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荷碾 > 第15章 古寺寻方,险渡迷雾岭

荷碾 第15章 古寺寻方,险渡迷雾岭

作者:不爱吃月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13:55:42 来源:文学城

荷碾

第二十五章古寺寻方,险渡迷雾岭

入夏后的江南多了几分闷热,李静怡心口的旧疾近来竟隐隐复发,虽不如从前剧烈,却总在深夜搅得她难以安睡。宋茜看着她眼底日渐浓重的青影,急得四处寻医,苏砚翻遍了药铺所有医书,也只找到几句“固本培元”的模糊记载,始终找不到能彻底缓解的法子。

“我曾听师父说过,西北有座云台山,山上的静心古寺藏着一本《济世秘要》,里面或许有治这类旧疾的方子。”阿芷收拾行李时,忽然想起多年前的旧事,她将那把陪伴自己多年的短剑别在腰间,眼神坚定,“我陪你们一起去,那山路我早年走过,能少走些弯路。”

陆昭当即放下镖行的活计,将镖局托付给可靠的副手:“我也去,山路险,多个人多份保障,苏砚你留在镇上,万一有急事也能有个照应。”苏砚本想同行,却拗不过陆昭的坚持,只好将亲手配好的伤药、驱虫药分门别类装在药箱里,反复叮嘱:“遇到不明的草木别乱碰,若是受伤,一定要先敷药止血……”

出发那日,沈清辞和柳如眉来码头送行,沈清辞将一包晒干的桂花塞进宋茜手里:“这是去年晒的,泡水喝能安神,静怡姐要是睡不着,就喝一杯。”柳如眉则递过两匹厚实的布料:“山里夜里冷,你们缝件小袄子裹着,别冻着。”李静怡握着她们的手,眼眶微红:“我们会平安回来的,等我们带了方子,再一起喝桂花酒。”

船行三日,抵达西北边境的小镇,再往前便是云台山的地界。山路比众人想象中更难走,碎石遍地,藤蔓丛生,阿芷走在最前面,用短剑劈开挡路的荆棘,宋茜始终扶着李静怡,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行至半山腰时,忽然起了浓雾,白茫茫一片,连前方三尺远的路都看不清。

“大家手牵着手,别走散了。”阿芷将宋茜的手递到李静怡掌心,自己则紧紧握着陆昭的手腕,“这雾是‘**雾’,很容易让人失向,跟着我走,别乱看周围。”话音刚落,李静怡忽然觉得掌心一凉,仿佛听到有人在耳边轻声唤她的名字,那声音温柔得像江南的春水,竟让她下意识地想往前走。

“静怡!别走神!”宋茜察觉她的脚步不对,立刻用力握住她的手,声音带着急切,“这雾会勾人心思,你想想咱们小院的荷花,想想等咱们回去的苏砚他们!”李静怡猛地回过神,冷汗顺着脸颊滑落,她紧紧攥着宋茜的手,将那些纷乱的思绪压了下去:“我没事,咱们继续走。”

雾气渐浓时,前方忽然传来几声狼嚎,陆昭立刻将宋茜和李静怡护在身后,拔出腰间的短剑:“你们别出声,我来应付。”只见两道黑影从雾中窜出,是两只体型壮硕的灰狼,它们盯着众人,眼中闪着凶光。阿芷也抽出短剑,与陆昭背靠背站着,两人屏住呼吸,盯着灰狼的动向。

就在灰狼扑上来的瞬间,阿芷侧身避开,短剑精准地划向狼的后腿,陆昭则趁势挥剑,将另一只狼逼退。可狼的攻击性极强,受伤的灰狼不仅没退,反而更加凶狠,它猛地扑向离得最近的李静怡,宋茜想都没想,立刻将李静怡推开,自己却被狼爪划到了手臂,鲜血瞬间浸透了衣袖。

“宋茜!”李静怡惊呼着扑过去,苏砚给的伤药此刻正好派上用场,她颤抖着手打开药包,将止血的药膏厚厚涂在伤口上。陆昭见状,怒火中烧,一剑刺中灰狼的要害,另一只狼见同伴倒下,终于夹着尾巴钻进雾中消失不见。

“你怎么样?疼不疼?”李静怡眼眶通红,眼泪滴落在宋茜的伤口上,宋茜却笑着擦去她的眼泪:“没事,小伤,你没吓到就好。”阿芷蹲下身查看伤口,松了口气:“还好没伤到骨头,敷上这药,过几日就能愈合。”

雾气渐渐散去时,众人终于看到了静心古寺的轮廓。寺庙隐在密林深处,红墙斑驳,门前的古松枝繁叶茂,透着几分古朴与肃穆。守寺的老僧见他们满身尘土,还带着伤,连忙引他们进寺,递上温热的茶水:“施主们远道而来,可是为了《济世秘要》?”

宋茜点头,将李静怡的旧疾一五一十告知老僧。老僧沉吟片刻,领着他们去了藏经阁:“那本书年代久远,只记载了几例罕见病症的治法,能否找到对症的方子,还要看施主们的缘分。”藏经阁里堆满了泛黄的书卷,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四人分头查找,陆昭负责搬起堆叠的厚书,阿芷仔细翻阅每一本医书的目录,宋茜则扶着李静怡坐在窗边,慢慢翻看手边的书卷。不知过了多久,李静怡忽然指着一页文字,声音带着惊喜:“宋茜,你看!这里写的‘固本还阳汤’,症状和我一模一样!”

宋茜连忙凑过去,只见书页上详细记载了药方的配伍——当归、黄芪、灵芝、雪莲,还有几味只在云台山生长的草药。老僧凑过来看了看,点头道:“这方子确实能治这类耗损元气的旧疾,只是其中的‘云台草’只在山顶的悬崖边才有,采摘不易啊。”

第二日清晨,陆昭和阿芷决定去山顶采云台草。宋茜本想同行,却被陆昭拦住:“你留下照顾静怡,山顶的悬崖太险,我们两个去就够了。”阿芷将绳索系在腰间,又检查了一遍工具:“放心,我们会小心的,日落前一定回来。”

两人出发后,宋茜陪着李静怡在寺中散步,古寺的庭院里种着许多草药,李静怡认出其中几味是苏砚药铺里有的,她蹲下身轻轻抚摸叶片,轻声说:“等我们回去,就能彻底治好我的病了,到时候我们一起种很多很多荷花,好不好?”宋茜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好,咱们种满整个池塘,夏天一起赏荷,冬天一起煮茶。”

夕阳西下时,远处终于传来了脚步声,陆昭和阿芷背着药篓回来了,两人脸上满是尘土,阿芷的裤腿被划破了,陆昭的手掌也磨出了血泡,可药篓里的云台草却鲜嫩饱满。“总算找到了,”陆昭笑着将药篓递给宋茜,“这草采的时候得小心,茎叶上的刺会扎人,我们挑了最嫩的几株。”

老僧帮他们将药方里的草药配齐,又叮嘱道:“这方子需每日煎服,连服三个月,期间不可劳累,要多静养。”宋茜将草药小心收好,对着老僧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大师相助,这份恩情我们记在心里。”

离开古寺那日,天刚蒙蒙亮,众人沿着山路往回走,晨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李静怡握着宋茜的手,看着前方陆昭和阿芷并肩而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段路途虽险,却让他们的心靠得更近了。她知道,只要身边有这些人,再远的路,再难的坎,都能平安度过。

第二十六章归乡遇困,同舟渡险滩

从云台山返回江南的路上,众人本想尽快赶回枫桥镇,却没料到行至长江渡口时,遇上了连日暴雨,江水暴涨,渡船全都停了航,渡口的客栈挤满了滞留的旅人,连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找。

“这雨再下下去,怕是要等上好几天。”宋茜站在客栈门口,看着瓢泼大雨,眉头紧锁,李静怡的药还够喝十日,若是耽误太久,怕是会影响药效。阿芷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提议道:“不如我们找艘渔船试试?有些渔民熟悉水路,或许愿意冒雨送我们过江。”

陆昭当即去渡口的渔船停泊处打听,可渔民们都摇头拒绝:“这江水太急,暗礁又多,冒雨行船就是送死,你们还是再等等吧。”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一个穿着蓑衣的老渔民忽然开口:“我可以送你们过江,不过你们得帮我个忙——我孙子得了急病,镇上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你们若是能治好他,我就是拼了老命也送你们过去。”

“我们跟你去看看。”苏砚不在身边,宋茜便接过了诊治的担子,她跟着老渔民来到江边的小屋,屋里昏暗潮湿,一个约莫五岁的孩童躺在床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额头烫得吓人。宋茜伸手探了探孩子的脉搏,又查看了他的舌苔,眉头微蹙:“是急性肺热,再拖下去会伤肺腑,我这里有现成的清热药,先给他服下,再用艾草煮水擦身降温。”

李静怡帮忙生火煮水,阿芷则去客栈取来药箱,陆昭守在门口,防止雨水灌进屋里。宋茜将药粉用温水化开,小心翼翼地喂给孩子,李静怡则用温热的艾草水,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手心和脚心。半个时辰后,孩子的呼吸渐渐平稳,额头的温度也降了些,老渔民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众人连连作揖:“多谢各位恩人,多谢各位恩人!”

第二日清晨,雨势稍缓,老渔民早已将渔船准备好,船身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这船只能坐四个人,我在前面掌舵,你们坐稳了,遇到险滩别慌。”老渔民将救生的木筏绑在船尾,又给每人递了件蓑衣,“江上风大,别淋着雨。”

渔船缓缓驶离渡口,江水浑浊湍急,浪花不断拍打着船身,宋茜紧紧抱着李静怡,将她护在怀里,陆昭和阿芷则坐在船舷边,时刻注意着周围的水流。行至江心时,忽然刮起了大风,船身剧烈摇晃起来,老渔民大喊:“抓稳了!前面是险滩!”

众人只见前方江面上布满了暗礁,江水撞击在礁石上,激起数尺高的浪花。老渔民奋力转动船舵,试图避开暗礁,可船身却被一股巨浪推向礁石,眼看就要撞上,陆昭立刻扑过去,用船桨死死抵住礁石,手臂青筋暴起,阿芷也上前帮忙,两人合力将船身推离了礁石。

“快把船帆收起来!”老渔民大喊,宋茜立刻起身帮忙,可风太大,船帆被吹得猎猎作响,她的手指被绳索磨破,鲜血直流,却丝毫不敢松手。李静怡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虽帮不上太多忙,却始终保持着镇定,她将药箱紧紧抱在怀里,生怕里面的药材被雨水打湿。

经过半个时辰的搏斗,渔船终于驶过了险滩,江面渐渐平静下来。老渔民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笑着说:“多亏了你们,要是换了旁人,怕是早就慌了神。”陆昭揉了揉酸痛的手臂,笑着说:“是大爷您掌舵技术好,我们只是搭把手。”

傍晚时分,渔船终于抵达江南岸边,众人谢过老渔民,便立刻往枫桥镇赶。远远望见镇口的牌坊时,李静怡忽然加快了脚步,她看到苏砚、沈清辞和柳如眉正站在牌坊下,伸长了脖子往远处眺望。

“我们回来了!”李静怡挥手喊道,沈清辞立刻跑过来,一把抱住她:“你们可算回来了,我们每天都在这儿等,就怕出什么事。”苏砚则快步走到宋茜身边,查看她手臂上的伤口:“这伤怎么回事?是不是路上遇到危险了?”

柳如眉提着早已准备好的食盒,递给众人:“快尝尝,这是我刚做的荷花酥,还热着呢。”众人坐在镇口的石凳上,吃着香甜的荷花酥,说着路上的经历,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温暖而安宁。

回到小院的那晚,宋茜按照古寺寻来的方子,给李静怡熬制了第一碗“固本还阳汤”。药汤虽苦,李静怡却喝得很痛快,她看着坐在身边的宋茜,又看了看窗外满院的荷花,眼中满是期待:“等我病好了,我们一起去西湖采莲,好不好?”宋茜握住她的手,笑着点头:“好,咱们不仅去采莲,还要去看断桥的雪,去赏梅林的花,把江南的美景都看遍。”

苏砚和陆昭坐在院中的石桌旁,喝着桂花酒,说着镇上的事:“你们走后,柳如眉的绸缎庄帮着接济了几家贫苦的农户,沈清辞还在镇上开了个小小的琴舍,教孩子们弹琴。”陆昭笑着说:“等过些日子,我把镖行的事理顺了,咱们一起去杭州,就像当年约定的那样。”

沈清辞和柳如眉则在廊下聊着天,沈清辞弹起了新学的琴曲,琴声悠扬,伴着晚风,飘向远方。柳如眉看着满院的荷花,轻声说:“以前我总觉得,幸福是拥有很多钱财,很多权势,现在才明白,幸福是身边有一群真心相待的人,是一起经历风雨后,还能坐在一起喝杯茶,聊聊天。”

夜色渐深,院中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洒在众人身上,温柔而明亮。他们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波折,但只要彼此相守,这份情谊就会像这江南的流水,绵长而坚定,陪着他们走过岁岁年年,直到岁月尽头。

正如诗中所云:“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历经风雨后,仍有知己相伴,仍有岁月可盼,仍能在这江南小院里,共赏荷开,共话平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