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做女官 > 第14章 第 14 章

穿越做女官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3:17:10 来源:文学城

过了八月十五。

眼看着麦子等农作物一茬茬熟了。

苏清对此并不陌生。

她本身就在乡下长大,每逢这个时候,就会跟着姥姥去各村给人看病。

苏清这会跟在运粮车后面捡麦子,捡上一捆,去跟村里人换梨吃。

现在看着秋收的场景,心情也格外好。

除了南江县县城外,下面还有二十个村子。

村子按照人口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每处的税收也要多次核对。

放在其他县里,这向来是个艰难的差事。

但这里是南江县,经过之前施粥赠药,各村百姓对苏主事非常信服。

尤其处置王乡绅之后,把他的不义之财悉数要回,如今各地大户都老实得很。

冲着这个,他们都会听从苏主事的命令。

“各地田税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七百多万斤粮。”

“去掉还给叶家的,还有一千六百万上下。”

顾从斯继续说:“按例交给府衙六成,剩下的四成,便是县里衙门的收入。”

苏清听到前面的数字,还在感慨苏县令留下来的底子不错。

但再听到最后一句,要交给府衙一半?!

那岂不是九百多万斤?!

折成银子,约等于七万多两银子。

府衙什么也不干,就要弄走他们这多银子?

做梦啊。

顾从斯已经了解苏清的想法,直接道:“这是每年的惯例,府衙也要分出一部分交给朝廷。”

苏清还是不说话,明显有所抗拒,但她也知道,不给肯定不行。

给多少,则要看她。

苏清道:“再算算账,把该扣的支出扣除。”

“咱们县里还有那么多事,哪能把大半收益都给他们。”

这在顾从斯眼中,自然是不对的。

忠君爱国,忠于朝廷,是他从幼时起学的道理。

而且朝廷正逢危难之时,他们南江县情况好些,就该多付出才是。

苏清不知道他的想法,笔下已经在算施粥赠药花费的银钱,她要把这项支出添进去。

清淤泥,修码头,修房屋,买农具。

总之能添的全都添上。

算到最后,原本应该交给府衙九百多万斤粮食。

只剩下一百二十万。

即便如此,苏清还是心痛的要命。

“这都是南江县百姓辛辛苦苦种的,交上去实在可惜啊。”

税肯定是要交的。

但也要分情况。

像这种完全不能给地方支持的府衙,需要再看看。

顾从斯难得跟苏清有了分歧。

苏清只当不知道,吩咐武捕头安排人手去府城送秋税。

“交完之后,不用着急回来。”

“在府城打探打探消息,看看外面是什么情况。”

武捕头听令,派了几个最机灵的手下过去。

等运粮队伍出发,苏清难得安慰顾从斯:“咱们南江县送去的粮食已经不少了。”

“不信的话,等他们回来,你就知道了。”

外面那么乱。

能给些秋税,就是给足府城面子。

大家各扫门前雪还来不及,谁有这种闲工夫。

再者,一个知府逃跑的府衙,苏清并不认为这些粮食能到百姓手中。

“还是给多了。”苏清最后感慨道。

顾从斯并不接话,说了句回县学了。

衙门事情渐渐有条理起来,顾从斯并不需要一直在这。

苏清自然无所谓,笑眯眯点头。

见苏清不留他,甚至对云喜他们道:“人手还是太少了,若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举进衙门。”

“最好是读过书,识字。”

“秀才?秀才最好。”

衙门书吏不过六个,差役十二个。

顶多加一个门房兼随从云喜。

还有帮忙倒茶水研磨的刘小妹,就是已故主簿的女儿,留她做做事,也是为了给刘家发主簿俸禄,不然母女两人日子难过。

所以说衙门本就没多少人手,运粮队伍一走,更是少的可怜。

现在手头终于宽裕了。

招人!

必须招人!

毕竟她也不是什么压榨员工的人。

招人的消息传出去,衙门众人都高兴的不行。

太好了。

终于招人了。

天知道他们在苏主事手下,一个人要身兼多少差事。

每日天不亮起来,天黑才躺下。

当然,苏主事也是这般,很多时候他们走了,主事还在批改公文。

再说,跟着苏主事做事,还有一种成就感?

反正她是这么说的。

现在百姓们看到他们,个个都很客气。

这跟之前的客气不同,以前多多少少带着惧怕,如今却是心悦诚服,因为感激才客气。

这种感觉太不一样了。

但凡感受过一次的人,绝对不会忘记。

让他们更加惊喜的是,苏主事道:“六个人,正好分到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苏清念了几个名字,其中最公正的书吏魏来,做吏房代主事。

她暂时没有权利,直接让他们做各房主事,故而加了个代字。

“但只有我在一日,你们好好办差,便不会亏待大家。”

听到这话,六个书吏哪有不高兴的。

魏来眼睛最亮,他本就是个读书一般的书生,秀才都没考上。

不少人都说他做事太直,不好相处。

没想到四十多了,却有这机缘,立刻谢过苏主事,恨不得立刻履行职责。

剩下五个书吏各有安排。

都是按照他们的性格能力定下职务。

其中一个叫罗飞跃的书吏跟着运粮队伍去了府城。

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户房代主事。

知道后,定然高兴到极点。

剩下的十二个差役,有四个同去府城。

苏清跟武捕头对他们都有安排。

武捕头为总捕头,下面再分为三班衙役。

快班负责缉盗,壮班负责看管仓库跟罪犯,皂班负责站堂行刑。

每班一个捕头,下面差役不等。

也就是说,在这十二个人里,又选出三个捕头。

选中的三人自然是平时办差勤快,能力又不差的。

先把衙门架构搭好。

接着就按各部门的需求招人。

衙门正堂上,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

十岁的刘小妹来送茶水时,还以为众人在吵架呢。

还是苏清拉着她笑:“坐下来看热闹吧。”

讨论到最后,六房各招两个书吏,三班下面招四个差役。

还有门房处,至少要招四个。

加起来都要二十八个人。

苏清立刻算了算每月所需俸禄。

完了,都有点后悔提招人的事了。

“要不再减?”苏清道,“月钱都要发不起了啊。”

衙门最开始的一二十人,大家职位有些变动,俸禄肯定涨了。

加起来,一个月就要发二十多两银子。

这还没算平时的伙食费。

现在再招二三十人,支出直接翻倍啊。

一想到衙门什么都不做,每个月净支出上百两,苏清就无比心痛。

维持衙门运转,实在太难了。

苏清抱着账本,含泪点头。

算了。

看在接下来差事更多的份上,还是招吧。

账本又划走一笔银子。

苏清还来不及难过,就在衙门看到个意外的人。

县学主事顾教谕,顾从斯的父亲。

硬要说的话,可能是她未来老公公。

平日没有什么事情,顾教谕并不来衙门。

他多数时间,都在县学看书。

说起来,叛军进城时,要不是他死守书库,县学的藏书也逃不过一把火。

因此,苏清对他还是很尊敬的。

见他过来,苏清问起缘由。

顾教谕是有些不好意思,他张了半天嘴,一直没能说出想法。

还是顾从斯到了后,直接道:“是明年童试的事。”

童试,就是考秀才的考试,一共三大场。

分为县试,府试,院试。

这第一大场,就是在各县每年二月份举行。

具体如何安排,看每个县的情况。

一般来说,在上一年的**月份就要着手筹备。

十一月之前,消息务必通知到县里各地,让想要参加考试的考生前来报名。

截止到十二月中旬前,报名结束。

剩下的,就是等明年二月份考试了。

顾教谕来的目的,就是想跟苏清说一声,要准备县试。

苏清明白过来,顾教谕不好开口的,并非县试。

而是办县试,它要花钱。

这是来找拨款了。

其实这事,苏清并没有忘记。

只是没当个正经事情去办。

在她看来,现在这时局,县试可以暂时搁置。

南江县的江那边还在打仗,广乐府一点也不太平,甚至至今没有知府。

这种情况下,就算办了县试,后面的府试院试,也是没戏的。

对于顾教谕,苏清正儿八经解释,说明了情况。

顾教谕却紧皱眉头,显然并不接受这种道理,他看向顾从斯,想让儿子帮忙说说。

顾从斯的意见,自然跟他爹一样:“科举是朝中大事,怎么可能停办。”

“当今圣上也是很注重科举人才的。”

苏清多多少少听过,但她还是道:“只怕是做无用功。”

说到这,顾从斯也还能理解。

不过苏清下意识接了句:“衙门本来就没钱,没必要浪费银子。”

此话出口,苏清心道不好。

这句话完美踩中顾从斯雷点啊。

他一个最正统的儒学生,一讲忠君爱国,二讲不沾铜臭。

这人因府衙粮税的事,最近总在闹别扭。

现在又拿银钱来玷污他最看重的科举。

果然,顾从斯脸色不好,顾教谕那边已经说不出话。

“怎么好这么说!”

“到底是银钱重要,还是读书重要?”

苏清心道,那科举跟读书,也是两码事啊。

她此刻不想火上浇油,只笑:“送粮税的队伍,马上从府城回来。”

“要不等等他们的消息,看看如今府城是个什么模样。”

这么一说,气氛缓和了些。

只是顾从斯愈发不来衙门。

想来确实生气。

想到顾从斯之前的帮助,苏清让云喜送了她娘做的糕点过去。

那边收倒是收了,人还是不来衙门干活。

“闹脾气归闹脾气,不干活不行啊。”

苏清叹口气。

少个免费办差的人,可惜。

九月初三。

由南江县书吏罗飞跃领着的运粮队伍,终于回到南江县。

同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另一个人。

罗飞跃面色古怪,斜眼看向苏典吏,只带着满腔无语。

南江县出事的时候,这人跑的飞快。

若不是看在他是苏清苏主事的亲叔叔份上,大家都不会理他的。

谁料苏典吏一家三口,直接黏上他们,硬是跟着送粮队伍回来。

回到衙门,罗飞跃看向苏清的时候,满是愧疚。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苏典吏回来,肯定没安好心。

苏清却不管这些,笑着道:“罗代主事,先歇歇吧,这一趟下来你们辛苦了。”

什么代主事?

书吏罗飞跃一头雾水。

其他同僚道:“咱们几个都成代主事了,你管户房,还能再招两个人手。”

“我们都招好了,本来想帮忙的。但苏主事说,你户房的人,让你自己招!”

办一趟差回来。

他升官了!?

其余四个差役,其中一个升为皂班捕头,另外几个为捕快,月钱都涨了些。

顿时,衙门公堂上一片欢呼。

升职!

加薪!

放哪都是大好事!

不高兴才出鬼了!

坐在上位的苏清笑笑,慢悠悠盯着自己的亲叔叔苏典吏。

到底是他这个挂名的典吏好用。

还是她这个实权的主事好用。

此刻,不言而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