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缘物缭萤局录 > 第14章 第 14 章

缘物缭萤局录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郡箔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10:08:10 来源:文学城

门口的风铃又响了,张叔端着两笼热包子走进来,看见满屋子的旧物,眼睛瞪得溜圆:“好家伙,你们这是开起博物馆了?正好,我家老婆子整理出个旧匣子,说是当年她奶奶给的,里面有块绣着流萤的手帕,你们看看是不是也能……”

《缘物考》在艾酌膝头轻轻颤动,最新的一页上,慢慢浮现出故宫角楼的插画,旁边写着:“沉月缘,故宫见,铜鹤鸣时,旧物团圆。”

夜色渐浓,沉月湖的流萤又开始聚集,像在为他们照亮前路。临漾锁好礼品店的门,回头望了一眼,柜台深处的缘物们似乎在轻轻低语,诉说着未完的故事。

北京的风,应该和沉月湖的一样,带着流萤的气息吧。

故宫的红墙在晨雾里像块浸了朱砂的玉,沉甸甸地压在眼底。温萤时拽着白紫色娃娃裙的裙摆,小心翼翼地踩过太和殿前的金砖,鞋跟敲在地上,发出轻脆的回响,惊得檐角的脊兽仿佛都动了动。

“别碰那些铜鹤。”周瑾走在前面,身上的深蓝色工作服沾着点颜料,“昨天刚修复好的,铜锈还没干透。”他指着太和殿前的铜鹤,羽翼上的纹路清晰如新,喙里衔着的铜珠泛着冷光,“我爷爷说,沈砚秋当年最爱在这里修文物,说铜鹤能镇住时光。”

温糯抱着琉璃灯,银锁在晨光里泛着淡紫,她突然指着铜鹤的脚:“那里有东西!”

铜鹤的爪子下卡着片干枯的鸢尾花瓣,边缘泛着金芒,像是被流萤的光吻过。临漾伸手去够,指尖刚碰到花瓣,铜鹤突然发出“嗡”的轻颤,羽翼上的纹路亮起,在地上投射出幅地图,标注着珍宝馆的位置。

“是缘物在指路。”艾酌翻开《缘物考》,书页上的故宫平面图正自动放大,“温知意的‘沉’字玉,应该在珍宝馆的唐代玉器展柜里。”

珍宝馆的玻璃展柜里,灯光柔和地洒在一件件玉器上,玉璧的纹路在光下流转,像凝固的水波。温萤时的目光落在展柜角落的半块和田玉上,玉质温润,上面刻着的“沉”字笔锋圆润,与自己的“月”字玉严丝合缝。

“找到了!”她刚要叫出声,展柜突然发出“咔哒”轻响,玻璃上浮现出层白雾,映出个穿汉服的女子身影,正拿着块玉布擦拭“沉”字玉,眉眼间竟和温萤时有几分相似。

“是温知意!”周瑾的声音带着激动,“我爷爷的日记里夹过她的照片,就是这个样子!”

白雾里的女子抬起头,对着温萤时笑了笑,声音从光影里传来,像浸了泉水的玉石:“等了你好久,‘沉’与‘月’,总算要合璧了。”

光影散去,展柜的锁自动弹开。温萤时取出“沉”字玉,与自己的“月”字玉合在一起,“沉月”二字相连,玉身突然发出强烈的绿光,整个珍宝馆的玉器都开始轻颤,像是在呼应这跨越几十年的重逢。

“它们在高兴。”艾酌指着《缘物考》,书页上的文字正在重组,“温知意当年是故宫的玉器修复师,1975年去沉月湖找沈砚秋,遇到了拿着‘月’字玉的礼品店主人,两人一见如故,约定用玉为凭,每年在沉月湖相见,可惜后来……”

“后来温奶奶生了场大病,没能再去沉月湖。”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站在那里,手里抱着个布包,“这是她临终前让我保管的,说等‘沉’‘月’合璧时,交给有缘人。”

老太太打开布包,里面是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沉月缘”,字迹与温萤时的极为相似。翻开书页,里面贴着温知意与沈砚秋的合影,还有张沉月湖礼品店的老照片,门口挂着块木牌,写着“温记缘物铺”。

“温记……”温萤时突然想起母亲说过,礼品店是外婆传下来的,当年就叫温记,“您是……”

“我是温知意的侄女,温书言。”老太太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她总说,‘沉月’二字,是沉月湖的魂,也是缘分的根,总有一天,这两块玉会指引后人,把散落在两岸的缘物都找回来。”

“两岸缘物特展!”周瑾突然拍了下手,“下个月的特展,就用‘沉月缘’做主题吧!把流萤摆件、玉佩、铜镜都展出来,告诉所有人,这些旧物背后的故事。”

温书言从布包里掏出个小巧的铜钥匙,递给温萤时:“这是温记老铺的钥匙,当年温知意走得急,没来得及交给后人。她说钥匙上的鸢尾花纹,能打开所有缘物的锁。”

钥匙的形状与临漾铜丝戒指上的花纹一模一样,温萤时接过钥匙,指尖刚碰到铜面,整个故宫突然传来阵清脆的铜铃声,从太和殿的铜鹤到角楼的风铃,都在呼应这声钥匙的轻响。

“是缘分在应和。”艾酌合上《缘物考》,最新的一页上画着幅特展海报,上面写着“沉月缘——两岸缘物特展”,落款是“温萤时、临漾、周瑾、温书言……”还有个小小的爪印,像是红薯的。

就在这时,温糯突然指着窗外,天空中飘来无数流萤,蓝光在红墙黄瓦间盘旋,像在为这场跨越时空的重逢喝彩。流萤聚成的光带飞向珍宝馆,落在“沉月”玉上,玉身的绿光与流萤的蓝光相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

“红薯呢?”临漾突然发现橘色的影子不见了,转身看见红薯正蹲在展柜顶上,嘴里叼着块碎玉,尾巴上的流萤粉蹭得展柜玻璃亮晶晶的。

温书言笑着说:“这猫倒像通人性,知道哪块玉是好东西。”她指着红薯叼的碎玉,“那是温知意当年修复玉器时不小心摔碎的,她说等‘沉月’合璧了,这碎玉就能重圆。”

流萤的蓝光落在碎玉上,碎块突然自己拼合起来,变成个小巧的玉流萤,翅膀扇动着,从红薯嘴里飞出来,在展厅里盘旋。

夕阳的金光透过珍宝馆的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沉月”玉的绿光、流萤的蓝光、铜鹤的金光交织在一起,像首无声的歌,唱着三百年的等待、七十年的思念、还有此刻的团圆。

温萤时握着“沉月”玉,看着身边的临漾、周瑾、温书言,突然明白,所谓缘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等待,而是一群人跨越山海的奔赴。

临漾碰了碰她的手,铜丝戒指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特展要准备的东西还很多,咱们得赶紧回沉月湖整理缘物了。”

温书言把“沉月缘”线装书递给她:“这书就交给你了,里面记着所有缘物的来历,特展的时候,正好当解说册。”

流萤渐渐散去,光带指向故宫的出口,像在为他们引路。红薯叼着玉流萤,跳下展柜,往门口跑,尾巴翘得高高的,像是在说:“回家了,回家了。”

回沉月湖的路上,温萤时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手里的“沉月”玉温润依旧。她知道,这场关于缘物的故事,不会随着特展结束而落幕,因为沉月湖的流萤还在飞,故宫的铜鹤还在等,总有新的缘分,在时光里悄悄生长。

沉月湖的秋意漫进礼品店时,临漾正在给玻璃门换密封条。新到的硅胶条泛着柔和的白,他用美工刀裁下一段,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边缘——这动作和《沉月记》里书生打磨铜丝的样子,重合得恰到好处。

“周瑾的邮件到了。”温萤时抱着个纸箱走进来,白紫色娃娃裙的裙摆扫过柜台,带起片细小的流萤粉。纸箱上印着“故宫博物院”的字样,边角被快递员的胶带缠得像只粽子,上面还贴着张手绘的流萤贴纸,是周瑾的笔迹。

温糯踮脚够纸箱上的贴纸,银锁突然勾住了胶带,“刺啦”一声扯下片来。露出的箱面上写着行小字:“特展海报设计稿在最上层,爷爷的流萤摆件修复好了,记得摆在C位。”

临漾用美工刀划开纸箱,最上面果然放着卷海报,展开来的瞬间,两人都愣住了——海报的背景是沉月湖的鸢尾花海,中央是合二为一的流萤摆件,蓝光透过琉璃灯的光晕,映出沈萤光与周明远的合影虚影,左下角写着“主办:沉月湖礼品店、故宫博物院”,右下角画着只叼着铜丝的橘猫,不用问也知道是红薯。

“周瑾把红薯也画进去了。”温萤时指尖拂过猫爪旁的小字“缘物守护者”,忍不住笑出声,“他说特展要设个‘宠物缘’专区,展出红薯找到的那些旧物。”

纸箱底层传来“叮咚”声,像是金属碰撞。临漾伸手摸出个紫檀木盒,打开的瞬间,流萤露的清冽香气漫出来——修复好的流萤摆件躺在丝绒里,翅膀上的蓝宝石重新焕发光彩,底座刻着行新字:“两岸缘,一萤牵,2023年,团圆。”

“还有这个。”温萤时从盒底抽出张照片,是周瑾在故宫修复室拍的,他手里拿着半块流萤摆件,身边站着位白发老人,正用放大镜仔细看着,“这是周爷爷在台北的朋友,也是位文物修复师,特意飞来帮忙修复摆件的。”

艾酌抱着《缘物考》从里屋出来,暗紫色的眸子里映着海报的光:“特展定在下个月十五,周瑾说那天沉月湖的鸢尾花会反季盛开,是最好的兆头。”他翻开书页,最新的一页上贴着张快递单,“还有个从云南寄来的包裹,寄件人写着‘木府后人’,地址是丽江古城。”

包裹不大,用牛皮纸裹着,上面盖着个火漆印,是朵玉兰花。温萤时拆开纸,里面掉出个竹编小盒,盒内铺着晒干的鸢尾花瓣,放着枚银制的玉兰簪,簪头的宝石里嵌着张极小的照片,是个穿民族服饰的女子,手里拿着半块玉兰花形状的玉佩。

“这簪子……”临漾认出簪尾的刻痕,和他上次在老邮局找到的铜哨子花纹一致,“是沈砚秋的手艺!她当年去云南修复过木府的玉器,日记里提过给木府小姐做过支玉兰簪。”

竹盒底层压着封信,字迹带着点纳西族的曲线感:“祖上留下话说,若遇持‘沉月’玉者,将此簪相赠,说它能找到另一半玉兰花佩。太奶奶临终前说,那半块佩在一位姓温的姑娘手里,当年在沉月湖见过一面,再没相逢。”

温萤时突然想起外婆的遗物箱里,有个红布包着的玉佩,也是玉兰花形状,只是缺了一半。她转身往里屋跑,回来时手里攥着半块玉佩,与簪头照片里的拼在一起,正好组成朵完整的玉兰花,接缝处的流萤纹瞬间亮起,映得整个屋子都暖融融的。

“是缘物在认亲。”艾酌指着《缘物考》上新浮现的地图,“云南丽江木府,有座玉兰花窖,里面藏着当年沈砚秋没修复完的玉器,说要等‘沉月’玉的主人去开启。”

窗外突然传来红薯的叫声,橘色的影子在玻璃门外打转,嘴里叼着个信封,邮票是丽江古城的图案。临漾打开信封,里面是张请柬,烫金的字迹写着:“诚邀沉月湖缘物守护者,共赴丽江木府玉兰花会,共寻失散的玉缘。”

温糯数着请柬上的玉兰花图案,银锁的光与玉佩的光晕交织:“姐姐,玉兰花会是不是有好多好吃的?像张叔的包子铺一样热闹?”

临漾看了眼墙上的日历,离特展开幕还有二十天,足够去趟丽江再回来。他把流萤摆件放进展示盒,摆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与“沉月”玉、玉兰佩组成小小的“缘物角”:“去不去?正好给特展添些新物件。”

温萤时将竹编小盒收进背包,里面的鸢尾花瓣还带着云南的阳光味。她想起沈砚秋日记里的话:“缘物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散了,却总会在合适的地方扎根。”沉月湖的流萤、故宫的铜鹤、丽江的玉兰花,原来早就被同一场缘分串在了一起。

张叔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包子的热气:“小温老板,云南来的客人说要订二十笼玫瑰馅包子,说是去木府路上吃,我这就给你做!”

礼品店的风铃又响了,这次是真的有客人——一个背着画板的女生站在门口,画板上画着沉月湖的夜景,湖面上的流萤组成个“缘”字。“我是美术学院的,”女生脸颊微红,“周瑾老师说你们在征集特展的插画,我画了组流萤飞过海峡的图,不知道能不能用……”

温萤时接过画板,指尖刚碰到画纸,流萤露的瓶子突然发出轻响,金色的液体在瓶内旋转,像在为画作点睛。

夕阳的光透过新换的密封条,在地板上投下整齐的光斑,流萤摆件的蓝光、玉兰花的暖光、插画上的金光,在空气里织成透明的网,网住了三百年的等待,也网住了正在发生的新故事。

红薯叼着丽江的请柬,往门口跑,尾巴上的流萤粉蹭在白紫色的裙摆上,像撒了把会发光的星星。

去丽江的路,似乎已经在脚下铺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