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载酒江湖行 > 第3章 江山处处景

载酒江湖行 第3章 江山处处景

作者:当垆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0:54:01 来源:文学城

宋岱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开始确实是跟他闹着玩,我也不太喜欢这个字,不太像个女子名讳,但舅舅说,大丈夫当如泰山,自立于世,为五岳首。这样听起来实在畅快,我就改了这个名字。”

辛玄赞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泰山之高,谁不向往?”

宋岱听着直点头,“是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去看一看泰山。”

“二十年前先帝清扫河洛,好像收复了泰山郡?这几年南朝也没有对魏大规模用兵?”辛玄有些不确定地发问。

凉州与青徐一西一东,消息传递不变,他又在孝期不好交际,哪怕在家书翻了无数,比较近的形势变化就总是很难清楚的,所以他才有心游历一番。

“你如果看一些文书战报之类的消息,那几十年前肯定是打下了泰山,但魏军南下袭扰跟柔然略边没什么差别,兵过时自然都抢了去,大军一撤也守不住。”

“原来如此。”辛玄听了便懂,愈发感觉很多事只凭看书空想实在不足。

看辛玄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宋岱也有些自傲,继续说着她知道的情况。

“而且青兖一带山泽众多,不利骑兵,便是袭扰淮泗,南朝如今所占的泰山高平,没有强令是不会有人去的。”

宋岱还没继续解释,辛玄已经接了下去,“巨野应就在高平郡辖下吧,我看三国史书,曹操与吕布相争之时,正逢兖州大灾,两军曾在巨野附近抢收粮食相互攻伐,想来这上古大泽哪怕遇大旱也能活人,若没有灾祸,确实是极不利于骑兵的。”

宋岱被他抢了白,一下便没了兴致,把手戟重新插回背后,打了个呼哨,等山上的马和随从跑下来找她。

辛玄刚才沉迷于推演,看宋岱情绪变化,赶紧再一拱手,“还要多谢宋师有此教我,不然小子空读万卷书,也没想到为何我大魏置诸郡县在手侧而不取矣。”

一看到辛玄姿态放低,宋岱又瞬间被哄好了,“你们儒家拜师都要有束脩的,我也不要什么肉干,等你这边事了,送我两坛酒就可。”

看着女郎圆溜溜的眼睛笑到眯起,辛玄也觉心头畅快,“好,我想着你们离家数载,带的礼中就备有好几坛敦煌葡萄酒,今晚你就可以饮几杯佐餐。”

“也不用那么急,你们这里怕是还有得折腾,什么礼啊仪啊的,我不耐烦这些就先回去了,你收拾好了去城中邸店找我就好。”

辛玄看着自己的燕燕就这么轻快飞走,也想跟着一起去。

但是看着那边几个办不明白事的半大孩子,他最终还是认命把眼前这桩事给了解了。

等他找到了城里唯一的邸店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比那些商人都看起来鲜活的女郎,正和她的随从说着些什么。

“我们可以往上走,从高平镇绕路吗?”

(北朝的高平镇,南朝的高平郡,是两个地方。)

“恐怕不行。”随从说得还算委婉,但讽刺意味很重,“我们是没法像您的手指一样,从地图的一个点直接跳到另一个点的。”

“我没想过直接走,之前那个谁不是从金城经过高车到了我们怀荒?”

“您不是要考虑辛家的车队吗?那说的是被迁过去的呼延部落吧?”

“有区别吗?他们不也是携家带口,什么牛羊都带着的。”

“仆不了解汉人,但是汉人跟我们走塞外应该还是不一样的吧,辛家的车队应该也不会带上全部的粮草,我们匈奴人迁徙带着牛羊那就是带着口粮,走塞外也不太容易直接冻死饿死。”

辛玄在一旁听了几句也没有明白,摆了摆手让身后人放下两小坛酒,自己开口发问,“你是从哪里过来的,怎么想从塞外回去?”

“我从天水长安沿渭水一路过来的,但是现在天水郡治都被叛军占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如去年盖吴一般,一路声势壮大起来。”

魏主统一北方不过6年,对治下各族的统治又十分暴烈,前一年还在跟北边柔然的战争中落了下风,如此盖吴起势后才得到多方响应,短时间里纠集了十万人众,并将长安镇将都杀了。

听到天水又有人反了,辛玄也明白为什么自己进来时看这邸店里的商人兴致都不高。

辛玄虽然因为魏主的文治水平不想出仕,但他必须承认这位陛下擅长用兵。

“虽盖吴未平,但陛下亲征自然能胜,若是这边战事不顺,长安离得这么近,也一定能够快速解决。而且这些年各地造反者众,但乱民终究是打不过魏军的。”

如果在这北方大地上能有人胜过魏军,哪里还会让魏朝得了天下,如果汉人在北方真能起势,哪里能忍得了这土地上换来换去都是胡族做主。

听辛玄说起今上,宋岱也只点头赞同,“那就只能等着了。”

“我本来到陇西就要去族中拜访一番,还有事情要办,你急着回去是有什么要紧事吗?”辛玄虽然这么问,但也不觉得宋岱有急事要回六镇。

如今各地交通往来多有不便,宋岱的舅舅能允许她出门,肯定就做好了她有可能在外逗留很久的心理准备。

“呃,好像也没有?”宋岱仔细想了想,小舅舅也没交待过要让她什么时候返家,她只是没跟舅舅哥哥分开过太久,一听几个商人忧心于道路不畅,自己也就担心起来。

“那我们便慢慢走可好,我如今也无事要做,只想四处游历增补见闻,你先等我几日,等我把族中要事办了,便可一起游玩”辛玄斟酌着措辞,放出了诱饵,“我在前人游记中看过,陇西郡渭水岸有一处神仙胜景,若是路途不通,正好可以寻访一番。”

他已经看出了宋岱对他们的婚事有些抗拒,要是这么着急回去,遇上那两个护崽的,他这婚事可能就要黄,若是可以拖延些时日,辛玄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

今日陇西有胜景,等明日天水战事了,他们还可以去看看昔日武侯北伐之处,这大好河山何处无故事。

“真的?”宋岱很喜欢听些神鬼故事,听到这什么神仙胜景确实感兴趣。

“当然,我明日就可让辛远把那本游记翻出来给你。”辛玄指着身旁的随从示意这就是辛远。

辛玄说话间又从袖中拿出一本书,“我这次想要远行,不忍书本蒙尘无人问,就把家中藏书都整理了一番,竹简不便挪动,都在敦煌散给了师兄弟,还有几车纸书,则跟族里说好了捐给他们,这就是书目。你看看可有感兴趣的,告诉辛远一并取来给你,留你这些日子解闷看。”

“我不耐烦看你们儒生那些书,无聊得很。”宋岱说着还是接过了辛玄的手中的书目,她实在有点好奇辛玄如何能攒出来几车书可以送人。

“自然不全是儒家经典,这几车里很多都是解闷的杂书,游记小品野史地理志兼有之。”辛玄说得有些口干舌燥,看宋岱根本想起来招呼自己坐下,她旁边的那个匈奴女也完全没这个自觉,只能自己撩袍坐下,给自己倒了一碗水才继续说。

“这几年我还看过一些佛道典籍,比如我就得了一卷法显大师带回的《弥沙塞部和酼五分律》,因只有一卷,我也只当做故事来看,不过如今不方便随意赠人,我便把佛家之书都托付给了相熟的法师。”

宋岱想了下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就直接发问:“法显大师是谁?也是如鸠摩罗什那般的西域高僧吗?”

辛玄解释:“不是,法显大师是雍州平阳人,四十年前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姚秦弘始二年,公元400年),跟诸多沙门结伴由敦煌出西域,更是在二三十年前由海路回到了青州(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因他身在南朝,北朝这里对其事迹多是耳闻,近几年才有些经文译作传到了敦煌。”

“六十多岁,去了西域,还经由海路带了经书回来,这也太厉害了吧。”宋岱听了十分惊讶,“我都要相信修佛真可做神仙了。”

“是啊,看到那本从未见过的经文前,我一直也不太相信,只觉得这跟《搜神记》里那些故事没什么区别,但那书证明哪怕不是法显大师归来,也有人又从海外带来了经卷,且不是从敦煌而来,不然我们在敦煌自然能够知道。”

宋岱听着故事,发现辛玄并不是那种只知道用些儒家经典说教的迂腐人,反而有很多书中故事可以听,对他也多了几分满意。

看辛玄有喝干净了碗中清水,赶忙拿过桌上的小酒坛开封,先殷勤地给辛玄倒了一碗,然后再给自己满满倒上,“这什么律里有什么好玩故事吗?”

辛玄看她举动,心头一喜,知道自己投其所好已经有收获了,“唔,书上说,天竺有一神猴名曰哈奴曼,哈奴曼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是猴国王子须羯哩婆的手下,须羯哩婆在争夺王位的时候险些被兄长杀死,幸得阿逾陀国太子罗摩以神箭相救,才顺利获得了王位。于是猴王须羯哩婆派出神猴哈奴曼帮助罗摩解救他被魔头罗波那抢走的妻子悉多。”

“嗯……等等……”

辛玄这最后一句说得人名又多又乱,宋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被酒灌醉了还是被他说晕了,赶忙出声阻止他。

“说故事不是这样说的,虽然你能把这些人名都记得很了不起,但是太绕口了根本听不明白,你把这句话里所有的人名都去了可能听着更通顺。”

“哦,好。”辛玄点头,欣然应允,“阿逾陀国太子罗摩的妻子悉多非常美貌,于是是仙人毗尸罗婆和吉吉悉的长子楞伽的国王罗波那绑架了罗摩的妻子悉多。”

宋岱按住辛玄还要给自己倒酒的手,她可算是明白了,她估计是没醉的,但是这几年没怎么喝酒的辛玄肯定是醉了。

她只能招呼安安静静站在后面的辛远,“你们晚上住哪,赶紧把他带回去,让他再继续这么讲故事,我不用把这坛酒喝完就得晕过去了。”

辛远估计现在的家主是不想走的,但为了他的以后考虑,辛远非常乖巧听话,扛起还在不停冒着正常人根本记不住的天竺名字的辛玄就往外走。

等人走远了,宋岱身旁一直低着头不吭声的随从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位辛郎倒不似家中二郎担心的那样,看着还蛮有意思的。”

宋岱听了也笑,“我也没想到,他现在居然是这样的。”

一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纯属个人联想,知识储备不支持我指点历史和建政,写什么主要根据故事所需。

注:

1.神猴哈奴曼及相关故事出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2.法显出行时间出自《高僧法显传》(之前我也不了解义熙这个年号,但义熙年间应是顾恺之去世的时间段,也是东晋朝廷使用的倒数第二个年号,义熙十二年,刘裕伐姚秦;十三年,姚秦灭;十四年岁末,安帝被诛,改立其弟,改元元熙;元熙元年,刘裕进宋王;元熙二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永初三年,刘裕欲出征北魏,然三月开始生病,五月病逝,享年六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一代人杰就此落幕。)

笑话一则: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同时期的刘宋文帝刘义隆真真是一对绝妙匹配,南北朝皇帝里,两人分别是武功和文治一流的人物,同样是文治和武功不入流的人物;一个在位期间不停地亲征,四处打仗,一个宅了一辈子几乎不出门。

当然他们还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很杀伐果断,尤其很敢杀厉害的多朝老臣,如太武帝杀文臣崔浩,宋文帝杀武将檀道济;比如他们都是王朝的第三任皇帝,杀的这两个都是三朝老臣;比如父子关系都不太好,一个吓死了儿子,一个被儿子杀了;不过拓跋焘最后死于太监阴谋弑杀,又是一个两人的共同点。

果然阴间笑话是我的舒适区……一点都不卡文了。

这章我其实有点卡标题,有点想跟一二章联上诗,但是最后还是不为难自己了[裂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江山处处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