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缘物缭萤局录 > 第17章 第 17 章

缘物缭萤局录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郡箔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10:08:10 来源:文学城

新加坡鸢尾园的邀请函躺在柜台时,沉月湖的初雪刚落。信封上盖着烫金的邮戳,边缘沾着点湿润的绿,像是从赤道带回来的春意。温萤时拆开信封,里面的信纸印着满版的鸢尾花纹,李知远的字迹带着南洋的热情:“园里的冬鸢尾开了,像沉月湖的雪落在花上,你们一定要来看看。”

临漾正给铜丝帆船摆件上釉,闻言抬头笑了:“正好趁寒假带糯糯出去见见世面,让她看看不用等春天也能开的鸢尾。”他指了指窗外,张叔的包子铺顶积着薄雪,蒸笼的白汽遇冷凝成雾,在玻璃上画着不规则的花,“张叔说要跟去,说想尝尝南洋的肉骨茶有没有他的玫瑰包香。”

温糯穿着新做的薄荷绿色的棉服,正把红薯塞进暖手宝里。橘猫舒服地蜷成球,尾巴尖偶尔扫过她裙摆上的绒毛玫瑰,带起片细碎的金粉:“李叔叔说园子里有座沉月亭,柱子上刻着爷爷和阿芸奶奶的名字,是不是真的呀?”

艾酌的《缘物考》摊在膝头,最新的一页浮现出幅地图,新加坡的位置被流萤圈了个亮斑:“书上说,老李当年建园时,特意按沉月湖的格局造了座亭,亭角的铜铃都是从沉月湖老码头拆来的,风一吹就像在说‘回家了’。”

出发那天,沉月湖的雪还没化。温萤时穿了件银灰色的羽绒服,外面罩着紫色的羊绒披肩,站在码头的“鸢尾渡”牌坊下,倒像是把冬天的阳光披在了身上。张叔背着个巨大的保温桶,里面塞满了刚蒸好的玫瑰包:“给知远带点家乡味,让他知道还是沉月湖的面发得香。”

飞机降落在新加坡时,湿热的风扑面而来。李知远举着块写着“沉月湖家人”的木牌站在出口,牌子边缘刻着圈鸢尾花,和临漾铜丝戒指上的纹路不差分毫。他身后跟着个穿校服的少年,眉眼像极了年轻时的老李,看见温糯胸口上的黄玫瑰,眼睛一亮:“我叫李明轩,爷爷说要给你看他藏的宝贝。”

鸢尾园比想象中更热闹。冬鸢尾沿着小径铺成紫蓝色的河,间或点缀着几株黄色的变种,像温糯裙摆上掉下来的花瓣。沉月亭果然在园子中央,朱红色的柱子上,“李”“芸”两个字被岁月磨得发亮,旁边新刻了行小字:“2023年,两岸缘,一脉承。”

“爷爷说这亭子是园里的心脏。”李明轩拉着温糯往亭后跑,“他把最重要的东西藏在地基下了,说要等沉月湖的人来才肯挖。”

亭后的泥土里,果然埋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临漾用铜丝刀撬开盒盖,里面装着叠泛黄的航海日志,最上面放着枚铜制的船锚,锚链上缠着根干枯的桂花枝——正是当年老李从沉月湖带走的那枝。

“日志里记着他每次寄花种的日子。”温萤时翻开日志,字迹从工整到潦草,最后几页浸着水渍,“1970年暴雨,花田被淹,他冒雨抢救花种,说‘阿芸在等花开’……”

李知远的眼圈红了:“我小时候总嫌他傻,守着片花田不肯走,直到看到这些日志才明白,他守的不是花,是回不去的沉月湖。”

这时,园里的铜铃突然集体作响,风里混着熟悉的甜香。张叔举着保温桶从□□那头跑过来,玫瑰包的热气在凉湿的空气里凝成白雾:“快尝尝!我在亭子里蒸的,用的园里的井水,跟沉月湖的味道一模一样!”

玫瑰包刚掰开,里面的豆沙馅突然冒出金光,与亭柱上的刻字相呼应。铁盒里的桂花枝竟抽出新芽,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开出朵小小的金色桂花,花瓣上还沾着点流萤粉。

“是阿芸奶奶的执念在回应。”艾酌指着《缘物考》,新浮现的文字泛着暖光,“她说等花开满南洋,就当是陪他看遍了世界。”

李明轩突然指着不远处的温室:“爷爷还在里面藏了东西!说是给会做铜丝花的临漾哥哥的。”

温室里摆满了待修复的铜制园艺工具,最显眼的是个半旧的铜洒水壶,壶身上刻着流萤图案,壶嘴缺了块,像被什么东西咬过。临漾拿起水壶,发现壶底刻着行小字:“1955年,为阿芸浇花用,缺的口是被码头的狗啃的。”

“这手艺跟你如出一辙。”温萤时笑着说,指尖拂过壶身的刻痕,“他当年肯定也爱琢磨这些小玩意儿。”

临漾掏出铜丝,三两下补好了壶嘴,又在壶柄上缠了圈铜丝鸢尾:“算是替老李完成心愿。”

夕阳西下时,鸢尾园的灯光亮了起来。流萤不知从哪里飞来,在花丛里盘旋,把紫蓝色的花瓣染成星光。李知远站在沉月亭前,举起手机对着天空:“我给阿芸奶奶打视频,让她看看这里的花,告诉她老李没骗她,花真的开满了。”

视频接通的瞬间,沉月湖那边突然传来欢呼声。阿芸奶奶举着手机在雪地里转圈,身后的礼品店门口,不知何时摆满了从新加坡空运来的冬鸢尾,紫蓝色的花在白雪里开得热烈,像把南洋的春天种在了沉月湖的冬天里。

温萤时望着这跨越赤道的重逢,突然觉得所谓缘分,不过是有人在原地等,有人在远方种,等到花期相遇,就成了故事。她摸了摸临漾补好的铜洒水壶,壶身上的流萤仿佛活了过来,正往沉月湖的方向飞去。

临漾悄悄碰了碰她的手,掌心藏着枚新做的铜丝戒指,戒面是朵耐寒的冬鸢尾:“等回去,咱们在礼品店门口也种一片,让沉月湖的冬天也有花开。”

温萤时刚要说话,手机突然震动,是周瑾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故宫的铜鹤旁,新展了件展品,是用沉月湖的玉矿和新加坡的铜丝合做的流萤灯,灯芯处刻着“缘不分远近”。

远处的铜铃又响了,风里传来李明轩和温糯的笑声,混着张叔教园丁做玫瑰包的吆喝声,像首温暖的歌。艾酌合上《缘物考》,最后一页的空白处,慢慢浮现出朵跨越山海的鸢尾,一半沾着沉月湖的雪,一半带着南洋的雨。

从新加坡回来时,沉月湖的雪已经化了。礼品店门口的冬鸢尾竟真的活了下来,紫蓝色的花瓣沾着融雪,像从南洋带回来的星星落在了土里。临漾正给新做的铜丝雪铲抛光,铲头弯出个小巧的鸢尾花弧度,看见温萤时推门进来,抬头笑了:“张叔在后面炖肉骨茶,说要把南洋的味道融进沉月湖的汤里。”

温萤时脱下紫色羊绒披肩,鹅黄色羽绒服上还沾着新加坡的湿气。她把铜洒水壶摆在“缘物角”最显眼的位置,壶身上临漾补的铜丝鸢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李知远说下个月带李明轩来,要跟你学铜丝工艺,把沉月湖的花纹刻遍新加坡的鸢尾园。”

温糯抱着红薯蹲在花盆前,新换的春款黄玫瑰裙摆在地上,像朵盛开的花。她突然指着冬鸢尾的根部:“有虫子!”

众人凑过去看,只见片嫩绿的草叶下,藏着只半透明的虫子,正啃食花根,虫背上竟背着个极小的铜丝帆船,船帆上刻着“沉”字。临漾用镊子轻轻夹起虫子,发现它的触角是用极细的玉丝做的,泛着矿脉水的光泽。

“是缘物虫。”艾酌翻开《缘物考》,书页上的插画活了过来,虫子正往一朵鸢尾花里钻,“书上说,这种虫专吃缘物的执念,只有在两种文化交融的地方才会出现——就像这株从南洋来的冬鸢尾,扎根在了沉月湖的土里。”

虫子突然从镊子上跳下来,钻进铜洒水壶的壶嘴。壶身剧烈震颤,蓝光从流萤图案里涌出来,在地上投出段影像:老李在新加坡的花田里,用铜丝给虫子做了个小帆船,嘴里念叨着“带你回沉月湖,看看阿芸种的花”。

“是爷爷的执念化成的虫。”温萤时摸着壶身的刻痕,突然明白,“它啃食花根不是在破坏,是在把南洋的花魂,融进沉月湖的土里。”

这时,门口的风铃响得急促。沈知许抱着个木箱闯进来,白大褂上沾着铜屑:“故宫寄来的加急件,说是从缘物库新清理出批旧物,让咱们帮忙鉴定。”

木箱里铺着红绸,放着些民国时期的铜制小玩意儿:流萤形状的发卡、鸢尾花纹的纽扣,还有个未完成的铜丝灯笼,骨架上缠着半张乐谱,音符旁写着“赠萤光”。

“是沈砚秋给沈奶奶做的!”温萤时认出灯笼的骨架纹路,和她的鸢尾戒如出一辙,“这乐谱……是《沉月谣》,奶奶说过,当年周爷爷总在码头唱这支歌。”

临漾拿起灯笼骨架,用铜丝续接未完成的部分。当最后一根铜丝落下时,灯笼突然亮起蓝光,乐谱上的音符活过来,在空气中组成段悠扬的旋律,像沉月湖的水波在唱歌。

“这旋律……”张叔端着肉骨茶进来,突然顿住脚步,“跟我小时候听码头的人唱的一模一样!说是水手们编的,说听着这歌,就不会在海上迷路。”

缘物虫从壶嘴里钻出来,随着旋律在灯笼周围飞舞,虫背上的小帆船忽明忽暗。温糯的银锁突然飞起来,悬在灯笼上方,锁身旋转着,将旋律化作金色的光带,缠向门外的冬鸢尾。

光带所过之处,冬鸢尾突然抽出新芽,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开出朵从未见过的花——花瓣一半是紫蓝色的鸢尾,一半是金黄色的玫瑰,花心嵌着点流萤的蓝光。

“是缘物花!”艾酌的声音带着激动,《缘物考》上的文字开始闪烁,“书上说,只有当两种执念彻底融合,才会开出这种花,代表着‘不分彼此’。”

沈知许突然指着灯笼里的乐谱,背面竟粘着张极小的船票,目的地是“新加坡鸢尾园”,日期是“1950年春”——正是老李那张飞失的船票!

“原来船票一直在这里。”温萤时的指尖有些发颤,“是沈奶奶偷偷藏在灯笼里,怕爷爷看到伤心。”

缘物虫突然钻进缘物花的花心,化作点金光,与花芯的蓝光相融。整株花剧烈震颤,种子从花托里掉出来,落在礼品店的门槛上,瞬间生根发芽,开出片小小的缘物花丛,一半向着沉月湖,一半向着远方。

临漾看着那些花,突然笑了:“看来咱们的礼品店,要变成缘物花园了。”

温萤时望着花丛里闪烁的光,突然想起李知远在视频里说的话:“爷爷说,花比人勇敢,它们能跨越山海,把思念种进对方的土里。”

门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附近小学的学生来参观缘物花。温糯正举着铜丝帆船,给他们讲老李和阿芸奶奶的故事,银锁在她胸前闪闪发亮,像在为这个跨越了七十多年的故事,缀上最亮的标点。

临漾悄悄握住温萤时的手,她无名指上的黄玫瑰戒指,与他掌心的铜丝戒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远处的沉月湖波光粼粼,像无数个未完待续的故事,在时光里慢慢流淌。

《缘物考》在柜台上轻轻颤动,新的一页上,缘物花正在纸上缓缓绽放,旁边写着:“花会结果,故事会发芽。”

缘物花结果时,沉月湖的春汛刚过。拳头大的果子挂在枝头,表皮泛着紫金相间的光,像把揉碎的流萤和阳光裹在了一起。温萤时踮脚摘下一颗,果子入手微凉,轻轻一捏就裂开,里面没有果肉,只有枚指甲盖大的铜片,上面刻着半朵鸢尾花。

“和爷爷的铜丝帆船能拼上!”温糯举着自己的小铜船跑过来,黄玫瑰裙角扫过花丛,带起片细碎的光。她把铜片往船帆上一扣,严丝合缝的瞬间,铜船突然展开翅膀,变成只巴掌大的铜流萤,绕着她的头顶飞了三圈。

临漾正在给新做的铜丝花架抛光,抬头时正好接住飞过来的铜流萤。他指尖摩挲着铜片的纹路,突然发现上面有行极小的字:“第三十七批缘物,待启。”

“第三十七批?”温萤时凑过来看,鹅黄色的裙摆蹭到花架,沾了点缘物花的花粉,“《缘物考》里记过,书生当年整理缘物时,按批次编号,第一批是他和花仙的定情信物……”

艾酌的《缘物考》突然从柜台上滑下来,书页在地上摊开,正好停在画着铜流萤的一页。旁边的空白处,正慢慢浮现出张地图,标记着沉月湖以西三十里的一座废弃窑厂。

“是窑厂!”张叔端着刚出炉的玫瑰包路过,瞥见地图时突然一拍大腿,“我小时候在那儿捡过铜疙瘩,说是以前烧瓷器时混进去的,上面也有这种鸢尾花!”

废弃窑厂的烟囱歪斜地插在半空,像支生锈的毛笔。温萤时踩着没过脚踝的杂草往里走,紫色轻纱罩衫被风吹得贴在身上,与缘物花粉的金光缠在一起。窑门塌了大半,露出里面黢黑的炉膛,墙壁上还留着未烧尽的花纹,正是铜片上的鸢尾图案。

“这里以前烧过缘物。”临漾用铜丝刀刮下点墙灰,里面混着细小的铜屑,“你看这火候,和我熔铜丝的温度一模一样,是懂行的人烧的。”

温糯抱着铜流萤站在窑口,银锁突然发烫,锁身投射出的光带钻进炉膛深处。只听“哗啦”一声,炉膛底部的积灰里,露出个半埋的陶罐,罐口用铜片封着,上面的鸢尾花纹与铜流萤完全吻合。

“是第三十七批缘物!”温萤时刚要伸手去抱,陶罐突然剧烈晃动,里面传出细碎的碰撞声,像有什么东西在挣扎。艾酌迅速翻开《缘物考》,书页上的文字扭曲着:“窑厂曾焚不合格缘物,怨气凝于罐中,需以缘物花的果子镇压。”

临漾立刻将几颗缘物花果扔进陶罐,紫金色的光从罐口溢出来,碰撞声渐渐平息。他小心翼翼地揭开铜片,里面整齐地码着十几枚铜制小像,有书生、有花仙、有沈萤光、有周明远……每尊小像的底座都刻着编号,最后一尊是空的,只刻着个“待”字。

“是历代缘物守护者的像。”温萤时拿起空底座,突然发现背面刻着行新字,是临漾的笔迹——他昨天试刻铜丝时不小心蹭上去的,“这空底座……是留给我们的?”

铜流萤突然飞进陶罐,停在空底座上,翅膀展开的瞬间,所有小像都亮起蓝光,在窑壁上投射出他们的故事:书生在灯下打磨铜丝,花仙往他砚台里掺流萤露;沈萤光把信藏进鸢尾花,周明远在甲板上对着月亮唱歌;温知意把“沉月”玉塞进木箱,沈砚秋在修复室里对着照片流泪……

最后一幅光影里,出现了礼品店的模样:温萤时在整理缘物,临漾在敲铜丝,温糯追着红薯跑,张叔举着包子站在门口笑。光影的角落,空底座上慢慢浮现出两个模糊的人影,正往小像群里走。

“是我们!”温糯指着光影里的人影,银锁的光与蓝光相融,“我们也是缘物守护者了!”

陶罐突然发出清脆的响声,所有小像自动排成圈,空底座正好嵌在中央。铜流萤落在上面,翅膀合拢的瞬间,整圈小像化作道蓝光,飞出窑厂,往沉月湖的方向去了。

“它们要回缘物库。”临漾望着光带消失的方向,手里还攥着那片封罐的铜片,“书上说,缘物守护者的像,会永远守在库门,等着新的故事进来。”

走出窑厂时,夕阳正把烟囱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通向未来的路。温萤时的鹅黄色裙摆沾了窑灰,却依然亮得像团光。她想起临漾刻在空底座上的笔迹,突然明白所谓守护,不是守着旧物不变,而是让每个新的故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铜流萤突然落在她掌心,翅膀上的鸢尾花纹沾了点缘物花的花粉,像谁悄悄点了个金斑。远处的沉月湖上传来汽笛声,是“鸢尾渡”码头新到的船,载着从南洋来的游客,他们手里捧着刚买的铜丝鸢尾,脸上带着期待的笑。

艾酌的《缘物考》在背包里轻轻颤动,最新的一页上,空底座的旁边,慢慢浮现出温萤时和临漾的小像轮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