍氏,等着他的……大抵不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张氏一族阖府老小百多人,身为家中唯一勉力支撑的那根朽柱,他安敢行此险事?

“将军且安心。”

半晌静默后,御案后的天子终于发了话,仿佛是窥见了他的种种心思似的,青年淡漠的语声里泄出一丝丝讽意:“朕不打算过河拆桥”

张安世闻言,身子只颤得更厉害,战战兢兢不敢应声。

“掖庭令……已不在了。”

再开口时,青年的声音轻低了些,少了沉沉的压迫感,竟仿佛带上了一点儿温度似的:“朕也只能在张家这儿还上几分香火。”

“凡朕在位一日,便保张氏一日安泰富贵。只是,若将军——”

天子的语声,刻意地停顿了下。

跪在殿下的张安世勉力压住浑身的瑟瑟颤意,咬着齿关,深深吸了一口冷气:“臣,敬诺。”

张安世退殿之后,刘病已听着他的脚步声渐轻渐远,终于……全然安静了下来。

太静了。

宣政殿很高,夜里连草虫声也没有。殿外安安静静,殿内也安安静静,静得能听到身后漆座屏旁边那盏连枝灯某个灯芯“哔咆”爆响的细微动静。

他一个人,孑然坐在御案后头和重重的灯影作伴儿,许是坐得太久,看着不远处的连枝灯的焰心都有了重影,模模糊糊地晃得人头晕,他照例阖上眼睛,开始了每晚不辍的“功课”,冥想中又是那个几千个日夜以来历久弥新的片段……

烛光有些暗的寝殿里,一具僵冷的女尸蜷缩在黑地朱绘的漆木床上,刚刚分娩过的身躯腹部有些臃肿,露出体外的肌肤惨白得怵目惊心,痉挛的双手死死拽着胸前的衣襟,唇角和指甲根尽是青紫……身上的白绢的中衣、身下的被褥早已被人换过,寻不见血迹。

但,却令人更不敢细想,她死前究竟历经了怎样沦肌浃髓的痛楚与折磨。

“……平君。”

二十一岁的自己不敢靠近,僵立在距她数丈外的地方,声音仿佛梦呓,然后犹如催眠地阖上了自己的双眼——这是梦,只是梦,一定只是像以前许许多多个晚上一样的噩梦。

只要这么静静熬着,一直熬下去,不管多可怕的梦,总会醒。

可是,这个噩梦多欺负人啊,居然一直一直都不肯醒……就这么,魇住了他的整个余生。

*

大将军霍光的薨逝,着实让椒房殿的宫人们忙乱了一阵子。皇后才十六七岁,少年丧父,又这样突然,实在有些难于接受。

殓葬事毕,她还是整天神色惶惶,和宫人说话的时候都有些木楞,夜里几乎每晚都会惊醒,汗透重衣……小半个月的工夫,就瘦得两颊彻底消了婴儿肥,下巴也尖了一圈儿。

天子见了这般情形,忧心不已,索性每日一下朝就径直来椒房殿陪她。甚至,连章奏也搬到了椒房殿的小书房里批阅,每晚不论政务再繁冗,都是先哄她睡觉,再自己挑灯忙碌到寅夜。

渐渐地,仿佛一株经霜冻坏的兰草被人移进室中精心护养似的,皇后情形日益好转,到了冬天,已经几乎看不出前阵子的憔悴模样了。只是,自然而然地,比先前更倚赖亲近陛下了。

在宫人们看来,最直观的就是,皇后每日用过下餔,就开始静静地坐在侧室临窗的小漆几边,等着陛下下朝。

……今日,也是一样呢。

霍成君静静坐着,透过近旁的那扇半开的菱格长窗,出神地看着远处檐角挂着的那轮霭红的夕阳……直到它一点点沉落下去,浓紫与暗金斑驳交杂的暮云渐渐褪色,连高处青蓝色的天穹也慢慢黯淡成了鸭蛋壳似的暗青色,她才发觉自己已经呆坐了许久。

目光落向漆几上的青铜箭漏——整整一个时辰了么?

其实,她很“擅长”这样坐着。

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习惯安安静静地坐在某个地方,不跑不动,不吵不闹……为此,她家阿母颇是自得,曾许多回在宴间向人夸耀。

每每总能赚得座间女眷们极口揄扬,纷纷赞她乖巧明礼。

可这世上,哪儿有天生乖巧的孩子呢?

她家阿母是父亲的继室,诞下她时也才不过初笄年纪,自己完全还是孩子脾气,根本带不了孩子。所以,她一直是府里的乳母和仆婢照看长大的。

阿母对她,就像……像对一株明知贵重但却不怎么喜爱的花草,十分干脆地交予仆僮打理,责令他们精心护养。主人呢,则时常来瞧瞧它长势怎样,虽然偶尔也会洒水添肥,略微陪伴,但大多时候都觉得无趣。

她就这么花草似的,一直长到了快两岁。

小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即便十来个仆妇目不交睫地盯着,也保不了万全——

她在两岁生辰前一晚,不知什么缘故,竟在院中兰坞边跌了一跤,右颊蹭破出了血,结了指甲盖大小一块儿血痂,三五日内都不好见人。

而在此之前,她家阿母已经遍邀京中权贵,提前半月便开始筹备女儿的生辰宴,只等着在宴间凭新创的妆靥大出风头,听罢消息,雷霆大怒……当晚,生生杖毙了两名乳母和几名近身侍奉的婢子,其余仆从统统拖去西市发卖。

她其时年纪太小,记忆模糊,唯一清晰的场景是那晚自己屋子里全是生面孔,她一惯怯生得很,吓得哭到半夜里,怎么都不肯睡……

很快,新的乳母与仆妇便来到了她身边。

不过,大约是有了前车之鉴,她们与她都不大亲近,且颇为聪明地懂得明哲保身——“小孩子么,不跑不跳,自然就摔不着,也磕碰不到了”。

自那时起,她多半时候都是被关在屋子里学礼仪——两岁大点儿的孩子,旁的也学不会,最便宜地就是安安静静坐着,不许动、不许闹、不许哭也不许大笑。

稍有违逆,就会被关在内室整整好几个时辰,暗漆漆静悄悄,一个人也见不到。

这样慢慢地下来,她自然就学乖了,再不敢哭、不敢闹、不敢不听话了——甚至,后来,莫论是饿了冻了、疼了困了,她也统统安安静静,不敢作声。

阿母对这样的成果有些意外,惊喜得很,赏了乳母好些绫绢不说,从此便极爱带着她赴宴与会了。

而她自己,自那时起,最常做的事就是静静地坐在漆几边儿,不跑不动,一坐便能坐一两个时辰。

慢慢长大些,也寻到了新的乐趣——看窗外的风景,日月往复,春秋代序,每每总会有些新意。

只是,大将军府的垣墙太高,就像兽苑一重重的木栅困着那些走兽一样,这一重重的垣墙死死地困着她。困得她眼前就只有那么小小的一角天空,连看星辰日月都逼仄得可怜。

“垣墙之外,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她小时候也会忍不住冒出这样的念头,但从没有问出过口。

后来,遂阿母的意思入了宫,发现这未央宫也是宫室勾连,垣墙重重,同大将军府没甚两样。

——不,不一样。

她在这样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她从没有奢望过的,像高树一般容她倚靠,又予她呵护的人。

这世上,最最好的人。

“圣人到——”

她霍然揽衣起身,透过窗子正看到那人正穿过两侧骈阗而列的宫人,阔步走来……顾不上发麻的腿脚,她三步并作两步奔了出去。

……

这天,用过夜餐,刘病已循例开始批阅章奏。

她点了灯坐在离他不远的小漆几边逗蒲桃玩儿,间或替他研研墨,添点儿茶,惬意得很。

“匈奴遭了雪灾么?”

她研墨时见他眉峦紧锁,不由觑了眼那缃黄色帛书上的字迹,问。

“嗯。”

“那,于我们大汉不是好事么?”

她有些不明白,匈奴削弱,大汉边境就能安宁些,怎么他反倒忧虑成这样儿?

昏黄的灯火里,年轻的天子有些疲倦地按了按眉心:“若没有这场雪灾,匈奴部落今日尚可勉强度日。可,一旦遭灾,他们若不想冻死饿死,就只有南下劫掠了。”

匈奴的南境,正是大汉北疆——敦煌、酒泉几郡,几度遭劫,生民百不遗一。

“匈、匈奴人犯我大汉边境,只是为了不冻饿而死么?”

她自小衣食优渥,听得错愕。

“于这世上大多数人而言,吃饱穿暖,安然度日就已经是最奢侈的好日子了。”

他垂下眼睑,目光落在案角那盏青铜兽面灯晃动的深紫色焰心上:“而且,凡人,其实都贪图踏实日子。只有——”

“只有被逼到了绝境,才会豁出性命,殊死一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