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基建】在大唐节制天下兵马 > 第6章 第 6 章

【基建】在大唐节制天下兵马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山影月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18:25:51 来源:文学城

“我想从佃户、奴仆中选拔青壮年,编练成部曲,配备盔甲、弓弩、横刀、长矛,尤其是战马。现在我们只有十几匹马,根本不够用。”

小娘子说得豪气干云,“你知道黄巢如何能在短短几年内,从关中到江南四处流窜,祸乱近半唐朝江山的吗?”

这个话题显然有点危险,赵霆捏了一把不存在的汗,“是……是因为兵卒多为骑兵?”

“没错!”

“那小娘子觉得还要再养多少部曲,多少匹马?”

萧不微伸出一根手指头晃了晃。

“一百?”

“错,是一千!”

赵霆觉得一百已经够多了,足以护卫田庄了,但萧不微觉得很不够,很没有安全感。

萧不微站起来拍了拍赵霆的肩,鼓舞士气,“赵曲头啊!此事任重道远,非一时之功,你我共同努力,务必要在一年之内,将部曲扩充至千人!”

一千部曲?

这已经快接近一个小城池的守兵了吧!

小娘子的志向有点大啊!

而且,他们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吗?

最后萧霆是晕晕乎乎地离开的,脑子里两股念头在打架。

一方面觉得不切实际、不合规矩,另一方面又热血沸腾,手心痒得很,恨不得立刻就要去校场耍几套刀法,操练操练部曲!

深秋天高气爽,连着十几天都是暖煦的晴天,薄薄的日光洒下来,晒得人很舒服。虽然有时起风,但对常年居住在长安的人来说,湖州的气候就有些过分温暖了。

“要是在长安,这时候都开始刮北风了。”叠叶不止一次地感慨江南的好天气。

对于吝啬的地主阶级而言,气候温暖的好处之一,就是干活不怕冷,干活的时间也更长。

萧不微最近闲来无事,就在庄子上四处溜达,赵霆还特意给她找了一匹小马驹代步。

农庄的修缮大业搞得如火如荼,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叠叶要管田庄大大小小的事,赵霆要管坞堡建设,萧荆去了田里重修鱼鳞册,整个田庄就只剩下她一个无业游民。

偶尔去看看围墙砌得如何,偶尔去看看木工刨木头,偶尔去菜畦看看长得鲜嫩的葵菜和萝卜,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毕竟她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又管着所有人的饭碗,没有人不乐意解答她。

现在,她就坐在一个胡凳上,看工匠把烧好的粘土砖从土窑里取出来放在板车上。

田庄原本就有一个土窑,是谢氏刚搬来时扩建主宅时建的,后来就没怎么用过了,这次为了修建坞堡,又重新开了起来。

这还是开窑后产出的第一批砖,花了整整十五天才烧好,烧出来的砖块是青灰色的,很快就有人来推着车把砖块运走,接着将早就风干好的的新砖坯码放进窑内。

土窑的高温烤得人流汗,等烧制的功夫,萧不微问砖瓦匠,“这样一次能烧多少块砖?”

“最多一次能烧一千块,烧了第一次后面就快了。”砖瓦匠语气颇有些骄傲,“小人烧了快三十年的砖瓦了,小娘子放心好了,不会出问题的。”

“不够。”萧不微摇了摇头。

“什么?”砖瓦匠没明白她的意思。

“单是修建围墙,所需就至少十万块砖,再加上房屋,一次一千块太慢了……你会建土窑吗?建比这个大几倍的土窑?”

砖瓦匠笑了,“小娘子莫不是开玩笑吧,这个土窑就是小人建的,不过要说大几倍,麻烦是麻烦些,但也不是做不出来。”

人才呀!萧不微眼睛瞬间就亮了,“那你会冶铁吗?”

砖瓦匠为难地搓手:“小人只会烧砖瓦,还没烧过铁哩……”

“没事没事!那你就先建建试试,等做好了有赏!”

萧不微回屋就叫来了萧荆,让他去找会冶铁的工匠。

眼看自己手里的活越来越多,萧荆十分不乐意,“小娘子要做什么铁器吗?若是想要什么,直接去买不就好了,何必还要自己冶铁。”

“当然需要了,铁可是一个好东西!”萧不微一边在纸上勾勾画画,头也不抬地回答他,“有了铁,就有了农具,有了武器,有了这两种东西,之后的便也什么都有了……你不正在收拢流民、招收佃农吗,找工匠顺便的事。”

“哪有那么容易……”萧荆瘪了瘪,不情不愿地应了,“小娘子在画什么?”

萧不微咬了咬笔头,把纸递给他看,“高炉炼钢,要是实在找不到工匠,我们就自己造。”

萧荆看图上画的像瓶子一样奇形怪状的东西,纳罕地问:“小娘子从哪学来这些的?”

萧不微笑了笑,指向后面那一墙的书,“自然是从书里看来的。”

看到这些书,又不免提起谢氏,萧不微忍不住再次感叹,真是一个奇女子,黄巢起义这么混乱的世道,她居然能成功地把家里的藏书转移到湖州来。

这个时代,书籍可是稀罕物,有书,就意味着能识文断字,有了向上攀登的通道。平民人家一辈子都不见得能买上一本,而在这处庄园内,居然有整整一个书房的书。

萧不微偶然一次拿了本书看,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学识悄然增长了一点。虽然不知道这一点有什么用,但她开始在每晚临睡前,花半个时辰看书。

还真别说,以她自5点增长到6点的学识,居然看着看着,能看得懂那些佶屈聱牙的古文了。

萧不微抽回图纸,问:“田册整理得如何了?”

“已全部核查完毕。”萧荆从怀里掏出一本账本,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工作。

“您名下共有一万零九十亩土地,上等水田三千亩,中等水田四千余亩,旱地三千余亩,雇佣佃农两百一十九户,平均每户耕种约三十亩,共耕种六千余亩水田,一千余亩旱地,扣除赋税,今岁入仓六千零六石稻谷,另有粟、麦、豆不足百石……”

“以前都是怎么处理存粮的?”这么多粮食,庄上的人肯定吃不完。

“新谷入仓后,陈谷就会卖给粮商,有的会换成绢帛。”

萧不微想了想问:“以后的粮食都不卖了,全存起来,这么多粮食够养活一千部曲吗?”

“……应该可以。”

萧不微满意地点头,“桑园和茶山经营得如何了?”

“桑园和茶山娘子都派了专人去打理,每年都有一大笔生丝和茶叶进账,不过这些东西都留着自用和送礼了,另外还有几处铺面到年底会送钱帛过来。”

萧不微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的财力豪横,不愧是兰陵萧家,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萧不微突然招手让萧荆凑近一点,低声问:“这些人,全都要交税吗?”

“咳咳!”萧荆呛了口口水,“……一半一半吧,如今赋税沉重,各种苛捐杂税,什么青苗钱、榷酒税、房屋税杂七杂八的,后来收拢的流民,娘子索性就不入籍了。”

哦——

各朝各代统治阶级难以根除的隐户啊……

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成为了万恶的帝国蛀虫之一……

萧不微发出了有钱人的无病呻吟,“……院公,你说我有这么多钱,地方官就不眼馋吗?也不派兵来抢!”

萧院公给了她一个没出息的眼神,“小娘子,你可别忘了咱们是兰陵萧家,您知道如今的宰相是谁吗?您知道你外祖父谢翁是什么身份吗?”

……

“……什么身份啊?”

萧不微很快就知道了她外祖父是什么身份,因为谢老太爷从杭州又派人过来了,这次还送来了一封信,言辞强硬地要她十天之内动身,务必半个月后赶到杭州。

此事在田庄内部引起了好一阵轩然大波,大家都在背后窃窃私语地讨论,主要讨论的话题就是:

小娘子这次还去不去谢家?

什么时候去谢家?

田庄怎么办?

赵霆是不太愿意去的,他正忙着建坞堡,事业未成怎可半途而废?

而且,到了谢家,他手底下的部曲可能就会被收走。

萧院公倒是十分积极,他最近给流民分土地,盘算账本,打算盘打得腰酸背痛,几年没怎么动过的骨头都快疏松了,去到谢家,他就能重回之前的悠闲生活了。

萧不微剜了他一眼,当即就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我去谢家后,田庄总要有人来管,院公猜,外祖会派谁管呢?而且到时候是外祖管你。”

萧荆瞬间就没了精神,也不催促她动身了。

虽然谢老太爷估计是她在这世上血缘最亲的人了,但萧不微并不怎么想去那个陌生的杭州谢府,能自己当家做主总比寄人篱下要好。

尤其是,谢老太爷在信上还提及了一件要命的事,他给自己找了门亲!对方叫什么钱二郎的……

看完信,萧不微的脸都绿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在田庄自在逍遥了十几天,她都忘了这时候还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回事了。

提起谢老太爷一家,要先提一句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谢老太爷名蕴字照光,他的谢是陈郡阳夏谢氏的谢,祖上可以追溯到东晋谢安,安史之乱后衣冠南渡至浙江。

虽然到现在几百年过去了,谢家门庭逐渐没落,一个当官的都没有,但依旧资财巨万,拥有广袤的山泽土地。

更别说现在谢蕴还从事着一项更赚钱的生意——贩私盐!

唐朝末年盐价奇高,获利斐然,厉害的私盐贩子轻轻松松就能拉起一支军队,效黄巢旧事。

萧不微闻言咂舌不已,如此强势的外祖家,她更不能轻易过去了,要是回不来了被逼婚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