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家生子的生存指南 > 第4章 第 4 章

古代家生子的生存指南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明玥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1:37:08 来源:文学城

这等物事,鲍娘子等有体面的仆妇,哪里瞧得上眼?便一股脑儿都赏了胡姣这几个灶下帮厨的小丫头。张婆子见胡姣还算机灵,又生的单薄,暗地里倒多给了她两个杂面炊饼。

胡姣将那尚有余温的炊饼仔细揣在怀中,双手捧了那碗滚热的汤,踩着冻硬了的青砖地,一路缩着肩儿,急急转回自家那低矮的房屋。

她娘刘氏正倚着门框张望,见女儿冻得唇青面白,浑身打颤,忙一把拉进屋里,就着那盆半明半灭的炭火取暖。

家中因替胡姣延医抓药,早几个月不曾沾得荤腥,她兄弟豆哥儿已经是面黄肌瘦,此刻见了这野鸡汤,喜得眼珠儿都亮了,直盯着那碗挪不开。

胡姣想起屋角尚存着几棵白菘,便教她娘取半棵来。小小泥炉上架起个砂锅,不多时,锅中清汤便咕嘟咕嘟泛起鱼眼泡儿。

胡姣将那切好的白菘尽数倒下,又将那冷硬的杂面炊饼细细撕成小块,置于粗陶碗底。待锅中白菘吸饱了汤汁,变得半透明时,便连汤带菜,热腾腾地浇在那炊饼上。

一时间,脆生生的白菘、融入了野鸡鲜味的肉汤、浸得软烂的杂粮饼,竟在这小屋里调和出一股子奇特的香味来。热气氤氲四散,三人围坐着边吃边说,笑声不断。

次日,屋外寒风凛冽,胡姣依旧天未亮便醒了。她轻手轻脚起身,却见外间小桌上已亮起一点昏黄的油灯光,映着她娘刘氏忙碌的身影。

“阿娘,你怎的起这般早?”胡姣讶异道。

刘氏正将一碗热乎乎的糙米粥并一小碟咸菜疙瘩丝端上桌,闻言回头,嗔道:“你这妮子!昨儿悄没声就跑了,害我醒了心慌半天!今日说什么也得看着你吃口热乎的再走。” 她一边说,一边将胡姣按在凳上,“快吃,吃了,身子才好暖和暖和。”

胡姣心头一暖,顺从地坐下。虽是糙米,但粥熬得稠糯,咸菜丝也切得极细,还拌了几滴香油,在清寒的早晨便格外熨帖肠胃。

她默默吃着,刘氏就坐在一旁小杌子上,絮絮叨叨地叮嘱:“如今有了差事,不比从前在家里,眼要亮,手脚要快,心里要有成算。管事娘子们的话就是规矩,千万莫顶撞。

和小丫头子们说笑可以,但也莫太交心,需知人心隔肚皮……但也莫太怯了,谁要是平白无故欺负你,只管回来告诉娘,娘虽只是个管浆洗的,好歹也是梅娘子陪房过来的,在二房跟前,总还能说上一两句话!”

她说这话时颇有些底气,但胡姣知道刘氏其实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是,她是梅娘子陪房不假,但梅娘子陪房实在太多,说不得连刘氏是谁都记不清了。不过,心里明白,面上却是不显,只乖巧点头:“阿娘放心,我省得。”

吃过饭,刘氏又替她拢了拢衣裳,终究是不放心,非要亲自送她到大厨房门口。一路走一路叮咛,反反复复都是那些话,直送到大厨房后门那熟悉的小院外,才在胡姣的再三劝说下止步,一步三回头地去了。

胡姣推开小门,一股柴火气混着水汽的味道扑面而来。原来灶下已有了人影,正是翠姐儿。

“翠姐姐,怎来得这般早?”胡姣主动招呼。

翠姐儿闻声抬头,一张小脸被灶膛火映得通红,眼下带着浓重的青影,一看就是没休息好,她苦笑道:“椒姐儿来了?唉,别提了!昨儿晚上鲍娘子打发人来传话,说今日咱家老娘子要请大房王娘子的娘家舅母张老娘子用饭,午间要摆席面,须得早做准备。这不,天不亮就爬起来烧水了。” 她说着,肚子便不争气地“咕噜”叫了一声,脸上顿时有些讪讪。

是的,虽然此时多实行早晚两餐制,但请客一般安排在中午,一方面体现主人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于展示菜肴的精美。

胡姣了然,忙道:“姐姐快歇歇,我来看着火。你赶紧垫补两口,等下怕是更不得闲。” 她说着便接手了火钳。翠姐儿朝她笑笑,从怀里掏出个冷硬的杂面炊饼,就着刚滚开的热水,小口小口地啃起来。

果然,不多时,大厨房便如冷水滴入滚油般喧腾起来。管事娘子、粗使婆子、洗菜丫头、传话小厮,各色人等穿梭进出。因着午间有席面,早食便一切从简。桌案上很快摆开了清粥、酱瓜、腌萝卜、咸鸭蛋,并几大盘刚出锅的菜蒸饼(菜包子)、肉蒸饼(肉包子)、糖角子(糖包子)。又过一会儿,已是辰正,各房众人基本都领完了吃食。

今日的重头戏,自然是那桌宴席。鲍娘子早已换上洁净的围裙,挽高了袖子,眼神锐利,指挥若定。陈老娘只点了两道主菜:羊头签、蟹酿橙,余下的便交由鲍娘子“看着办”。话虽如此,鲍娘子岂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整治出一桌地道的汴京风味,只求在主家和贵客面前挣下脸面。

胡姣一面手脚麻利地听从张婆子指派,添柴、递水、挪腾空盆,一面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扫视那渐渐丰盈起来的席面。

冷盘是剔透如冰的水晶脍(肉冻),薄如蝉翼的沙鱼脍(生鱼片);热菜有油光红亮的群仙炙(烤肉拼盘)、香气四溢的炙金肠(烤肥肠);汤羹是细滑的缕丝羹(豆腐羹)、鲜美的鹌子羹(鹌鹑羹);主食点心是精巧的太平毕罗(类似杂菜煎饼)、素雅的煿金煮玉(杂粮大拼盘)。更有金橘、蜜柑、新橙、水梨等时鲜果子,错落有致地摆放在造型精致的碟子里。

这琳琅满目,色香俱全的阵仗,无声地诉说着陈府的富贵,看得胡姣暗自咋舌。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两道陈老娘钦点的“硬菜”。

做羊头签的案板旁,已放上一只蒸得熟透、犹带热气的硕大羊头。一个手脚麻利的婆子,小心翼翼执着一柄薄如柳叶的小刀,屏息凝神,只在那羊脸颊最丰腴处,细细剜下十数片比铜钱略大、嫩滑无比的“活肉”。那肉色粉白,纹理细腻,被珍而重之地放在雪白的瓷盘里。旁边早有帮厨的丫头,将薄得几近透明的猪网油用温水泡软,沥干。

只见鲍娘子亲自上手,取少许那珍贵的羊脸肉丝,拌入秘制的腌料,再用筷子尖挑起一点,轻轻放在网油上,手腕灵巧地一卷、一裹,便形成一支手指长短、玲珑剔透的“签”状。这签子排入蒸笼稍蒸定型,最后还需下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其用料之奢靡,工序之繁复,令胡姣瞠目结舌——十几斤重的活羊头,精华竟只凝聚成这寥寥十数支签子!

另一边的蟹酿橙,更是慢工细活。其实,这个季节,螃蟹刚从冬眠中苏醒,肉质空散,本不是食用的最佳季节。但泰和县有一种独有的桃花蟹,只生在春季的浅滩,数量极其稀少,然而肉质鲜嫩,鲜甜无比,完全不输金秋时节的,是宴请宾客的奇珍。所以,陈老娘特地嘱咐上这道菜,也有展现陈家地位与财力的意思在。

几个婆子围坐一盆,盆里是数十只青壳白肚、张牙舞爪的鲜活大蟹,每只都有鸭梨大小。婆子们熟练地刷洗,上笼蒸熟,待蟹壳转红,热气散去,便开始了更精细的活计——拆蟹。小银锤、小银钳、小银签,工具齐备。婆子们指尖翻飞,一丝不苟地挑出蟹壳里金黄油亮的蟹膏、雪白细嫩的蟹肉,动作轻巧灵活,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绣花呢。

旁边另有人专门拾掇那些饱满浑圆的新橙,用特制的小勺,一点点挖尽橙瓤,只留下一个完整的、内壁光滑的橙盅。拆好的蟹肉蟹膏,用姜丝、上好香醋、少许细盐并那挖出的橙汁橙肉精心调和,再被小心翼翼地酿回橙盅内。将这填满蟹肉的橙盅重新入笼蒸制,让橙皮的清香与蟹肉的鲜甜彻底交融。

最后上桌时,旁边还要配上一小碟澄澈温热的调制黄酒,供贵客搭配食用。光是看那些婆子们拆蟹时全神贯注的神态,便知这一道菜的金贵与功夫。

灶火熊熊,油烟氤氲,大厨房里弥漫着各种食材交织的奇异香气。胡姣穿梭在热气与油烟间,额角渗出细汗,她手脚不停,却眼明心静,暗自将那一道道佳肴的做法步骤一一记下。正忙得脚不沾地,忽听前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内院小丫头清脆的传话声:

“鲍娘子!鲍娘子!张老娘子已经到了,此刻在致爽斋跟老太太、王娘子说话呢。老太太吩咐了,席面快着些备,只怕不到午时就要传饭了!”

此言一出,如同在滚油锅里又泼进一瓢冷水。鲍娘子眉头一拧,手下动作更快,声音也拔高了几分:“都听见了?手脚再麻利些,烧火的几个丫头看好了火候!误了开席的时辰,老太太怪罪下来可没人替你们担着!”

鲍娘子的话让灶下众人心头都是一紧。三个烧火丫头更是屏住了气,各自守着自己的灶口,添柴拨火,不敢怠慢。胡姣盯着灶膛里跳跃的火苗,额角的汗直往下淌,也顾不上去擦。

正专心拨弄着柴火,旁边灶头传来一声闷哼。胡姣扭头,只见喜姐儿佝偻着背,一手死死按在小腹上,脸色煞白,豆大的汗珠正一颗颗从她额角滚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