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公主为大 > 第70章 济世救人

公主为大 第70章 济世救人

作者:拂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06 07:28:56 来源:文学城

夜色苍茫,万籁俱寂,沈府府中的灯火渐次暗灭,唯有沈浮白屋里长灯不灭。

他此行回来是为了取一本医书。

当初听闻石口镇病况后,他便想起家中先祖留下的这本医术,最后几页记载了少许瘟疫疗法,其中一种名为疠气的病邪与石口镇病情极为相似。

皆是发热、干咳、全身乏力,一旦发病,重者将顷刻而亡,十分危险。

屋外的浓云不知何时遮住了皎皎月色,有人轻轻扣响屋门,沈浮白放下手里书籍,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的人是沈浪,披着外袍,提着一盏灯,眉眼在烛光的映衬下极为深邃。

“浮白,”他将手里的医书递去,“我知道你在找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行我不会拦你,但皇家人,沾不得,待石口镇事了,你便回来吧。”

沈浮白沉默接过医书。

沈浪叹道:“沈家人不入朝堂,不近皇室,此为家训,你破其一是为天下学子,但其二呢?”

沈浮白握着书卷的手慢慢攥紧。

“浮白,你自幼聪明过人,好好想想吧,沈家已有前车之鉴,你要重蹈覆辙吗?”

沈浪走后,沈浮白静静站在檐下一动未动,直至夜色渐浓,幽风乍起,吹落书案上那盏燃到尽头的烛火,满室跌入漆黑。

不知过了多久,薄薄的月光又洒落下来,将窗前那页纸笺照亮,一人的影子伏在书案上,清瘦的手指握着笔,在纸上勾勒出墨的痕迹。

翌日清晨,东方将白,沈家小辈前去叫沈浮白吃早膳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只余书案上一纸信笺,他踌躇地伸手拿起,上面写着:

天下不平,浮白不敢妄谈风月,然舅舅肺腑之言,我亦不忍辜负,但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昔年雨中初逢,惊鸿一瞥,乱我心曲,后大雪再遇,我心沉沦。

.

日头横空,明艳阳光笼罩下的石口镇如一潭死水般死气沉沉。

谢鸳望着城门外那群视死如归往里走去的医官,抬手唤来身后的慕南枝,沉声道:“本宫总觉得此处有诈,顾家军守在城外,须得千万小心,还有这封信,你务必差人亲手送到舅舅手中。”

“是,”慕南枝双手接过,拱手道:“公主保重。”

谢鸳朝停在树下的马车瞥了一眼,淡然道:“谢明珠这个拖油瓶本宫懒得带进去了,若你有空,照看一二。”

慕南枝惊讶,抬眼看她。

可谢鸳已经收回了目光,转身头也不回地走进城中。

那头磨磨蹭蹭的谢明珠终于下了马车。

她昨夜听着风声一夜未眠,又想着此行恐会染上瘟疫,生死难料,心中忐忑便有意等了一会儿才来,哪成想城外空荡荡的,只有顾家军埋头扎营的身影。

她寻到慕南枝,问:“谢鸳人呢?”

慕南枝答:“殿下已经进城了。”

谢明珠愣了一愣,“那我呢?”

慕南枝抬眼看她,淡声道:“在这儿等着吧,等殿下出来,你同她一起回京。”

谢明珠下意识接道:“若是谢鸳没出来呢?”

慕南枝眼眸骤冷,“那公主就只能靠自己回京了。”

说罢,他大步离去,剩下谢明珠呆呆地立在原地,望着面前紧闭的城门出神。

她以为此行九死一生,谢鸳必会想方设法胁迫她一同进去,可是为什么她会将她留在城外,谢鸳不是极其厌恶她吗......

谢明珠吹着冷风,心中忽然十分迷茫。

谢鸳一行人进城后才发现城中形势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惨烈。

街上尸横遍野,堆积成山,一具具尸体的面容如同鬼魅上身般惊悚无比,城中四处都弥漫着一种腐朽的浑浊腥气。

沿街有一年轻男子扶墙踉跄数步,双眼忽然流出黑血,但觉异样,他的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摸去,这一摸,才发觉口鼻也在不断往外渗着黑血,男子狂咳起来,血沫喷洒满地,没一会儿身体忽然抽搐两下,整个人猝然倒地,渐渐没了呼吸,而他身旁死去的人,都同他一样,面容扭曲,覆着黑血。

然而更令众人措手不及的是,除去满街死相怪异的尸首,还有一群活人拿着刀拦在城门口,阴冷地仇视着他们,其中有连站都站不稳的瘸腿老头,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亦有不到半人高的男童......

“你们休想烧死我们。”

“不准进来这里,都滚。”

“绝不会让你们放火烧城。”

“你们过来,我们就杀了你们。”

......

医官们从未见过如此场面,瑟瑟发抖躲在谢鸳身后。

谢鸳蹙眉,与沈浮白对视一眼,这些人的模样看起来已然疯癫,处理起来怕是棘手,但万万想不到的是,当谢鸳上前说出自己身份后,这些百姓竟纷纷丢下刀,惊呼:

“九公主,那不就是救我娃娃的人吗?”

“是救我夫君的人。”

“老天爷啊,有救了,我们石口镇有救了。”

“皇太女殿下来救我们了!”

......

那一双双空洞麻木的眼睛全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求活生气。

百姓心潮澎湃,朝谢鸳虔诚跪拜。

众人被眼前这幕惊愕地说不出话来,面面相觑,随后目光齐刷刷落在了谢鸳身上。

谁都没想过,这般偏僻的北方,皇太女竟会有如此多的拥护者,就连谢鸳本人也很惊讶。

她何时救过这些百姓?

谢鸳面上波澜不惊,抬手让他们起来,才问:“你们......认识本宫?”

一位瞎了一只眼的老妇人颤巍巍道:“当初我们一家老小逃去山郸县,若非殿下解囊相助,派人给我们送来吃食,怕是早就饿死在回来的路上了,殿下对我们有再生之恩,老妇没世难忘。”

听到山郸县,谢鸳垂下了眼帘,模糊地忆起一些事情。

这应该是陆九承做的好事,他曾说过朝廷的赏银全都拿去山郸县救济难民了,只是没曾想,他在外济世救人,用的却是她的名号。

谢鸳久久沉默,直到沈浮白拉了拉她的袖子,她才回过神来,往前走了三步,望着百姓面上期翼的神色,郑重地说:“本宫发誓,一定会让人治好你们,绝不会让任何人趁机纵火烧城。”

她说话时,一阵风起,裙摆吹得翻飞起来,天上日光犹在,浑身亦如渡了一身金色光辉。

石口镇的县令等人珊珊来迟,谢鸳不与他们寒暄,命人带路去病坊,为百姓诊治。

途中,沈浮白递给她一块绢布,沉声道:“此病尚不明确,或是从口鼻、皮肤而入,公主用绢布蒙住口鼻,切莫以身犯险。”

他直直盯着,直到谢鸳伸手接过,戴在面上,才回头与几位御医一同走进病坊。

病坊里多半是咳血发热的病患,奄奄一息地躺在褥子上,面容泛着死气。

沈浮白走到一位头发半白的老人身旁,摸了摸额头,又看了看口舌,最后摸上他的脉搏时,心中已经有了**分把握。

他擦去老人口边的黑边,然后走到旁边,提笔写下药方,递给药童,“按方抓药,小火慢慢熬。”

谢鸳见他神色笃定,心中松了口气。

但此刻另有王御医也写好了药方,见到药童手中另一张时,勃然站起,质问:“这是谁写的方子?大黄乃虎狼之药,如此大剂量可是会害死人。”

“是我,”沈浮白打开窗子,“王大人,此病并非伤寒。”

王乾学见是他,火气更甚,“沈太傅一介读书人也来插手治病之事,这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容不得你信口雌黄。”

沈浮白转身,坦诚看他,“我虽只懂皮毛医术,但此次瘟疫却是我沈家祖上记载的一种名为疠气的病邪,从脉象上看虽为伤寒之症,但他们热而不寒,一旦感染便会立刻发病,实为疠气。”

听到此处,王乾学神色凝重,“那该如何治?”

“此瘟疫致病于无形,多从口鼻而入侵人体,所以需隔绝病患,以防人人传染,不与患者一起饮食,不用同一器皿,还需开窗通风,防止疫气聚集。”沈浮白再次提笔,“槟榔、厚朴、草果、知母、白芍、黄苓、甘草,这七味药便是治疗瘟疫的药方,名为达原饮。”

王乾学等一众宫廷御医将信将疑,然他们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面面相觑。

见状,谢鸳从门口走进来,看着面前诸人,平静道:“如今石口镇已经病入膏肓,若各位大人不敢担责,此次治瘟便由沈太傅负责,你们只需尽心协助。”

众医官来不及惊愕,又听她道:“本宫以性命担保,若此番治不好瘟疫,本宫与沈太傅一同给死去的百姓陪葬。”

众人震惊不已,万万没想到皇太女会以性命起誓,不过此举也让他们吊起的心放回了一半,连带着看沈浮白的目光都带着些敬重。

若他的方子真能救下石口镇,那他必将流传千古。

一旁的沈浮白却是瞳孔轻颤,心底激荡起一股不可言喻的暗涌,搁下笔后,看着谢鸳,道:“公主这么相信我?”

“我不想死,”谢鸳眼眸弯了弯,只道:“所以沈浮白,你一定要治好了。”

有了皇太女担保,此后治瘟之事一切顺利。

沈浮白先是命人将城中所有死去的病患裹以草席集中埋葬焚烧,再又遣人分发绢布来蒙口鼻,不过三日此法便已初见成效,城中发病和死亡人数都在减少,病坊中浓重的死气也散去几分。

谢鸳跟着忙活了三日,沈浮白不准她进病坊,她便在外头给百姓熬了三日的药,眼看病情有所好转,她终于放下心来,着手去查另一件事。

雨棠被派去勘察石口镇疯子下毒一事已有一段时日,现在有了眉目,谢鸳见沈浮白忙的滴水不沾,也没去打扰,悄悄带着雨棠出了病房。

毕竟眼下更重要的是查清瘟疫到底从何而来。

文中瘟疫部分来自查阅的相关资料及电影大明劫。

作者有话说

第70章 济世救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