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 > 第11章 第 11 章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锦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6 10:41:20 来源:文学城

随着女声的讲解,天幕上出现了一个高大威猛的将军身骑骏马,在战场上领兵杀敌的身影。

殿内的人纷纷瞠目结舌,遇见这位,安禄山总要败了吧!可有记性好的人想起天音说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这怎么可能呢!

【哥舒翰,大唐西北军一把手,玄宗朝所剩的最后一员猛将。】

【从‘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到‘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边防将,慎勿学哥舒’中间隔了一个李隆基,还有一个杨国忠。】

“我听过!”杜甫听见熟悉的前半首诗点头,这是西北民歌,夸赞哥舒翰用兵如神。只是后面那一首诗,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熟悉。

【斩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后,李隆基命哥舒翰出兵,解决潼关之危。可是这个时候的哥舒翰已经六十多岁了,更何况他在回长安述职之际中风,如何卧病在床。但是哥舒翰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拖着病体镇守潼关,当时的潼关有二十万守军,除了高仙芝等人带来的安西军,更多的是新招募的士兵,一触即溃,一溃即散。】

【原本这事跟杨国忠没关系,坏就坏在哥舒翰上任时李隆基给他封了一个‘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后人据此推断当时的潼关守军名义上已经归太子统领,所以哥舒翰作为潼关守将就是站在太子背后的军队势力代表。李隆基已经老了,而太子代表未来,没有人不在意未来,即便是哥舒翰。杨国忠知道自己为了讨好李隆基把太子得罪了个遍,将来李亨继位,除非杨国忠是李亨的亲爹,否则他不可能不被清算。】

【太子不能登基,站在太子身后的最大势力必须要被扳倒。哥舒翰就是那个最大势力。于是杨国忠又开始了吹耳边风的生活。或许是哥舒翰的生命真的走到了尽头,这时候来了一条军报,说潼关外面的军队只有四千老弱病残,只要王师奋力一搏,就能将叛军赶出陕郡,河东大安!】

【杨国忠信了,李隆基信了,不管当时的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如何劝说,李隆基都不肯相信这是敌人的迷惑阵。三位大唐战功赫赫的将领依然无法阻止李隆基,他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兵,信使络绎不绝来到潼关,哥舒翰此时就像三百年后的岳飞一样,在君王巨大的压力面前,天宝十五载六月初四,哥舒翰哭着出兵与叛军对战。】

【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什么!”李隆基傻眼了,不说潼关易守难攻,你哥舒翰可是数一数二的大将,二十万都没了?

高力士悄声道:“天音说,二十万的新兵根本挡不住安禄山的精兵。”

不知道李隆基有没有听到高力士的话,他在琢磨是不是老天爷故意的,他怎么可能屡屡出昏招呢!难道四年后的自己没脑子了?

【叛变唐军的火拔归仁劫持哥舒翰,他说:你一战损失了二十万大军,难道天子会放过你吗?你忘记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场吗?哥舒翰宁死不屈,最后被火拔归仁捆在马上,送给了安禄山。在威逼利诱下,哥舒翰投降了,并写信招降李光弼等人。一年后,哥舒翰被安禄山之子随手杀掉。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还流万世骂名。】

【从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到遗臭万年的叛军降将,哥舒翰真的有错吗?李隆基催促哥舒翰出兵,不完全是杨国忠的锅,正重要的是李隆基自己的诉求!他是将大唐盛世推向巅峰的君王,他不能有污点,只有快速平定战乱,朝臣和百姓才会继续拥立自己,只要快速平叛,他还是那个英勇无双的明君!】

【潼关失守,长安危机。李隆基没有精力去管哥舒翰投降的事,他有更着急的事情要做。六月十二日,李隆基在兴庆宫的勤政楼上,宣布亲征。史书记载‘闻者皆莫之信’——没有人相信皇帝的鬼话了,盛世天子的政治威望跌落到了谷底。】

【李隆基一生都在于他的曾祖父李世民相比,甚至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李世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他永远也比不上李世民。】

【毕竟,即使贞观初年颉利的突厥精兵打到渭水,距离长安不到五十里,李世民也没有想过退缩。诚然渭水之盟是天可汗毕生的耻辱,但他用最小的代价,为唐朝赢得了最宝贵的发展时机,而在三年后,李世民解决了这位北方强敌。所以,李世民可不会弃城逃跑!更不会偷偷弃城逃跑!】

李世民已经被李隆基的操作搞得麻木了,这到底是不是我的血脉!

人都是怕死的,哥舒翰投降求生再正常不过,但人家为什么会投降!都说在其位谋其政,不是打仗的好手就不要去指指点点!把打仗的事情交给将军!不是每个皇帝都能跟自己一样喜欢打仗,总打胜仗!

还要,贞观初年颉利竟然打到了渭水!转而一想他就明白了,肯定是新旧两任帝王交界,唐朝政局不稳,加之国家初定,一切都在重新开始,突厥就是想趁火打劫!一提到突厥他就头疼,这简直就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天音说自己三年解决突厥,“我真的能做到吗?”

李世民陷入了自我怀疑。

想起颉利这个疯狗,对侯君集道:“要密切关注颉利的动静!”

尉迟恭道:“殿下何必自谦!想想您打仗,哪一次是没有胜利呢!再说有了天音的帮助,此番颉利要有来无回了!”

连杜如晦这样的文臣听到李隆基的举动都叹气,人家都六十多了,还中风了,被逼着领兵打仗,若不是你李隆基杀了两位盛年的将军,能用得上哥舒翰吗?

这不肖子孙竟然敢弃城逃跑,丢弃的还是长安,大唐的都城!

李世民觉得自己活那么大,除了四弟李元吉丢弃太原外,他还没有听到过这样丢人的事!

“哈哈哈哈,李二,我丢弃太原,你的后人竟然丢弃长安!不知道我们两个谁比谁厉害呢!”李元吉又笑又骂,好像疯癫了一般。

李世民一个眼神也没有给他,而是死死盯着天幕,他一定要找出避免不肖子孙的办法!就算无法避免,那也不能有安史之乱!

而刚才出言嘲讽李元吉的房玄龄则是老脸一红,他惭愧啊!这个李隆基是不是听到他说的话了,才做出这样的事,隔着一百多年打自己的老脸!房玄龄从来没有那么尴尬过,此时掩面哀叹,不敢再看天幕。

长孙无忌等人也被天音噎得说不出话来,什么叫打脸,这就叫打脸!

——

李隆基的心绪渐渐与三年后的自己重合了。他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催促已经中风的哥舒翰出征。他等不及了,他必须快速平定叛乱,才能保持盛世之君的名头!才能维持威望!朝臣才不会有反心,太子才不敢有其他动作!

他看向高仙芝和封常清,自己确实开了一个坏头,才让哥舒翰坚定了投降。

自己真的做错了……

屡次的打击终于让李隆基从往日的自负中慢慢清醒过来,他回想起自己在开元年间的所作所为,甚至自己都不愿意直视。这真的是自己吗?自己为何变了那么多?自己真的会丢弃长安吗?这真是自己能做出来的事吗?

但内心的声音告诉他,这是他做出来的事,毕竟天幕上那个被高力士搀扶着走在乡野小道上的人真的是自己,毕竟自己真的怕死。

活着,一切都有可能,死了,真的什么都没了。

杨国忠被扔在角落里,是不是还有接到李亨、高仙芝、贺知章等人飞过来的眼刀,他也不明白,自己明明学了李林甫,为了保命,将来自己这样做难道不正常吗?

坏就坏在天幕!如果不是天幕透露了未来的事,安禄山已经按自己谋划的反叛了,扳倒太子还远吗?如今一切都完了!完了!

还要贵妃,就知道哭哭哭哭!让她在圣人身边吹枕头风,结果这也不敢,那也不敢,几年下来一事无成!亏她还是宠妃,对着圣人连句反话都不会说!仅有的两次出宫还是因为害怕圣人!当真是一个蠢货!

还好有虢国夫人,姐姐可比妹妹听话多了!也聪明多了!可如今虢国夫人也被厌弃了,将来还得靠着贵妃翻身!跟在李隆基身边这么久了,他还是看得出来,李隆基就喜欢贵妃这种,听话的,漂亮的,能歌善舞的,还蠢笨的。将来只要贵妃还在,只要自己还能给李隆基捞钱,只要自己还能揣测圣心,自己就能东山再起!

正当杨国忠幻想未来再次得圣心的时候,天音接下来的话就把他的希望碾了个稀巴烂。

【华夏的正史书册上很少记载某日天气如何,但这个例外,李隆基享受到了。】

【天宝十五载,六月乙未,微雨沾湿,李隆基带着宰相杨国忠、韦见素、高力士、太子、贵妃从延秋门偷偷离开了长安。】

【是的,李隆基在宣布亲征的第二天,他带着几个亲近的人悄悄离开了长安,绝大多数人,包括文武百官,皇亲国戚都不知道他们的君王已经跑路。无数亲王、大臣、皇孙、王妃、公主以及所有百姓就这么被丢弃在了长安自生自灭。直到天亮时大臣进宫上朝才发现,原来皇帝真的丢下他们了!】

【后来安禄山的叛军进入长安,血洗李唐宗室,专门挑选李隆基的近亲下手!他们在崇仁坊集体屠杀的王妃、驸马、郡主、公主、皇子皇孙不计其数。跟随李隆基逃跑的官员家人也遭到了杀害,连‘诛灭其宗’,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法,安禄山叛军给这些人选择的死法是:挖心,开颅。】

【长安就这么陷入了狂乱之中,‘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库。’然而此时的叛军还在潼关观望,不敢贸然前进,可长安未战先乱!】

【杜甫亲自见证了这样的祸乱,他遇到了一位东躲西藏的李唐皇孙,‘已经白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殿内众人又看向杜甫,心道天音怎么就那么喜欢他?还有,你到底写了多少东西!

杜甫哭笑不得,这是后世自己些的诗,现在自己完全什么都不知道啊!

倒是王维含笑夸道:“子美名垂青史,才能为天音所爱。”虽说他和杜甫的诗作风格千差万别,但从杜诗中看到了他这个人的悲悯之心,是个值得深交的人。

杜甫心道,如果可以,他真的不愿意写这种诗文,谁愿意看到自己国破家亡呢?

此时的杜甫完全没有想到,在原有的历史上,他作为盛唐诗坛的守墓人,送走了王维,送走了李白,送走了高适,送走了王昌龄……他的所有好友都离他而去,只留下他一个人在人间苦苦挣扎。

他为所有相熟的,不相熟的友人都写了悼念诗作,轮到他自己却没有同辈再给他写了。

最后孙子求到元稹处。

或许老天爷终于在杜甫离世四十年后眷恋了一下这位苦命的诗人,元稹恰好喜欢杜甫的诗作,否则以杜甫的寂寂无名和杜甫孙子的默默无闻,元稹这位当世出名的诗人,还重病在床,又怎么会为一个陌生人写墓志铭呢?

【难道没有人提出守卫长安吗?难道唐朝的臣民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吗?】

初唐的李世民等人见到无比熟悉的场景,只有叹息。这样的场景,跟隋亡时候又有什么区别呢?

战争、杀戮和混乱,亡国之像!

可这些都是能够避免的!李世民只恨今天没有带静心安神丸!一切都可以不用发生,偏偏这个不肖子把大好的局面给毁了!若是他,绝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也不可能丢弃长安独自逃命!

李隆基看着四年后混乱的长安,他的骄傲被天音彻底击碎,似乎又成了当初被祖母幽禁起来的可怜少年,他没有想到自己就这样轻而易举放弃了长安,还是以这样窝囊不体面的姿态!之前天音说大唐皇帝惜命,会跑,“国都六陷,天子九逃”,不会就是从自己开的头吧?

大唐并非没有忠贞之臣,或许那时候的自己并没有用!

李隆基的妹妹霍国长公主看着天幕中的自己被蹂躏后惨遭屠杀,脑浆流了一地,吓得花容失色,回去做了一个月的噩梦,最后病了大半年才好起来。

长生殿内,昔日大唐的王公贵族,社稷之臣静静地看向天幕,年老者如贺知章掩面啜泣,他们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被抛弃而伤心,还有为山河陷落,繁华不再而哀伤。四海来朝的长安,就这样毁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杜甫真的是盛唐诗人的守墓人,在盛唐著名诗人中,他活到最后。盛唐的君王和代表盛唐的美人死了,盛唐文坛双子星李白和王维也死了,王昌龄死了,高适死了,都离他而去了。下一个时代属于白居易,元稹,属于韩愈,柳宗元,属于刘禹锡。杜甫站在盛世的灰烬里,一遍又一遍回忆着盛世,回忆着盛世里的人。实际上王维和杜甫并不熟悉,王维去世前写的绝笔信也没有给杜甫,但是杜甫依然为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大诗人写送别诗,在杜甫的记忆里,王维没有陷敌的污点,不是谄媚的求官人,而永远是那个“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的翩翩公子。在杜甫的记忆里,李白没有被俘虏流放的窘迫,他永远是那个天之骄子,他是贬谪下凡的仙人,他不是去世了,他是回到了天上。

在高适平定永王叛乱时,李白作为永王阵营里的幕僚被俘虏。当时的李白写信求高适救救他,或许高适出于政治因素,不能也不敢救他。后来当高适在蜀地做官,杜甫也流落成都,高适却对杜甫掏心掏肺。获取有好友之情,更多的,可能是对李白的愧疚。因为李白名声太盛了,身处叛军阵营,唐肃宗还没有站稳脚跟,所以高适不敢回应李白的求救。若干年后,高适将这一份愧疚回馈到了杜甫身上。(我的个人猜想)

杜甫死后其子杜宗武因为贫穷和疾病,英年早逝,没有将父亲的遗骨带回故乡安葬。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沿路乞讨,终于在杜甫死后四十三年将祖父的遗骸带回了故乡。很心疼杜甫。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哥舒歌》西鄙人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边防将,慎勿学哥舒”——《潼关吏》杜甫

“闻者皆莫之信”——《新唐书》

“天宝十五载,六月乙未,微雨沾湿”——《旧唐书》

“诛灭其宗”——《新唐书》

“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库”——《新唐书》

“已经白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哀王孙》杜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