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妖医经 > 第11章 父子·尾声(完)

花妖医经 第11章 父子·尾声(完)

作者:清旷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1 19:54:53 来源:文学城

*父子

公子扶苏出生的那一年,嬴政十九岁。

就在婴儿涎世的当天,左行草上新生出了一枚小小的叶芽,并随着扶苏年岁渐长,一天天长大起来。

大概天底下所有的父亲,对长子的感情都是有些特殊的罢。这个孩子往往承载了他最深切的期许,所以常常愿意付出比其他儿女更多的耐心与精力--而嬴政尤是。

大约是自己幼年时的经历太过惨淡,所以下意识就想把小时候曾经渴望过的一切,统统补偿到这个孩子身上。

他的扶苏,生来就是地位尊崇的秦国长公子,王城为家,秦王为父,李斯为师,蒙恬为友。然后,也如同自己当初为他取这个名字时的期许一般日渐长在,木秀于林,拔萃群伦。

只是--终究有些心善手软。

咸阳宫主殿中,四十八岁的嬴政,目光从自己案头那一摞谏议施行仁政的奏疏,移到了殿下居中而跪的长子身上,皇帝目光静静落在长子身上,一字一顿--

“蒙恬奉命戍守北边,三日后动身。这一次,你随行监军。”

自小在周遭所有的关怀与善意中长大的孩子,自然是温和仁慈的--只有到了边疆战场,亲眼看着大秦边境的百姓惨死在敌人的刀刃枪尖之下,才学得会狠戾悍勇;亲眼看着并肩作战的同袍尸首被戮,腥热的鲜血溅了自己满身满脸,才学得会杀伐决断。

他年近五旬……已没有太多时间了。

“是。”

一袭雪青色曲裾深衣的公子扶苏跪在殿中,一垂首领命,二十年如一日的果断与恭敬。

秦国的长公子,面貌似极了父亲,独一双眼睛轮廓过于柔和,自然而然地透出了几分纯善温文来。

话音落后,扶苏缓缓抬眼看向高坐殿上的父亲--

有些昏黄的光线里,年将半百的老人清瞿的脸上褶皱纵横,眼窝微微凹陷了下去,鬓边霜丝里已经寻不见一根黑发。因为多年间昼以继夜的劳顿,大秦的皇帝看上去甚至比寻常的同龄老叟还要更沧桑一些。

--记忆中那个强悍凌厉、无坚不摧的父亲,几时竟衰老到了这般?

蓦然,他眼底一涩。

这世上最公正也最冷酷的,莫过于时间。人事变迁,光阴荏苒,年年月月天天……老却英雄似等闲。

“阿父!”旷静的大殿中,扶苏忽然扬音唤了一声。听到这久违的称呼,皇帝竟也怔了怔。

--扶苏当年伊呀学语时,头一个学会的便是“阿父”,小小的稚儿咬字含糊,时常奶声奶气地唤成了“阿唔”……一晃眼,已近三十年。

“儿此去千里,不能行孝膝前,唯祈阿父四体康直,诸事安泰。”

青年静静凝望着衰老沧桑的父亲,目光渐渐有些模糊,蓦然俯身,以额触地,重重叩首--

“扶苏此去,誓为我大秦绥靖夷狄,攘平北疆,不负阿父所望!”

那个时候,父子二人谁也没有想过,此一别,即是永诀。而直到皇帝临终,左行草上,唯有那一枚叶子翡翠般润泽碧透,绿郁如初。

*

秦始皇帝四十九岁这一年的秋天,一块小小的夔纹白玉璧被小寺人送到了他的御案前。在认出这块玉的那一刻,皇帝面色未变,但心底却骤然掀起了一阵波澜--这是他的东西,八年前渡江时不慎落入江心的那块佩玉。

瞬时间,他的记忆被拉回了三十六年前,那名医者献上左行草时的情形……

“你想要怎样的诊金?”十三岁的他问。

“日后,若王上的佩玉不慎落入了江中,有人送回的话,便用那块玉抵了诊金罢。”白衣的少年医工温声答。

这句话,听得少年秦王微微皱了眉--日后的事情孰能预料?即便他当真沉璧江中,这世上,谁又能自深逾千尺的江底捞回一块小小的玉?

但此刻,八年前他乘船渡江时坠入江心的那块夔纹白玉璧,就如假包换地躺在眼前的御案上。

“何人送回此璧?”

“是……一个山野之人。”小寺人声音低了低,“半月前,陛下的使者经过华阴时,有人拦道,献上了这块白玉璧,只说,将此玉转赠予滈池君,还有……”

嬴政的目光淡淡扫了过来,甚至不带多少情绪,却令小寺人生生打了个寒噤,尽管知道接下来的话或许会触怒龙颜,却终究不敢隐瞒--

“还有,‘今年祖龙死’。”

话音未落,小寺人已经五体伏地,浑身抖得筛糠一般。深旷的大殿一刹时静了下来,仿佛亘古宁寂,八荒**不闻一丝声息。

过了半晌,皇帝面无表情地挥退了小寺人--对于他身边的人而言,面无表情几乎已经成了皇帝唯一的表情。

四十九岁的嬴政,默然自御案后揽衣起了身,一身帝王冠冕,孤孑孑地立在殿中长窗边,俯瞰着眼底的咸阳城……

*尾声

九月初八,咸阳城西,池宅。

“……为什么又揉坏了啊啊啊!”内院的小池塘边,响起了女孩子一嗓子怒不可遏的嚎声。

明日便是茱萸节了,宅中正在筹备应节的蓬饵。

池畔的薜荔藤荫下,摆着张青石几,几案上一只鱼纹彩陶盆里盛着稻米粉、黍米粉和水揉匀的蓬子粉团儿,一只髹漆碗里满满装了熟红鲜润的枣粒儿,旁边还有几只盛糕点的陶盂。

藤紫色襦裙的女孩子——这吃货大名儿丹堇,正和池蓼相对坐在池畔石案边。

不过池蓼坐的是茵席,她坐的却是藤制的轮椅。

当初被池蓼捡到时,她遍体鳞伤,浑身骨头断得没剩几根儿。这些年,被他事无巨细地悉心养着,才勉强恢复了小半儿。可膝盖以下伤势过重……至今也没有一点儿知觉。所以,池蓼才特意制了这架精致舒适的轮椅,供她平日代步。

虽然她艺高人胆大,觉着自己踩高跷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蹬着这么一双废腿照样如履平地。可无奈作为一个蹭吃蹭住的病患,在池蓼面前实在没什么发言权,只好委屈巴巴地谨遵医嘱,轮椅一坐几十年。

眼下,她瞅着手里那团儿被自己糟践得不成样子的糯米面,嚎了一嗓子后,径直把那团儿糯米面往嘴里一丢,“啊呜”一口咽了个干净。

然后,抱着胳膊往案沿儿上一趴,百无聊赖地看着对面的池蓼做饵糕。

少年的手指修颀而白皙,指节分明,细致而灵巧地捏好了一只四瓣花样式的糯米饵糕,花心点上枣粒,放进案上的鱼纹彩陶盆里,挨着刚才那只整整齐齐地摆成笔直的一线。

……啊啊啊啊!谁会相信这只花妖的眼睛有问题,面前的盆碗米面,他统统看不见啊看不见!!!

丹堇差点吐血三升。

“叮,叮叮--”几声清脆的击玉声传了院内,打断了她的思绪。

“米饵,有人求诊,快滚去开门!”

只见墙角薜荔藤下,某只已经欺负惯了哥哥的肥兔子熟稔地使唤道。

半刻钟后,“米饵”驮着只和它差不多大小的漆匣,蹦蹦跳跳地到了池蓼跟前,三瓣嘴一动一动地禀报--

“小公子,是咸阳宫那边遣人送来的,说是三十六年前许下的诊金。”

在少年接过漆匣的间隙,胖成球儿的肥兔子竟灵活地人立了起来,趁机用毛茸茸的脑袋蹭了蹭他手心,然后两只前爪灵活地扒上了漆案,叼走了陶盂里一只蓬子饵糕犒劳自己。

丹堇:“……”。

她以前听池蓼说,这吃货当年化形后给自己取名叫“米饵”,就是因为最爱这种甜甜软软的糕点。

啧!连犼这种生性残暴、屠龙为食的凶兽,居然也能给池蓼养成吃素的兔子,真真世风日下,兽性不古!

不过——

“咦?这东西怎么有灵光?”匣盖开启的刹那,她眸子不由一亮。

匣中青缣上静静躺着的,正是一块小小的夔纹白玉璧。那块温润的白玉璧上笼着一层凡人肉眼看不到的淡青色光晕,但对仙妖鬼魅之类而言,简直像黑暗中的夜明珠一样扎眼。

“这是江神送给滈池水君的信物,因为滈池远在咸阳,所以才托了皇帝的使者转赠。”池蓼伸手,轻轻落在玉璧上。

“江神?”她眸子略微睁大,“哦,你是打算藉由江神,查访你家阿母的事情呀!”

蓼为水草,江神掌管万类水族,的确是最适合打探消息的人选。而这块玉璧上有江神的灵识,循着它的灵光,或许就能觅到江神的踪迹。

“嗯。”白衣少年细致地摩挲了一小会儿,将它的气息熟记于心,然后阖上了漆匣,转头吩咐米饵,“将匣子送去滈池。再带上书房小漆几上的那封木函,和旁边三枚返魂香,算作我的歉礼。”

丹堇撑着下巴坐在一边,饶有兴致地瞧着他——妖本殊异,可她眼前这只,自小就被秦国公子嬴池收养。三岁开蒙起,学的是诗书礼乐,读的是圣贤文章……举止行事么,真正君子端方。

啧,总之除了天生的血缘,整个人跟“妖”半点儿都不沾边。

看着肥兔子一蹦一跳地驮着漆匣走远,她百无聊赖地趴回了案头,懒洋洋地打量着院子里的花草。

太阳已近中天,秋日高爽的阳光洒了满院,照得沿墙根儿种着的一溜葱葱笼笼的花草愈发精神,其中有一片儿泛着玉晕的药草吸引了她的目光--

那株草翡翠般通体莹绿,却没有叶子,只有一尺来高的纤长的草茎上顶着颗雀卵大小的叶苞,头重脚轻的模样。这个,似乎叫做……左行草。

“咦?这草,为什么不长叶子?”

许多年前,她第一次看到这种奇怪的草时,曾问池蓼。

“左行草又名无情草,只有在靠近病人后,才会顺着他心中的七情六欲生出绿叶……每一片叶子皆牵系着心底深处的一份情感,情生而芽萌,爱渝则叶枯。”少年手持清漆勺,细细替它浇着水,边答。

“它也是用来治病的?”

“嗯,左行草的药香有安眠之效,而服食它的枯叶,则可以消弥心中因郁结而产生的痛苦。”少年答得仔细。

“这样啊,那……有过叶子全枯的病人么?”

“没有。”他目光落在药草上,不假思索--

“人,生来独孤而脆弱。对于每一份真心的情感都极为贪恋,不到绝处不忍割舍。所以,无论表面怎么冷漠寡情的人,心底里都会存留着一些无法摒弃的柔软情感。”

哦,原来是这样。无情草么?和名字一点儿也不搭。

她无聊地打了个哈欠,漫不经心地从那株泛着一层柔和玉晕的莹绿药草上移了开去……

后记:

左行草,使人无情,范阳长贡。--《酉阳杂俎》

【左行草·完】

(丹堇的伤是暂时的,暂时的,将来会内伤外伤统统被彻底治愈哒~)

【茱萸节】就是重阳节,当时要吃一种叫“蓬饵”的糕点,原料基本就文中写到的这些(捏成四瓣花属于作者杜撰)。

【历史人物小卡片】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出生:秦昭王四十八年,于赵国邯郸。

两岁:父逃归,母子二人留赵。

九岁:随母归秦。

十三岁:承秦王位,尊吕不韦为相国。

二十一岁:王弟成峤反,死屯留;嫪毐受封为长信侯。

二十二岁:加冠,平定蕲年宫之乱。车裂嫪毐,杀太后赵姬私生二子,幽禁太后于雍。

二十三岁:吕不韦罢相。

二十八岁:燕太子丹质于秦,逃归。

三十二岁:灭赵,亲至邯郸,将城中与其母家有仇者尽皆坑杀之。同年,赵太后卒。

三十三岁:荆轲刺秦,败。

三十四岁:燕王杀太子丹,退守辽东。

三十九岁:灭六国,并天下,自号始皇帝

四十七岁:因梁山宫之事疑李斯,诏令政事悉决于咸阳宫。

四十八岁: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五十岁:第六次东巡,返回途中,至平原津病重。七月丙寅,逝于沙丘。

看始皇的本纪梳理时间线的时候,情绪真是太复杂了,我一直更喜欢温和理智的存在,但仍不免被触动,这篇如果写得不够好,或许过几年我笔力再厉害点会再写一回(叉腰,一定会写好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父子·尾声(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