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阳金小酒娘 > 第64章 第 64 章

阳金小酒娘 第64章 第 64 章

作者:腰上有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2 13:03:01 来源:文学城

64定亲

珍娘没有立即答应。

但她心动了。

不得不说齐程墨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聪明且擅长洞察人心,更善于抓住人性的弱点。

他同珍娘说的每一句话都切中她的要害,两人相识多年,不得不说齐程墨才是最了解她的那个人。

他确实是最适合她的那个,从年龄、身份甚至性情上,两个人都是相合的,唯一缺的就是情爱。

齐程墨喜欢她吗?珍娘猜着约莫他对她可能有些好感,但绝对上升不到男女之爱。

而他会提出这个建议,大概率也是思考过的。

以她如今的身份,和同刚刚继位的皇帝关系,还有唐家的这份香火情,他娶她绝对不亏。

可有时候,理智明明知道那是最好的选择,但心底还是犹豫,就连珍娘自己都不知道再犹豫什么。

正月三十这天,珍娘陪着唐夫人去阳金城外的青秀别院,向大长公主辞行。

太皇太后病危那年,大长公主为侍疾去了京都,直到太皇太后殡天,她才从京都回到阳金,从那之后便再没离开阳金。

这次先皇驾崩人走的急,消息传到阳金,大长公主只悠悠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就连丧议都未参加。

由于当年诚安王的事,大长公主始终未原谅自己这位嫡亲的皇帝外甥。

唐夫人初定的是二月初上京,离开前要去拜会一下大长公主,这位如今已是皇家嫡支辈分最高的了。

大长公主喜静,虽是过年,青秀别院里依旧很安静,一般别的官宦年后升调变动,也会来她这儿拜别走个过场,但唐夫人和珍娘却是少数几个,能进到别院内被招待的人。

唐夫人他们到时,接待的还是曹先生和刀疤脸老李,见到唐瑾和唐琛,两个老头很开心,拉着两个孩子考教起功课。

珍娘陪着在厅里等了些时间,大长公主还没来,她便跟唐夫人说了一声,自己一个人出门转转。

青秀别院也不是第一次来了,珍娘熟悉的很,一个人在院子里溜达,不知不觉中便走到了陵园。

青秀别院里大概有一多半的面积,都分给了陵园。

里边埋着的全都是为丰朝捐躯战死的英雄。

在陵墓间的小路上穿行,一列列石碑整齐的排列着,如同他们身后的卫士,曾经用血保佑这一方百姓。

行走间,珍娘看到有两个人影站在一座碑前。

碑前那人一身白衣素服,白发花了半头,珍娘一眼认出来,正是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面前的碑,是很久之前她曾经清扫过的,墓碑上刻着坟墓里主人的名字——云瑞。

珍娘不敢打扰,同女使一同站着,等大长公主结束后,她才上前见礼。

大长公主示意她跟在身边,一同慢慢往陵园外走。

大长公主:“唐家人要回京都了?”

珍娘朝前走了两步,接替女使搀扶住大长公主的胳膊:

“嗯。”

大长公主拍了拍珍娘的手:“你也跟着同去?”

脚下有处坑洼,珍娘扶着大长公主小心迈过:“殿下,小心。”

大长公主如今年事已高,腿脚不甚利索。

“我不想去。”

大长公主:“不想去,恐怕不行吧。”

珍娘嗯了一声,“阿娘不放心我一个人。”

“其实,我完全没问题,当年我去奉天,也是独身一个人。”

许是走的久了,大长公主走的有些累,两人找了处亭子,同坐在栏杆上歇脚。

大长公主指了指天上飞着的鸟:“你看,天上的飞鸟,出门总要成群结队。”

“为的是什么?自然是个伴儿。”

“你再强,总得有陪着你一起找食吃的同伴,鸟都如此,何必是人?”

“你娘不过是担忧你,怕等她们离开了,阳金只剩你一个。”

珍娘折了一只不只从哪捡来的草茎,绕在手上转圈圈。

“可我不想去,我更想待在阳金。”

大长公主笑笑:“要么你跟她走,叫她不要牵挂,要么你想办法打消她的顾虑,同意你留下来。”

“世界上哪有什么既要又要的好事?”

珍娘沉默了片刻,手里的草茎在她手指上一圈圈的转,

“殿下,您这辈子可有什么遗憾?”

大长公主看着她在手里玩草茎,伸手从她手上拿过来。

“年轻时,遗憾总是有的,可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再回头时,那些遗憾却也不是遗憾。”

大长公主的手已不再灵活,她捏着草茎,慢慢的在手里绕着。

“曾经有个很好的郎君,我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我,那时我们年纪小,偷偷约定以后一辈子在一起。”

珍娘听的很认真,“后来呢,你们有没有在一起?”

大长公主没回答,注意力好像都在手里的草茎上,细长的草茎在她手里绕了又绕,最终编成了一枚戒指。

她拉起珍娘的手,将那枚草戒指戴在珍娘手指上。

“没有在一起,却也永远的在一起。”

大长公主朝一旁的女使伸手,女使连忙上前扶起他,大长公主站起身,丢下发愣的珍娘,慢悠悠的独自回去了。

从青秀别院回去的隔天,珍娘便告知唐夫人,她决定同齐家的少东定亲。

“你说的可是齐家的少东家?”

唐夫人得知这个消息时,诧异中又带着几分不出所料,可隐在心底的则是说不出的遗憾。

一直坚持珍娘一同上京都,是她打的阳谋,心里依旧盘算着,人只要能过去,总还有三分机会。

现在看来是彻底没了念想。

“可有说哪日来提亲?”

唐夫人的反应落在珍娘眼里,她什么都没解释:

“没定,只说我同意了,他就同家里去信,请长辈来上门提亲。”

“之前你曾说,定要找个心甘情愿的,你选齐少东家可甘愿?”

唐夫人不甘心,隐约察觉出些许不寻常。

珍娘同她说起婚事时,并无一般小女娘的羞惭,反倒像谈好的一桩生意。

她知道珍娘不同于那些养在深闺里的小女娘,但谈到自己的婚事,仍能这般冷静自持的也着实不正常。

“阿娘,您放心,我的确是心甘情愿。”

珍娘浅笑着,神色轻松。

那日大长公主说的话,突然叫她想明白了。

大长公主说是遗憾却又不是遗憾,没在一起却又在一起,说的大概是那位战死的诚安王世子。

和其他人相比,齐程墨已然是最合适他的那个,那她为何还要纠结内心的遗憾?

人生事不如意十之**,她得学会走出遗憾。

唐夫人嗐了一声,

“你且叫他缓缓,我去信同你阿爹说一声,晚些时日再出发,娘总要替你安排好了再走。”

珍娘默了声,知道若是再拒绝,唐夫人必然不应,便认了她的安排,叫二柱把消息送去齐家铺子。

正月恰逢国丧,宴请饮乐、婚嫁定亲都不允许,唐夫人索性把日程延推了一个月。

唐太傅的回信很快,说京都的事一切都好,叫唐夫人安排好了这里的事情再走不迟。

齐程墨得了珍娘的消息,也派人去他老家晋城,请家中长辈来阳金提亲。

转眼出了正月,二月二十二是个好日子,齐家的长辈带着礼物一早赶到了水井巷。

唐夫人心里万般不乐意,可还是摆好笑脸早早等着了。

齐家来的是齐程墨的母亲和家中一族老,早就听说过珍娘的名字,知道珍娘曾救过齐程墨和他三叔的命。

珍娘如今还是一门双贵唐家的义女,更被当今皇帝定为至善之人,齐家人对这门亲事极满意。

“夫人且放心,齐家虽不是什么钟鸣鼎食之家,但也是一方仁善之家,更别提女娘还曾是我齐家的恩人。”

齐夫人脸上挂着笑,对珍娘的喜爱溢于言表。

齐家虽是晋商之首,但在几家皇商中却不是最出挑的,现下新皇登基,唐家的地位如日中天,能和这样的人家结亲,背后的好处远比面上的多。

唐夫人心里半含酸,面上却不显,浅笑着客套:

“齐家门户我是满意的,齐少东家我也见过,自是人表堂堂少年风流。”

“珍儿虽是我收的义女,但却是我的心头肉,更是我唐家板上钉钉的大姑奶奶。只要有唐家在的一天,便容不得别人欺辱珍儿。”

这话听着不甚好听,齐夫人却笑开了花,唐家人越这样说,说明珍娘的地位越稳固,齐家日后收益就越大。

两家人言谈间欢声阵阵,眼瞅着这门亲事就要说定。

突然,院门被人推开,一串快速的脚步声传来,然后就听到院子有人阻拦的声音。

“这位郎君、这位郎君,您且止步!”

说话的是唐家起复后采买的侍从,刚不过一个月,并不认识这个突然闯进院子的年轻郎君。

见他一进门便闷头朝里边闯,以为是主家哪里的亲戚,不敢阻拦太过,只得大声提醒屋内的主人。

“闪开!”

那年轻郎君的声如钟鸣,轻轻一拨便推开了阻拦他的侍从,然后径直朝正屋而来。

珍娘的这座院子,本就只有一个院,院子虽大但却能长驱直入,正待在正屋的唐齐两位夫人听到声音,不禁一阵慌乱,好在来人并未直闯进门,反而在门口停下。

隔着门帘看不到来人的样貌,唐夫人惊诧间忙叫女使打帘子,就见门口单膝跪着一名年轻郎君。

挺拔高大的身材很是健硕,面庞像被刀斧雕琢出来一般,竣朗的容颜英气勃发,他好似赶了很久的路,一路风尘仆仆却丝毫不见倦色。

年轻郎君拱手单膝跪地,朝正坐堂中的唐夫人行礼道:

“唐家婶婶,这门亲事我不同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