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分手指南 > 第1章 第 1 章

古代分手指南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杨土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2:04:52 来源:文学城

1

卯初的天蒙蒙亮,凌华便已起了身。明日镇上赶集,她要去山里再弄点山货。

凌华收拾妥当,就着热水吃了昨夜留的糖饼,背着竹篓出了门。

邢水村坐落在尖峰山下,村口淌过一条邢水河,离最近的乡镇不过一个时辰脚程,勉强倒也算得上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村里百十来户人家,只自给自足耕种了些粮食蔬果,生活嚼用的银钱大多还是靠淘卖尖峰山上的山货。

是以每到赶集前,村里人都会频繁进山。凌华出门一会儿,已经遇到好几个相熟的大娘。

“大丫,今儿跟俺们一起不?”

凌华讪讪一笑,“不了陶大娘,我可走不赢你们。”

众人哄笑一通,又调笑一番,行至山下便各自分路散开。

凌华来大吴两年了。她本是现代女性,虽幼时无父无母,在福利院长大,但凭着刻苦努力,名校毕业后进了知名外企,二十来岁便混得风生水起,有车有房,有钱有颜,恋爱也是谈过几场。

大概也是过得太顺遂,二十七岁生日这天,凌华正和刚谈的小奶狗男友逛街,被楼上落下的什么东西一下砸中了头。

等凌华被头上的剧痛疼醒,入目皆是断壁残垣、一片狼藉,还来不及细想,就呕吐不止。好不容易缓过了劲,凌华一抬头傻了眼,这是哪儿啊?怎么像是荒郊野岭,不是该在医院吗?再低头一瞧,好家伙,这广袖长裙的,玩cos呢。

凌华一脸懵逼,强撑着身体挪了十来米,对着地上的泥潭照了照,差点一口气没上来憋过去——这分明是自己十五六岁时的模样!凌华二十多年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受到剧烈冲击,一屁股坐到地上。头实在疼得厉害,凌华觉得八成是脑震荡,一番打击下再也撑不住,昏死了过去。

再次醒来后,凌华躺在木板改造的床上,看着简陋房舍里的古代人,已经“波澜不惊”,她麻木地想着,好歹还是在华国的地界。

养伤的这段时间,凌华弄清了现下的处境。这个王朝叫大吴,是个华国历史上没有的封建王朝。她来的时候不凑巧,地龙翻身毁了方圆数十里,数个乡镇一夕倾覆,百姓死伤无数。这样的大地震在现代都是极难救援的,何况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不过古代乡间多泥屋草舍,坍塌后倒也不算沉重,是以幸存的人便自发组织搜救。凌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古代民间“红十字会”给抬了回来。凌华养伤了一段时间,待身体好转后,也跟着乡民们一起出去救人。

一个月后,官府终于来了人,也不是来救助的,都一个月了,黄花菜都凉了。来人是来登记户籍的,大灾之后流民四起,官府得赶紧将流民登记在册。

邢水村来路闭塞,倒是没什么外来的流民,只凌华一个。村里正见她这段时间尽心尽力,问明姓氏后,做主给凌华补办了户籍。凌华拿到户籍后,看着上面的“凌大丫”嘴角抽搐,不过好歹是在古代真真正正落了户,不枉自己一个月来忙前忙后,也就不需要计较这些细枝末节了。

说来凌华这古代的身体虽和自己十五六时一模一样,但凌华可以肯定自己应该是网传的所谓“魂穿”。一则她来时,这身体的穿着打扮与古人无异;二则当地人虽是华国人长相,但说的话却不是普通话,像方言一样,凌华很肯定自己没听过这种方言,却也能无师自通听懂,想来也就是这具身体本身就会;最重要的,凌华发现身上的衣服夹层里藏着一张名为“林华”的路引。

林华,通州川府人士,女,年方十五。

通州在哪儿凌华自然是不知道,她偷偷向几个村民打听过,可这古代交通不便,村民们也是没见过世面的,也说不上来这通州到底在哪个方位。里正或许知道,但凌华不敢问,怕被看出端倪。

凌华这么小心翼翼,都是因为她觉得原身身份有些蹊跷。“林华”皮肤白嫩细腻,双手纤秾合度,没有一丝劳作痕迹,俨然富贵人家出身。可是这样的闺秀,先不说怎么到了邢水村这个偏僻之地,就算离家访亲探友,也不至于身边一个下人随从都没有。再加上凌华这个异世之魂并没有林华原来的记忆,也怕被林华的家人揭穿,本着死贫道不死道友的精神,凌华念了声“阿弥陀佛”便决定自力更生,以“凌大丫”的身份在邢水村安家落户。

日子过得倒也是快,凌华从二十一世纪的白领到架空大吴朝的村姑,一晃就是两年。每每回想起现代的潇洒日子,凌华都要长叹一声:高空抛物害死人!

***

尖峰山连绵数十里,纵腹极深,物产丰饶,养活邢水村数百人不在话下。然而不患寡而患不均,村人们进山多单独行动,各自有各自常去的山头。

和大娘们分道后,凌华深一脚浅一脚绕山而行,从山脚隐蔽处一条羊肠小道进了山。她到底不是地道的古代人,深山腹地是万万不敢去的,只能在外围一小片活动。

凌华攀折了一根细竹,用柴刀剔除枝叶,削到适宜的长度后拿在手上,时不时拍打道路两侧茂密的草丛,以防误踩蛇虫毒物。这条路她走了一年多,已是惯熟了的。

如此走了一个多时辰,到了山腰一处,凌华停下来歇脚,摸出半个馒头就着水囊吃了。这里是凌华偶然发现的,位于山体侧面,像切豆腐般削出一个夹角,遮阴挡雨不说,还相当隐蔽。凌华有时在山中过夜,也会选择此处。

待得休息够了,日头也大了起来,凌华不再逗留,背起背篓重新上路。

只是凌华并不知道,在她走后,她的“安全基地”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

明恪身边的护卫,已尽数折损,然而杀手还是穷追不舍。明恪逼不得已,只能选择遁入深山。明恪伏低身子,在茂密的草丛中穿行。锋利的草叶割破了他的手脸,眼睛处的疼痛愈来愈烈,已渐渐不能视物。身后的响动越来越近,明恪知道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他看了眼前方断崖,一狠心,抓住崖上藤蔓跳了下去。

明恪运气极好,断崖下方正是一处凹洞,受跳下来的冲力一荡,他恰好落入洞中。崖上脚步声密集,应是他跳崖的动静引来了杀手,正在四处察看。明恪闭上胀痛的双眼,屏住呼吸,直到上方的动静消失,他才缓缓松了一口气。

明恪此番出京是奉了天启帝密旨,视察江南盐政。江南富庶,势力盘根错节,此行虽有波折,但有天启帝派龙卫护佑,倒也是有惊无险。巡察结束后,龙卫先一步快马送账册罪案返京,明恪稍后一步坐皇船归京。可谁又能想到,明恪身边有陈皇后和太子安排的亲卫保护,他本人也只是个不握实权的皇子,这样的闲散王爷,也会遭遇刺杀?

明恪也想不明白,若说盐政账册还在自己身上,江南官员为自保,做出狗急跳墙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可账册已经由龙卫八百里加急送入京,此刻大概已经摆在天启帝的龙案上。再者天启帝和陈皇后虽然不睦,但都对明恪这个幼子宠爱有加,朝野上下无人不知,京城的坊间也有歌谣,“圣人爱幼不爱长,徐娘娘勉强挡一挡”。

明恪想到徐贵妃皱了皱眉,心中生起一丝厌恶。天启帝少时御极,在位三十余载,励精图治,宵衣旰食,是史官也不得不赞一声的好君主。然而这样的明君,也有被百姓编排取乐的一生污点——徐贵妃。

早年天启帝和陈皇后的关系还不似现在这般两看相厌,彼此也是相敬如宾。那时陈皇后所出的大皇子明端五岁便被立为太子,天启帝对太子寄予厚望,命首辅张阁老为太子太傅、内阁杨大学士为太子少师,各部尚书轮流讲学,举国之力培养。如果世事一直不变,明恪就会成长在一个难得友爱的帝王之家。

可惜,天启八年,徐氏入宫。史书云,“帝悦极,宠绝后宫”。

徐氏入宫前的身份不为人知,她的档册由天启帝下令销毁,册封宝册也收拢在了天启帝的寝殿极清殿。宫里不是没有流言蜚语,有说徐氏是歌姬妓子的,也有说徐氏是臣妻皇媳的。有一回被天启帝听到了,下令杖毙了十数人,自此宫中再没人敢议论。

明恪倒是知道徐氏的出身。他幼时有一回在极清殿午歇,比往常醒得早一些,听到天启帝和杨大监说起,徐氏是边陲小镇的一个渔女。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身份,只是天启帝怕旁人说起徐氏心中难受,便不许人知晓。可据明恪观察,徐氏根本不是一个会因为出身低微而自卑的人,她只在乎一件事,独霸天启帝。

在明恪出生前,天启帝的后宫整整十年无一子降生,唯二的太子和二皇子都是徐氏进宫前就出生。

天启十八年,陈皇后诞皇三子恪。贵妃徐氏言行无状,罹患疯疾,自请出宫修行。帝不允,彻夜守之。

实际上,陈皇后身边的苏嬷嬷告诉明恪,在他两岁前,陈皇后都是不假人手地将他带在身旁,一刻离不得眼。彼时年仅十五岁的太子明端更是彻夜持剑守在坤羽宫前,防的就是“疯病”发作的徐贵妃会闯入坤羽宫中,“失手”掐死明恪。好在天启帝还有几分舐犊之情,将徐氏接去极清殿“看管”,又把丧母的二皇子明澈记到徐氏名下。熬到天启二十年,徐氏自己生下了大公主,长相肖似天启帝的明恪也逐渐唤醒了天启帝的爱子之心,徐贵妃的“疯病”才终于不药而愈。

新作者开新文,谢谢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