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关于我收养的孤女总想跑路这件事 > 第2章 市井烟火与陌路相逢

腊月的风,带着京城特有的干冷,刮过汀兰水榭的窗棂,呜呜作响。云出岫拢了拢身上不算厚实的棉袍,将目光从手中那本翻得卷了边的《九州风物志》上移开,望向窗外萧瑟的庭院。

来到这里,快两个月了。最初的惊惶与吐槽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源自生存本能的审慎。

这本《九州风物志》并非什么奇书,只是粗略记载了中原九州的山川地貌、物产风俗,文笔朴实,甚至有些枯燥。但对她而言,却是了解这个陌生世界的宝贵窗口。结合书中描述,以及平日里从春晓和其他仆役只言片语中拼凑的信息,她对这个时代的认知逐渐清晰起来。

大靖朝,一个她从未在历史课本上见过的朝代。当今圣上算是开国雄主,但立国不过十余载,前朝末年那场席卷中原的"永嘉之乱"遗祸犹存。书中轻描淡写提及的"十室九空"、"易子而食",以及春晓偶尔提及的"北边还不太平"、"听说有些地方还在闹匪患",都指向一个冰冷的事实——这个时代,远非她最初想象的太平盛世。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严酷,普通人活着,已属不易。

"小姐,您又在看这本书了。"春晓端着一杯热腾腾的姜枣茶进来,轻轻放在桌上,"仔细伤了眼睛。"

云出岫回过神,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稍稍驱散了寒意。她看着春晓圆润的脸庞,状似无意地闲聊:"春晓,书上说永嘉之乱时,京城也曾被围,饿殍遍野......是真的吗?"

春晓年纪小,对那段惨烈的历史印象不深,但也听家中老人提过,脸上露出一丝后怕:"听我奶奶说,那时候可吓人了,树皮草根都吃光了......幸好当今圣上和咱们将军神武,平定天下,这才有了如今的光景。"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城外还是有些流民窝棚,年景不好时,总能见到......"

云出岫沉默地点点头。将军府的安稳,是高墙隔绝出来的假象。外头的世界,依旧遵循着最原始的生存法则。她那个"一年后跑路"的计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显得何其天真和危险。孤身女子,无依无靠,带着些许银钱,在这乱世初定的环境下,无异于肥羊闯入狼群。

"快过年了,街上应该很热闹吧?"她换了个话题,语气里带上一点恰到好处的向往。这是她盘算好的下一步——必须找机会出去亲眼看看,亲眼确认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而不是困在这方精致的牢笼里凭空想象。

春晓果然被带偏了心思,眼睛一亮:"是呢!腊月里集市最热闹了,卖年画的、剪窗花的、吹糖人的......还有各种小吃!往年府里也会允许下人轮班出去逛逛呢。"

云出岫垂下眼睫,轻轻吹着茶汤上的热气,心中已有计较。

几天后,年关气氛愈浓。云出岫寻了个由头,向管家陆伯提出想出门看看年节市集,见识一下京城风物。她理由充分,态度恭顺,只带春晓一人,并保证只在附近热闹街道转转,速去速回。

陆伯捋着胡须,沉吟片刻。将军离府前只吩咐"妥善照顾",并未明令禁止出门。这位云小姐平日安分守己,且年节下人亦可休假,若一味拘着,反倒不近人情。他仔细叮嘱了春晓一番,又派了两个稳妥的家丁远远跟着,便应允了。

这是云出岫穿越后第一次真正走出将军府的大门。

当马车驶离那扇威严的朱漆大门,喧嚣的声浪混合着各种气味扑面而来时,她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贩夫走卒的叫卖声、孩童的嬉笑声、讨价还价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她让马车在街口停下,带着春晓步行融入人流。目光所及,是琳琅满目的年货,是行人脸上或期盼或忙碌的神情。这热闹确实感染了她,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观察。她注意到街道虽然热闹,但建筑大多低矮陈旧,行人衣着也多以棉麻为主,面带菜色者不在少数。偶尔能看到墙角蜷缩着的乞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繁华与贫困交织,生机与艰难并存。

她们随着人流慢慢走着,在一个卖竹编工艺品的小摊前驻足。云出岫拿起一个精巧的蝈蝈笼子,正仔细看着,忽然感觉衣角被轻轻扯动。

她低头,是一个约莫五六岁、衣衫单薄破旧的小女孩。小女孩仰着脸,脸蛋冻得通红,一双大眼睛却格外清澈,她怯生生地伸出手,手里捧着几朵干枯的、用草茎编成的小花,声音细若蚊蚋:"小姐......买朵花吧......"

云出岫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扎了一下。她蹲下身,平视着小女孩,柔声问:"这花是你编的吗?"

小女孩用力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云出岫看着那几朵粗糙的草花,又看了看小女孩冻裂的小手。她很清楚,在这种地方,直接给钱,这小女孩大概率是保不住的,甚至可能引来更大的麻烦。她沉吟一瞬,从荷包里摸出几枚准备好的、面额极小的铜钱——这是她特意为出门换的,用于应付类似情况或买些小玩意儿。

"编得很用心。"她将铜钱放在小女孩手心,正好是那几朵草花应值的价钱,不多不少,然后温和地说,"天冷,早些回家去。"

她希望用这种"交易"的方式,既能给小女孩一点微薄的帮助,又不至于让她因为"得了横财"而被人盯上。

小女孩紧紧攥住铜钱,小脸上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朝着云出岫笨拙地行了个礼,转身就想跑开。

然而,旁边突然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一把抢过小女孩手里的铜钱,粗声粗气地骂道:"死丫头,谁让你出来丢人现眼的!钱拿来!"

一个面容憔悴、眼神却透着凶狠的妇人揪住小女孩的耳朵,作势要打。那小女孩吓得浑身发抖,连哭都不敢出声。

"住手!"云出岫下意识地喝道,站起身。春晓也立刻挡在了云出岫身前,警惕地看着那妇人。

那妇人被喝得一怔,看到云出岫和春晓的穿戴,以及不远处注意到动静、正望过来的两个家丁,气焰顿时矮了三分,但依旧嘴硬,晃着刚到手的铜钱:"我管教自家孩子,拿回自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她既然出来卖花,我便买了她的花。钱货两讫,何来'你家钱'一说?"云出岫稳住心神,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而有分量。她心中冷笑,果然如此。

双方正僵持间,一个温和清晰的声音从人群外围传来:

"这位大娘,口口声声说是自家孩子,却连她身上旧伤都解释不清么?"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色棉袍的年轻书生缓步走近。他身形清瘦,面容斯文,目光却清明镇定,手中还拿着两卷书。

那妇人脸色一变,强自镇定:"你、你胡说什么!"

书生不疾不徐,目光落在小女孩裸露的脖颈和手腕处,那里有几道颜色深浅不一的淤痕。"若是亲娘,怎会让孩子寒冬腊月穿着单衣破鞋出来乞卖?又怎会对她身上这些新旧交叠的伤痕视若无睹?"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观察片刻,这孩子在街上逡巡许久,见到面善之人方才上前。你一直躲在巷口窥视,见她得了钱币便立刻现身抢夺——这岂是为人父母之理?"

妇人被他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书生又上前一步,声音沉静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上月京兆府才发过海捕文书,专缉一伙拐带幼童、逼其行乞的贼人。若要将你扭送官府,与文书上的画像比对一番,不知能否对得上?"

这番推理层层递进,最后抬出官府文书,彻底击溃了妇人的心理防线。她惊恐地瞪大眼睛,一把推开小女孩,攥着那几枚铜钱转身就钻入人群,眨眼不见了踪影。

云出岫连忙扶住险些摔倒的小女孩,心中又惊又佩。这书生观察入微,句句在理,不仅看出妇人可疑,连官府文书都记得清楚,显然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她轻声道谢:"方才多谢公子出言相助。"

青衣书生拱手还礼:"举手之劳。在下恰巧在对面书肆,目睹全程,不忍见幼童受虐,故而多言。"他的目光掠过云出岫身后不远处的家丁,微微颔首,"小姐仁心,只是京城人杂,还需多加小心。"

"受教了。"云出岫点头,看着紧紧抓着自己衣角、依赖地看着她的小女孩,又犯了难,"只是这孩子......"

书生看了看天色,道:"若小姐信得过,可将这孩子交由在下。前面不远有处善堂,是在下一位师长所设,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或可为她寻个安身之处。"

他的提议合情合理,云出岫自己确实不便带一个陌生孩子回将军府。她略一沉吟,便点头应允:"那便有劳公子了。还未请教公子尊姓大名?"

书生微微一笑,笑容清淡,如微风拂过水面:"鄙姓谢,草字知行。告辞。"

他牵起小女孩的手,对云出岫再次颔首,便转身融入人群,青色的背影很快消失在熙攘的街角。

云出岫站在原地,看着他们消失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谢知行......这名字,连同他方才镇定援引律法的模样,以及那份致力于善堂事务的仁心,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出门,她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繁华之下的阴影,也遇到了意料之外的人。回去的路上,她比来时沉默了许多。那个"跑路"的计划,似乎需要更慎重、更周全的考量了。这个世界,远比她想象的更复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