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小甜铺 > 第17章 在下卢七

大唐小甜铺 第17章 在下卢七

作者:林迟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2:21:44 来源:文学城

“想什么呢?魂不守舍的。”崔棠伸手在穆云眼前晃了晃。

她举着一杯饮子在他面前好一会儿了,穆云却一直在走神。崔棠眨巴眨巴眼睛,期待地看着他:“犒劳你抓了鱼,给你尝尝阿娘新做的杏仁露,里头还加了核桃呢!”

这杏仁核桃露,如今像醉仙楼这类大酒楼里也有售卖,算是个精细的饮子。看着工序并不复杂,不过是先将杏仁和核桃浸泡后用石磨研磨成浆,再用细麻布滤去渣滓,在陶罐中加热煮沸。最后根据口味,或调入崖蜜或加入蔗糖。

若是可以在市井售卖,只要价格有优势,就算工艺稍微差些,也应当很有市场。

穆云拿过杯子抿了一口,眉头却皱了起来。

“不好喝吗?不应该呀,”崔棠见他这模样,自己也拿过另一杯“咕咚咕咚”喝了两口。

嗯……这味道是还行,就是咽下去的时候着实有些拉嗓子。

“咳咳咳——阿娘这个杏仁露是不是要再滤几遭?”崔棠回头问道。

贺梅娘其实也正在为这事发愁:“这麻布孔眼大,滤了几回都不够细。而且大石磨磨出来糙得很,浆汁就不醇厚,喝着也有些寡淡。”

“或许多叠几层麻布可以滤得细一些?”穆云斟酌着道,“其实若真要细还得用丝。”

崔棠被这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儿气笑了:“穆小郎君怕是不知晓,这丝绸绫罗满县城都没几个人用得起呢!”

穆云一噎,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粗葛衣,闭上了嘴。

崔棠叹了口气,都说大唐盛世,其实平民哪朝哪代都过得一样辛苦,能够温饱就算极好的世道了。

这丝绸在这个时代极为昂贵,甚至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也只有那些长安贵族或是豪富才能日常穿。一般的富户也只是在婚嫁这种重大场合,偶尔添置几件。像后世平民用的棉布,此时都还未出现,不然用来做滤布也是极好的。

她拿起那麻布,手指搓了搓,“不如多用几层,三层——不,六层,阿娘你用六层麻布再滤一滤试试!明儿阿耶不就来了嘛,请他再看看那石磨又没有法子再改改。”

“行,照你说的办!”

这回滤完的液体倒是细腻了很多,勉强可入口了。

但勉强可不是崔棠推出新品的标准,棠记如今招牌不少,倒不缺这一个杏仁露,“这个先不上吧,看看我们订得干货另外能做些什么。”

贺梅娘有一点失望,但她也理解崔棠的想法,“你先别愁,阿娘还做了个吃食,一会儿用完晚食就能吃了。”

自家母亲的本事,崔棠还是很信得过的,果然三人吃完晚食,贺梅娘就端上了一盘软软糯糯的团子。

“阿娘,这是玉露团!”崔棠惊喜地喊道。

她最喜欢这种糯叽叽的吃食了,刚穿来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偶尔可以买来尝一尝解馋,但也卖得贵得很。外面是糯米粉揉成的团子,内里是豆沙馅,有的还会在外头裹一层椰丝或糖霜。

贺梅娘颇有些骄傲,“那杏仁滤渣煮沸做饮子有些糙,但做糯米团子确实口感刚刚好。”

穆云一口一个糯米团子,嘴里嘟嘟囔囔地,“贺姨这个团子做的甚好,比长安西市的浮香阁有过之无不及。”

“哈哈……哪就有这么好了。”贺梅娘嘴上说着谦虚的话,心底确实很是受用。

崔棠也吃的见牙不见眼:这加了杏酪的糯米团子吃起来多了分清爽,里头的枣泥馅滋味也是极好。

想到后世那些各式各样的糯米团子,崔棠眼睛发光,“阿娘,这糯米团子可以多做几个口味,比如核桃馅、芝麻馅,外头可以是不同颜色,绿的掺艾汁,黄的掺粟米粉……这东西方便装盒,以后卖得好的话,可以单独做一个礼盒。”

贺梅娘自是无有不应的。

果然不出崔棠所料,这不同口味的玉露团第二日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虽然别家也有卖玉露团的,但口味不如棠记丰富,价格也比棠记贵上几文。

为怕客人噎着,崔棠还附赠一小杯杏仁甘枣饮。这杏仁干枣饮与杏仁露不同,只需要加入红枣、陈皮文火煎一会儿,加入崖蜜就能喝。十分便宜大碗,做起来也方便。

“走过路过看一看嘞!棠记新品五色玉露团,还送甜丝丝的饮子喝嘞!”陈大虎举着咬剩半块的杏酪玉露团当活招牌。

这陈大虎不止能说会道,吃起东西来表情也很是夸张,白饭都能吃的如痴如醉,崔棠称之为古代版吃播。

“阿翁阿婆尝尝新出的攒盒?”脆生生冒出个小脑瓜,一个**岁的小丫头抱着竹匾,脑袋上两个小揪揪一跳一跳的。

崔棠看着她总有种压榨童工的负罪感:这是陈大虎的妹子妙儿,因在家无人照看,陈大虎特央了崔棠做工时带上妹子。这小女孩乖巧的紧,常常主动帮手干活,于是棠记也管了她两顿饭。

“小矮瓜,接着——”穆云“啪”地飞了碟剥好的核桃仁到柜台上,“再揪头发当心成小秃子!”

要说气人还是穆二在行,专戳她痛脚。崔棠踮脚去够柜台顶的糖罐,对比穆云之前轻松就能拿到,不由气结。想她前世十二岁早蹿到母亲耳际,哪像如今矮得活似个糯米团子。好在江南娘子多娇小,偏这穆二跟春笋似的天天拔节!

崔棠抬头瞪他一眼,恶狠狠地挤出一句“多谢”。还是得对他好些,毕竟也算是店里的“代言人”了。穆云近来美黑膏越用越少,肤色因活干的多,倒没之前白的那么突出了。穿一身粗布衣服依然剑眉星目,倒把来店里的一众小娘子们看得脸红。

穆云被看得一脸莫名其妙,撇撇嘴又回里间继续砸核桃去了。

“崔小娘子——”一个穿着葛布道袍、蹬十方履的老翁拄着竹杖晃进门来,腰间葫芦随着步子叮咚响,老丈眯眼笑得满脸褶子开花,“听闻又琢磨出什么神仙吃食了?”

自打棠记开张,这位老道士着便雷打不动来“试新”,什么甜吃什么,回回吃完还打包一份带走,算是个很慷慨的常客了。

崔棠忙用襻膊系起衣袖,从柜子里端出攒盒:“正等着您老品鉴呢!新做的五色玉露团,当心粘牙。”她特意把竹签往老翁手边推了推。

“放心吧!小老儿牙口好着呢。”老道士呵呵直笑。

门帘“哗啦”乱响,铺子里突然撞进个青衫少年,肩上麻袋还沾着新鲜泥点。

崔棠正给老道士倒饮子,听到声音有些耳熟,一抬头——这不是那个向她低价买山茱萸的人嘛!

那人也明显认出了她,他把麻袋往地上一墩:“我说小娘子,不是说给我送山茱萸,怎么再也没音讯了?”

崔棠挑眉打量他,假装才认出来,“哟,上回说好的山茱萸价,可比陈记干货铺低三成呢——”

“猢狲崽子!”

老道士的拐杖精准命中那人小腿肚子,“你还叨叨啥呢?定是你坑蒙拐骗人家崔小娘子,还不给我赔礼道歉!”

那人揉着小腿苦哈哈地作揖,“是在下唐突,这袋新挖的茯苓权当赔礼。”

崔棠嘴角抽了抽,她本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再说她也放了人家鸽子,既然对方给了台阶,她也大度地表示,“无妨无妨,不打不相识嘛!这位——”

“在下卢七。”

“哦。这位卢郎君,这是小店新出的玉露团您也尝尝。”崔棠摸出个荷叶包拍他手上。

卢七咬了口团子眼睛骤亮,真诚地评价道:“比师父搓的丸子好吃多了!”

“小兔崽子,那是药丸子你当糖吃呢?”老道士咆哮起来。

崔棠望着这斗嘴的师徒俩直扶额,道骨仙风的老道士其实是个嗜甜如命的暴躁大夫,温润如玉的面善郎君实则是个讨打的调皮小子。

“闹腾什么呢?”穆云掀帘出来时手里还拿着个核桃。

崔棠张了张嘴还没出声,卢七猛地蹦了起来奔过去,“谢——”

穆云一巴掌捂住卢七的嘴,拼命使眼色,直到卢七示意自己懂了才放开。

卢七大喘一口气问他:“你怎么在这里?”

崔棠眉毛挑得老高:好家伙,这俩还是旧相识呢!

天井里树影婆娑,灶间传来“咕噜咕噜”陶罐煮饮子的声音。院子里的贺梅娘和崔弘早被崔棠拉去了前边。

卢七跷着腿转银针,“没想到谢三郎放着好好世家公子不做,还有这做跑堂的癖好。”

“某是穆云,”穆云神色严肃地纠正他,又轻笑道:“你堂堂范阳卢氏嫡子,不也整日跟着神医东奔西跑做仆从。”

“卢氏那么多嫡子,少一个卢七郎没什么打紧,还少了个人分财产呢!”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世家大族虽好,却不是人人都甘愿做提线木偶的。这也是两人自八岁上打了一架后,就一见如故成了好友的原因。

“说正经的,”卢七突然敛了笑,银针在指间泛着冷光,“月前师父在西山山坳捡到个跳崖的。”他用针尖在案上勾出个人形,“浑身筋骨断了七成,泡了一个月药浴才缓过来。”

卢七瞥见他指节发白,叹气道:“本是摔得脑子也不甚清明了,前日那人突然记起些往事来。某这才发现,这人瞧着眼熟原是我见过的——就是你那跟班穆青!”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某便去信长安想与你说这事,没想到你竟是在安吉。也是,穆青在此你又怎会在长安。”

穆云手中茶盏“咔”地裂了条缝,就要起身往外走,“快带我去见他!”

卢煜闪身拦住去路,有些欲言又止,“他现下恢复地不错,你知道我师父的医术的,但……”

“等等!”穆云突然正色道,“你往长安去了信?信里写了些什么?”

“也没什么,”卢七不觉有异,“就是告诉你救了穆青这事。”看穆云神情严肃不由心里惴惴,“怎么,出什么事了?”

穆云摩挲着茶盏:“是那位夫人派的人。”喉结滚了滚,“穆青为护我……只好让那些狗腿子以为坠崖的是我。”

“哐当——”卢七惊得站起来带翻了胡床,“那我往长安送的信!”他揪着蹀躞带就要往外冲。

“迟了……”

穆云起身拦住他,苦笑道:“起初是为了找穆青才留在这里,这些日子也没见过那些人,本以为可以多消停一阵。但你这信既送了,他们迟早要起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