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小户女奋斗日常 > 第9章 第 9 章 绣艺坊

北宋小户女奋斗日常 第9章 第 9 章 绣艺坊

作者:企鹅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4:54 来源:文学城

唐照环得了唐鸿音的金口玉言,要供她和琼姐去官办的绣艺坊学艺,心头那份欢喜似三伏天喝下冰镇酸梅汤,又似腊月寒冬揣了个暖烘烘的小火炉。

她脚下生风,恨不能肋生双翅,立时飞回家中,把好消息告诉爹娘和琼姐,连带路旁的歪脖子柳树都显得格外顺眼。

推开家门,一股饭菜香气扑面而来。

爹爹正坐在堂屋窗下的小杌子上,捧着一卷书册皱眉,显然又陷在某个经义难题里。娘亲坐在堂屋门口,继续她的小衣缝制,大娘手里纳着鞋底,针线拉得呼呼作响。琼姐手里捏着块绣绷,指尖翻飞。

“我回来了,我有好事要说。”唐照环压不住嘴角,雀跃地叫道。

唐守仁闻声抬起头,见小女儿满面红光:“何事如此欢喜?可是你十二叔那边有了好消息?”

溪娘笑盈盈地:“看你这汗,好好喘匀了气,慢些说。”

大娘闻言翻了个白眼,撇撇嘴:“哼,她能有什么好事。风风火火的,没个姑娘家的稳当。”

唐照环才不管大娘那点刻薄,几步蹦到院子中央,一口气将唐鸿音的打算倒了个干净:“十二叔说了,洛阳绫绮场在咱们县里的分支绣艺坊,过几日要招学徒。若是学得好,能学那提花织造的本事,不仅包吃住,发月钱,还有宫里头退下来的老供奉亲自指点。

十二叔还说了,我和琼姐是天生一对的好搭档,脑子活络配手稳当,只要我们去学,转正前的嚼用和学费,他全包了。”

唐守仁放下书卷,和溪娘对视一眼,欣喜道:“这倒确是好事,十二弟有心了。绫绮场乃官办,能入其中习得技艺,实乃难得机缘。环儿机敏,琼儿手巧,若能学成,日后也算有一技傍身,终身受用。”

溪娘更是喜得拍手:“你们可要争气,好好学,等下我去把房梁上挂的咸肉割一小块下来,再添个鸡蛋,给孩子们庆贺庆贺。”

琼姐捏着针的手都忘了动,眼睛亮晶晶,脸上满是憧憬。能去学艺,还是官办工坊,简直是她梦里才敢想的事情。

大娘的脸色却沉了下来,像泼了一层浓墨。她把手里的鞋底重重往笸箩里一扔。

“学艺?说的轻巧。”大娘斜睨着溪娘,满是讥诮,“她俩走了,这一大摊子家务谁来做?喂鸡浇菜,打水劈柴,洗衣做饭,还有绣花做活,全指望我一个人?”

溪娘脸上的笑容僵住,随即又堆起更柔和的笑,软声道:“嫂子消消气。十二弟不是说了,他继续包吃,省下家里的嚼用。两个小娘子只是去学艺,又不是卖身,总能回来帮衬帮衬的。

再说了,能进官办的绣艺坊学本事,那是多大的体面。将来议亲的时候,人家一听,哟,是在官办场子学过宫里本事的娘子,身价可不一样,说亲的门槛都能抬高一截,找个殷实些的好人家,不比在家苦熬强?”

这话算是戳中了点大娘的心思。她虽刻薄,对琼姐的前程却是实实在在放在心上的。

她狐疑地上下打量着溪娘:“当真?进了那绣艺坊,议亲能涨身价?”

“千真万确。”溪娘见有门,赶紧趁热打铁,“邻县那个朱木匠家的,去绣艺坊学过两年,嫁给了洛阳城里的殷实户。”

“哼,说得天花乱坠。”大娘语气软了下来,“琼儿去学,也不是不行,但家里的活计不能落下太多。还有,环丫头,你跟着凑什么热闹?毛手毛脚的,去了也是白费钱,不如在家帮你娘干活。”

唐照环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面上却挤出十二分乖巧,眨巴着大眼睛:“大娘,那种厉害的织机得两个人操作。我要是留在家里,琼姐一个人去了也学不全呀。”

唐守仁见状,承诺道:“学个正经本事,孩子们终身受益。家里的事我多担待些,熬过这一阵,待她们学成,家里进项多了,日子自然松快。”

琼姐扯了扯她娘的袖子,小声说:“我想去学。我保证,下课回来,该干的活加倍干完,绝不偷懒。”

大娘被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没了脾气,心里那点不情愿终究抵不过对前程的盘算。

她烦躁地叹了口气,没好气地道:“罢罢罢,一个两个都这么说,倒显得我是那恶人。要去便去,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去学艺是好事,学归学,别给我整什么幺蛾子,该守的规矩要守,别跟那些眼皮子浅的丫头片子学些歪门邪道。身子骨要紧,学那精细活儿费眼睛,要是熬成了瞎子,看谁还要你。”

“是,娘,女儿省得。”琼姐一直紧绷的肩膀松了下来,脸上绽开了笑容。

溪娘松了口气:“事情定了就好,我去加菜。”

眼见大娘总算同意,唐照环心理开始盘算要准备些什么,却听大娘又开口了,这次是对着她:

“既是你十二叔出的主意,那学艺要用的家伙什,什么针线篮子,练习用的素线,白布,还有描花样的纸笔,你再去跟他说说,让他一并出了。”

唐照环一听,心里的小火苗噌地冒起来了。大娘真是算盘珠子拨得精,十二叔已经仁至义尽出了大头,这些基础的东西本该学徒自备,值不了几个大钱,她竟还想着去薅他的羊毛,他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她小脸一绷,刚要开口顶回去,却见溪娘悄悄给她递了个眼色,示意她别冲动。

“嫂子,这……”溪娘正要打圆场。

一旁的琼姐抢先一步开了口,声音不大却难得坚定:“娘,不用问了,这些该咱们自己备的。我有平日攒下的零散铜钱,不够的话,我先跟二婶借点,等进了绣艺坊,发了月钱,定一文不少地还回去。妹妹帮了大忙,她那份也该算在我头上。”

溪娘忙道:“哎哟,琼儿说这话就见外了,什么算不算的,那些零碎值当什么,婶子先给你垫上。等你挣了钱,请婶子吃块枣糕就好。”

她这话说得既全了大娘的面子,又解了琼姐的围,更显得亲近。

大娘见女儿自己表了态,溪娘也大包大揽,再纠缠下去反倒显得自己做了坏人,便撇撇嘴不再言语,重新拿起鞋底,只是那针脚明显比刚才更用力了。

趁有集的日子,溪娘领着琼姐和唐照环去采买。

琼姐花了不下半个时辰时间,认认真真挑选素线,仔仔细细比较白布的厚薄,又在一堆粗细不一的绣花针里反复挑拣,终于选定了三根大小不一的,郑重地付了账,小心地用手帕包好放进怀里。

见她如此细致,溪娘也不自己挑了,直接原样照搬了一份给唐照环。

看着她捧着宝贝般的珍重劲儿,唐照环真心觉得,她哪是买针,简直在买房啊。不过她又忍不住想笑,看来琼姐是真的把这次机会看得比命还重。

也好,有个这么认真的搭档,说不定真能闯出点名堂来。等学成了,一定要让家里人都用上最好的丝线,再也不用为这点针头线脑发愁。

终于到了招人日,攥着唐鸿音给的银子和盖了族长印章的荐书,唐照环和琼姐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位于县衙西侧的绣艺坊。

朱漆大门虽不十分阔气,却透着股官府的肃穆劲儿,门楣上悬着“绣艺坊”的匾额。

队伍不算长,多是些九十岁到十二三岁的姑娘家,由仆妇陪着,个个衣着体面,脸上或紧张或期盼。相形之下,穿着寒酸,只有姐妹俩互相作伴的唐照环和琼姐,显得格外扎眼。

琼姐下意识往唐照环身后缩了缩,手指紧紧攥住衣角。唐照环倒是不怵,好奇地四处打量,琢磨官办工坊里头该是什么光景。

正等开门,一个穿着水红色褙子,头上戴着亮银丁香簪的圆脸姑娘,在两个差不多年纪的小丫头陪同下,也到了附近。如果认真看,还能看到她被褙子遮挡大半的下裙,偷偷散发丝绸光泽。

圆脸姑娘瞧见两人,先疑惑地眨了眨眼,随即浮起毫不掩饰的轻视。

“哟,我当是谁呢?这不是唐五家那俩丫头吗?”声音又尖又亮,引得周围人都侧目看来。

她是与唐照环家一墙之隔的钱贵家闺女,钱福妞。钱贵是县衙的公人,担任牢头,在永安县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福妞作为他的掌上明珠,在街坊孩子堆里,一向是横着走的。

福妞走到近前,上下扫了唐照环和琼姐一遍,嘴里啧啧有声:“稀奇啊,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们家不是穷得叮当响,连进京赶考的银子都是借的吗?往年交完夏税连锅都揭不开,怎么,还有闲钱来绣艺坊凑热闹?”

她故意把“凑热闹”三个字咬得极重。

琼姐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几乎要缩进唐照环的影子里。

唐照环挺直腰板,不卑不亢地回视:“绣艺坊招学徒的招子上,又没写谁家不能来。我们怎么就不能试试了?”

“试试?”钱福妞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捂着嘴咯咯笑起来,“就凭你们?环丫头,你会拿针吗?琼娘子绣工是还凑合,可你们家那点绣活,卖几个铜板我还不知道?攒得够这绣艺坊的束脩?骗鬼呢。别是想着进来白吃白喝,偷学手艺的吧?”

这话误打误撞说破了两人的目的,琼姐当即顿住,头埋得更低。唐照环真想大声告诉她,是十二叔唐鸿音给两人出的钱,我们靠自己织绢还清了债。

但话到嘴边,又被她硬生生咽了回去。不行,织机修好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万一传出去,眼红人是非多,别给十二叔惹事。

唐照环脸上挤出讽刺的笑容,故意把声音扬得高高的:“够不够就不劳你操心了。我和琼姐平日里绣些花片帕子,省吃俭用攒钱,虽然比不上福姐你爹手指缝里漏出来的多,但凑个入门钱,还是够的。”

她把“手指缝里漏出来的”几个字咬得特别重,暗讽钱贵挣黑钱。

福妞被她半是顶撞半是打岔的话噎了一下,脸上有些挂不住。

福妞冷笑一声,重新找回气势:“前些日子,有天晚上,你家西屋那位闹腾得可欢实。我在隔壁听得真真儿的,好像是因为琼娘子拿钱不买吃食点心,偷偷买了什么‘破烂玩意儿’的书?吵得跟闹贼似的,我们家想睡个安稳觉都不成。你们俩可别是偷跑过来,等过两天那位发现了,再大闹学堂要退钱。”

大娘打骂琼姐那晚的动静,竟成了别人嘴里的笑料。唐照环心头火起,这小贱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怒意,脸上笑容反而更甜了:“福姐耳朵真灵光,连我家晚上吃什么点心都听得一清二楚。不过呢,我家的事,不劳您费心。”

钱福妞被她这软钉子一顶,一时竟想不出话来反驳。她气得哼了一声,眼珠一转,又换了种方式刁难。

“环丫头,别怪我没提醒你。”她故意提高音量,让周围人都能听见,“绣艺坊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的,入学十日第一次大考,要交指定的绣品,针法、配色和构图都有讲究。

考不过,立刻卷铺盖滚蛋,束脩一文不退。到时候交不出绣品,或者绣得跟狗啃似的,被人撵出来,连带着你们唐家的脸,都得被你丢光。”

唐照环心里咯噔一下,绣艺坊要求的指定绣品,肯定复杂不少。十天时间,既要适应新环境,还要突击完成一件高要求的绣品,难度是有点大。

但她觉得不用太担心,来报名的多是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再厉害能厉害到哪里去,总不能第一次考试便把所有人赶出门。

唐照环学着大人的样子,对钱福妞拱了拱手,脆生生道:“哟,原来还有入学考这回事?多谢福姐提醒。您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呢。回去可得让我琼姐姐好好教我,临时抱抱佛脚也好呀。”

钱福妞被她的态度噎得够呛,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还想再说什么,已经轮到她们登记了。

“下一个。”门房里坐着个留着山羊胡的管事,头也不抬地喊道。

钱福妞狠狠剜了唐照环一眼,趾高气扬地抢先走上前,递荐书和银子。那管事扫了一眼荐书上的名字,又掂了掂银子,脸上挤出点笑容:“哦,钱牢头家的千金?进去吧,左边第二间找吴教习登记。”

“有劳管事。”钱福妞得意地扭着腰进去。

轮到两人,琼姐紧张得手心全是汗,缓缓把荐书和银子递过去。

管事接过荐书扫了一眼,对上面的内容不以为然,掂了掂银子,分量倒足。

“绣艺坊的学徒,可不是光交钱就能当的,得有真本事。”管事抬眼打量了下眼前两个衣着寒酸的小姑娘,慢悠悠开口,“定期考校是硬规矩。考不过,天王老子保荐也没用,银子也不退,你们想清楚了?”

唐照环甜甜笑道:“管事伯伯,规矩我们懂,多谢您提醒。银子交上了,荐书也在这儿,您看是不是能让我们进去了?本事嘛,考了才知道,您说是不是?”

管事自认该提醒的提醒过了,便不耐烦地挥挥手:“进去吧,左边第一间找王教习登记。”

琼姐如蒙大赦,拉着唐照环赶紧往里。

绣艺坊的院子很大,青砖铺地,几排整齐的厢房,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娘子们的说笑声。环境清幽雅致,与外面的喧嚣截然不同。

管事口中的左边第一间并不难找。门口挂着块小木牌,写着“录名处”三字。唐照环深吸一口气,和依旧紧张得手心湿滑的琼姐,掀开门帘走了进去。

绣艺坊收钱上课,这事算我私设。

正经流程是这种官办工坊招人直接选有能力的成熟工匠,要不然有家传要不然考试合格。

不过为了剧情,我觉得他们私下搞这种辅导班也算合理。[墨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绣艺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