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渐歇,盛夏的灼热开始显露峥嵘。养正馆庭院内的那株五叶松,针叶在烈日下泛着沉郁的墨绿。岩田喜久子跪坐在松荫下,进行着晨间的呼吸法修炼,气息较之月前,已沉稳悠长了不知几许。汗水沿着她的鬓角滑落,滴在身下的青石板上,瞬间便被蒸发殆尽。
自那日武器稽古,被盐田点破“心不可藏私”后,岩田经历了一段内心的煎熬与调整。她将那份悸动与困惑强行压下,更加专注于自身的修炼,试图以绝对的“纯粹”来回应盐田的期望。技法日益精进,气息愈发凝练,连盐田偶尔投来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认可。
然而,岩田心中清楚,有些东西,一旦萌芽,便再难回到最初。那份隐秘的情感,如同地底奔突的岩浆,越是压抑,积蓄的力量便越是惊人。
这日清晨,呼吸法修炼完毕,盐田并未如往常般直接离去,而是望着庭石上蒸腾的暑气,忽然开口:“岩田,你随我修习已有一段时日,基础已算牢固。但合气道之‘气’,并非只在方寸之间运转。”
岩田心中一凛,恭敬应道:“请师范指点。”
“天地万物,皆有其‘气’。”盐田目光扫过庭院,指向那嶙峋的庭石,“石有石的沉凝之气,”又指向蜿蜒流过庭隅的细流,“水有水的流动之气,”最后,她的目光落回岩田身上,“人亦如此。真正的调和,是感知万物之气,并与之共鸣。今日,我们换个地方。”
片刻后,岩田跟随盐田,来到了东京郊外的一处山林。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蝉鸣与草木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条溪流从山涧奔涌而下,在巨石间撞击出白色的水花,发出轰隆的声响。
盐田径直走到溪流边一块被水流冲刷得光滑的巨石上,盘膝坐下。“在此处,再次进行呼吸法。”
岩田依言,在盐田不远处寻了块平坦的石头坐下,尝试进入修炼状态。然而,与道场后院的静谧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动”的气息——震耳的水声、呼啸的山风、灼热的阳光、脚下冰凉湿润的岩石……各种强烈的感官刺激不断冲击着她的心神,让她难以凝定。
她努力收敛意念,却感觉自己的气息如同狂涛中的小舟,起伏不定,难以沉入丹田。数次尝试,皆以失败告终,额角的汗水比在道场时流得更多,心中不免升起一丝焦躁。
“感受到了吗?”盐田的声音穿透水声,清晰地传来,她依旧闭目盘坐,身形稳如山岳,仿佛周遭的喧嚣与她毫无干系,“并非只有寂静方能修心。动中取静,乱中守一,方是真正的定力。不要抗拒这些声音、这些感觉,去感知它们,接纳它们,让你的气融入这片山林的呼吸之中。”
岩田恍然。她不再试图屏蔽外界,而是放松身心,将意念扩散开来。她去感受水流冲击岩石的磅礴力量,去感受山风拂过肌肤的流动轨迹,去感受阳光洒落带来的灼热能量,甚至去感受身下巨石那亘古不变的沉静。
起初,各种感觉纷乱杂陈,她的气息更加紊乱。但她谨记盐田的教导,只是去“感知”和“接纳”,不评判,不抗拒。渐渐地,那震耳的水声不再是一种干扰,反而成为一种有节奏的、充满力量的背景;那呼啸的山风,带来了林木的清新与活力;那灼热的阳光,似乎也化作了滋养万物的能量。
她的呼吸,开始自然而然地调整,与水流的声音、与风的节奏隐隐契合。体内原本躁动不安的气息,在这宏大的自然场域中,逐渐平息、沉降,最终与脚下巨石的沉凝之气连接在一起。
一种前所未有的广阔感在她心中升起。她不再仅仅是“岩田喜久子”这个独立的个体,她的气息仿佛延伸出去,与奔流的溪水共鸣,与稳固的山石同频,与吹拂的山风共舞。自身那点微末的烦恼与纠结,在这天地之气的宏大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不知过了多久,岩田缓缓睁开眼。世界依旧是那个世界,水声依旧轰鸣,但她的心,却如同被洗涤过一般,清澈而宁静。她看向盐田,盐田也正看着她,目光中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
“看来,你已有所得。”盐田站起身,走到溪流边,“合气道技法,亦同此理。对手的攻击,如同这奔流的溪水,你若筑坝阻拦,终有溃决之时。但若你如这溪中的巨石,接纳水流,引导其势,自身反而能岿然不动。”
她示意岩田过来,指向溪流中一处水流湍急之地。“下去,站稳。”
岩田毫不犹豫地踏入齐膝深的溪水中。冰凉刺骨的山水瞬间包裹了她,湍急的水流冲击着她的双腿,带来巨大的压力。她立刻沉腰坐胯,气沉丹田,按照山林呼吸的感悟,不再试图与水流对抗,而是放松身体,去感受水流的力道和方向,微微调整自身的重心和角度。
奇妙的是,当她不再硬抗,那原本几乎要将她冲倒的水流,反而成了支撑她、让她更加稳固的力量。她如同溪流中的一块顽石,任凭水流冲刷,我自巍然。
盐田站在岸上,看着水中那个虽然浑身湿透、略显狼狈,却眼神明亮、身姿沉稳的女子,玄色道服紧紧贴附在身上,勾勒出柔韧而充满力量的线条。阳光透过林隙,在水花上折射出炫目的光晕,也照亮了岩田那带着水珠的、坚定而专注的侧脸。
那一瞬间,盐田常年古井无波的心湖,似乎也被这山林间的生机与对方眼中那纯粹的光芒,投下了一颗细微的石子。
“可以了,上来吧。”盐田的声音依旧平稳。
岩田从溪水中走出,浑身湿透,鞋子也灌满了水,每走一步都发出咕噜声,样子颇为狼狈。但她脸上却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与喜悦。
“师范,我好像明白了!”她走到盐田面前,眼睛亮得惊人,“所谓的‘引导’,并非是技巧,而是一种‘状态’。是自身与周遭达成调和后,自然产生的现象,对吗?”
盐田看着眼前这个如同被山水洗练过的弟子,看着她眼中那毫不掩饰的、因悟道而迸发的光彩,沉默了片刻。然后,她极轻微地、几乎无法察觉地点了一下头。
“悟性不错。”她转过身,向山下走去,“回去吧。记住今日在山林中的感觉,将它融入你今后的修行。”
岩田跟在盐田身后,看着前方那个挺拔如松的背影,心中被巨大的充实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填满。她能感觉到,经过今日山林修心,她与盐田之间,那种纯粹师徒的关系,似乎悄然松动了一丝。她们共同体验了某种超越言语的境界,有了一种基于对“道”共同理解的、更为紧密的连接。
这份连接,让她欣喜,也让她那颗本就不安分的心,更加躁动。
回到养正馆时,已是午后。道场内,几名留守的弟子正在自行练习。看到盐田和浑身湿透、却精神焕发的岩田一同回来,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盐田并未解释,只是对岩田道:“去换身干爽的衣服,下午的稽古照常。”
“嗨!”岩田躬身应道,快步走向宿舍。她能感觉到身后那些目光,其中不乏探究与些许羡慕。能得盐田师范单独带出去修习,这在养正馆是极为罕见的殊荣。
换好衣服,岩田回到道场,加入下午的稽古。或许是山林之行的感悟仍在,她感觉今日的技法施展起来格外顺畅。与弟子们进行“呼吸力养成”练习时,她不再刻意追求动作的完美,而是将心神沉入那种与周遭调和的“状态”中。当对手推来时,她自然而然地旋转、引导,动作如行云流水,不见丝毫窒碍,往往在对方尚未反应过来时,便已将其力道化解并返还。
连与之练习的中村,在数次被轻易引导失去平衡后,也忍不住感叹:“岩田师姐,今日你的气……似乎完全不同了。”
岩田只是微微一笑,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道场前方,那个正在指导其他弟子的玄色身影。
她知道,自己的变化,根源在于那座山,那条溪,更在于引领她看到那片天地的人。
傍晚时分,岩田在整理道场器械时,盐田走了过来,将一本线装、纸页泛黄的古旧册子递给她。
“这是先师植芝盛平早年的一些修行心得手抄本,”盐田的语气平淡如常,“其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气之感通’与‘天地调和’的体悟。你既有此悟性,或可一观。”
岩田双手接过册子,指尖触碰到那粗糙的纸页,心中巨震。这不仅仅是修炼心得,这近乎是衣钵传承的象征!她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盐田。
盐田却已转身,只留下一句:“勤加修习,勿负天赋。”
望着盐田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看手中这本沉重无比的册子,岩田的心潮澎湃难抑。她知道,这不仅仅是认可,更是一种期望,一种责任。
但同时,那份被理智强行压抑的情感,也如同得到了滋养的藤蔓,开始更加疯狂地滋长。盐田刚三,这位站在合气道顶点的女子,正以一种她无法抗拒的方式,一步步走入她生命的核心,与她对武道的追求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割。
夜色渐深,岩田在灯下轻轻翻开那本手抄册子,墨迹古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道”的虔诚探索。而在那些玄奥的文字间,她仿佛看到的,不仅是植芝盛平宗师的影子,更是盐田刚三那沉静而强大的面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这份“思”,在经历了山林之气的洗涤与手中册子的重量后,变得更加深沉,也更加坚定。它不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倾慕,而是落到了实处的、想要与之同行于道途的渴望。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但她,岩田喜久子,已决心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