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公主殿下的卧底生涯 > 第16章 江州水匪案

公主殿下的卧底生涯 第16章 江州水匪案

作者:眠花暗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8:45:48 来源:文学城

江州城是临水而居的水城,内辟沟渠,鱼米富饶。

去年淮州洪灾爆发,江州也好不到哪里去,多亏本地商贾倾力相助,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恢复一派欣欣向荣。

作为朝廷来使,有特批的官船出行,这一时期的交通不发达,从上京坐船去江州少说需要二十余天。

这一路上的时间不能白费,于是萧谛听命人抱了不少卷宗,和同样要做文书整理工作的上官大人,俩人一起苦哈哈地围桌对坐,埋头批阅公文。

萧谛听看了眼案牍上小山一样的卷宗,握着朱批的手酸涩难忍。她看了眼对面快睡着的南镇抚,趁着活络关节的空档,捏着笔戳了戳对方:“怜君?醒醒,累了上塌去睡。”

上官凛不语,只是一味“小鸡啄米”,脸贴在臂弯间,一个没留神,她直接额头磕在案牍上发出“咚”的闷响。

试图把人弄醒的明昭公主:……

看的出来上官大人很缺觉了。

萧谛听无奈起身,命随行的春燕送来薄摊,亲自接过盖在她身上,上官凛睫毛颤了颤,胳膊歪到一旁,睡得更熟了。

“难怪了。”萧谛听嘟囔一声。

江南之行前,裴闻津可能和大理寺那边聊过什么,那天萧谛听告别了裴大人,下午就收到了来自大理寺的文书。

萧谛听站在院子里看着宫女侍卫一箱一箱地往院里拖,大理寺司直凑到她跟前赔笑道:“殿下,这都是您关禁闭期间积攒的……林大人说不劳您上工点卯,您带着卷宗去江州复核也是一样的。”

萧谛听孤苦伶仃,像块实心木一样杵在成箱的卷宗之间,无力地擦去自个儿眼角不存在的眼泪,内心哀嚎不已。

此情此景,她一时间不知道是先咒骂裴闻津多生事端,还是先给自己牛马的日常叫屈。

于是乎,萧谛听就这样凄凄惨惨地趴在案牍前,一知半解地对着文书卷宗看了个大概,其实作为一个现代人,有些字她是看不懂的,更何况撰写者似乎格外偏爱文言文……

为了不露馅,她结合上下语境潦草看懂了半截子,终于在她被“之乎者也”腌得找不着北的时候,锦衣卫那边说南镇抚大人可以随行外出了。

第三次见到这位南镇抚大人,是在收拾好行囊准备下江南的渡口。裴闻津公务缠身不便露面,是宋平璋和姬川来送人的。

姬川按照嘱咐把官船上下查了一圈,行囊清点明确,上船的舵手随行的侍卫也被排查了一圈。

末了下船去找萧谛听他们的时候,宋平璋还婆婆妈妈地凑在公主跟前,事无巨细的交代琐碎。

从江淮两州官员姓名到两州地方气候,吃住推荐等等都分享了一遍。

上官凛安静地抱着佩刀站在离他几步之遥的地方,在十一月的冷风里,垂下睫羽,不知道在想什么。

宋大人说一句萧谛听就“嗯”一声,她心里算着发船的时间,在宋大人吸气准备接着分享“江淮十大名菜”的时候,打断了他。

“宋大人说的,我心里有数。”

宋平璋这才止住话茬,转身去捞身后的上官凛。

他二十多岁的年纪,俨然自带大家长的气势,活像送女儿上幼儿园一样,非要把人安稳地塞给萧谛听,这才罢休。

萧谛听笑得灿烂,心说总算可以出发了。

谁料临行前,宋平璋还是不放心的喊住她:“殿下留步。”

萧谛听做出洗耳恭听状,她让上官凛先上船等她,独自站在岸边等宋平璋说事:“宋大人请讲。”

这次宋平璋倒是没那么多要说的,递给萧谛听两页药方,言辞恳切的交代着:“怜君身体一直不好,她自己从不在意这个,吃食方面,还望殿下多记挂些。”

萧谛听捏着这两张“沉甸甸”的药方,珍重收下,言辞恳切:“我会的。”

宋平璋看着上官凛站在船舷旁萧索的身形,咽下后的话,招呼姬川牵来马,冲殿下颔首:“锦衣卫还有要事在身,殿下,一路顺风!”

一路顺风。

萧谛听摸鱼,摊开宣纸随手写了这几个字,由于审理卷宗一直保持这一个姿势,坐久了浑身难受。

她借着春燕的搀扶,走到甲板上,江风徐徐,比京城暖和了不少,她靠着船舷,眺望远方。

前方是一处山峡,两岸山崖对峙,薄雾从山峡中往外弥漫。萧谛听眯起凤眼一算时间,扭头问起春燕:“这可是到了上官大人说的都渠。”

春燕站在她身后想着事情出神,被人突然一问愣神片刻,飞快收拾好情绪,接过话茬来:“是了殿下,都渠过了就是江州了。”

萧谛听点点头:“那是不远了。”

不知怎的,萧谛听对着远处薄雾心里莫名产生不安感,手无意识地摩挲过粗糙的船舷:“朝堂下派官员来使,地方何时获得消息?”

她突然问了一句没头脑的话,春燕连忙摇头:“奴婢只是一介……”

“按照常理来说,外派官员走访地方,相关文书会一同送达。”上官凛不知何时醒来,掀开内室门帘,一整衣装,握着佩刀出现在她身后。

萧谛听回头看向上官凛,搭在船舷上的指尖一顿:“也就是说,江州那边知道我们具体到来的日期?”

上官凛走到她身侧,目光扫过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峡,微微颔首:“按例是提前三日递牌,知会地方知州。不过都渠地势特殊,水流湍急,常有商船在此处搁浅,或许消息会晚些。”

“这样吗……”

不等萧谛听话音落地,船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上官凛下意识攥紧刀鞘挡在萧谛听跟前,瞥见是守在甲板的侍卫,错开一步,卸下戒备守在一旁。

那侍卫匆忙跑来低声禀报:“殿下,镇抚大人,前方水面漂着艘报废的渔船,挡了前路。”

上官凛觉得奇怪:“冬月将至,禁捕期快来了,不会有渔船来这里的。”

两人对视一眼,萧谛听当机立断:“走,去看看。”

方才两人闲散地随意说了几句,官船就已经驶入峡内,薄雾笼住四周,雾气渐浓,逐渐看不清四周。

峡内并不开阔,暗礁不在少数,如果不是遇到比较棘手的情况,侍卫是不会随意来打扰她们二人的。

两人不过多言语,心有灵犀地跟着侍卫去船头查看情况,只见一艘无主渔船正斜斜卡在礁石间,船身破了个大洞,舱里积满了江水。

更让人在意的是,船板上隐约能看到暗红的锈迹,像是被水冲淡的血迹。以及,凑近可以从雾中,勉强辨认出斜斜杵在礁石上的桅杆,上头挂着的不是船帆,是一个人形的轮廓。

萧谛听瞬间清醒了大半,职业素养第一时间涌上心头:“差人上前查看一下,尽可能保证现场完整。”

上官凛按住腰间佩刀,神色沉郁:“小心有诈。都渠一带近年不太平,去年洪灾过后,不少流民落草为寇,专挑官船下手。”

春燕吓得往萧谛听身后缩了缩,想说是不是鬼怪横行,却听见自家殿下不徐不疾:“先检查,入峡前观测过地形了,埋伏不了人。”

上官凛动作一顿,回头看她的眼神带了点探究:“殿下还懂这些?”

萧谛听摇头,颇具无奈:“我并非深宫妇人。”

这是实话,上官凛低低“嗯”了声,招呼方才来禀报的侍卫,附耳说了些更详细的,然后再度回到萧谛听身侧,戒备地巡视四周。

雾太浓,上官凛怕有暗箭中伤公主。

萧谛听看着她剑拨弩张的样子,不免觉得好笑,伸手拍了拍她肩膀:“放松些。”

上官凛抬手示意她不必在意。

正说着,渔船那边突然传来“哐当”一声响,像是有什么东西从舱底滚了出来。

雾气里隐约闪过一个黑影,转瞬就消失在雾里,至于于那挂在桅杆上的人影,确实是一具青年的尸体!

尸体下半身不知所踪,齐整断裂,被绞在一起的渔网勒住脖子吊在桅杆上,破旧的布衫被血水浸湿,呈现出骇人的暗红色。

胆小的春燕短促地“啊”了一声,抓紧萧谛听的袖子,整个人恨不得能钻她怀里。

上官凛当机立断:“带两队人搜查附近水域,其他人戒备!”她拔出佩刀,刀刃迎这江风,“看来咱们还没到江州,麻烦就先找上门了。”

萧谛听看着那艘诡异的渔船,突然想起卷宗里提过的“都渠水匪案”。

去年洪灾期间,这里曾发生过十几起商船失踪案,大理寺的记录只写了“疑为水匪所为”,却没查到任何实质性线索。

锦衣卫此行并不是单纯来查盐铁账目,经营这些的虽是正儿八经的皇商,也没这么大的脸面能惊动南镇抚亲临。

都渠水匪案,也是上官凛此行的任务之一。

那些失踪案和眼前的渔船是否有关,在没有直接性证据的情况下,不好定论。

萧谛听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下意识握紧了船舷的栏杆。

江风突然变大,吹散了些许雾气,露出山壁上凿着的几个模糊刻字。萧谛听眯眼一看,那字像是被人用利器硬生生刻上去的,笔画扭曲,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那是什么字?”她指着山壁问。

上官凛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脸色微变:“是‘债’和‘冤’字。”

这两个字,像块石头砸进萧谛听心里。

她突然想起江州商贾赈灾的事——那些倾力相助的商人里,会不会有人借着赈灾的名义,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而这都渠的“债”,又和他们要查的案子有什么关系?

船身轻轻晃了一下,开始缓缓靠近渔船。

萧谛听深吸一口气,转头对上上官凛的目光:“看来这趟江南之行,比咱们想的要热闹多了。”

上官凛点头,眼神凝重:“先看看渔船上有什么再说,靠岸后我去拜会熟人……殿下呢?是否要和我兵分两路?”

“不。”萧谛听玩味地想了想,“我直觉这些事情之间都有关联,我和你去江州。”

宋大人:吾女卿卿——

上官大人:(沉默)

萧萧:好嘟好嘟我知道啦[害羞]

后面就是cb组的剧情啦[爱心眼]感谢观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江州水匪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