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小户女奋斗日常 > 第17章 第 17 章 助手入选

北宋小户女奋斗日常 第17章 第 17 章 助手入选

作者:企鹅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4:54 来源:文学城

五日光阴,转瞬即逝。劈线考校之日,绣艺坊入门班课室里气氛比进阶班选拔时更为紧绷。

所有小娘子都伸出双手,放在案上,等待教习们的审视。

王教习亲自巡视,吴教习紧随其后,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尺子,掠过一双双或白皙或微黄的手。

许多小娘子家境优渥,十指不沾阳春水,手自然是好的。但仔细看去,指腹因练习针线难免有些许破皮,或因夏日汗渍泛红起皮。更有家境普通些的,指关节处能看出薄茧,指尖也略显粗糙。

行至唐照环桌前,王教习目光落在她摊开在案上的那双手上,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住了。

十指肌肤细腻得看不见毛孔,窗棂透入的天光笼罩其上,映照一层柔润的莹光。指腹饱满柔软,毫无练习针线或做粗活留下的任何薄茧,红痕或粗糙感。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透着健康的粉红。

与钱福妞那虽白嫩,但指腹明显有破皮,指甲缝里还残留丹蔻颜色的手相比,简直云泥之别。

王教习眼中闪过惊艳,她甚至伸出手指,拂过唐照环的手背和指腹,感受温润如玉,毫无滞涩的触感。

王教习探究地问:“唐照环,你这手是如何保养的?”

她对前几日县里发生的事也略有耳闻,在唐家刚捐了募捐,理应更加窘迫的情况下,她本以为唐照环根本无钱保养,更不会呈现如此柔嫩的状态。

唐照环神态恭敬地起身回话:“回教习的话。学生深知此次考校关乎劈线之质,更关乎绣艺坊颜面与贵人差事,不敢令手有半分损毁,唯恐有负所托,可家中清贫,无力购置市售油膏。只得绞尽脑汁,寻些土法笨方,日夜小心养护,不敢懈怠。”

她只字未提具体方法,只将心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番应对入情入理,既解释了手部状态极佳的原因,又隐晦道出家境艰难依旧恪尽职守的态度,听得王教习连连点头,心中夸赞她是能沉下心做事的苗子。

看出王教习的赞赏,妒火中烧的钱福妞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站起来,尖声叫道:“教习您别被她骗了!她家穷得叮当响,哪有钱保养手,定是偷了别人的钱去买上好的膏子享乐。如此品德败坏,手脚不干净的人,怎配做助手侍奉贵人。”

这番偷钱指控,如同毒蛇吐信,恶毒至极。

课室里瞬间哗然,无数道目光聚焦在唐照环身上,有怀疑,有惊讶,更有幸灾乐祸。

唐照环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声音依旧平稳:“教习明鉴。学生家贫,人所共知,且刚被强征修陵募捐五贯,家财尽去,一贫如洗。此事,里正与钱福妞之父钱牢头皆可为证。试问,学生家中现今连买盐钱都需精打细算,何来余钱偷去买动辄上百文的油膏?”

“我没说你偷家里的钱,我说的就是你偷别人的钱。”钱福妞脸色微变,立刻抓住漏洞。

唐照环冷笑,从容从怀中掏出一个用麻绳系紧的蚌壳,当着两位教习和满堂小娘子的面,轻轻解开麻绳,打开蚌壳。

蚌壳内装着不堪入目的黑色膏体。不仅如此,一打开盖子,一股混合着甜和酸,难以言喻的腥臭气息飘散至课室每个角落,几个富家小娘子忍不住,皱起眉,拿香帕紧紧捂住了嘴鼻。

“这便是学生所用的护手膏,非金非银购得,乃学生自行费心捣制。成本不过几文,功效自问不输市售之物。若说偷钱买膏享乐。”她看向钱福妞,眼神清澈坦荡,骄傲地说,“福姐家中豪富,用的自然是上等香膏。可曾在哪家脂粉铺子里,见过这等粗陋土膏出售?”

一番话,有理有据,掷地有声。那散架的蚌壳,难闻的气味和里面一看便是手工粗制的黑色膏体,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不仅彻底洗清了偷钱的污蔑,更反衬出她在逆境中自力更生,用心钻研的聪慧与坚韧。

课室里鸦雀无声。钱福妞被问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此膏气味难闻,请各位体谅,我这就收起来。”

唐照环施施然用麻绳将蚌壳重新绑好,放回怀中,课室内那股难言气味才小了许多。

王教习回忆蚌壳里的膏体,再对比唐照环完美无瑕的手,心中激赏万分。此女不仅天赋心性上佳,更有急智,懂变通,能在绝境中另辟蹊径,这份心志和巧思,远非那些只会依靠家世,娇生惯养的富家娘子可比,最适合担任贵人差事。

她立即与吴教习低声言语几句,最终以威严之音宣布:“唐照环心思灵巧,于困境中不忘本分,钻研护手之法,效果卓然,其心可嘉,其行可勉。且应对质疑,条理清晰,不卑不亢,更显品性端方。此次劈线考校,非只看手嫩,更重心诚志坚。唐照环,选为唐照琼助手。”

谁都没想到,王教习竟会将一个用土法制膏的贫家女,选入了明眼人一看就是为了镀金的助手队伍。

这不仅是劈线助手的身份,更代表绣艺坊的认可和期许。

她顿了顿,无视钱福妞不服气的目光,同时朗声宣布其他助手入选名单。

唐照环与其他入选的二人起身,朝两位教习深深一礼:“谢教习信任,学生定不负所托。”

她直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四面八方射来的复杂视线,心中一片澄澈。

该出发的日子已到,天还未大亮,绣艺坊门前,两辆漆皮斑驳的官车已蒙好了青布,套好了马。拉车的老马喷着粗气,蹄子不耐地刨着地上的尘土。前面则停了四辆坐人的马车,车厢两侧,一边一个,挂上了永安县和绣艺坊的标记木牌。

绣艺坊入选的娘子们陆续到了,个个提着小小的包袱,脸上神色各异。几位资深绣娘和王教习站在一处,低声交谈,神情还算沉稳。那些入选的备用绣娘和助手们,则明显拘谨得多。

琼姐整个人缩在了大娘身后,只露出一双水润却盛满不安的眼睛。

大娘的手指点一辆看起来略齐整些的车,嫌弃地拿脚尖虚虚踢了近处另外一辆老旧官车的轱辘:“你可瞧仔细了,定要上那辆新些的车,近的这辆木头都朽了,跑起来还不把人颠散了架。你可是正经入选的绣娘,比那些个打下手的不晓得金贵多少。听见没,别傻站着,快些过去占个好位置。”

琼姐被她娘推搡着走过去:“晓得了,娘。”

唐照环看着大娘那副护雏的样子,心里倒没起什么波澜。大娘为人刻薄,目光短浅,但至少对琼姐的心实打实。

她自己的小包袱里只有两件换洗衣裳,几块粗饼,还有几个用麻绳捆得严严实实,装着宝贝黑膏的蚌壳。

出门前,溪娘把四人送到家门口,反复叮嘱万事小心,照顾好自己,别冻着饿着。

她的肚子已有九月,越发沉重,这些天能不出门就不让她出门,所以只由爹爹陪着,送两个小娘子和大娘到了这里,然后再赶去县学。

“环儿。”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唐照环循声望去,只见三叔唐守礼急匆匆从街角跑来,不由分说,将两张刚出炉的芝麻饼塞进她手里,入手沉甸甸的。

“拿着路上垫肚子。”唐守礼喘着气,飞快往她手里塞了几个铜板,“喏,这个也拿着,万一有个急用。到了那边机灵点,别光顾着埋头做活,有事多寻王教习。”

“谢谢三叔。”唐照环心头一暖,捏紧了手里的东西和那几枚带着体温的铜钱。

三叔没正经收入,以在坊市帮闲为生,经常有了上顿没下顿。跟唐照环家和解后,溪娘不时让他上门一同吃饭,尽管如此,这也几乎是他能拿出的所有了。

绣娘们按序站定,王教习清点完人数,确认到齐。

“都听仔细了。此番差事,非同小可。永厚陵乃帝后安寝之所,祭仪所用,一丝一毫都轻慢不得。到了地方,谨言慎行,只听吩咐,莫问缘由。手脚要快,眼睛要亮,心更要静。若有半分差池,连累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是整个绣艺坊的脸面。”

王教习专门对着几个家境优渥的新绣娘说完了后半部分,威严宣布,“人都齐了,上车。按序坐好,不得喧哗。”

娘子们鱼贯登车。琼姐低着头,快步走向大娘指的那辆略新的车。唐照环则和其他两个助手一起,自觉走向那辆最显老旧的官车。

车厢里弥漫一股陈年的木头味和尘土味,长条硬板凳磨得溜光,坐上去硌得慌。其他两个小娘子早有准备,拿出厚实的软垫铺在凳子上,衣服袖子里藏了熏香,闻不到难闻气味,只有唐照环用人肉硬抗。

车子一动,木头榫卯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整个车厢跟着摇晃起来。

车队驶出县城,踏上通往永厚陵的官道,摇晃颠簸陡然加剧。车轮碾过坑洼,车身猛地一沉,又重重弹起,车里的人顿时东倒西歪,惊呼连连。

“哎哟,我的腰,骨头都要颠碎了。”

“这破车,王教习就不能让车队慢些吗?”

唐照环紧紧抓住身下的板凳边缘,努力稳住身体。每一次剧烈的颠簸都让她屁股离座,胃里也跟着翻搅。她旁边的小娘子用一方熏了香的帕子死死捂住口鼻,眉头拧成了疙瘩,显然被折磨得不轻。

车子吱呀前行,卷起漫天黄尘。前后左右,有骑着高头大马的禁军拱卫车队。

唐照环闭上眼,现代平稳如飞的高铁,舒适凉快的轿车在脑海里一闪而过,随即又被这北宋官道的现实砸得粉碎。她强迫自己忽略身体的不适,将思绪转到即将面对的差事上。

二十里的路竟也走了将近一个时辰。当天色大亮时,车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眼前的景象庄严肃穆,巨大的神道两旁,石像生沉默地矗立,层叠的宫殿依山而建,青灰色的殿顶充满压迫感,让初到此地的人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连说话声都自觉压到了最低。

车队被引至陵区西侧一片低矮的附属宫殿群,此处专供前来服务的各色人等临时居住。

备用绣娘和各自的助手被安排在一间偏殿,内部比唐照环家还简陋几分,大通铺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角落里堆放些杂乱器具,空气中飘散淡淡的霉味,明显久未打扫。

王教习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能听出赶路的疲惫,却依旧清晰有力:“所有人东西放下,即刻随我去查看祭礼所需绣品布置。手脚麻利些,贵人稍晚就到了。”

一路的颠簸早让娘子们筋疲力尽,此刻只想瘫倒。可王教习发话,众人只得强打精神,草草放下包袱,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便随王教习,在两名陵区小吏的引导下,匆匆走向上宫的核心区域。

主殿阁外宽敞的广场上,有人正将祭仪所需的各种器物陆续从巨大的木箱中取出,有青铜礼器,香案,灯盏,各色祭服以及需要悬挂在特制木架上的巨大刺绣幡帐。

唐照环一眼就看到了幡帐。那是真正的宫廷御用级别绣品,即使离得远远的,也能感受到其用料之考究,针法之繁复和图案之庄严。

娘子们都被这皇家气象所慑,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王教习神情凝重,指挥众人按类分拣,逐件查验。

唐照环跟在琼姐身边,一边学着辨认绣品类别和针法,一边留神观察。她注意到王教习查验得格外仔细,尤其对那些祭服和大幅的幡帐,一寸一寸地捻过绣线,对着光线细看。

琼姐紧张得手都在抖,拿起一块桌围,半晌也看不出名堂。唐照环只得凑过去,低声指点:“姐姐看这锁边针脚,可有跳线?再看这银线,可曾磨损起毛?”

琼姐这才恍然,依言细查,渐渐上手。

王教习这边,正展开一面丈余长的黑白二色幡帐,动作猛地顿住。

她眉头紧锁,俯下身,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幡帐侧下方,那是一条盘旋的五爪龙前爪,五个龙爪尖处以白色珍珠和黑曜石精心缀绣,此刻赫然沾染了片浅褐色的污渍,像是没处理干净的墨渍。

更棘手的是,污渍边缘的绣地丝线,因沾染污物后处理不当,竟有细微的撕裂破损。

龙爪污损撕裂,虽不如在龙睛等处那么要紧,可被贵人乃至被官家做起文章,后果依旧不堪设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助手入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