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春将阑 > 第4章 美人计(三)

春将阑 第4章 美人计(三)

作者:清欢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6-05 00:29:36 来源:文学城

难得听回后宫艳史,刘昭仪不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时年十四。其一早卒。后有姿媚,偏见爱幸。”

……

北魏朝堂中冯太后大权独揽,后宫里其侄女冯氏独宠六宫,然好景不长,冯氏因患病之故,被姑母冯太后遣出宫为尼。

冯氏走后,她的一位姐妹入宫取代了她,并在冯太后的要求下被册立为皇后。

几年后,冯氏病愈,被接回宫并封为左昭仪,宠冠六宫。

冯氏娇妒,不念姐妹情,自以年长且入过宫廷,因此怠慢皇后,并进谗言百般构陷,致使皇后被废,只得出家为尼。

在冯氏被册立为皇后的那年,孝文帝率兵南征。深宫寂寥,冯氏不愿独守空房,便与宫中执事高菩萨私通,开始只是暗中行事,其后竟明目张胆。因她执掌中宫威权甚重,故而无人敢揭穿……

刘昭仪越听越兴奋,想借此事试探崔灵蕴的底线,便故意发问,和女师一唱一和,不遗余力地贬斥恶毒荒淫、愚蠢自私、失德失行的冯幽后。

待女师讲到冯幽后逼迫新寡的彭城公主改嫁其弟,导致公主带童仆连夜出奔,找到孝文帝告发她蓄养男宠秽乱宫闱时,刘昭仪不禁抚掌称快,对公主的果敢和魄力大加赞扬。

兰陵殿常夫人有所感触,也连声附和。

三年前崔灵蕴入宫,她一手抱大的公主弃她而去,整日里围着阿姨转,与之同吃同住同行同止,常夫人每每想起都心有余悸。

女师继续道:“帝乃明君,自不会信公主一面之词,遂将公主等人暂匿,继续征战。冯后知事败,惶恐忧惧,和其母亲商议用巫蛊术诅咒孝文帝,想在他驾崩后效仿姑母文明太后临朝。她们假借祈福之名,暗行巫术,日夜祈祷……”

“孝文帝病重,真与巫术有关吗?”刘昭仪不假思索道。

其他妃嫔也都好奇,竖起耳朵听女师讲解。

崔灵蕴脸色微变,沉声打断道:“巫蛊之术,历朝历代都是大忌,岂可当堂议论?”

女师慌忙请罪,刘昭仪也吓了一跳。

“昭仪勿再打断,就请女师继续讲吧,后来如何了?”崔灵蕴道。

冯后最终事败,因罪失宠,但因文明太后之故并未被废,妃嫔们依旧要奉之如法,只是太子无需再朝谒。

孝文帝病重,遗诏赐死冯氏,葬以皇后之礼。遗诏下达时,冯氏不愿受死,被强灌毒药。死后谥为“幽皇后”,葬入长陵。

女师究竟是想以此规劝,还是借机暗讽,外人不得而知。

**

掌灯时分,姜兰雪来到后殿,见崔灵蕴支着额头,正掩卷沉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她行过礼后忿忿道。

“你们为何个个义愤填膺?”崔灵蕴瞥她一眼,淡淡道:“我倒觉得挺有意思,今日获益良多。”

姜兰雪诧异道:“她们在指桑骂槐,你不觉得耻辱吗?”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崔灵蕴道:“你们该反省了。”

姜兰雪满面羞愧,声气顿低,“增成殿那边,已经打通关系了。我是没想到,几个低阶嫔妃竟都是老滑头。初时过于大意,这才耽误了功夫。”

增成殿与凤凰殿一前一后,中间仅隔一座花园,月明之夜于阁楼眺望,园中一切尽收眼底。

“无妨,吃一堑长一智嘛!”崔灵蕴打趣道。

姜兰雪比她年长,以往没少受她调侃,难得扳回一局,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那……凤凰殿呢?”姜兰雪自知理亏,也不敢顶嘴,闷声问道。

“我自有安排。”崔灵蕴懒懒地欠身,作势欲起,姜兰雪忙伸手扶住,好奇道:“刘昭仪严防死守,凤凰殿水泼不进,你如何渗透的?”

崔灵蕴款款踱下玉阶,含笑道:“万事开头难,你才进宫,难免两眼一抹黑。可我在后宫住了快三年,她们与我而言,就和左邻右舍差不多。”

姜兰雪顿觉沮丧,“你在宫里那些年,都学什么呀?”

“规矩礼仪、诗书舞乐、女红中馈,还有就是在妯娌众多的后宅如何生存。阿姊想将我培养为大家妇——”她微微一顿,低声道:“其实我一直很纳闷,裴家阿兄就算出仕也是个小官,我和庆娘情同姐妹,阿婶待我如亲女,后宅并无龃龉,为何要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

“你没问过她?”姜兰雪也颇有兴趣。

“我不敢,”崔灵蕴苦笑道:“她凶得很,我若不听话,就会被关进暴室①,你也知道我怕疼,就只能乖乖就范。”

院中暮色渐起,灯火葳蕤。

她仰头望着天际若隐若现的星子,由衷叹道:“可我如今很感激她的栽培。”

**

几日后,崔灵蕴从太乐署回来竟无端病倒。太医令亲来望诊,说是并无大碍,好生将养即可痊愈。

中宫正寝屋宇轩阔,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崔灵蕴躺在寝帐中,浑浑噩噩地听了半个月。

她养病之时,萧宝璋时时来探看,殷勤程度不亚于对兰陵殿的儿女。诚如外间所言,她的确算得上盛宠在身。

可她知道,终其一生都无法敞开胸怀接纳他。

她迄今仍记得阿姊周年那日,他摘下她鬓间的白花从十丈渐台掷下,对她说要么从这里跳下去,要么就做朕的皇后。

她可以拒不奉诏,做阿姊口中最不屑的贞洁烈女,可她不能不顾念裴家的养育之恩。

何况她并不想死,她舍不得天地万物。

幼年时她喜欢听裴幸读《庄子》,因见解不同常有争论,尤其是大宗师篇。诀别那日,他问她可还记得?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她当即顿悟,知道有些事强求不得,各自安好是最完美的结局。

病中神智昏聩,故而乱梦纷纭,她常会想起六岁时,某天晨起母亲不见了,四处遍寻不着,婢女和家丁也一无所知。天黑以后父亲回来了,不仅没有安抚她,反而铁青着脸,命人放火烧了她从小到大的家园。

她哭得肝肠寸断,一夕之间失去了所有,父亲却只觉的不耐,将她送到属官裴松志家寄养,其后便不闻不问。

她那时候还不明白自己的身份见不得光,因此回不了父亲的家,只当他们都抛弃了她,于是惶惶不可终日,唯恐裴家也不要她了,那她就只能流落街头冻饿而死。

整日里提心吊胆,绞尽脑汁地扮乖巧懂事状,想方设法地讨养父母和兄姊的欢心。索性上天垂怜,让她遇到了好人家。

裴家不曾辜负她,哪怕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放弃她。

若她没有跟着去崔家贺寿,就不会见到阿姊,也不会被带进宫……心底蛰伏的怨恨和不甘趁着病体虚弱,侵袭着身心,令她苦不堪言。

八月中旬刚过,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增成殿的魏美人和韩充衣向天子密报,揭发刘昭仪在某夜于园中行厌胜邪术。

天子震惊,命中常侍彻查凤凰殿,竟真的在园中假山下挖到一大一小两个木偶,其上刻着皇后和小皇子的生辰八字,其后又发现夹壁中被钉住心口的皇后画像,还有香案及供奉的邪祟……

之后又查出刘昭仪的心腹曾出入过存放案卷的宫室,里面有帝后婚书,其上赫然写着皇后的生辰八字等。

人证物证俱在,刘昭仪又是一宫之主,想要诬陷别人也不可能,百口莫辩之下,只得将罪责推到女师身上,声称受女师蛊惑,这才一时糊涂铸成大错。

女师大喊冤枉,再三否认曾献计于刘昭仪,倒是供出刘昭仪的确询问过历史上是否有行厌胜成功的例子,并详细询问过孝文帝的死因是否和冯幽后诅咒有关。

刘昭仪罪名坐实,按律当诛,可念其家族于社稷有功,遂贬为庶人,永世幽禁。身边知情不报者杖毙,其余近侍充入掖庭为宫奴。

女师则被废除官职,杖责五十撵出宫廷。

待到重阳之时,后宫气象已为之一新。

那些居心叵测的地头蛇,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敲打或惩处。

就连小公主的乳母常夫人也不例外,她因盗卖宫中宝物被抓去暴室做苦役,往日尊荣烟消云散。

到得此时,宫人突然才想起来两件事。

其一,皇后从始至终都不是孤身一人。

其二,强将手下无弱兵,她是先后亲手教出来的,绝非真的软弱可欺。

**

为了除去邪祟,宫中请来僧侣,举行了隆重的水陆法会。

崔灵蕴痊愈后,逐渐接手一应庶务,成了真正的六宫之主。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做不了普通人,她便立志做个贤后,但愿百年之后,在大齐后妃列传中不致成为笑柄。

未央宫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弄田也在未央宫,为天子燕游之田。

可如今织室空置,弄田荒芜,她看了心痛不已。为杜绝后宫奢靡之风,提倡勤俭节约,便着手整顿,并效仿古时典故,令妃嫔及宫婢女们植桑养蚕,织布缉麻。

“蕴娘,刘氏敢兴风作浪,背后必然和李家脱不了干系。”整顿后宫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快就传到了前朝,百官们对此褒贬不一,萧宝璋则忧心忡忡,忍不住提醒道:“朕知道你是好心,可此事过于张扬,朕怕李家又暗中生事。”

①暴室,宫人狱也,惩戒犯错的嫔妃宫女之处,又曰薄室。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美人计(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