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 第22章 狂士楚歌

哪怕学子已经隐约意识到深层次的问题,开始后悔自己过多的坦白,此刻也无济于事。

他不能收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更不可能决定他人的选择。

最终,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在得知坦白从宽,且覃绰利用他们盗窃稀有珍宝后,所有同伙者供认不讳,承认了罪行。

一部分人单纯不忿覃绰挑唆利用他们,还想让他们背锅;另一部分人则暗恨覃绰竟然独吞宝物,没有分给他们半点好处。

不管出发点是什么,出于利己本性,他们都不会搭上自己,和覃绰一起承担他们事先并不知情的“盗窃罪”。

被晾在案堂的覃绰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为自己脱罪,刚想出些许头绪,就收到了同谋几人的认罪书与检举书,不由傻眼。

同谋几人自以为撇清了盗窃之事,单论伤人罪最多被羁押几天,略作处罚。哪知他们写完认罪书与检举书,竟被告知他们“打伤铜鞮侯,等候发落”,同样傻了眼。

不是,这铜鞮侯是哪里来的?难不成说的是祢衡?祢衡他是铜鞮侯!?

伤人者震惊无措,县尉与县令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原先听“祢衡”报案——说他不但被打,还丢了御赐之物——尽管因为涉及御赐之物而不得不予以重视,但他们根本没往“祢衡”的身份上想,只以为他出自簪缨之家,祖上有人做过官,得过皇帝的赏赐,这才有一件御赐的珪瓒。

因此,县尉与县令对郑平虽然客气,但这客气只是基于祢衡本人的恶劣名声,是为了避免麻烦,不愿招惹对方的假客气,极度浮于表面。

当最后收集好犯事者的证词,县官们准备结案的时候,郑平突然取出代表铜鞮侯的金印,差点把所有县官吓得忘记呼吸。

世人常说“天下辐裂,诸侯并起”,可这时候的诸侯并非真正的“诸侯”,不过是一个戏称。真要说起来,唯有彻侯才能及得上“诸侯”二字。

秦汉爵制,彻侯为首。彻侯又分县、乡(都乡)、亭(都亭),以县为尊。

铜鞮侯正是县侯,享有封邑,甚至能以县立国,非乡侯、亭侯可比。

虽说整个大汉江山,可以拎出的县有一大堆,但是能封县侯的,若不是宗室,便是于汉朝有大功劳的功臣及功臣的后裔。

以东汉特殊的立国背景,除了个别几个权势滔天的宦官,能成为县侯的人,身家背景与世家人脉都不会简单。

因此,历任县侯都是东汉公主的最佳择偶候选,无一例外。

如今哪怕已是今非昔比,连年的战火将尊卑等级变作了一纸荒唐,即便是天子也横遭侮辱,沦为董卓等手中的傀儡。然而东汉未亡,仍为正统,士人们仍敬奉天子,遵循汉之教化。

不管众人心中是如何作想,至少表面上皆遵从原有的阶级与礼教,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有曹操率先带头,重拾天子之尊,虽不知他这份心意能坚持多久,就目前而言,没人敢在许都对皇家权威不敬。

县衙的几个县官不过是食俸百石的小官,有的还不足百石,哪里经得住县侯的阵仗,再看郑平的时候,简直连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唯有与县尉一同从隔壁房间出来的荀彧神色自若,一如原先的那般:不因为祢衡恶名昭彰而退避三舍,心生偏见;也不因为他的身份骤然逆转,成为食禄万户的侯爵而多一分看重。

他只态度平常地与郑平见了一个士礼,温厚坦荡。

郑平以士礼回之,在与他错身而过之前,淡淡地道了一句:“多谢。”

一分惊讶之色自那双潭水般清透的眼中划过,荀彧抬头而视,只看到郑平快步离去的背影。

他忽然知道了郑平在谢什么。

“他如何而知?”

郑平因为那罐伤药特地又谢了荀彧一次。不止口头上的言谢,他也将这份好意记在心中。

汉律繁冗,打伤平民和打伤彻侯当然不会是同一个处罚。当年的董卓再嚣张,也没敢殴打皇帝,就连汉少帝刘辩也是他悄悄毒死的。后来事泄乃是情不得已,若当时能够追究,董卓早死了一万次。

何况此案还牵扯了御赐之物的盗窃案,主犯覃绰势必会得到严惩,从犯的几人也讨不到好。

纵然死罪可免,也得接受髡首剃发之刑,送去建造部门“劳改”。

且不说覃绰等人在知道真相后是怎样的一副心情,当远在司空府的曹操收到县衙亲信传来的情报,亦是吃惊不小。

他虽然早就通过孔融对祢衡的态度察觉到祢衡身份的不简单,但他也只把祢衡当成孔融这样的名流之后,没想到他还袭了侯爵之位。

如果硬要掰扯,他也并不十分忌惮祢衡的这个爵位,只是处理起来会有些麻烦,而且容易引来政/敌的攻讦。

思来想去,似乎还是只有把人晾着这一条路可走。

曹操一想到祢衡那副狂态就心里腻歪,他按下蓦然升起的几丝恼怒,决定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按照老态度来对待“祢衡”。

他可不想在祢衡给他敷衍地行完礼后,自己还要回一个面见侯爵的礼节。

目前只有官职与加封,还没有爵位的曹操刚蛋疼地决定好“应对祢衡方针一二三”,就接到“祢衡”求见的通报。

曹操深吸了口气,让人带“祢衡”进来。

郑平一进门,就看到曹操那张表现出不欢迎的脸。

他不由挑眉:

“想来是衡来的不巧,竟在司空犯头疾的时候过来叨扰。”

平白被说“犯头疾”的曹操第一反应以为郑平在咒他,仔细一回味,才意识到祢衡应该是在讽刺自己摆脸色给他看,又或者在内涵上次自己故意装病不出面,放任郗虑找他麻烦的事。

曹操心中不悦,面不改色地讽刺了回去:“无妨,孤知祢衡向来不识眼色,不会怪罪。”

郑平过来不是找曹司空吵架的。刚才的那一句不过是顺着祢衡这一人设的随口问候,毕竟要是对着曹操一张臭脸,他还能当做看不到,那他也就不是“祢衡”了。

因此,他没有跟曹操抬杠,而是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

见他如此“自觉”,曹操眉宇一跳。但曹操终究没说什么,只冷冷地询问:

“你今日来,所为何事?”

“衡离家已久,欲启程回返。”

听到这个答案,曹操差点咬住舌尖。

虽然他每天都在期待祢衡早点卷铺盖滚蛋,但当郑平真的提出离意的时候,曹操一点也不想爽快放人。

原因无他,就跟祢衡喜欢和他对着干一样,他也看祢衡不爽,不想让对方顺利地达成目的。

所以曹操故意开口:“你不过是一介白身,去找县衙便可,何必过来找孤?”

听到曹操称他为“白身”,郑平没有辩驳,更没有拿出侯印的打算——尽管他猜测曹操八成已经知道他身负爵位的消息。

他随口道:“即便我向县衙申请传书,他们也会向你通禀。总归是要经过你的首肯,何必多此一举?”

他就这么大咧咧地说出曹操如今对许县的掌控力,让曹操不由双目一凛,重新打量了他几眼。

未看出任何异常,曹操收回目光:“你如此开罪孤,哪来的胆气请孤替你开这份传书?”

“司空是个聪明人。利己利人之事,为何不做?”

这是“祢衡”第一次夸赞曹操,可曹操一点也不觉得愉快。

正如郑平所言,他要走,曹操绝对放炮庆祝,恨不得他走得越远越好。因此哪怕不爽祢衡,想要祢衡吃瘪,狠狠地为难他,却不会真的卡着送他走的通行文书,反而恨不得送他十份、百份,让他早日滚蛋别凑自己跟前碍眼。

可要真的就这么顺他的意,曹操又觉得不爽至极。

他的不爽,不只因为必须顺着祢衡的意,帮他开具通行用的传书——如果不给祢衡开,让祢衡一气之下留下来继续和他死磕,他只会更加不爽,说不定还会被气得英年早逝——还因为祢衡有恃无恐,精准地看穿了他的行事风格。

曹操之所以同意在许都宣扬“青杏大盗”的假消息,并非为了祢衡(想也知道不可能),而是为了自己。

他准备出兵再次征讨张绣。在周遭虎狼环饲的情况下,祢衡的提议让他计上心头,决定顺水推舟,激起城中诸户的警觉,让世家大族自发巡戒,寻找并揭发可疑之人。

曹操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自己想要征讨张绣的想法与对世家们的算计,他心知自己这个决定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疑虑,尤其是祢衡的怀疑。至于祢衡可能因为看穿了他的打算,故意设饵,引他心甘情愿地跳下……曹操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假设。

直到方才意有所指的“利己利人”之言,猛地敲响了曹操心头的那口警钟。

他沉下脸,让侍者取来笔墨与官印,潦草地写下用来充当通行证的传书。

“祢处士心思沉重,又狂悖无端,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死在道上。”

这倒并非诅咒,而是威胁。

曹操确实被他激怒了。

郑平对这个威胁毫不在意。他收了传书,即刻就走,在离开堂室之前,他侧过头,对那份威胁予以回敬:

“衡定不负司空的期望——待归家探亲完毕,再来与司空畅言。”

——谁说拿了通行证就要滚蛋?我不过是回家看看,既然你这么讨厌我,我一定不负期望,早日回来气你。

读懂这个潜台词,曹操顿时脸色铁青。

祢衡/郑平:我还会再回来的。

曹操:????

.

县侯不稀有但是也稀有,不稀有在于数量,稀有在于格调。非宗室很难拿到县侯的爵位,除非祖上有大功。象征顶端世家门生遍布的袁家大概也就一二人。(←关于县侯的论述不全是查询资料,还有大量自己的猜想,如有不符之处……总之这是平行空间[躺倒.jpg])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巳 288瓶;一字舟 30瓶;顾家幺儿、宵屿 20瓶;无名、小舞、嗯啊嗯 10瓶;芈鱼 6瓶;特性析出、啾咪呀、南久 5瓶;只燕片羽、41708572、[猫七街] 3瓶;洛神赋、边月、沉眠、拾安 2瓶;九个人的天空、海盐、堃彧、XXXX、孤山远山、Jansmine82、凌林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狂士楚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