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典的风波,如同在长安城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
表面的涟漪在禁军戒严与官府告示的强力干预下,数日内便渐渐平息。朝廷对外宣称是北狄细作煽动流民作乱,已被太子殿下亲自率军剿灭,圣驾安然无恙,以安民心。
-
然而,水面之下,暗流才刚开始汹涌。
-
东宫书房,烛火通明,亮了一夜。
-
李晏已换下染血的冕服,着一身玄色常服,坐于主位,眉宇间的疲惫难以掩饰,但眼神却锐利如刀。
下首坐着沈狸、京兆尹、刑部尚书,以及几位心腹将领。墨渊则隐在书房最深的阴影里,仿佛与黑暗融为一体,只有偶尔烛光跳动时,才会映出他冷硬的轮廓。
“查清楚了?”李晏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京兆尹起身,躬身禀报:“殿下,臣等已彻查。尸检证实,他于事前服用了某种极烈性的迷幻毒药,并非瘟疫。袭击玉璧的刺客,口中藏有北狄狼族特有的‘鸠狼毒’,见血封喉。其身上并无明显标识,但武功路数狠辣刁钻,与以往记录的北狄死士风格一致。”
刑部尚书接口道:“最为棘手的是那七名狂化药人。他们皆是登记在册的良民,受雇于负责搬运祭品的皇商。据其家人及工友供述,事前并无任何异常。他们应是被人暗中长期下药控制,在特定信号刺激下才会发作。此种手段,闻所未闻,阴毒至极。”
一名将领愤然捶案:“北狄蛮子,竟用如此下作手段!殿下,渭水之约必是鸿门宴,万万去不得!”
李晏抬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目光转向沈狸:“阿狸,你如何看?那异香与药人,可是妖术或巫蛊之类?”
沈狸一直静坐聆听,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
闻言,他抬起眼,眸中淡金色流光微闪:“非是寻常妖术。那异香更像是一种强效的药引,能瞬间激发潜伏在人体内的药力。至于将普通人变为力大无穷、不畏伤痛的药人……此法有伤天和,绝非正道,更接近于某种失传已久的邪门药剂或是蛊术。北狄境内,或有精通此道的异人。”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带着一丝凝重:“我能暂时安抚其狂性,是因我狐族灵力天生有安抚心神之效。但若药力更深或人数更多,只怕我也难以完全控制。此物,是大患。”
李晏颔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也就是说,北狄此次,并非单纯依靠武力刺杀,而是将阴毒的药术与精密的谋划结合。他们算准了祭天大典的每一个环节,利用了人性的恐惧与典礼的漏洞。我们的对手,比想象中更狡猾,也更危险。”
他环视众人,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正因如此,渭水之约,更非去不可。若不直面此等诡诈,摸清其底细,我大唐将永无宁日。今日他们能在祭坛用药人,来日便可能将毒药投于水源,将药人混入市井。躲,是躲不掉的。”
“当务之急有三,”李晏条分缕析,“其一,京兆府与刑部联手,彻查皇商及所有接触过祭品筹备的人员,挖出潜伏更深的内应。其二,加强长安城防与巡查,尤其是对药材、香料等物的管控,严查可疑人等。其三,”他看向沈狸,“有劳阿狸,将你所知的关于药人、异香的特征详细告知墨渊及太医院,以便研制应对克制之法。”
众人齐声领命……
-
与此同时,长安城某处隐秘的宅邸内。
-
一间陈设华丽却不见光亮的密室中,一名身着大唐服饰、面容普通得让人过目即忘的中年男子,正听着下属的汇报。
“计划失败。玉璧未毁,皇帝无恙。我们损失了全部‘狼噬’死士和埋藏最深的七枚‘种子’。”下属的声音低沉。
那中年男子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玉佩,脸上并无多少意外或恼怒之色,反而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无妨。本就没指望能一击必杀。李唐太子身边,果然能人辈出。那个银发的沈狸……竟能克制‘狂血香’的药力,有趣。”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被高墙切割出的一小片夜空:“祭天大典,不过是一道开胃菜。真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试探出了他们的底线,也看到了他们的‘变数’。告诉大可汗,渭水之约,照常进行。届时,送给大唐太子一份更大的‘惊喜’。”
下属迟疑道:“那沈狸……是否需要提前清除?”
“清除?”中年男子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光芒,“不,这样的‘变数’,才有意思。若能为我所用,或……毁掉他重视的一切,岂不是更能让李唐太子痛彻心扉?去查,彻查这个沈狸的底细,我要知道他的一切弱点。”
“是。”
……
数日后,东宫,银杏树下。
秋意更深,金黄的叶子落了满地。李晏与沈狸并肩而立,气氛不似往日宁静。
“阿狸,那日多谢你。”李晏轻声道,“若非你及时出手,后果不堪设想。”
沈狸摇摇头,银发在秋风中微扬:“分内之事。只是,我总觉得此事背后还有蹊跷。北狄谋划如此周密,岂会只为了制造一场混乱?他们的真正目标,或许并非玉璧,也非陛下……”
李晏转头看他:“你是说?”
“他们或许是想逼出你的全部底牌,包括我的存在。”沈狸目光清冷,“如今,我在他们眼中,已不再是无关紧要的方外之人。接下来的渭水之行,你我的处境,都会更加危险。”
李晏握住他的手,掌心温暖而坚定:“从决定与你并肩的那一刻起,我便知前路艰险。但无论何种风雨,你我共同面对便是。”
沈狸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心中微暖,但一丝不安的预感仍如阴云般萦绕不散。北狄的阴影,并未因祭坛风波的平息而散去,反而更加浓重地笼罩在长安城上空,预示着渭水之畔,必将有一场更大的风暴。
而此刻,遥远的青丘国边境,一队风尘仆仆的信使,正带着狐族长老的紧急密信,日夜兼程,赶往长安。
信中的内容,或许将与长安城的波诡云谲,产生意想不到的交织……
[裂开][裂开]前面少了一段内容哈!概括一下:李被刺青,有一些百姓遭遇毒手(就是口中的瘟疫|但那不是瘟疫啊!)为什么没发出来?因为没过审。。。……反正你们也能继续看下去的,嗯,对。[裂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余波暗涌,祭天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