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夏青很想这么说。
但是赚银子此时还得从长计议,大夫人背靠的李家原本就是京城的老牌商贾之家,近几年同京城权贵走得近了之后才收敛不少。听说之前钻石王老五的劲比叶家还张扬,手底下铁匠铺,布艺铺,珠宝行不少,分到大夫人手上的铺子光是每年进账就够普通人家吃好几年。且既然已经知道对方和宋家有往来,夏青不觉得大夫人会这么容易放过她。
事实也是如此,没过多久,夏青就听闻不仅整个京城的粮食铺提价之外,就连她常去的铁匠铺和布艺行也都将她拒之门外。
“少夫人,实在对不起,上面有命令。”
夏青很能理解这些小商贩被东家要挟的心情。她挥挥手,对此表示没关系。但情况并不止这样而已,某一天。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一位道士,路经东街茶楼时遇掌故余水财,余掌柜亲切接待,于是老道就算了一卦。
此卦惊为天人,具体的夏青听不来那些文绉绉的,只知道大意是说是茶楼此地风水极好。能出入此的人身上都带有金光,吃了此地的茶点可以延年益寿,甚至有好运降临。说完这个还不算完,甚至还踩了一脚西街。
“那道士说西街都是流民居所,外乡人入本地会坏了本地气运,还说得吃茶楼的糕点才能破此困境呢。一听不就是胡说八道,哪有吃点心会涨运气的。”
夏青倒是不急,“这个其实也是真的,有些时候一个好彩头还是很重要的。”
“少夫人,再下去我们这儿就快入不敷出了。形势严峻啊。”铃兰说着有些急切,她在店里自然知道店铺的情况。店里的每个人都已经把桑果坊当成自己的家,此时看到客流逐渐减少,大家都很紧张。
“山人自有妙计。”夏青一边说,一边指挥着福顺和邱零两个人把手上抬的一大捆竹子放在地上。这些竹子都是她前两天托那些来登记加工的庄稼汉取来的。夏季正是竹子最郁郁葱葱的时候,她面前的这一大捆竹子都各个有碗口大小。此时堆在他们的院子里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夏天特供自然是有点夏天特供的样子。”面对有些不解的众人,夏青得意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很大的纸。上面是干透的墨迹。
邱零问,“少夫人,这是什么?”
“容器。”
*
夏青是一个非遗博主。
她原本就对制作各种工具和容器有着极强的兴趣。在接触这一行之前,她也曾经专门走访过祖国某些手工大省。尤其是对各种工具和容器的制作方法,向当地的非遗传人讨教过。
古人原本就很有智慧,正是这些智慧,才能让这些手艺传承至今。其中夏青记忆最深的,就是竹碗。有言道,“竹笠竹冠竹碗。与我日常为伴。”这些青翠欲滴的东西,只要把他们段开,切掉外皮,完成清洗之后,就是最最简单的容器。
虽然夏青现在还做不到像现代那样有良好的抛光,打磨工艺,但是竹子这个材质本身就耐高温,不易变形。甚至有极优秀的外表,光是成为容器,简直是绰绰有余。
为了处理这些竹子,夏青这几日都减少了店铺上新的量和营业时间。大半的时间让吴广帮着研究怎么样在桑果坊里更好地储冰,另一半的时间,则是带领着手下员工进行竹艺开发。
她挑得手底下的人都十分机灵。甚至很会举一反三,其中手艺最好的除了钱嬷嬷之外,就是始终温柔但也沉默寡言的铃珑。
夏青之前就发现,这位比她稍微年长一些的女性拥有一双特别巧的手,无论是在面点还是在各种手艺上都有极强的天赋。做出来的竹碗个个漂亮得像艺术品。
“铃珑姐这手艺,可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个碗都好看。”邱零嘴甜,夸得天花乱坠。但他本人也不差,夏青取了几个竹碗让他自由发挥,虽然模样和造型比不上铃珑,但是这小子却能用刻刀在这些竹子上刻出漂亮的小字或者是花儿来。
夏青每每看到邱零的作品都觉得这小子之前说自己只是个卖字画的一定里头有假。她可没见过哪位卖字画能写如此飘逸。至于铃兰和福顺则是做得中规中矩,小三子在这上面倒是很有兴趣。
拿着刻刀装模作样地和邱零学,但因没什么经验,掌握不好下刀的力度,偶尔会把竹子片弄得到处都是。
夏青觉得这样也挺好,小孩子本就要多多培养一些动手能力。但后来实在是一用力把薄了的竹筒给通了穿,夏青才有些无奈。取来纸笔,干脆让他在钱嬷嬷洗好的竹筒上写字。
“少夫人,我要写什么?”
小三子这小家伙在邱零的教导下已经能把大字写得有模有样。但是在竹子上写字还是头一回,他蘸了墨在空中笔画。
“就写桑果坊吧。”夏青说。
这个额外的工程进展得很快,大家掌握也很快。做出来的竹碗速度也越来越快,切割,洗净,晾干,抛光,最后上色或者雕刻。这一批的竹子才花费一周左右就全部消耗完毕,成为了一个个漂亮的竹碗。
最后都整齐地摆在桑果坊的后厨。
“终于有点夏天的感觉了。”夏青品评手里的冰棍。吴广也是利索人,帮她处理好了藏冰的地方。让这些冬天的礼物能够在店里保存起码两天以上,她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一个冷藏粮食的冰库,更好的是,她拥有了一个空调间。
“少夫人,没想到糖水还可以做成这样。”
“这是冰棍。”她收购了吴广大量的冰,礼尚往来,吴广给她带来了这个时代的甜点。夏青许久没有尝到这个味道,差点没让她感动得落泪。
“人生巅峰也莫过于此。”
但整个桑果坊估计也就只有她一个人能享受此时的快乐,以至于其他人,看她的时候都带着焦虑。东街的谣言愈演愈烈,已经上升到了西街的商贩走在路上都会被瞥两眼的程度。越来越多的行商们奔去了东街,现在西街唯一开店的,除了桑果坊之外,就剩下几家老牌商铺。
“少夫人,我们这样下去可不行,东街那边实在是太过分了。”现在的阶段桑果坊的收入只靠着那些老顾客和周围的住民撑着,但是再下去别说食品加工,就连店面的基本情况都可能无法维持。夏青很明白,一切都是李缳娥和宋夫人搞的鬼。
对于这样的挑衅,夏青反而觉得不急。虽然她想把这把火烧得更旺一些,但是考虑到店里的情况,她觉得现在正是时候。
毕竟这个世间要讲究的是因果定理,影响了某个地方的因,那么自然而然会引发相应的果。
她把一份名单交给了林管事。让他邀请这些人来桑果坊一叙,来品鉴一下新的产品。又把小三子抓过来。
“小三子,最近你和这边的小朋友们玩得怎么样?”她笑嘻嘻地和小家伙说。这么久,小家伙也已经慢慢长大,才半年的时间已经很有小大人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在王婆手下看人眼色过活所以社会性良好,最近在西街交了不少朋友。
“回少夫人,最近一直在和虎牙,鸭蛋,慧心他们玩。”小三子不懂主家什么用意,报菜名一样把最近的玩伴都说了一遍。“还有申哥儿!”
“那少夫人交给你一个任务好不好。”夏青循循善诱,“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任务。能不能过两天帮少夫人把一些东西发给你玩得好的小朋友。”
小三子一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本无需听内容,就立刻点头答应。在他看来,要是能帮上少夫人一点忙都是好的。
三日之后,小三子从桑果坊里出来的时候,胸前就挂了一个小篮子。
“三子,上哪儿去啊?”
他走得很小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桑果坊开业这么久,一旁的人早就认识。知道这是段夫人家的小童,年纪虽小,说话却很讨喜,很受周围的人喜欢。所以上街的时候经常也会逗逗他。
小三子憋红了脸,手里捧着东西却又不敢分心,停下脚步才回。
“去找虎牙他们玩。”
“哦。原来是这样。”西街的小朋友们有个自己的小小团体,平时就是一块来一块走的。大人们都知道名字,玩得也放心,他们给小三子指了路。
这些小家伙们玩耍的地方也很固定。小三子七拐八拐地绕过西街的各个地方,他早就对这里熟得不能再熟,路上顺便还绕过了一下学堂。果不其然,从围墙上落下两只脚来,随后是一个晃晃悠悠的胖身子。
“小三子,怎么来这里?找我玩?”申哥儿在上头对他说。
“少夫人让我带东西。”小三子把篮子放下。一听是少夫人要带的东西,小家伙嘴里还没说话,口水就已经随时准备,他拿手背摸了一下嘴巴。也不介意身上穿的衣服。
“要不……你先把我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