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穿书之离题万里 > 第34章 献策新方法

穿书之离题万里 第34章 献策新方法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4 01:03:14 来源:文学城

“孙儿一路南下,观察民生,其他地方不必说,自有您英明领导,地方官勤政爱民;可在灾区,特别是重灾区,灾民流离失所,家园已被洪水毁于一旦。孙儿到的时候,还有地方官闹海清河晏那一套,可见这些官员也不曾把百姓放在心上。陛下是定当整顿,可新换上的官员新到湖北也有熟悉的过程,如何让百信迅速安定下来,休养生息?与常规抚民政策不同,孙儿想到了另一个方向,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孙儿观内阁初定的灾区新政,重点在回垦土地,重建房屋,安定家园上,并未涉及商务。”

“有计划吗?”皇帝问道。

“请陛下过目。”周煄从另一只袖筒抽出一叠厚厚的的纸张递给魏忠。

皇帝打开一看,写的是如何通过商业盘活一个地方的经济,以及这样的方式和传统方式的投入产出对比,这其中还涉及到百姓对朝廷的观感,新政对官员的影响等等。里面还夹杂了几张大宣纸,上面是佐证他说的是事实的曲线图。

“给朕讲讲。”皇帝指了指这些大图,在周煄进来拜倒说有政事的时候,魏忠大总管就麻溜让闲杂人等下去了,现在是他和另一个心腹內侍展图。

周煄起身,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给皇帝分析,告知这些数据得出的原因,其中的逻辑关系以及合理推断。

《历年灾后重建恢复时间图》《湖北物价图》《基础设施建设图》《百姓房屋建设图》等等图纸一一展开,有些词语皇帝也是第一次听到,估计是周煄自己生造的,或者是从那一本偏僻古书中引用的?皇帝心想,还真是形象。

皇帝看过这些图纸,再结合他论据详实,逻辑严谨的文字分析,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想法是好的,但以目前的重建方式也不必另换新的。”皇帝淡定道。

“陛下和我玩笑呢,有了第一等的,谁还会熬第二等的呢?”

“你自觉是第一等的?”

“是!”

好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皇帝心中赞叹,但面上不显,反而有问罪的架势道:“你从何时有这些想法,你去哪儿查到历年大灾的数据?”

“从随州出发后开始有的想法,历年数据是在翰林院查找的,孙儿在宫学读书,下午下学之后有一个时辰的空闲时间。”周煄完全实话实说,机会总是给又准备的人的,这些数据资料就堆在翰林院起草圣旨备查资料旁边,周煄本意是观察皇帝的治国思路,谁想到先用上的反而是这个呢?

“你过目不忘?”皇帝诧异道,过目不忘是天才的标配,这样的本事周煄为什么没有早显露出来。

“多读三五遍,大致能记住。”

这可不是大致能记住的水准,周煄太谦虚了。皇帝压抑住心里的激动,反复咀嚼着“乃天赋,非人授”,十岁稚龄能想出这样的主意,能滴水不漏的瞒到现在,这是何等功力。皇帝突然觉得自己以前似乎对周煄太过苛刻了,自古天才异于常人,有本事的人有一二怪癖是自然的。

“既然早有想法,为何不先告知你父王。”

“理念不同。”周煄神色黯淡了些,解释道:“父王与我一路并未同行,到京郊昌平县才汇合。父王见面就把我在路上置办的商铺地契摔到了我脸上,指责我与民争利,盘剥百姓,还为来得及和父王详说,父王就下结论道,无论我怎样诡辩,他绝不会为我在皇爷爷面前求情,让我自求多福。”

周煄自嘲一笑,眼中似有泪光闪动,“父王对我态度一向如此,倒没有什么可说的,可观其言行,完全不赞同以商业为引子的观点,理念不同无论如何也不沟通了。就像一个人爱山,一个人喜水,山有山德,水有水仁,哪个都是好的,可相互之间就是瞧不上。”所以,也不要想着让“熟悉情况”的恭郡王插手了,他们俩理念不合。

这样说来,就能解释清楚了。皇帝扣着桌案,沉吟半响道:“就算你是皇孙,朕也不能因你几句话就拿湖北冒险。”那里是中原腹地,人口众多,交通枢纽,王朝重要的粮仓。

“今日呈上的只是概略,三日内孙儿会呈上辅助资料,供陛下御览。”周煄自信道,那些东西都在他的脑袋里,该记的东西他也全部记下来了,用别人看不懂的符号标记。周煄跪倒在皇帝跟前,请求道“若能说服皇爷爷,孙儿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您让我主持,这是我提出的方案,没有人比我更熟悉,也恳求皇爷爷担待一二,万勿让人掣肘。”

这话也就周煄敢说了,差事还没到手,就想着手中的权利不能被分薄。

“你也太霸道了。”皇帝笑言。

“不是霸道,马车前进只能有一个方向,做事只能有一个人拿主意,不然精力都放在内斗夺权上,还如何一致对外,办好差事。”

“行了,让朕想想吧,你先下去。”皇帝维持着帝王威严,挥退了周煄。

等周煄推出去之后,皇帝立马兴奋得溢于言表,“快,快,把这儿收拾开,图,图,铺在桌子上,把灯挑亮些。”

皇帝从看到这些图开始就惊叹不已,但他不想表现出来,新政策涉及面太广,若是他表现得十分欣赏,岂不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定要答应周煄吗?

皇帝一条线一条线的仔细分析,又翻出周煄的条陈仔细对比,今晚陛下没有再进后宫,大明宫的烛火亮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周煄就收到了陛下的赏赐。周煄微笑接过,这是一个信号,他开始走入朝堂的信号。就算没有恭郡王领路、庇佑又如何,他自可以找到别的出路。

周煄连着几天没有出门,在屋里汇总数据,撰写方案,掐着三天的时间点呈给皇帝。

皇帝看后当面夸奖了周煄,他已经想清楚了,这个方案有实施的价值,自然不吝啬鼓励。皇帝立马召集了几位重臣开小会,周煄作为当事人,也必须参加。

除了朝中几位举足轻的大臣,还有一直辅助朝政的太子殿下和湖北一行的恭郡王这两位皇子参会。

皇帝早就向几位重臣透露过消息,他们也知道今天讨论的大方向,并未露出什么失仪的神情,只是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周煄站在堂中,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释、反驳,最后达成共识。

皇帝原本身子往前倾着,等着周煄有答不上来的地方立刻解围,这已经不是周煄的主意了,这是他的朝政。没想到周煄一点儿都不怯场,侃侃而谈,言之有物,就算在一二细节问题上两方争执不下,也不能证明哪一方是对的,只能让实践来证明。皇帝放心了,靠在椅背上,成竹在胸的看着堂下人辩论。

太子微笑看着周煄展示风采,勾起的嘴角、愉悦的神情,无一不显示他的欣慰。在所有皇孙里,和他关系最好的就是周煄了。太子在心中赞叹,这才是看的明白的人,旁人都以为他无子嗣太子地位就不稳固了?笑话,嫡长子的身份是摆设吗?只要他不行差踏错,父皇就不会废弃他,也废不了他,大不了等他登基之后再过继宗室子弟。太子看着风姿卓然的周煄,突然觉得过继也是一个好主意呢。

在场唯一感到郁闷的可能只有恭郡王了,周煄做的这些他全然不知道,放在他身边的下人没有一个人来禀报过。恭郡王突然有一丝被愚弄的愤怒,甚至有些失望。他清楚陛下的,若是周煄与民争利的事情闹出来,曾经有怎样的宠爱,只会有加倍的失望。恭郡王没想毁了周煄,只是想让他掌握在自己手中罢了。可惜,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不是老臣几个在大明宫几句就能辩论清楚的。”文相站起来,总结陈词道。

周煄暗自好笑,辩不倒自己就成了不能纸上谈兵了,这天下大事,哪一件不是在大明宫决定的,怎么到了他这儿就不行了。

周煄意味不明的笑了笑,即使是老练如文相也忍不住红了红脸。“水灾重建一事事关重大,牵扯面太广,三公子年纪幼小,湖北乃是重要产粮地,不可轻易变动,万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文相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言,新策……是该慎重。”恭郡王点头道,任何沾上新字的东西都要给人适应的时间,更何况是新政策。这已经有改革的雏形了,而自古改革者就没有好下场。恭郡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多了,但周煄明显是不缺捅破天的胆子的,恭郡王迫切想和周煄谈谈。

“父皇,既然如此,不若双方各退一步,这新政策是要实行的,可也不用拿受灾的所有地方去试,选一城试验就是。”

“二伯说的在理,孙儿赞成。还可再选一城,位置、人口、地理等基础都差不多的,用传统方法做,刚好做对比。”周煄笑道,他最大的野望也就是一座城的试点罢了,何曾指望十岁就去指导一个省份的建设,这不是聪慧而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也好,准了。”只是一个城,成功了自然好,失败了也仅仅是一个城而已。皇帝大手一挥,让人呈上堪舆图,让周煄自己选试验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