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和池青的恋爱谈得顺风顺水,三公里的距离没冲淡半分情意,反而让朝夕相伴的时光更显珍贵。池青没藏着掖着,没多久就把恋爱的事告诉了家里,自那以后,池青的父母就总在电话里念叨,让他带华清回老家看看。
“我爸妈是真挺想见你,说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姑娘,把我拴得这么牢。”池青第N次跟华清提起时,眼里带着期待。华清心里既忐忑又有点甜蜜,纠结了好几回,终于在池青又一次邀约时,咬咬牙点了头:“行,那我跟你回去。”
决定做得仓促,两人没来得及好好准备礼品,池青笑着宽慰:“没事,到县城再买就行,轻便还新鲜。”清晨的阳光刚洒进街道,两人就驱车出发,临近中午才驶进池青老家的县城。他们在路边超市挑了几箱牛奶、一篮新鲜水果,华清特意选了一束包装雅致的康乃馨,想着第一次见池青父母,总得有点心意。
出发去乡下老家前,池青找了家口碑不错的小馆子请华清吃饭,桌上的香辣虾、糖醋鱼都是她爱吃的。吃到一半,池青才慢悠悠开口:“清清,我好久没回老家了,晚上想跟发小们聚聚,喝两杯聊聊天。你看你要是觉得无聊,吃完午饭就先坐车回去,行吗?”
华清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心里瞬间涌上股说不清的失落。第一次上门,他居然不打算陪自己,还要让自己独自返程?可美食的诱惑实在难挡,池青又一个劲地给她夹菜,软声哄着:“就这一次,下次回来我肯定全程陪着你,好不好?”华清张了张嘴,到嘴边的反驳被鲜香堵了回去,终究是点了头。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车子驶进乡村小路,没多久就到了池青家。可一进院子,华清就愣了——院里站着不少人,男女老少围了一圈,显然是把亲戚们都请来了。她明明记得池青打电话时特意说过,不用通知亲戚,一家人简单吃顿饭就行。池青的父母笑着迎上来,热情地拉着她的手进屋,屋里已经摆好了两桌菜,荤素搭配看着很丰盛。
“再等等啊清清,你表哥表嫂还没到,等他们来了咱们就开饭。”池青妈妈笑着说。华清点点头,坐在沙发上陪着几位长辈寒暄,指尖却悄悄攥紧了衣角。这一等,就等了足足四五十分钟,太阳渐渐西斜,表哥表嫂才匆匆赶来,简单打了个招呼,众人这才落座。
可此时桌上的菜已经凉透了,红烧肉凝了油花,青菜也没了脆嫩的口感,连汤都凉得没了热气。池青似乎没察觉,还一个劲地给她夹菜:“尝尝这个,我妈做的粉蒸肉,平时难得吃到。”席间,亲戚们轮番发问,“家里兄弟姐妹几个呀?”“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以后打算在城里定居吗?”一连串的问题让华清有些招架不住,只能硬着头皮一一回应,嘴角的笑都带着几分勉强。
好不容易吃完饭,池青和他爸又忙着送亲戚,华清站在一旁,看着满桌狼藉和来来往往的人影,心里的委屈又多了几分。等送走最后一位亲戚,天色已经擦黑,华清拎起包:“我该走了,不然赶不上最后一班车了。”
池青骑着电动车送她去镇上的车站,晚风带着凉意,吹得华清心里更沉了。快到车站时,池青妈妈塞过来的红包还揣在兜里,薄薄的一片,摸起来没什么分量。华清老家的规矩,女方第一次登门,长辈给的红包都很厚重,既是重视也是心意,遇上亲戚长辈,也会给小辈红包。可她今天见了池青家这么多亲戚,别说额外的红包,就连这唯一的红包,也轻得让人心寒。
“路上注意安全,到了给我发消息。”池青把车停在车站门口,语气随意,甚至没多看她几眼。华清点点头,想问他为什么没察觉自己不开心,想问他为什么不陪自己回去,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看池青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嘱托的话也只是随便应着,显然没把她的情绪放在心上。
坐上返程的车,华清靠在车窗上,望着窗外掠过的夜色,心里五味杂陈。回到家,她拆开那个薄薄的红包,里面只有一千块钱。看着那几张纸币,华清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仓促的决定、凉透的饭菜、无休止的等待、亲戚们的连环追问、独自返程的委屈,再加上这不合预期的红包,所有的情绪瞬间爆发。她不图钱,可这一千块钱,像一根刺,扎得她心里生疼——这难道就是池青家人对她的重视吗?池青又真的在乎她的感受吗?
夜色渐深,华清抱着膝盖坐在沙发上,越想越委屈,手机里还躺着池青发来的“到家了吗”,她却没力气回复。这场期待已久的第一次返乡,最终只留下满心的失落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