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载酒江湖行 > 第17章 秦地石鼓鸣

载酒江湖行 第17章 秦地石鼓鸣

作者:当垆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0:54:01 来源:文学城

如今天水郡下辖四县,郡治即是此次叛乱的中心交战区——上封,由武山而出,顺渭水而下前往上封,中间还会经过当亭县(今天水甘谷),此地使用这个地名的时间还不算很长,更广为人知的地理称谓是冀县。

史记秦本纪中就对冀县有记载,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出兵冀戎便在此设县,如此也有着“天下第一县”的称呼。

而在神异故事里,冀县则因南边天鼓山上的石鼓而闻名。

如今这天下第一县的新县令徐茂,就在县衙里听着本地县丞,向他这个外地人说起石鼓的传说。

“县尊大人,我们本地人虽然识不得几个字,但都知道这南边的天鼓一响,这秦地就要有灾祸,所以这秦王几百年才一定要打下这里建立县城啊。”

年轻的外地儒生县令还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涵养,但对上没有直接回答自己问题的县丞,语气并不算好,“我知道你们这有石鼓的传说,《开山图》中写了这天鼓九州害起则鸣,但这和此地服役者一年不返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妇孺都已经迫于无奈到了县衙,你是要让我置之不理吗?难道你是要劝我,若天鼓不响则世间无事,所以我什么不做也民生安康吗?”

年纪几乎能做这儒生父亲的老县丞满脸老成地摇摇头,“非也,正是因为小人知道去年这天鼓响了,这才希望劝告您不要参与此事,如何能知道这些没回来的服役者,不是偷偷逃跑参与了前些日子的叛乱。”

听到县丞毫无根据的推理猜测,年轻县令终于怒了,“田县丞!我来问你是想知道这次弄不清楚原因和去处的徭役到底在县衙里有没有记录详情,到底有什么因缘,而不是让你在这里又是神鬼故事,又是胡乱猜测的胡乱拉扯的!”

老县丞低着头,言语间却漫不经心地带着对于这个新来地上司的敷衍,“下官们并不识字,我们自然是贵人们如何吩咐便如何做,至于相关的文书在哪里?也许前任上官的幕僚文书应是知道的吧。”

县令虽然才入仕途,但也知道县丞是在敷衍自己,但他一个刚上任的光杆寒门县令,对上县丞这样的本地豪族代表,是在也没什么好办法。

不论是一去不复返一年来了无音讯的奇怪徭役,还是再看这县丞明摆着有猫腻的回答,都说明了这事背后恐怕大有问题,不是他一个在本地没有亲族帮扶,在朝中也没有显赫故旧的小寒门可以解决的。

但他依旧还是相信为官当为民的新人,满腔热血不曾冷,被门外妇孺哭叫激起的怜悯更难褪去。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低垂眉眼的县丞,看了看那翻不出东西的县衙书房,带上自己的仆从,离开县衙走向那些前来求助的妇孺。

------------------------------------------------------

新安村是一个临近县城只有二十几户的小聚落,临近县城平安稳定,临近渭水便于灌溉,十几户居民都是勤劳能干的本分人,理应是个富足安定的小村落。

但这世道下实在没什么理所应当,这个小村落里已经没有一个成年男丁了,全靠几个凶狠的悍妇和几个半大小子撑起二十几户人的气势,闹到了县衙来。

但几个壮妇与少年终究不及成年男性的体魄,等当亭县的新县令徐茂再回到县衙门前时,早有吏员纠集着县里的街头无赖们,把那几个闹事之人赶出了城。

徐茂出来一看,自然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怒极出走时县丞为什么没继续劝说阻拦他,这些本地豪族显然是一伙的,一个人把会坏事的自己引开,其他人再把这群人逼走,想让他这个新县令看看想做事并不容易。

如果自己就此明白该做什么最好。

如果自己还是执迷不悟,现在上邽城里逃出来的流寇还没有清扫干净,那让他这个寒门子弟消失实在太容易。

此外,刚才县丞明显是在暗示他,他这个新县令可以宣称新安村的男丁一年未归是因为逃役,甚至投身入了前些日子在上邽的叛军之中,如今战事打了几月,其中无法统计死伤无数,很轻易就能解释这个村落里的缺员。

从当亭县报上去这样一份数据,这个男丁全无的村庄就成了天水此次叛乱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字,再上面的州郡长官再不会有人来过问此事。

徐茂知道此地石鼓的传说,是因为此事被记载进了汉书,此时他不由想起汉书上对于那次石鼓传说应验的记载。

《汉书》上提到的冀南天鼓大鸣发生在汉成帝鸿嘉三年,史书中只简略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当年广汉有人攻击监狱劫走囚犯,偷盗武库的兵器,劫掠官吏和百姓,到第二年冬天才伏诛,史书上唯一提及的数字是自首归案者便有三千。

另一件事是四年是有人杀陈留太守,纠集数百人同样盗取了兵器,之后贼众如何发展不为史书所记,只提到这群人一路祸乱了四十余郡县,同样都过来当年后才全部伏诛。

比起如今长安惊动了陛下的盖吴之乱,如今秦益几州的几处小风波,可能连史书都上不了。

不管是当世还是将来,这个小村落的故事都没有几个人在乎。

但是刚刚入仕的徐茂想要在乎,也许十年后的他也会学会随波逐流,也会熟练地明哲保身,但是此刻他还是想试一试。

他也从功利心地角度为自己想好了合适的理由,如果这只是当地豪族勾结县衙官吏犯下的小案子,也许这正是他徐茂新官上任最易燃的一把火。

如果这背后牵扯的利益更加复杂,也许牵扯其中还是他接触贵人,由此脱身寒门的大好时机。

如此劝说着自己,徐茂带着自家仆从问着路走向了上任县令安置流民才建起来的新村落——新安村。

等他看得见村落时,自己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时凭着最初的一点不忿到此,还是后来那些真假难辨的功利心坚持到了这里。

在走进新安村那几栋看着就不大牢固,让人不免担忧是否能扛住秦地冬日的寒风的房屋前,徐茂先因为路边传来的几乎嘶哑的婴儿哭声而转过了头。

他情不自禁因为婴儿的哭声上前了几步,接着就看到一个枯瘦妇人在将自己同样干瘪的乳|房向着怀里哭喊声音都嘶哑艰涩的孩子嘴里塞着,但是因为是在吸不出奶来,不管她怎么安抚,回应她的都是不知事的小幼儿的不满。

于是妇人也坐在田埂间,呆滞的双眼中渗出了泪来。

徐茂有些尴尬地侧了侧头,他知道一些乡野妇人又要哺育幼儿又要下地劳作,总是有些不谐之举,但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这样的事他确实是第一次遇到,要出口招呼对方时甚至一时想不出该如何称呼。

最后他礼貌地说,“夫人,孩子幼弱,不好受饿,不若夫人先用些吃食?”

说话间他将刚才出门路上仆从买来的炊饼递了出去。

徐茂把手伸得笔直,尽量不要再接近这个妇人,眼睛也克制地看着妇人头顶偏上的位置,如此他也看到了那妇人只是呆愣愣摇了摇头,好像还没从之前的悲伤中回过神来。

徐茂无法,想关心这妇人与孩子的具体情形,哪怕他们不是新安村的居民,但在此处也定然是他如今治理的当亭县治下百姓,但这种情形他与仆从都是男子,如此又实在不算有礼。

于是他把饼同打包的布巾放在了妇人面前的地上,往后退走而去。

这时一个去过县衙里的壮妇从村里走了出来,一看见徐茂这一身士人衣冠,再加上前不久才见过,她远远地就冲着村里喊着,“新来的小县尊来了!”

那壮妇夹杂着方言的喊声,徐茂都还没听太明白,干瘦妇人的眼睛却终于渐渐聚焦到了徐茂身上,循着壮妇喊声转头的徐茂并没有看见,但是等那个比他干瘪太多的妇人扑上来扼住他的脖子的时候,他在干瘦妇人之前一直呆滞的眼中,看到了几乎要将他焚尽的怒火与疯狂。

徐茂一时之间就这样被那干瘦的双手死死扼住脖颈,发不出声音,惊愕的大脑也指挥不了他做出什么反抗。

不过一直跟在身边的仆从还是及时出了手。

干瘦妇人虽然一瞬间爆发出来恐怖的力道,但是她毕竟饿得干瘪,现在一丁点奶水都挤不出,现在今天还没有吃上饭,最终还是被徐茂的仆从拉了开来。

徐茂刚呼吸上一口新鲜空气,就被救下自己的忠仆拉着狂奔起来。

原来村里的人远远看到干瘦女人衣衫不整地与徐茂这个外来男子扭打一处,也想不起来之前在县衙前徐茂的态度还算得体,只觉得这又是一个虚伪狗官,本来看到徐茂时声音还带了些喜意的壮妇离得最近,已经竖着眉毛以最快的速度追了上来。

徐茂的仆从眼见此处必然无理可说,只能拉着自家主人狂奔而逃。

----------------

注:

1.《大清一统志》(此书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地理总志)(找到了一本很有用的书,感谢“识典古籍”,搜古籍好方便,但我真的没准备认真考据来着。。。现在都有点不知道故事怎么写了,像在写综述。)

冀县故城,在伏羌县南。

注:史记秦本纪:“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后汉书五行志:“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后汉建武八年,隗嚣将玉元等自西域迎嚣归冀。九年,嚣死,嚣子纯降,自是遂为天水郡治,后为凉州治。建安十七年,马超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杀超,超奔汉中。晋书地理志:“太始五年,置秦州,镇冀城。泰康三年罢。”隋书地理志:“天水郡,统冀城县,后周废入黄瓜县。大业初,改曰冀城。”元和志:“县东南至秦州一百二十里。后魏以冀为当亭,周为黄瓜。”隋大业二年,改为冀城。唐武德三年,置伏羌县,县城本秦冀县也。寰宇记曰:“唐初于伏羌城置伏羌县,天宝后,陷吐著。宋建隆三年,秦州上言,吐蕃尚波于等进纳伏羌县地,因旧城置砦。”九域志:“熙宁三年,以伏羌砦为城,在秦州西九十里。”元史地理志:“伏羌县本属砦,至元十三年,升县。”通志:“故冀城,在县南五十步。又旧土城,在县南,与县城相连,宋曹玮所筑。”

当亭故城,在伏羌县南。

注:后魏太平真君八年,以故冀县地置当亭县。水经注:“藉水东历当亭川,即当亭县治也。后周省入黄瓜县。”旧志:“当亭城,在秦州西南一百三十里。通志:有黄瓜城,在县西南四十里,盖即当亭城也。”

2.《水经注 卷四十》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即冀县。山有石鼓,开山图谓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则鸣,有常应。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为河鼓,星动则石鼓鸣,石鼓鸣则秦土有殃。鸣浅殃万物,鸣深则殃君王矣。

朱圉山在天水北边、冀城南边。

冀城就是冀县。山上有石鼓,所以《开山图》称这座山为天鼓山。天下九州发生灾祸时,石鼓就会鸣响,大多是应验的。

又说:“石鼓山上有石鼓,与天上的河鼓星对应,星动时石鼓就鸣响,石鼓鸣响就意味着秦地有灾祸。

声音小,灾祸殃及万物;声音大,灾祸殃及君王。”

《水经注 卷十七》

汉成帝鸿嘉三年,天水冀南山有大石自鸣,声隐隐如雷,有顷止,闻于平襄,二百四十里,野鸡皆鸣。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著崖胁,去地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则有兵。是岁,广汉钳子攻死囚,盗库兵,略吏民,衣绣衣,自号为仙君,党与漫广,明年冬伏诛,自归者三千余人,信而有征矣。

3.《汉书》

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闻平襄二百四十里,野鸡皆鸣。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旁著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

是岁,广汉钳子谋攻牢,篡死罪囚郑躬等,盗库兵,劫略吏民,衣绣衣,自号曰山君,党与寖,广。明年冬,乃伏诛,自归者三千余人。

后四年,尉氏樊并等谋反,杀陈留太守严普,自称将军,山阳亡徒苏令等党与数百人盗取库兵,经历郡国四十余,皆逾年乃伏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秦地石鼓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