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木格窗,在办公室的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笑笑推开窗,山间的清冽空气涌进来,带着露水和青草的味道——风里还混着阿依家炒茶的淡香,从东边山坳飘过来,若有似无地绕在鼻尖。
王老师正坐在窗边,手指在旧风琴的键盘上轻轻抚过,流淌出一段轻柔的旋律。即便穿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裙,她微微侧头时优美的颈部线条,依然带着当年音乐舞蹈学院系花的余韵。李老师则在墙角做着平板支撑,小臂绷得紧实,动作标准得像个专业运动员,额角的汗珠落在水泥地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笑笑正低头翻看手机里昨天直播的片段,忍不住叹了口气。
"怎么了我们张老师?"王老师停下弹奏,声音温柔得像山涧清泉,"这一大早就唉声叹气的,是嫌山里的鸟儿叫得不好听?"
"在看昨天直播的录像。"笑笑把手机递过去,"孩子们是可爱,就是我这拍摄技术实在太业余了,画面晃得跟坐拖拉机过坑似的——苏曼昨天还发消息调侃,说以为我在拍'云巅村过山车vlog'。"
王老师接过手机,纤细的手指轻轻点着屏幕:"这里,阿依递茶叶的瞬间其实很美,手臂抬起来的弧度很有韵味......可惜镜头一晃就没了。"她说着,不自觉地用双手比划了一个框取的姿势,眼神专注。
【之前跟李老师闲聊,他还笑我拍照片太讲究"韵味",说山里的东西拍清楚就行。现在看看这晃得模糊的镜头,就知道没点美学功底,连孩子的灵气都抓不住——不过笑笑这手机确实该换了,防抖功能跟摆设似的,也不知道后续李老师找朋友要设备,能不能寄到这山窝里来。】王老师心里的小嘀咕,像羽毛似的飘进笑笑脑海,让她忍不住憋笑。
"哟,我们王老师这是要改行当导演了?"李老师做完最后一组平板支撑,利落地起身,带着一身热气走过来,"让我也看看,什么画面能把我们系花都惊艳到了。"他凑过来看手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这镜头晃得也太厉害了,阿依递茶叶那下明明很有感觉,愣是没拍清楚。回头得跟户外品牌的朋友说,要个轻便的稳定器,孩子能轻松拿动的那种,不然再好的设备,孩子用着费劲也白搭。】
王老师轻轻白了他一眼:"李老师这话说的,好像我们学艺术的就不懂镜头似的。当年在影视学院蹭课的时候,某些体育生还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呢。"
李老师也不恼,反而笑了:"那是,我们体育生实在,不像某些艺术生,拍个茶叶还要讲究'韵味'。"他拿起笑笑那个晃悠悠的手机支架,"看看,设备不行再讲究也没用。我这有几个户外品牌的朋友,回头帮你们弄点专业的来——就是得等半个月,咱村只有每月1、15号有供销社的车去镇上取件。"
"那就先谢谢李老师了。"王老师微微一笑,语气却带着调侃,"不过设备再好,也得看谁用。别到时候某些人拿着顶级设备,拍出来的还是运动员视角,满屏都是跑跳的后脑勺。"
"哎哟喂,"李老师夸张地摆手,"我们王老师这是要开战啊?行,到时候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运动摄影的美学——保证把孩子们拍得跟小运动员似的,活力满满!"
看着两人斗嘴,笑笑忍不住笑了:"好了好了,你俩别争了。所以王老师,你是真的懂拍摄?"
王老师优雅地撩了下头发,语气依然温柔,却带着藏不住的小得意:"当年跟着导演系的同学拍过几部短片,不小心还拿了个最佳摄影。怎么,张老师有兴趣?"
三人一拍即合,微电影计划立即升级。
王老师的"艺术素养课"成了孩子们的最新期待。她教课的方式很特别,总是用最温柔的语气说着最专业的话。"小军娃,"她轻轻拉着男孩的手,"如果你是想让大家看到整个茶园,就像这样——"她优雅地展开双臂,"如果我们只想看这片茶叶上的露珠呢?"她的手指轻轻收拢,做出一个聚焦的动作,【这孩子眼神亮,就是手有点抖,得慢慢教,急不得。】
李老师在一旁看着,忍不住调侃:"我们王老师这教学,跟跳舞似的,孩子们都快被你带得踮脚尖了。"
王老师头也不回,声音依然轻柔:"总比某些人教投篮动作强,孩子们拍个照还要先扎马步。"
"嘿!"李老师不服气地挽起袖子,"投篮怎么了?稳定性、协调性,这都是相通的!小军娃,来,我教你什么叫'铁手'——拍的时候胳膊别晃,跟举篮球似的稳!"
孩子们看着两个老师斗嘴,都偷偷笑起来,连最腼腆的阿依都抿着嘴,眼睛弯成了月牙。笑笑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你们一个教美感,一个教稳定,都是为咱们的微电影出力,缺一不可。"
周末去茶园拍摄时,这场"艺术与体育"的较量还在继续。王老师指导阿依拍摄炒茶的动作,阿依刚举稳手机,灶膛里的柴火"噼啪"炸了个火星,吓得她手一抖,手机晃了晃。王老师却眼睛一亮:"等等,刚才那个瞬间太好了!火星落在茶叶上,带着烟火气的灵动,比刻意拍的还自然!"【还好没让李老师打断,不然就错过这个镜头了——这就是山里拍摄的妙处,总有意外的惊喜。】
李老师在一旁插话:"手腕再稳一点,对,就像投篮前的准备动作,胳膊别绷太直,留点心劲......"
王老师轻轻瞪了他一眼:"李老师,我们这是在表现劳动的韵律美,不是教投篮——不过刚才那下,确实得谢谢你教的'留劲',不然阿依手一抖,镜头就飞了。"
"嘿,这就对了!"李老师得意地挑眉,【算你有眼光,我这体育知识可不是白学的。】
正说着,陈默巡路经过,肩上扛着柴刀,裤脚沾着泥点,看到这场面忍不住笑了:"哟,咱们云巅村这是要拍动作大片还是文艺片啊?我刚才在坡下就听见你们讨论'韵律'和'投篮',还以为走错地方了。"
王老师转头,露出一个温婉却带着锋芒的笑容:"陈队长来得正好,快来评评理。你说拍摄是该先讲究美感,还是先讲究稳定?"
陈默立刻举起双手:"别别别,你们专业人士的争论,我这个粗人可不敢掺和。我就是个巡路的,最多帮你们赶赶不听话的羊群——刚才看见几只羊往茶园里钻,我给赶回去了。"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几颗野山楂,扔给孩子们,"刚摘的,酸甜,拍累了垫垫肚子。"
李老师一把拉住他:"陈队长别跑!你来试试这个新到的稳定器(临时借的旧款),看是不是比王老师那套'韵律美'实在?"
王老师轻轻"哼"了一声,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某些人就知道实在,不懂艺术的浪漫。"
笑笑看着他们斗嘴,心里却暖暖的。她知道,这种轻松的争执背后,是大家对这件事的共同热爱——就像茶园里的老茶树,看似各有姿态,根却都扎在同一片土地里。
拍摄间隙,王老师坐在茶树下休息,李老师递过去一瓶水:"喝点水吧,系花老师。讲那么多话,嗓子都要哑了——刚才那火星的镜头,确实拍得好。"
王老师接过水,语气软了下来:"谢谢。其实你教的稳定性确实很重要,不然阿依那下肯定拍砸了。"
一天的拍摄结束,回校的路上,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王老师轻轻哼着歌,李老师一边走一边还在跟孩子们讲解如何在山路上保持稳定拍摄,"下山的时候别跑,像走平衡木似的,镜头才不会晃......"
陈默走在最后,帮笑笑拎着装满设备的布袋,小声说:"你们这组合挺有意思,一个优雅的刺猬,一个憨厚的老虎,搭配着倒挺合拍。"
笑笑笑了:"他们就是嘴上厉害,心里都很用心。对了,谢谢你刚才赶羊,不然茶园里的茶叶该被啃了。"
"顺手的事。"陈默踢开脚边的小石子,"下次拍星空,我带你们去后山的观景台,那里没遮挡,星星亮得很。"
夜晚,笑笑在整理素材时,发现王老师拍摄的镜头确实充满了艺术感——阿依炒茶时扬起的茶叶、小军娃举着相机的侧脸,都带着细腻的光影;而李老师指导的镜头则格外稳定,茶园全景拍得层次分明,连远处的山影都清晰。她把这两种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配着孩子们的笑声录音,发布了一篇新的公众号推文——《云巅村小摄影师日记:茶叶上的露珠会跳舞,镜头里的火星会发光》。
推送刚发出几分钟,手机就震动起来。是顾言的视频通话请求。
接通后,屏幕那端的他还在办公室,背景是浦东的璀璨夜景,西装外套随意搭在椅背上,领带松开了些,眼底带着疲惫。"这么晚还在加班?"笑笑轻声问。
"刚开完会,正好看到你更新。"顾言的声音带着疲惫,但眼神很温柔,"看了你们拍的素材,很专业。王老师不愧是科班出身,镜头感很好——那个火星落在茶叶上的画面,很有生命力。"他顿了顿,微微前倾:"不过笑笑,我注意到你出镜的几个镜头,脸色有点疲惫。山里温差大,记得多添件衣服。上次寄的维生素在吃吗?"
"在吃呢。"笑笑心里一暖,"你那么忙,还惦记着这个。"
"再忙也要惦记。"他语气认真,"看你公众号更新,是我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下次多放点你自己的镜头,好吗?想看看你在山里的样子。"
这时,屏幕上突然弹出苏曼的微信消息:"啊啊啊顾总在看你的公众号!他刚刚点赞了!还转发到公司群了!说要向'云巅村教育创新'学习!"
笑笑忍不住笑了:"苏曼说你在看我的公众号,还转发了。"
顾言也笑了,眼角泛起细纹:"嗯,不仅看,还让助理整理了读者反馈。大家都说你们团队很专业,就是担心孩子们在茶园拍摄的安全——李老师考虑得很周到,让孩子们穿了防滑鞋,这点很好。"
两人又聊了几句,直到顾言的助理进来提醒下一个会议。挂断前,顾言轻声说:"笑笑,你做得很好。等我忙完这个并购案,就去看你——把你上次说的野山楂也尝尝。"
结束通话后,笑笑心里暖暖的。她点开公众号后台,果然看到顾言的账号不仅点了赞,还打赏了一个可观的金额。在最新推送下,他的留言很简单:"为云巅村的教育创新喝彩。"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另一个熟悉的头像——沈哲。他不仅点了赞,还留了一段评论:"从孩子们的眼神里看到了光,从老师们的付出里看到了教育的本质。特别欣赏王老师将艺术融入教学的方式,我们机构最近在做乡村艺术教育调研,或许可以提供些课程资源参考。"
笑笑点开沈哲的主页,发现他几乎每篇推送都点了赞,偶尔还会分享一些乡村教育类的文章。她想起今早收到的一个包裹,里面是几本最新的《乡村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寄件人写着"沈",附言"供云巅村教学参考"。她心里了然,原来沈老师是为了调研提供资源,而非单纯个人关心——【这样也好,多一份资源,孩子们就能多学一点。】
"笑笑,还没睡啊?"王老师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半块荞麦饼,"厨房温着的,你肯定没吃晚饭。"看到她对着手机发呆,凑过来一看就笑了:"哟,顾总这是千里送温暖呢。不过......"她指了指沈哲的评论,"这位沈老师也很用心啊,还提了课程资源,正好能补补咱们艺术课的短板。"
笑笑连忙收起手机,接过荞麦饼:"嗯,我刚还在想,要是有艺术课资源就好了。对了,李老师呢?"
"在操场上测试那个旧稳定器呢,说要琢磨出最适合孩子的角度。"王老师无奈地笑了,"你看他,嘴上跟我争,心里比谁都上心。"说完,她朝窗外喊:"李老师,别测了!进来吃点东西,明天再测!"
窗外,李老师的声音传来:"马上就好!你们先吃,我再试最后一次!"
笑笑咬了一口荞麦饼,温热的口感裹着麦香,心里也暖暖的。她给顾言发了条消息:"看到你的留言了,谢谢。别忙太晚,记得吃晚饭。"几乎同时,顾言回复:"你也是,早点休息。ps:下次直播,记得把我送你的那条丝巾系上,山里风大,别吹感冒了。"
看着这条消息,笑笑不自觉地摸了摸床头柜上的丝巾——那是顾言送她的毕业礼物,天蓝色的,像云巅村的天空。
远处,陈默巡逻的手电光在山路上闪烁,像一颗移动的星;王老师和李老师的说笑声从隔壁传来,混着窗外的虫鸣;手机屏幕上,还留着远方朋友的牵挂。
这一刻,笑笑觉得,无论是身边并肩的伙伴,还是远方温柔的牵挂,都是这条支教路上最温暖的微光。而这些微光汇聚在一起,便照亮了整个云巅村的夜晚,也照亮了她前行的路。她要做的,就是继续记录下去,把每一份温暖、每一次成长,都写进属于云巅村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