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冬夜海鸥:我们的春天未曾到来 > 第61章 渡针

冬夜海鸥:我们的春天未曾到来 第61章 渡针

作者:林晦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2:46:53 来源:文学城

她的目光越过娃娃,看见小军靠着门框坐在地上,头歪向一边,睡得正沉。妈妈的旧针线篮就摊在他的膝上,剪刀、线团、顶针都安静地陪着他。他眉头即使在睡梦中也没有完全舒展,仿佛连梦境里都在为什么事情担忧。右手食指上,旧的布条被血和药渍染得斑驳,外面又潦草地缠上了新的,在白蒙蒙的晨光里,像个不屈不挠的勋章,刺痛了小榆儿的眼。

他为什么不生气呢?

这个念头毫无预兆地撞进小榆儿心里,带着千斤的重量。她想起自己之前把炸糕推开时,他默默捡起来自己吃掉的样子;想起她用肩膀撞他时,他只是踉跄一下,然后把头垂得更低;想起每一个她故意不跟他说话、狠狠瞪他的白天,他都像一块真正的石头,沉默地承受着,连一丝不满的火花都没有。

她对他那么坏,比那些抢她书包的坏孩子还要坏。可那些坏孩子欺负她时,哥哥会像豹子一样冲上去拼命。而她这个“更坏”的妹妹,却得到了他彻夜的守护和这完美如初的娃娃。

是因为……他偷过我的娃娃,所以觉得亏欠我吗?小榆儿下意识地想用这个旧理由来解释,可心里有个声音立刻小声反驳:不是的。如果只是亏欠,他不会在雪地里那样不要命地保护她,不会在她发烧时急得眼圈发红,更不会……不会在她喊着“妈妈”的时候,用那么笨拙的方式回应她“哥在”。

那到底是为什么?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他伤痕累累的手指上,落在他即使在睡梦中也透着疲惫的脸上。一个模糊而惊人的想法,像破开乌云的阳光,缓缓照进她的心里——

也许,他不是不生气,而是……舍不得对她生气。

就像她曾经舍不得妈妈留下的最后一点气息,拼命闻着娃娃身上的味道一样。哥哥他,是不是也把她当成了舍不得放开的东西?所以即使被她推开、被她误解、被她用最伤人的话刺伤,他也只是默默地看着她,然后转过身,用更努力地修补东西、更拼命地保护她这种方式,笨拙地告诉她:你看,我还在,我不会走。

他不是一块没有感觉的石头,他只是把所有的情绪,都变成了行动。委屈变成了更深的沉默,难过变成了更细致的修补,而想要靠近她的心意,则变成了风雪里的冲锋和深夜不灭的灯火。

小榆儿轻轻抱起娃娃,将脸深深埋进它的怀里。那一刻,她闻到的,是熟悉的妈妈留下的阳光与皂角味,混合着一丝淡淡的、来自小军伤口的血腥气,还有雪后清冽的空气味道……这复杂的气息,仿佛就是他复杂的心意。泪水瞬间涌出,模糊了她的视线。但这一次,不再是委屈和愤怒的泪水,而是如同春水破冰般,充满了释然、愧疚和一种崭新情感的热流。那是一种迟来的、巨大的理解带来的震撼和心疼。

她悄悄滑下炕,拿起自己那床带着体温的小被子,走到他身边。她看着他熟睡的脸,比自己第一次见到他时好像瘦了一些,也黑了一些。她小心翼翼地、将被子盖在他蜷缩的身上,动作轻得不能再轻,仿佛怕惊扰了一个用沉默筑成的、过于珍贵的梦。

从那一刻起,“石头哥哥”这个称呼,才真正在小榆儿心里深深地落了户,扎下了再也无法拔除的根。她终于懂得,他不是不生气,是他给她的爱,厚重到足以淹没所有本应产生的委屈和愤怒。他守护的,是她,和所有与她有关的、脆弱而珍贵的世界。

渐渐地,小榆儿发现了一个秘密。她发现哥哥的手仿佛有一种魔力,那些破了的、旧了的东西,只要经过他的手,就能变得完整,甚至比原来更妥帖。她不再仅仅满足于抱着娃娃,而是开始喜欢搬个小凳子坐在他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着。看他如何将混乱的线理得顺滑,看他如何让锋利的针尖在指间驯服地穿梭,看那些歪斜的、撕裂的痕迹,如何在他专注的呼吸声里,一点点消失,变成布料上一道道平整温顺的纹路。她看着邻居们拿着东西来找他时,那带着点不好意思、又充满信任的神情,一种奇异的、与有荣焉的感觉,悄悄在她心里滋生。

院里的树叶子落尽的时候,光秃秃的枝桠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勾勒出细密的网。小军发现自己多了个说不上习惯的习惯。邻居们不再只是隔着墙头喊姥姥借东西,而是会直接走到他跟前,手里拿着些什么,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

"小军啊,你看这小子皮得,新棉裤就给摔裂了道口子,能帮着拾掇一下不?"

"军娃,这衫子胳肢窝开线了,你婶我眼花穿不上针……"

起初,他总是先抬头看一眼姥姥。姥姥会微微点头,那眼神像是说:"试试看,不碍事。"他便放下手里的活计,在围裙上擦擦手,默默接过来。那感觉很奇怪,以前他修补东西,是因为它们破了,需要被修补,像是一种责任。现在,这种感觉里掺进了一点别的东西——一种被需要、被托付的微沉的分量。每一次接过破损的衣物,他都觉得手里捧着的不仅是要修补的东西,更是邻居们小心翼翼的信任。

王磊妈妈那次之后,送来的东西渐渐不一样了。不再是破旧的日常衣物,有时会是料子很挺括、带着一股樟木箱子味道的大衣,有时是袖口磨得极薄、但织法很精细的羊毛衫。这些料子在他指尖的感觉截然不同——呢子料厚重挺括,针扎进去需要更大的力道;丝绸顺滑得几乎抓不住,每一针都要屏住呼吸;羊毛衫富有弹性,下针时要预留伸缩的余地。针扎进去的阻力,线穿过的顺滑度,都要求他拿出十二分的精神。

夜深人静时,煤油灯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对着这些陌生的布料反复练习,针脚拆了又缝,缝了又拆。有时针尖会扎到手指,他就把渗出的血珠抿掉,继续下一针。渐渐地,他的手指记住了每一种布料的脾气:呢子要顺着纹理走针,丝绸要用最细的针斜着穿刺,羊毛衫要顺着织法的走向。当针尖终于能在各种布料间游刃有余地穿梭时,他的嘴角会不自觉地扬起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

最让他感到踏实的是,每完成一件修补,他都会就着灯光仔细检查。手指轻轻抚过缝合处,确认针脚平整得摸不出一丝凸起,布料对接得天衣无缝。这时,一种极淡的满足感就会在心底悄悄漾开——那是被需要的感觉在生根发芽。

他发现自己开始享受这种挑战。夜里,万籁俱寂,就着那盏昏黄的煤油灯,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针线和布料。他会先从针线篮里找出相似的碎布头,在膝盖上铺开,一针一针地反复练习。针尖穿透不同布料时发出的声响各不相同——棉布是"噗"的轻响,呢料是"嗞"的摩擦,丝绸则是几乎听不见的滑行。线被轻轻拉紧时那种恰到好处的张力,通过指尖传到心里,让他异常平静。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用蛮力、把伤口越缝越难看的笨拙男孩了。现在他的手指像是有了自己的主意:知道该从哪里下针最隐蔽,懂得如何把线头藏进布料的纹理里,让针脚顺从布料的走向,仿佛它们天生就该长在那里。每完成一件修补,他都会就着跳动的灯光仔细检查,手指轻轻抚过缝合的地方,确认平整得摸不出一丝凸起。这时,一种极淡的满足感就会在心底漫开,像是冬日里呵出的一口白气,虽不热烈,却真实存在。

偶尔,送还东西时,人家会硬塞过来一张皱巴巴的毛票,或是几颗用漂亮糖纸包着的水果糖。他总是下意识地后退半步,手藏在身后,像是被什么烫着似的。那些带着体温的毛票,那些在阳光下会反光的糖纸,都让他不知所措。最后还是姥姥替他收下,温和地道着谢:"孩子手笨,没给您补坏就知足了。"

等邻居走了,姥姥会把那些水果糖都放进他的掌心。糖纸窸窣作响,散发着甜香。他一颗也舍不得吃,全都给了小榆儿。看着妹妹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眼睛因为期待而亮晶晶的,小嘴被糖块撑得鼓鼓的,还含糊不清地说"好甜",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就在他心里又实实在在地添了一分。这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温暖的重量,让他走起路来,脚步都踏实了几分。

他依旧沉默,但在这沉默里,某种东西正在破土。他还没意识到,这双能安抚布料伤痕的手,正悄悄为他缝补着一个更大、更未知的世界的一角。直到那天,一位生面孔的客人循着邻里间的夸赞找来,却并非为了修补衣物。她放下一个用锦缎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狭长木盒,打开盒盖,里面是一幅颜色暗沉、撕裂成两半的古老刺绣。她看着小军,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怀疑与最后一搏的期望,轻声问:“孩子,他们说你能让破掉的东西‘活’过来……这个,你能试试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