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醉红妆 > 第104章 惜无轻舟

醉红妆 第104章 惜无轻舟

作者:琅琊土豆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9 09:49:27 来源:文学城

明堂殿的甬道两侧摆放着象征着王权的九鼎,其中最大一座鼎,名叫神都鼎,高为一丈八尺,重约一千八百石,圆身三足,远远看去神似一座上古神兽。

上官站立在那鼎身的阴影下,看着这座宏伟的宫殿,在这里经历过数不清的王朝更迭,有过血雨腥风,有过骨肉分离,也有过岁月静好。虽然没有留下半分痕迹,但站在这玉阶之上她能感受到那浓厚的历史气息。

她抬眼看到天空中划过一只大雁,带着那云层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

“此前接到奏报,营州城旁的契丹首领都督李尽忠与其妻弟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造反,如今营州已然被攻陷了。”上官一边缓步向宫殿两侧的亭阁走去,一边同身旁的太平说道。

太平双手放置在小腹前,平视着前方缓缓应道,“这几年朝廷之中能调遣的将才流放的流放,诛杀的诛杀,听闻派去的李多祚接连败仗,还俘虏了我军两名将领,还有个叫苏宏晖的人直接弃甲而逃,真是丢尽脸面!”

二人走下玉阶,行至皇城门的望楼之上,上官手扶在墙砖边,“魏元忠被流放,狄公被贬,李公被陷害诛杀,此时朝中实在是无人可用。”

太平点点头应道,“是啊,叛军势如破竹,昨日上呈的奏报已然攻破冀州了。”

“若是还没有人前往稳定大局,冀州离洛阳可不远了。”

上官看向那洛阳城的繁荣景象,眼前浮现出那副平阳昭公主镇守娘子关的画面,微微抬声说道,“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国仇家恨尚未根绝,我愿为此甘心命丧黄泉;执剑而起遥望西南,我愿从军征伐那反叛之人!

她的话音透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宛若那瑶琴的“君”弦奏出的乐声般慷慨而悲切,太平转头看着她清秀的面颊悄然拉住她的手,“月儿已然向母亲进言起复狄仁杰了,战场…终究凶险,那两位被俘的将军也并非酒囊饭袋…”

“婉儿留下好些。”

说到这里她又顿了顿,继续说道,“留在我身边。”

天边又掠过一行大雁,她被这座华丽的宫殿禁锢了小半生,玩弄着那些阴诡权术,若是可以她愿意拔出那利剑,为着自己的国家与百姓同那叛军拼杀一番,即便是马革裹尸还又有何妨?

她抬手看向身旁的人,将另一只手覆在她的手背上应道,“好。”

云已然散去,大雁飞过没有留下半分的痕迹,太平又握紧了些她的手,“我命人在首阳山上修葺了一处院子,待婉儿休沐,去瞧一瞧可好?听闻首阳山是个瞧日出的好去处。”

上官微微点头道,“好,月儿安置便是。”

皇帝起复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叛军听闻狄仁杰的名号之后不战而退,武皇下令大赦天下,特许百姓宴饮七日。

九洲池边的月光明亮澄净,晃动如流水般映照在随意席坐在湖边吹埙人的脸颊上,那埙音悠远绵长,透着深深的无奈与彷徨。

“这埙音听着倒是跟那一年梅花下一般清苦。”

上官放下玉埙回头看到那历来一袭紫衫的女子,微微笑道,“所以嫣儿又是来此嘲讽于我的么?”

女子手上提着两个酒壶,将其中一只递到她手上随后在她身侧坐下,“那时还在陛下身边时,便听闻你才华出众,陛下每每提到你眼中都是掩饰不住的欣喜。”

她饮下一口酒后继续说道,“初见你时,见你那般清瘦模样,毫无半分气势可言,就想着要好好逗弄一番才好。”

上官轻笑道,“月儿大婚那日,还要多谢嫣儿解围才好。”

李嫣儿仰着头看着那漫天的星河,悠悠道,“别谢我,谢陛下吧。”

“那时我对你可半分好感都没有,若不是接了陛下的差事,就你那日那般没出息的模样,我是定然不会管的。”

上官仰头饮下一口清酒,月光照在她的下颚线上,显得尤为清晰,“嫣儿历来是果敢之人,我是望尘莫及了。”

女子微微皱了皱眉,看向她说道,“是,我历来都是果敢之人。”

她的眼眸中流露出一丝不易让人察觉的悲伤,她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最后依旧紧闭了双唇。

上官看着那湖面的月光倒影,轻言道,“听闻陛下将吴王调入京中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了是么?”

李嫣儿笑道,“本就是大人进言,旨意也是大人拟的,何须听闻呢?”

上官转头看向她,“吴王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或者说嫣儿如今是个什么章程?”

女子深吸了一口气应道,“我曾说过,我选的只有你。”

“至于阿兄,即便是为了自保而向陛下靠拢,但他终究是姓李的,再怎样都不会是武家的章程。”

“所以大人还需要再问我是什么章程么?”

上官又饮下一口酒说道,“近日武承嗣派了洛阳城中一男子到应天门前为他请命册立皇太子,陛下并未一言否决。”

李嫣儿应道,“陛下不至于那般糊涂。”

上官点点头,“是,陛下忧心的不是选武还是选李。”

女子接过她的话,“陛下是在忧心选旦还是选显。”

上官应道,“是,旦是皇嗣,顺理成章应立做太子,但他在洛阳多年,虽被打压,但还是有一定根基在的,陛下担心若是立他为皇太子,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

李嫣儿笑道,“是啊,帝王历来都是这般,总是倾向于扶持弱势的一方。”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呢?倾向于谁?”

上官看着湖面,许久才从嘴边道出三个字,“庐陵王。”

她将酒壶放置在身旁后继续说道,“这么多年陛下用多方势力打压皇嗣,朝中除了那些心向李唐的死党派之外,谁又是干净的呢?”

“太子的位置,他李旦坐不稳。”

“陛下知道,朝臣也知道,唯有召回庐陵王,干干净净的继承人,陛下得以安享晚年,朝臣也不用顾虑再翻绞旧账,大家都皆大欢喜。”

“不好么?”

李嫣儿轻笑道,“不愧是走一步看三步,所以旁人不烧的冷灶你上官婉儿却上赶子去派人送信。”

“我还只当你是念着旧日的情分。”

上官摇摇头,“朝堂危机四伏,哪里有什么情分可言,若说情分。”

她看向李嫣儿,“除月儿外,便只有你我的知己之情了。”

李嫣儿扬了扬嘴角,转头坦然说道,“你这知己之情我领了。”

话音落下后,便陷入了一阵沉默,上官的食指轻击在手中的玉埙之上,思索着想要打破这寂静,却听得身旁的人说道,“我知道在这朝堂中玩弄阴诡权术并非大人所愿,若迎回庐陵王,辅佐一代明君也算得是一番作为,不是么?”

上官笑道,“庐陵王真的可以么?”

李嫣儿莞尔道,“庐陵王虽历来是斗鸡走马之徒,但好在也不会胡来,何况这几年也算是吃尽了苦头,想来会有些改观。”

上官摇摇头,“若是迎回庐陵王,你我还是离他远些的好,亲近些武家。”

此时湖面上已然起了薄雾,李嫣儿此刻心中又油然而生出那久违的疲惫感,“这样左右逢迎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

当年那句避世的承诺又浮现在了两人脑海中,但如今她们都被困住了,上官垂下眼眸说道,“此生恐都脱离不了了。”

话音刚落,李嫣儿提着裙摆便起了身,苦笑说道,“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我愿与你远走,共同翱翔在那天地之间,但奈何我不管如何努力都走不到你的身边,唯有远远看着。

她离去的背影依旧□□,但两肩却微微在颤抖,湖畔边的埙音继续响起,仔细听便能辨别出音节之间的虚晃之音。

又是一年的落雪与梅花,瑶光殿廊下的同心玉佩已然挂上了第八枚,上官坐在梯步之上耐着心擦拭,身侧有一妙龄女子一手拿着一株梅花,一边同她攀谈着,“婉儿姑姑,你同阿娘定是爱慕之情吧。”

上官的眼眉微微眨了眨,随后说道,“凝儿懂爱慕之情么?”

女子巧笑道,“如何不懂?”

说着便吟出一首诗,“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上官瞧着玉坠都已然亮洁如新,便将拂尘递给梯步旁的真儿,自己掸了掸手走下说道,“凝儿思过谁?”

女子微微低了低头,而后又猛的抬起说道,“凝儿在问婉儿姑姑…怎的就说到我身上了?”

上官笑了笑,“今日上元节,若是凝儿有心仪的郎君,便快些让他带着去看灯会才好…”

女子拉着她的手臂说道,“若不是郎君呢?”

上官收起笑容看向她,厉声道,“不可!”

女子顿时甩开她的手臂,“为何不可!?”

“你同阿娘不也是这般么?”

上官眉头微微皱起看着她一脸桀骜的样子,正想发作,却听见太平的声音从屋内传出,“外边那样冷,你们还在廊下做什么?”

“还不快些进来?”

上官凑到女子耳边说道,“切莫让你阿娘知道。”

女子并未说话,径直抬脚跨过门槛走进了正殿,见太平正坐在榻上,便小跑着到她身边撒娇道,“阿娘…”

“凝儿今日想出去看花灯…”

太平拉着她在身旁坐下打趣,“凝儿莫不是有心意的小郎君了?”

上官走过去拿起案上的淮橘剥开,女子抬眼看了看她,有些心虚道,“哪有…女儿跟阿绪一同…”

剥橘子的人愣了愣,随后将橘瓣放到太平手中接着说道,“绪儿怎今日未跟你一同入宫?”

女子应道,“我让她去红楼占个视野宽阔的好位置…瞧花灯。”

太平听着这话,立即说道“只有你二人怎可。”

随后看向身旁的丝竹,“去挑几个护卫跟着她,上元节人多眼杂,莫要折腾出什么事儿!”

凝儿听后慌忙摆手道,“不会,不会,我跟阿绪不会走得太远…”

太平打断道,“那也不行。”

上官见状,开口打着圆场说道,“让青儿跟着你们,公主府中的护卫都是男子,难免是多有不便。”

女子见拗不过只能怏怏点头答应。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是摘抄的一句诗,前面还有两句“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所以那句诗的本意是“我真想把那鸟捉住,但是没有船到水中央。”

放到这里,作者就换了一种适合这个语境的翻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4章 惜无轻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