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一回到常陆院家为他安排的客房,反锁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门板,才允许自己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那口从离开男公关部就一直强撑着的气,此刻泄去,带来一阵虚脱般的疲惫。
“灰姑娘……”他低声重复着这个角色,嘴角扯出一抹苦涩的弧度。
真是……再“贴切”不过的讽刺。
一个依靠魔法才能伪装身份,在午夜钟声敲响时就会被打回原形的角色。
双子是在用这个剧本**裸地警告他——无论他此刻扮演得多么完美,本质上依旧是个“冒牌货”,随时可能暴露。
小恋,分析这个任务的潜在风险。
他在心中默念,走到书桌前坐下,摊开了空白的笔记本。
【主要风险如下:】
【1.公开处刑风险: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长时间舞台表演,任何细微的破绽(声线、体态、行为逻辑)都可能被放大,导致身份暴露。】
【2.心理压迫风险:剧本内容可能被刻意修改,强调‘伪装’、‘身份转换’等主题,对宿主造成持续的心理暗示和精神压力。】
【3.互动失控风险:舞台表演存在大量即兴互动可能,尤其在与‘王子’(大概率由光或馨扮演)的对戏中,容易陷入被动,被引导出不符合人设的反应。】
系统冷静地罗列着危机,每一条都切中要害。
刘一闭上眼,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逃避是不可能的,那么,唯有将计就计,把这个陷阱变成自己的舞台。
“他们想看我出丑,想用这个角色来定义我,束缚我……”刘一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那我就演给他们看,一个……不一样的‘灰姑娘’。”
接下来的几天,刘一一表现得异常“顺从”。
他按时上课,在男公关部活动时也尽量降低存在感,对于文化祭和话剧的事情,绝口不提,仿佛已经接受了这个安排,正在默默消化这份“惊喜”。
光和馨似乎也在耐心等待,没有进一步的逼迫。
但他们投向刘一一的目光,愈发深沉难辨,像是在观察猎物落入陷阱前的最后挣扎。
直到三天后,放学时分。
光和馨在教室门口拦住了正准备离开的刘一一。
“表妹,这是剧本。”光将一份装订好的册子递到他面前,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好好研读。下周开始排练。”
刘一一接过剧本,触手微沉。
他低下头,轻声道:“好的,光表哥。”
馨在一旁补充,笑容温和依旧:“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随时可以来问我们。毕竟,‘王子’的经验,应该能帮到‘灰姑娘’。”
话语里的暗示几乎不加掩饰。
刘一一没有抬头,只是更紧地握住了剧本,指节微微泛白:“……谢谢馨表哥。”
看着他那副仿佛承受着巨大压力却又强装镇定的模样,光和馨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转身离开。
直到他们的脚步声远去,刘一一才抬起头。
脸上哪还有半分怯懦不安,只剩下全然的冷静。
他迅速回到客房,锁好门,翻开了剧本。
果然不出所料。
剧本的主体框架虽然是经典的《灰姑娘》故事,但在细节和对白上,充满了双子的“恶意”。
比如,灰姑娘与王子初遇的舞会场景,剧本着重描写灰姑娘的“惶惑不安”、“手足无措”,以及对自己身份的“自卑”。
王子则被塑造成一个带着怜悯和居高临下姿态的拯救者。
又比如,仙女教母赐予魔法时,台词强调这只是一场“短暂的幻梦”,“午夜钟声之后,一切将回归原样”。
最明显的是最后试穿水晶鞋的**戏,剧本用了大量笔墨渲染灰姑娘的“忐忑”与“恐惧”,仿佛生怕王子认出真实的自己。
“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看我被这套叙事压垮啊。”刘一冷笑一声,将剧本扔在桌上。
但他并没有愤怒多久。
他重新拿起剧本,拿起笔,开始在上面勾画、批注。
他不是要修改剧本——那会引起双子的直接干预。
他是在“解构”剧本,寻找每一个可以注入“刘一一”式解读的缝隙。
小恋,调取所有《灰姑娘》经典改编版本、心理学关于身份认同与反抗的论述,以及……表演理论中关于‘角色再创造’的案例。
【资料调取中……已传输。】
接下来的时间,刘一一几乎足不出户。
他反复研读剧本,分析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台词背后潜藏的双子的意图,同时,他也在构建属于他自己的“灰姑娘”——
一个并非被动等待拯救,而是在困境中始终保持内心尊严与智慧的女性。
他将那些暗示“自卑”、“惶惑”的舞台指示,在内心转化为“初入陌生环境的观察与谨慎”。
将王子“居高临下”的台词,解读为角色自身需要成长的傲慢。
将“魔法是幻梦”的设定,理解为对现实规则的暂时性利用。
他甚至设计了一些细微、不易被察觉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用来在舞台上传递出与他解读相符、更具力量的潜台词。
他不是要演一个等待认可的可怜虫,而是要演一个在有限条件下,依然能掌控自身命运的行动者。
几天后的傍晚,刘一一主动敲响了光和馨的房门。
开门的是馨。
他看到门外的刘一一,有些意外:“表妹?”
“馨表哥,”刘一一手里拿着那份写满批注的剧本,脸上带着恰到好处、努力克服紧张后的认真,“关于剧本,我有些地方不太明白,可以请教你吗?”
他的目光越过馨,看到了房间内坐在书桌旁的光。
光也正看着他,眼神带着审视。
“当然可以,进来吧。”馨侧身让他进来。
双子的房间布置得如同镜像,整洁而富有格调,却又透着一种无形的排外感。
刘一一没有四处打量,他将剧本摊开在光面前的书桌上,指着他重点标注的几个地方。
“比如这里,舞会上灰姑娘面对王子邀请时,剧本写她‘低下头,声音微弱’。”刘一一的声音清晰而稳定,带着求知欲,“我觉得,如果她只是害怕,似乎不太合理,她既然鼓起勇气来到了舞会,是不是应该有一种……即使不安,也努力维持体面和礼貌的坚韧?或许,她可以微微颔首,目光与王子有一个短暂的、虽然羞涩但并不闪躲的接触?”
光拿起剧本,看着上面娟秀却有力的批注,眼神微动。
他没有立刻反驳。
刘一一又指向另一处:“还有这里,仙女教母说魔法会消失,灰姑娘的反应是‘惊恐’,但我认为,她或许会有瞬间的失落,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早有预料的冷静,甚至是一种‘能够拥有此刻已是幸运’的释然?毕竟,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并非永恒。”
他提出的“理解”,完全基于角色心理逻辑,听起来合情合理,甚至比原剧本的刻画更显深度,但无形中,却在一点点剥除剧本试图强加给“灰姑娘”的软弱和被动色彩。
光和馨听着他的阐述,神色各异。
光更多的是探究和评估,似乎在判断这是他真实的“理解”,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对抗。
而馨,看着刘一一在阐述时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眸,以及他指着剧本的手指,眼神中闪过极难捕捉的欣赏。
“你的理解……很有趣。”最终,光放下剧本,语气听不出喜怒,“但是表妹,剧本已经定了。
排练的时候,按照剧本演。”
他没有完全否定,但也没有接受。
这是一种保留态度的施压。
“我明白了,光表哥。”刘一一从善如流地点头,收起剧本,“我会努力理解剧本的‘原意’的。”他特意加重了“原意”两个字。
离开双子的房间,刘一一的背脊依旧挺直。
他知道,第一次试探性的交锋,他并没有输。
他成功地向双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他并非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拿捏、随意植入设定的玩偶。
他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有能力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再解读。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真正的较量,在排练场,在舞台上。
他回到房间,再次翻开剧本,目光落在最后试穿水晶鞋的那一幕。
剧本上,双子用红笔特意标注了一句舞台指示:【灰姑娘抬起头,眼中含着泪水,充满了祈求与不确定。】
刘一的指尖轻轻划过那行字,嘴角缓缓勾起一抹与“刘一一”人设截然不同、带着冷冽锋芒的弧度。
“祈求?”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属于影帝刘一的、绝对自信的光芒。
“到时候,谁会向谁祈求,还不一定呢。”
他很好奇,当聚光灯亮起,当“灰姑娘”不再按照他们设定的剧本哭泣祈求时,那对习惯于掌控一切的王子殿下,脸上会露出怎样精彩的表情。
悬念,在笔尖与纸页的摩擦声中,悄然酝酿。
舞台的幕布,即将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