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从零开始当山神 > 第17章 第 17 章

从零开始当山神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一梦九州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2 01:14:42 来源:文学城

时光流转,在赵小苗的带领下,下河村村民齐心协力,巫山山神庙终于落成。

庙宇虽不算宏伟,却也是青瓦白墙,整洁肃穆。庙内只设一座神龛,供奉的自然是巫山神女瑶姬的金身塑像,慈眉善目,宝相庄严。

——为了建造这座神庙,赵小苗把自己全部身家都搭上去了!虽然村民们也有出力出资,但和赵小苗比起来就差远了!也是因此,下河村人才发现这个挺过了疫病的老妇人竟然这么有钱!这么有钱,为啥要住下河村呢……

这时,突然有人想到,赵小苗可不是土生土长的下河村人,她是三十年前从村外迁徙而来的人,她原先的名字好像也不叫赵小苗,叫啥来着早没人记得了,只记得她到下河村的时候瘦骨嶙峋地,但就算这样,那张脸也依旧美的惊人……

不过看着现在佝偻着腰尽显老态的老人,村民们只是心里嘀咕嘀咕罢了。毕竟,如今举头三尺真有神明,有些恶念是想都不敢想啊!

而神庙既成,需有专人打理香火,赵小苗提议由自己的外孙女阿兰担任庙祝。

阿兰命苦,天生不能言语,父母与幼弟又皆亡于瘟疫,如今唯与外婆相依为命。听闻此议,阿兰惊得睁大了眼睛。

村民们更是哗然,纷纷劝阻:

“阿兰咋能当庙祝?她是个哑巴啊!”

“就是!她才十四岁,哪懂得伺候神明?这庙俺们也出了力,庙祝怎能由您一人定?”

“阿兰模样好,寻个好人家比守庙强多了!”

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阿兰默默垂下了头。赵小苗始终沉默,待声浪稍平,才缓缓开口:“既然众意难调,不如我们各推举几人,由娘娘神明定夺。”

众人一时噤声,半晌才有人讪讪道:“这种小事情,还要闹到娘娘面前?”

赵小苗目光扫过众人:“那便抽签吧。准备三支签,两短一长,抽中长者,即为庙祝。”

最终,在众人的注视下,年仅十四岁的阿兰,抽中了那支决定命运的长签。

——祝媱也知晓庙祝人选的风波。

那段时间,赵小苗日夜虔诚祈祷:“求娘娘保佑,让阿兰有个安稳的归宿……” 其心之切,其情之真,祝媱皆感受分明。她本已打算在适当时候略施影响,毕竟神庙落成,她受益匪浅,自然也愿意帮帮为建庙出了大力气的赵小苗。

然而,没曾想赵小苗凭借智慧,一番巧妙周旋,竟让阿兰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庙祝,全然无需她这位神女暗中插手。

而当祝媱真正看见阿兰时,她才恍然明白了赵小苗那看似固执坚持背后的深意。

只见那少女跪坐在蒲团上擦拭供桌,身形纤细,抬起头时——饶是祝媱见惯了山中灵秀,也不由得在心中暗赞一声:好一个灵透的人物!

阿兰生得一双清澈的杏眼,眼波流转间,既有不谙世事的天真,又隐隐透出一股山野孕育的、未经雕琢的野性。肌肤白皙,更衬得唇不点而朱。她动作轻灵,宛若林间雀鸟,安静时似一幅绝美的画,微一动弹,便鲜活起来,仿佛整个庙宇都因她的存在而增添了生气。

在这穷乡僻壤,拥有这般惊人的美貌,对于一个无父无母、无法言语的孤女而言,绝非幸事。赵小苗正是深谙此点,才不惜一切,也要为外孙女谋求庙祝这个身份——神庙之内,神明座下,便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庙祝的身份,足以让许多觊觎的目光有所忌惮,为阿兰提供一个相对清净、受庇护的安身之所。

“师父?”李莲轻声开口,打断了祝媱的思绪。她顺着师父的视线望去,目光落在正细心擦拭香案的阿兰身上。

如今的李莲已非不谙世事的少女,加之母亲常在身边提点,她自然明白赵小苗执意让阿兰担任庙祝的深意。

看着阿兰灵秀的身影,李莲心中一动,转向祝媱道:“师父,阿兰天资聪颖,心思纯净。若是她能一同学习草木知识,领悟的速度定然远胜于我。”她顿了顿,语气带着试探与期盼:“所以师父……您是否同意我的提议?”

祝媱收回目光,看向身旁目光灼灼的弟子,自然明白她所指为何。她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带着肯定:“既然你心中已有成算,那便依计而行吧。”

师徒二人此刻商议的,正是关乎传道大业的关键一步。此事源于李莲不久前的青柳县之行。那日,她本为寻访识字夫子而去,在县城里,她跑过很多地方,包括但不限于药铺和学堂。

归来后,她独坐沉思:若仅凭自己一人埋头苦学文字,何时才能将师父所授的浩瀚知识整理成册,传于世人?纵然是上古的华胥氏,亦非凭一己之力识尽草木,而是汇聚众人之智,刻碑流传。反观自身,在巫山潜心修习半月,真正能烂熟于心的草木特性,不过寥寥。若想达成师父“辨识十二万九千六百五十七种草木,并熟记其十二分之一”的出师要求,单打独斗,何其艰难?

深思熟虑后,一个崭新的念头在她心中清晰起来:师父怀有慈悲之心,愿将草木知识普惠众生。既然这样,我何不一边学习一边传道呢?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但李莲希望得到师父的认可,她将自己的想法坦诚地告诉了师父,然后等待师父的回答。

而祝媱,自然是认同的!

事实上,第一次当神的祝媱,内心时常会有种一种微妙的拉扯。一方面,她努力维持着神祇应有的高深莫测与超然物外,时刻提醒自己言谈举止要淡然,要有格调。可另一方面,一个更真实的声音在她心底叫嚣:我都已经是神了,难道还不能随心所欲一点吗?何必总端着架子?

当李莲提出要去县城学习文字时,祝媱几乎是恍然大悟,如同被点醒了某个沉睡的记忆!她脱离校园多年,竟险些忘了知识传播最高效的途径是什么——那便是满足人的切实需求!

她可是从千军万马的高考中杀入985名校,在职场上也从未停止过学习提升的人啊!她太清楚了,人在什么时候会对知识产生最强烈的渴求?绝不是被动灌输之时,而是当人明确意识到这些知识能解决自身困境、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之际!

李莲提出的“边学边传道”的思路,恰恰暗合了这一点。将草木知识与治病救人、改善生计紧密联系起来,让人们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动力,这远比空泛地宣扬神迹要高明得多,也持久得多。

于是,祝媱压下心中那份“本神早就该想到”的微妙尴尬,维持着淡然的姿态,给予了李莲肯定的答复。她看着弟子眼中闪烁的、因得到认可而愈发坚定的光芒,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股期盼。

但想法虽好,实践起来却步步维艰。

李莲构思的“巫山学堂”计划,首先便卡在了最基础的人选问题上。

她设想能像城里夫子开学堂那般,招收一批学生来巫山系统学习草木知识。可巫山在哪里?在层峦叠嶂的深山腹地!寻常人连进山都需鼓起勇气,又有谁会愿意长途跋涉,深入这莽莽山林,只为学习一些听起来虚无缥缈的“草木要义”呢?

李莲不甘心,连续三日前往青柳县,在集市、街巷向人宣讲,言明自己是奉巫山娘娘法旨,向人间传授辨识草药、治病救人的知识。然而,任凭她说得口干舌燥,换来的多是怀疑的目光、不以为然的摇头,甚至几声嗤笑——“巫山娘娘?哪个山旮旯的小神?”“小姑娘,莫要胡言乱语了。”

无奈之下,她只得拖着疲惫的身躯翻山越岭返回下河村。路上,她冷静下来思考失败的原因,渐渐明白了关键:对于青柳县的人而言,“巫山神女”这个名字陌生得很,既无显赫庙宇,又无广为流传的神迹故事,凭什么让人相信并追随?人们只会当她是个宣扬乡野小神的疯癫女子。

李莲意识到,要想让外界接受,必先让巫山娘娘的声名传播出去。她立刻行动起来,挨家挨户召集村民,希望大家在去青柳县赶集、走亲访友时,能有意无意地提及巫山娘娘的恩泽与灵验。

然而,她也深知其中的难度。对于亲身经历过瘟疫被神迹拯救的下河村人来说,信仰巫山娘娘是发自肺腑、自然而然的事。可对于那些从未见过神迹的外乡人,巫山神女恐怕与千百个流传在乡野传说中的无名小神并无区别。世人皆言举头三尺有神明,可谁又真正见过神明显灵?让人轻易改信,谈何容易。

这日傍晚,李莲站在村口的晒谷场上,面前是闻讯聚集而来的乡亲们。她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诚恳地说道:“各位叔伯婶娘,咱们都受过娘娘天大的恩惠。如今我想将娘娘的慈悲传给更多人,让外界也知道咱们巫山娘娘的威名,可在外头,娘娘的名声还不响亮。今日请大家来,就是想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什么好法子,能让娘娘的圣名,更快地传扬出去?”

谷场上顿时议论开来,村民们七嘴八舌,有的提议去县里唱傩戏宣扬神迹,有的说可以免费施舍些符水,还有的说干脆把庙会办热闹些吸引外人……李莲认真听着,心中期盼着能从中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