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宅那“一个时辰的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虽渐渐散去,但湖底的生态却已悄然改变。沈家内部对于权志龙的态度,从最初的疑虑与审视,转变为一种谨慎的观察与默许。至少,他凭借自身的诚意与对艺术的见解,赢得了初步的“入场券”。
这份微妙的变化,沈清音能清晰地感知到。母亲再来电话时,语气里的担忧淡化了许多,偶尔甚至会不经意地问起:“志龙最近忙吗?听说他那个新专辑筹备得很辛苦?” 祖父虽未再直接提及,但某次家庭聚会时,看到电视里一闪而过关于权志龙艺术合作的新闻,他并未像往常一样换台,只是沉默地多看了几眼。
这种来自家族的、无声的松动,让沈清音肩头那无形的压力减轻了些许。她并非需要家族的许可才能决定自己的感情,但能得到理解与接纳,终究是慰藉。这份内心的安宁,也反映在她的创作上。
为国际双年展准备的新作,前期打样并不顺利。她试图在传统缂丝中融入更当代的视觉语言,表现宋画《寒林秋霁》的意境,但几次尝试都感觉滞涩,传统的技法与她想表达的、更具抽象性与空间感的“现代寂寥”之间,似乎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薄膜。
她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对着织机上停滞不前的经线,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焦灼。
这时,手机提示音响起,是权志龙发来的新消息。这次不是音频,而是一张照片——他工作室的白板上,画满了如同神经脉络或植物根系般肆意生长的线条,旁边标注着“无序中的秩序”、“生长的节奏”等词语。
「尝试打破之前的‘织体’框架,」他附言道,「发现有时候,‘乱’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序’。有点像你之前说的,缂丝里‘断’的道理。」
沈清音看着那张充满张力和生命力的草图,以及他那段话,心中蓦然一动。
“乱”与“序”,“断”与“连”。
她一直试图在缂丝严谨的“通经断纬”法则内,去构建新的秩序,却忘了,缂丝本身的“断纬”,正是为了在连续的经线中,创造出无限可能的、不连续的色彩与图案。这种“断”,不是破坏,而是创造;这种看似受限于经纬的“秩序”,内部本就蕴含着打破常规、构建无穷变化的基因。
她之前是被传统的“形”束缚住了。
目光再次落回面前的织机,那原本觉得滞涩的经线,仿佛突然活了过来。她不再执着于完全复刻宋画的笔墨韵味,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用缂丝独特的“断纬”语言,去解构、重组那种秋日寒林的疏朗、清寂,以及枯枝败叶下蕴含的、等待勃发的生命力。
她拿起画笔,在稿纸上快速勾勒起来。不再是具象的寒林图,而是将其元素拆解——枝干的交错视为线条的韵律,落叶的稀疏视为色彩的密度,天空的留白视为材质的透感……她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粗细、不同材质(甚至尝试融入极细的金属丝)的纬线,通过更大胆的色彩并置和更灵活的“断纬”技巧,来表现那种介于抽象与意象之间的空间与情绪。
这是一种冒险,是对她过往创作习惯的一种“背叛”,却也可能是通向新天地的必经之路。
创作重新找到了方向,过程依旧艰辛,但内心却充满了探索的兴奋。她偶尔会将某个局部的试验效果拍下来,发给权志龙。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分享这个过程。
权志龙的回复往往能切中要害:
「这个局部的色彩跳跃,很像我突然加入的一个不和谐音,打破了平稳,但让整体活了起来。」
「线条的疏密,有呼吸感。」
他们仿佛在两个平行的轨道上,用不同的媒介,探索着相似的艺术命题:秩序与混乱,传承与打破,约束与自由。这种跨越山海的、基于核心创作理念的共鸣,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滋养彼此的灵魂。
首尔,权志龙工作室。
权志龙看着沈清音发来的最新局部图,那是一片用极其复杂的渐变色和细密“断纬”织就的、仿佛暮色与晨曦交织的天空,既有传统的细腻,又有现代绘画的笔触感。他眼中满是惊叹与激赏。
助理拿着新的行程表进来,看到他对着手机屏幕出神的样子,忍不住笑道:“哥,又在和沈老师进行‘高端艺术交流’呢?”
权志龙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真实的笑意,将手机屏幕转向助理:“你看,她总是在突破。明明守着最古老的技艺,心里却住着最先锋的灵魂。”
助理看着那精美绝伦又充满新意的缂丝局部,由衷赞叹:“确实厉害。不过哥,你最近的状态也很好啊,制作人都说你这张专辑的探索性比以前更强了,有种……沉淀下来的力量。”
权志龙笑了笑,没有否认。遇见沈清音,了解缂丝,仿佛在他急速飞驰的艺术生涯中,注入了一股沉静而深厚的力量。让他开始重新审视“快”与“慢”、“新”与“旧”的意义。
他低头,在对话框里输入:
「这幅‘天空’,让我想到了我第一次在演唱会后,感到虚无时,抬头看到的那片真实的、没有任何灯光污染的首尔夜空。冰冷,但真实。而你的这片‘天空’,在真实之外,还有温度。」
「我们,算不算是……异轨同途?」
发送出去后,他有些紧张地等待着。这个词,他斟酌了许久。
苏州的工作室里,沈清音看着屏幕上“异轨同途”四个字,指尖微微停顿。
异轨,意味着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走着看似截然不同的道路。
同途,却意味着他们的精神内核,他们所追寻的艺术与生命的真谛,最终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她看着织机上那幅逐渐成形的、与传统缂丝面貌迥异的新作,又想起他音乐中越来越明显的、试图融合东西方美学与哲思的探索。
良久,她回复了一个字:
「嗯。」
一个字的确认,胜过千言万语。
首尔那边,权志龙看着那个简短的“嗯”,脸上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又无比欣悦的笑容。他知道,他们之间那座无形的桥梁,已经愈发坚固。它不再仅仅建立在最初的好奇与吸引之上,而是深植于对彼此艺术灵魂的深刻理解与共鸣之中。
异轨同途,或许便是他们之间,最恰如其分的注脚。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至少此刻,他们在这条通往未知的“同途”上,看到了彼此的身影,并愿意为之努力,让两条原本平行的轨道,拥有无限接近、甚至在未来某一点交汇的可能。
脑壳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2章 异轨同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