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知否同人]朱墙深苑晏安宁 > 第9章 书稿

[知否同人]朱墙深苑晏安宁 第9章 书稿

作者:吟鹤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10:49:53 来源:文学城

皇后赏赐带来的涟漪尚未完全平息,盛家后宅的目光,又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寿安堂。

起因是老太太发了话,道是皇后娘娘赏赐厚重,盛家需得有所表示。她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便让明兰帮着整理抄录几卷她早年批注过的佛经,再配上些自家做的素净针线,择日送入宫中,聊表谢意。

这本是寻常的礼节往来,由养在老太太身边的孙女协助也在情理之中。但落在某些人眼里,却成了另一番意味。

林栖阁内,墨兰将手中的绣绷往旁边一掷,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酸意:“不过是抄几卷经书,也值得这般郑重其事?倒像是多了不得的功劳,显摆到她头上了!”

林噙霜倒是沉得住气,慢条斯理地喝着茶:“你急什么?老太太让她抄经,是给她脸面,也是因着她字还算工整,性子也静得下来。这等送往宫中的东西,最是考较耐心细致,一个不好,反倒不美。你且看着便是。”

话虽如此,她眼底却也藏着一丝疑虑。皇后娘娘前脚刚赏了东西,老太太后脚就让明兰经手回礼,这其中的关联,不由得她不多想。

王氏那边倒是没太多想法,只觉得老太太安排得妥当。明兰那丫头性子闷,字写得不错,做这等事正合适。只要不越过她的如兰去,她便乐得清闲。

暮苍斋里,明兰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她深知此事看似简单,实则关系着盛家的体面和祖母的颜面,丝毫马虎不得。

老太太将她叫到跟前,将几卷纸张已然泛黄的经书递给她,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清瘦有力的簪花小楷批注。

“这几卷《金刚经》批注,是我年轻时随手记下的,算不得什么精深见解,唯‘心无所住’四字,略有体会。你且用心誊抄,字迹务求端正清晰,不必追求花巧。针线活计,我已让房妈妈挑了几样你平日做的,荷包、抹额之类,重在针脚细密,样式朴素即可。”

明兰双手接过经书,只觉得分量沉重,恭声应道:“孙女明白,定当尽心竭力,不敢有负祖母所托。”

接下来的几日,明兰几乎足不出户,除了晨昏定省,便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抄录经书和检查针线上。她选了最好的宣纸,细细地研墨,每一笔都写得极为认真,力求与祖母批注的原迹形神兼似,又保持着自己字迹的工整清秀。小桃在一旁打扇、添茶,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打扰了姑娘。

这日午后,明兰正抄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句,忽闻窗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平稳的脚步声。她笔尖一顿,一滴墨汁险些落下,连忙稳住心神。

脚步声在院门外停住,似乎是刘永在与守门的婆子低声交谈。片刻后,脚步声远去。

明兰轻轻松了口气,却又有些不解。竹意轩与前院书房相隔不远,殿下平日极少涉足内院女眷住所附近,今日怎会走到暮苍斋外来?

她并未深思,只当是偶然,重新凝神于笔下的经文。

然而,隔了一日,相似的情形再次发生。那平稳的脚步声依旧在院门外停留片刻便离去。

一次是偶然,两次便显得有些刻意了。

明兰握着笔的手心微微沁出薄汗。殿下他……究竟是何意?是路过?还是……特意来看她抄录经书的进展?

她甩甩头,将这个荒谬的念头压下。殿下何等身份,怎会关注这等微末小事?定是自己想多了。

她却不曾看到,竹意轩的书房内,赵暄正听着刘永的回禀。

“……六姑娘这两日都在房中抄录经书,极为用心。老奴隔着窗棂瞧了一眼,字迹工稳,进度也快,想来不日便可完成。”

赵暄“嗯”了一声,目光落在书案上摊开的一本舆图上,似乎并未在意。

刘永顿了顿,又道:“老奴瞧着,六姑娘所用宣纸,是库房里最好的玉版宣,墨也是上用的松烟墨,并未因是抄录佛经便有所轻忽。”

赵暄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在舆图上标注的漕运节点旁点了一个小小的墨点。

“知道了。”他淡淡应道,语气听不出喜怒。

刘永便不再多言,躬身退下。

赵暄放下笔,目光投向窗外。暮苍斋的方向,隐在层层叠叠的屋宇之后。

用最好的纸墨,字迹工稳,进度又快。

果然是个做事极认真、极稳妥的。只是不知这份认真稳妥之下,藏着的是对祖母嘱托的重视,还是对宫中回礼的谨慎,亦或是……两者皆有?

他忽然有些好奇,她抄录那些“心无所住”的批注时,心中又在想些什么?是否真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盛家六姑娘,就像她正在抄录的那些经卷,表面看来平静无波,内里却似乎蕴藏着不易为人察觉的韧性与深度。

数日后,明兰终于将几卷经书并针线活计整理妥当,亲自送到寿安堂请老太太过目。

老太太仔细翻看了一遍抄录的经卷,见字迹清晰端正,无一错漏,笔意间甚至能窥见几分自己年轻时的风骨,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又看了看那些针线,针脚细密均匀,花样朴素大方,点了点头。

“很好,难为你这般用心。”老太太温和道,“便按此准备,后日便让房妈妈递牌子入宫,将谢礼呈上。”

“是,祖母。”明兰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轻声应道。

从寿安堂出来,明兰觉得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总算不负所托。

回暮苍斋的路上,经过那片小花园,却见海棠树下,赵暄负手而立,似乎正在欣赏枝头残存的几朵晚开的花。

明兰脚步一顿,下意识地想避开,却已被对方看见。

“六姑娘。”赵暄转过身,目光平静地落在她身上。

明兰只得上前行礼:“殿下万福。”

“免礼。”赵暄虚抬一下手,目光在她略显轻松的神色上停留一瞬,“六姑娘今日气色甚好,可是经书已然抄录完毕?”

明兰心中微惊,他竟知道?是了,刘内官那日……她压下心绪,垂眸答道:“回殿下,刚刚呈与祖母看过,算是幸不辱命。”

“哦?”赵暄语气似随意,“老太太要求严苛,六姑娘能得一句‘幸不辱命’,想必是极好的。”他顿了顿,忽然问道,“抄录经卷,可知其义?”

明兰一怔,谨慎答道:“祖母批注精深,明兰愚钝,只能识其字,未能深解其义。”

“是么?”赵暄看着她低垂的眼睫,声音放缓了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姑娘抄至此句时,心中可有所感?”

明兰心头猛地一跳,握着帕子的手微微收紧。他连她抄到哪一句都知道?

她强自镇定,依着方才的回答道:“明兰只是依样抄录,不敢妄加揣测。”

赵暄静静地看了她片刻,那目光并不锐利,却仿佛能穿透她层层叠叠的谨慎与伪装。

就在明兰觉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时,他忽然移开了目光,重新望向那株海棠,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淡:“盛家家风清正,连闺阁女子亦知勤勉用心,不错。”

说完,他便不再看她,径自转身,沿着来路缓步离去。

明兰站在原地,直到那抹挺拔的身影消失在月洞门后,才缓缓松了口气,后背竟已沁出一层薄薄的冷汗。

他最后那句话,听着是夸奖,可她总觉得,那平淡的语气下,藏着某种她无法理解的探究。

这位殿下,他到底想从她这里看到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